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钱锺书和杨绛都是无锡人,两人的父亲钱基博和杨荫杭也都是文化名人。  相似文献   

2.
钱基博(1887-1957),字子泉,别号潜庐,无锡人。他是我国近代的国学大师,他博览群书,对中国的文学、史学、经学都颇有研究。一生著作甚丰,著有《经学通志》、《现代中国文学史》、《韩愈志》、《古籍举要》、《版本通义》、《骈文通义》等,被后人称之为学术经典。我作为一名  相似文献   

3.
钱基博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钱基博先生曾在我就读过的华中师范大学(前身为华中大学)任教10余年,而且还是我们历史系的教授。可惜的是,予生也晚,1978年入学时,他老人家已归道山久矣,无缘得以亲炙。不过,以他捐献给系里的数百件物为基础而建成的历史物陈列室,我当年读书时倒是参观  相似文献   

4.
正现代著名科学家、教育家顾毓琇先生,1902年生于无锡,家中兄弟姐妹共六人,毓琇排行第二。民国元年(1912)春天,顾毓琇的大哥顾毓琦先考进了无锡竢实学堂(民国后改为无锡县立第一高等小学,但邑人习惯上仍将其称为竢实学堂)。隔了半年,顾毓琇也去报考竢实学堂,国文考题是《志学论》,另有四道算题,顾毓琇全都算对了,结果以第一名被录取。进入竢实后,他直接从二年级读起,与大哥毓琦同班。暑假时,毓琦、毓琇各得  相似文献   

5.
钱之俊 《炎黄春秋》2013,(12):66-68
近年来,随着国内几家出版社系统出版规模庞大的钱基博作品集,以及《钱基博年谱》等研究专著的陆续出版,一个“诂经谭史、学贯四部、著作等身、成就非凡”的国学大师已被重新发掘出来,有关他生平与思想的研究开始不断深入,但在钱基博1957年是否被打成右派这一问题上,学界一直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6.
钱基博别号潜庐,字子泉、哑泉,号老泉,江苏无锡人。生于1887年,殁于1957年华中师范学院(现为华中师范大学)中系教授任上。他是我国近代名的国学大师、教育家。钱基博一生述颇丰,主要作有《经学通志》、《现代中国  相似文献   

7.
正钱基博,字子泉,号潜庐,江苏无锡人。现代著名古文大家,文史学家,历任清华大学、光华大学、湖南国立师范学院、华中大学等高校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就任华中师范学院(即今华中师大)历史系教授。钱基博诂经谭史,旁涉百家,学识渊博,于四部之学皆有阐发,著述甚丰,有《现代中国文学史》《经学通志》《近百年湖南学风》等,为一代硕学通儒,文章巨擘,有着"天下通儒"之誉~①。钱基博先生一生爱乡爱国,对故土无锡充满了纯朴  相似文献   

8.
<正>江苏无锡地区文化昌盛,地方文献非常丰富,学人都重视地方志的修撰。钱基博出身无锡名门望族,年轻时服务乡梓,有志于地方志著述,曾经三次主持修撰民国《无锡县志》,虽然因为种种原因无法成书,但他对地方文献的保存和方志理论的发展贡献良多。就史学观念而言,他承袭章学诚,认为地方志是史体,重视乡土资料的整理与刊布,强调地方志的经世致用,同时又有所革新,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献。  相似文献   

9.
傅宏星先生所撰《钱基博年谱》下称《年谱》)堪称是著名国学大师、教育家钱基博先生研究的一部力作。该书收罗广博,资料翔实,“是第一部钱基博研究专著,较全面地反映了钱基博的生平事迹、思想情况、著述内容、教学活动.为我们正确评价钱基博在学术史上的地位.以至全面了解20世纪中国学术史,提供了更多的维度与方便。  相似文献   

10.
民国时期,钱基博先后三次参与修撰无锡县志,留下大量书函和多篇成稿。其方志修撰理念基本承袭章学诚,认为方志是史体,重视文献资料的整理与刊布,强调方志鉴往知来的作用。在体例方面有一定的创新,是钱基博方志修撰实践的一大贡献,使得其相关著述在民国时期具有一定的个人特色。遗憾的是,随着社会发展,方志修撰越来越精细化和专业化,钱基博第三次参与无锡县志修撰时,相关认识还停留在第一次修撰,已经明显不能适应时代发展。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论钱     
孙中山认为,钱起源于货物交易,从本质上说,钱是人工劳动的价值体现。钱虽然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深远,但金钱不是万能的,由劳动而来的货物能力才是巨大的。就钱币的质地、形态来说,钱币经历了从龟、贝、珠、玉到金、银、铜、锡再到契券、纸币的演变。钱币的出现和使用,既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论国民政府抗战时期的金融体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论国民政府抗战时期的金融体制董长芝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夺取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决定这场战争胜负的原因很多,其中,国民政府采取战时紧急金融措施,实行高度垄断的货币金融体制,对抗战起到物质保证作用,是可以列举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仅就笔者掌握...  相似文献   

13.
叶隽 《世纪》2023,(5):84-88
<正>1937年11月29日,江苏常州沦陷,日寇暴行累累,曾任职国民政府财政部秘书的钱叔陵(1884-1937)一家二十多口惨遭日军枪杀。辛亥元勋、做过国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部长的王用宾(1881—1944)曾诗悼钱叔陵:“钱氏毗陵旧著名,褴衫一袭不臣清。汉儿难忍听胡语,浩气犹堪詟寇兵。百口烈于义士岛,合家屠甚睢阳城。葫芦湾水碧如血,  相似文献   

14.
论抗战时期的民族主义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抗战时期的民族主义思想陈廷湘近代中国,由于列强侵略不断加深,历次改革和革命运动无不越来越带浓厚的民族主义色彩。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使中华民族遭遇了更加深重的民族危机,民族主义也就愈益成为民族向心力的源泉与轴心,曾因此造成了各种互相纷争角逐的政治力量...  相似文献   

15.
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社会变迁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通过对边区的人口流动、社会意识和习俗的变迁、社会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的变化的研究表明:1.边区人口流动频繁,主要是移民和难民人口。占边区总人口的18.7%;还有军事人口和化人口的流动。人口流动对边区的经济、化教育和思想观念产生了深刻影响。2.边区民众的民族意识比抗战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妇女缠足等陋习废除了;妇女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人身自由、婚姻自由和参政的权利。3.农村经济得到了发展。工商业在农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农工商贸相结合的产业结构在边区已经形成。4.边区的阶级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地主受到了极大削弱。贫雇农逐渐减少。富农和中农成为边区的主要阶级成份。  相似文献   

16.
论抗战时期国统区的农贷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论抗战时期国统区的农贷黄立人近代中国以农立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基础。农民、农业生产和农村状况如何,始终是制约近代中国经济和社会变动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在抗日战争这个非常时期,国统区的农民、农业生产和农村状况如何,对...  相似文献   

17.
论齐国钱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齐国钱范于中航我国古代金属铸币,从先秦到南北朝,所用都是硬范,范材有陶、石、铜、铁、铅等不同质料。考古发现表明,硬范铸币工艺,在战国时代已臻于成熟,其中以齐刀币铜范母为代表的叠铸工艺和以齐国化范为代表的单主浇道直流分铸顶注工艺,长期影响了两汉至南北...  相似文献   

18.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矿业实施了统制政策,借、贷、垫款政策,合办政策以及易货偿债政策。对这些政策的评价,过去存在一些偏见,我认为有必要重新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论抗战时期国民党的政制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把已建立十年的国民政府改建为权力空前集中的战时政权,这是作为世界大战参战国所需要的非常政治体制。但是这个曾一度获得全国认可的战时政权并未利用其特有的机动性和战争带来的特殊条件把国家引向团结与繁荣。它经历了由有一定生气和权威性的抗战建国领导中心向日益专制和腐朽的一党专政工具转化的过程。这在很大程度上注定了它在战后走向彻底崩溃的命运。对这一由盛而衰的转化过程作客观探讨颇具意义。本文试图从国民党战时政制本身的特征及演变方面作  相似文献   

20.
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战时政治体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战时政治体制石柏林抗战时期中国政治体制的变化,受着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两大因素的制约。当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后,阶级矛盾并没有消失,这使整个抗战期间的中国政治局势异常复杂。这种复杂的政治局势反映在政治体制上的结果是:设立了民意机关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