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淮阴市地方志办公室荀德麟等同志与其所在办公室的同志一道,在完成《淮阴市志》、《淮阴史事编年》、《淮阴城镇史话》、《洪泽湖研究》等一系列淮阴地方史志研究作后,新近又推出了一部长达70万字的《淮阴五十年史(1949—1999)》,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发行。根据笔目力所及,这是省内第一部通史体地方当代史研究作。  相似文献   

2.
正我的父亲周本淳(1921—2002)是一名古代文学专家,1945年毕业于国立浙江大学文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大学毕业后曾任教于贵州省立遵义高中、南京市一中、南京市教师进修学院、南京师专等。1978年调到江苏省淮阴师范专科学校(现淮阴师范学院)任教,直至1993年退休。历任淮阴师专中文系教授、副校长,  相似文献   

3.
淮阴历经过两次解放,第一次是1945年从日伪手中,第二次是1949年从国民党手中。 1978年,我参加清江市委宣传部革命回忆录编写组工作,任务是采访撰写1945年第一次解放淮阴城的文章。  相似文献   

4.
韩信出生及其少年时期生活属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信 ,这位汉朝开国元勋。两千年来 ,他的故事曾为多少人所传颂、评价、辨析。因他而留下的故地遗址名胜 ,也曾吸引着古今中外无数游客来此游览、纪传。而究其他的出生属地 ,其实历史早有定论 ,确也无可非议。韩信是淮阴人。他出生在淮阴 ,少年亦生活在淮阴 (今淮阴县码头镇 ) ,为了探寻韩信的详细生地 ,本人根据已掌握的史料和现存的历史遗址 ,从两方面进行探讨。一、史书对韩信出生属地的记述自古以来 ,著述韩信的诗、书可以说是数以千计。大凡写到韩信的总是提及到韩信出生属地。司马迁的《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一开头就说 :“淮…  相似文献   

5.
徐佳标,新四军第三师十旅特务团班长。 1945年9月6日两淮战役中,他背插红旗,攀登淮阴城南门城墙时身负重伤,陷入昏迷状态。醒来后听到敌机枪在叫,马上咬牙冲上前,用腹部堵住敌人枪眼,掩护突击队登城,壮烈牺牲。淮阴被攻克,伪二十八师被全歼。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淮阴中学坐落在准安市西大街174号,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故乡的一所名牌中学。学校创建于1902年,初名为江北大学堂,为当时江苏省新创4所高校一。1948年,在原校址上建立两淮市第一联合中学。1953年,学校被省教育厅确定为江苏省最先办好的十四所重点中学之一,定校名为江苏省淮阴中学。学校1990年首批通过江苏省重  相似文献   

7.
1993年秋,泉友吴先生在苏北淮阴收到一枚咸丰当百大钱,于1996年春转让给我收藏至今。  相似文献   

8.
陈麟德 《东南文化》2003,(11):57-60
淮阴四年生涯不仅是孔尚任对现实认识的深化时期,更是其创作成稿《桃花扇》之最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9.
淮阴四年生涯不仅是孔尚任对现实认识的深化时期,更是其创作成稿《桃花扇》之最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0.
正尹任先(1916—2012),江苏淮阴(2001年更名为淮安市)人,资深报人,原香港《大公报》总经理。为人谦厚磊落,对国家永怀赤子之心,对故乡常存感恩之念。在《大公报》期间,他以笔为枪,以报为阵,为祖国的统战事业、为家乡的繁荣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1963年以来,他先后八次回故乡淮阴探亲,乡情乡思溢于言表。  相似文献   

11.
韩信遗迹,史书记载甚明,按理无需辨正。可是,近年来有人认为:“韩信是淮安县淮城镇孕育出来的英雄儿女”、“淮城镇一带所有韩信遗迹均属原址”。此类文字尚见诸报刊或电视录像中,混淆视听,贻误匪浅。为了尊重历史,消除讹传,笔者结合工作实际,曾数次对淮阴、淮安一带的山河进行了考察,并对韩信遗迹做了究本寻源的考证工作。今陈管窥之见,谬误之处,祈请史学界人士批评指正。 韩信(?—前196)系淮阴人氏。《史记·淮阴侯列传》有载,他是我国秦汉之际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合称为“兴汉三杰”,名闻天下。并著有《兵法》三篇,惜今已失传。在楚汉  相似文献   

12.
正20世纪80年代,我在偏僻的苏北小城,曾彦修同志在首都北京,本没有一点儿交集。把我们联系起来、并最终成为忘年交的是张闻天。1976年,淮阴师专以南京师范学院淮阴分院的名义复校,我在中文系讲授中国现代文学史,并承担了创办学报的重任。我了解到张闻天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颇有作为但鲜为人知,加之他在我家乡去世,我深为同情,遂确定把"张闻天早年文学活动"作为我的研究课题。我心存一种期望,做好这个别人没有做过的题目后,  相似文献   

13.
苏北地区乡村聚落的格局特征与类型划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朱彬  马晓冬 《人文地理》2011,26(4):66-72
以苏北地区乡村聚落为研究对象,运用RS和GIS技术,利用景观分析方法,选取空间韵律指数及聚类分析探讨苏北地区乡村聚落的格局特征及类型划分,结果表明,苏北地区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徐淮平原聚落规模大而稀疏;淮阴平原聚落规模相对大,较密集;盐城地区聚落规模小而密集。聚落被划分为盐宿地区聚落高密度分布区、徐连淮丘陵地区聚落中密度分布区、淮阴平原过渡性聚落均匀分布区及徐淮平原聚落稀疏分布区四种典型的类型区。  相似文献   

14.
文渠变迁     
古人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文渠当属此类,河小名声大,细流泽万家,贯穿着清江浦的历史文脉。她从城西蜿蜒而来,向城东逶迤而去,不张扬,不暴躁,千百年来在古老的淮阴城就是这样默默流淌,滋润着这块美丽的土地,造就沿途旖旎风光。清康熙帝《晚经淮阴》诗云:"淮水笼烟夜色横,栖鸦不定树头鸣。红灯十里帆樯满,风送前舟奏乐声。"当时的繁华由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5.
<正>辗转大后方读书1937年秋,我由淮安中学初中部刚考上了高中部,没上几天学,日军进攻上海,形势危急,江苏各地学校停学,学生解散回家。日军攻占南京后过江向北边打,到了高邮一带停止北进。江苏省政府迁居淮阴,形势有所和缓,省府在淮阴安定后,见暂时无战事,而失学青年又多,便决定办中学,利用石湖乡师办第一联合中学,由武海楼任校长,曹衍鲜在盐阜办第二联中。学生招好,刚开学一个多月,日军又  相似文献   

16.
1967年“革”之初,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二军军长李德生率部驻在江苏北部的淮阴、盐城地区,执行中央军委赋予的“三支两军”任务。第十二军的番号叫做“6408部队”。  相似文献   

17.
2006年8月14日至20日的《书刊报》刊载了一篇摘自《老友》的轶文《中共中央曾拟迁淮阴》。根据笔者所见所闻,此一轶文有违史实,因为  相似文献   

18.
淮阴是江苏北部腹地的中心城市,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市区清江浦,明代中叶以后为漕运要津、南船北马交汇之所,曾有“九省通衢”之称。清乾隆间始为清河县治,河道总督署也设置在这里。所属淮安市在其东南15公里,清时为淮安府及山阳县治,并置有漕运总督署。这里就是被人民称为“人民的好总理”的周恩来幼年时生活过的地方。周恩来曾经这样描述他的故乡:“淮阴古之名郡。……清时海运未开,南省人士北上所必经之孔道也。”(《飞飞漫墨》)  相似文献   

19.
由淮阴市市志办主任荀德麟同志主编、中共党史出版社发行的《淮阴五十年史》 ,在占有翔实资料的基础上 ,站在全国历史大背景的高度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全面系统地记叙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淮阴地区 50年的历史。这是我国目前仅见的省辖市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断代史的著作。该书作者许多可贵的探索及由此形成的开创性成果 ,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辟党史研究和国史研究的新局面 ,卓有成效地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规律 ,并充分发挥党史国史资政育人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 ,皆有着不容低估的意义。1 作为…  相似文献   

20.
淮阴市位于苏北腹地。为了获得更大的城市聚核效应和辐射功能,发挥中心城市作用,淮阴市委、市政府最近提出了“三淮一体”的城市发展战略,将淮阴市区、淮安市、淮阴县城区有计划、有步骤地连接起来,培植成核心式的拥有百万人口的大城市,从而推进广大苏北腹地的现代化建设事业。这是一个适时反映地域发展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正确的战略决策,是历史上“三淮”城市业已呈现的一体化发展态势的断档后的延续、高层次的发展和质变式的飞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