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国北京政府时期,劳动灾害频繁发生,政府开始通过劳工立法规范雇主在灾害赔偿方面的责任。灾害赔偿立法由各行业政府主管部门起草并出台。制度属于现代劳动灾害赔偿制度中的雇主责任制模式。它覆盖工业、矿业、交通业等现代工人。与此时的国际劳工组织相关标准进行比较,中国制度的赔偿项目齐全,伤病医疗费和伤病期间工资等赔偿标准较高,残废抚恤金和遗族抚恤金则不及。制度虽然实施效果不佳,但这是劳动灾害赔偿首次进入立法,对后来政府的立法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文以英国、加拿大两国国家档案馆的原始史料为基础,以加拿大太平洋铁路运输的时空为经纬,对1917年3月至1918年7月,一战中8万多名中国劳工过境加拿大赴法的历史进行整理研究。如对一战中英军中国劳工的运输线路、承运情况所遇到的困难做了详尽的解析;介绍了中国劳工在威廉角与皮特洼劳工滞留营地、中国劳工的秘密过境与加拿大政府书报检察制度等情况以及英军运输中国劳工的全部过程与运输人数。8万多名中国劳工过境加拿大虽然仅是中国劳工援战的一个环节,但时至一战百年之际却仍属于新鲜的发掘与书写,令人深省。  相似文献   

3.
在法律和经济学的意义上,最低工资经常被界定为雇主的一项义务,即他们不得在低于某一报酬标准的水平之下雇佣劳工。其实,在宗教文化与社会的层面上,最低工资还涉及经济活动的伦理问题:如果最低工资不足以保障劳工及其家庭过上有尊严的生活,这样的工资是否意味着雇主在道德上和良心上有罪过?本文讨论了美国神父约翰.瑞安在20世纪初围绕公平工资和当时美国的劳资关系提出的观点。瑞安所阐释的罗马天主教社会思想,尽管不是科学的经济学理论,却是对西方现代化进程一种视角独特的观察和总结,也反映了宗教文化对西方社会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研究》2004,(2):208-208
20 0 3年1 0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了解学诗、松村高夫主编的《满铁与中国劳工》,45 8万字。该书由1 1位中国、日本学者撰写,全书共有伪满劳动统制政策、伪满末期强制劳动诸形态、满铁劳务体制、铁路各部门的中国工人、筑路土木工人的劳务问题、大连码头工人的劳务管理、抚顺煤矿工人实态、鞍山钢铁工人的就地招募、中国劳工生活、东北工人运动、从怠工破坏到逃亡暴动、与课题的相关认识等1 2章。《满铁与中国劳工》  相似文献   

5.
20世纪拉美国家劳工立法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美是第三世界较早制定工厂法和劳工立法的地区。早在20世纪初,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工业化起步较早的拉美国家就开始了劳工立法工作,内容涉及工时、最低工资和加班等。20世纪初期以后劳工运动的蓬勃发展进一步推进了拉美劳工立法的进程。墨西哥是拉美地区最早制定综合性劳动保护法的国家。继1917年宪法确认了劳工权利后,1929年墨西哥颁布拉美地区第一部综合性的《劳工法》。墨西哥劳工法成为其他拉美国家的范例,许多国家仿照墨西哥的模式,不仅在宪法中增加了劳工权利条款,而且制定了专门的劳工法。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地理学的研究中,劳工常常被看作是与自然资源、资金、技术等同类的经济要素,只重视劳动成本,忽视了劳工作为社会活动主要参与者的角色。近年来,劳工地理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弥补了传统地理学研究的不足。全球化背景下的工人运动、劳工组织和地方劳工控制体制,劳工市场的空间分割,不同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下的农区劳工地方化逐渐成为劳工地理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徐滨 《世界历史》2005,(2):105-111
本文对1 8—1 9世纪英国劳工生活标准的一般趋势作了综合研究,主要涉及劳工实际工资、消费模式和宏观经济水平等方面。随着1 8世纪现代经济增长的出现,实际工资的改善先出现在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并最终逐步成为一般趋势。同时,劳工消费模式的变化和整体经济的发展也为生活水平的改善创造了相应的条件。作者的结论是,英国劳工的生活标准从1 9世纪2 0年代以后总体上不断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8.
论文梳理了海外中国劳工保护制度变迁的内在逻辑,探讨了海外中国劳工保护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和新形势下创新与提升的应对举措。研究显示:海外中国劳工保护制度经历起步探索期、规范建制期、调整拓展期、发展完善期的演进轨迹,展示出一个清晰和完整的兼有历时性与共时性的制度谱系。海外中国劳工保护制度演进有五种驱动力:理念转变、国内发展需要、国家实力提升、国际形势转变以及关键节点催化。海外中国劳工保护是我国海外利益维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背景下,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来重新审视海外中国劳工保护制度的演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逐步完成对东北的军事占领,为了掠夺整个东北的物产资源,为其侵略战争服务,在东北大肆修筑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同时,日本关东军妄图以黑龙江为战略后方,做好对苏作战准备,永久霸占中国,沿东北与苏联的边界,根据地理位置、战略意义划分为4个正面战区,修筑"国境阵地"等浩大的军事工程,以实现对中国进行更大规模的掠夺,支撑其侵略战争。关东军从中国东北、华北和华中等地先后征集劳工,修筑公路、铁路、军事基地。广大劳工被迫从事无偿、繁重的、没有生命保障的苦役,生活条件差、劳动强度大,很多人冻死、饿死、病死、被打死。特别是军事工程完工后,为保守工程秘密,许多无辜的中国劳工被残酷杀害,以至各地出现了许多"万人坑"。在黑河市爱辉区纳金口子村西的公路旁,就有一个中国劳工万人坑,那里成为中国劳工的最后归宿。在"万人坑"附近,日本侵略者欲盖弥彰地立一座碑——殉职劳务者之碑,昭示着日军的血腥暴行和赤裸裸的侵略行径。  相似文献   

10.
英、法、德早期铁路建设模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法、德早期铁路建设模式比较汪建丰英、法、德三国是世界上率先实现现代化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当我们具体考察这三国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时,就不难发现:在19世纪这三国的经济生活中,铁路建设乃是其最为重要的活动之一。一方面,铁路是工业革命的一种产物,另一...  相似文献   

11.
美国铁路与经济现代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顾宁 《世界历史》2003,(6):57-66
铁路既是美国工业革命和技术发明的结果 ,也是促进美国工业革命、技术发明和现代化的重要因素。“铁路时代”把铁路建设推向快速发展阶段。 1 888年 ,美国铁路里程已经超过全欧洲的铁路里程。在美国实现了现代化和进入后现代化时代后 ,这场规模宏大的运输革命证明 :铁路的修建带来了经济结构的变化、技术的创新、大企业的产生、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社会结构的变化、城市化的加快、农业的资本主义化、广告业的大发展、生产模式的转变以及美国经济在其他方面战略性的变化。铁路至今仍在美国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论文梳理和分析了孟加拉海外劳工移民的发展变迁与特点、孟加拉移民汇款及其对家庭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孟加拉海外劳工移民政策与管理机构的变迁,并对孟加拉海外劳工移民政策进行了展望。孟加拉国是全球劳动力最密集的国家之一,每年都有大量富余劳动力出国务工寻找新的劳动机会并带回巨额汇款,成为推动孟加拉经济发展和改善当地人民生活的重要外部因素之一。鉴于移民汇款的重要性,近些年,孟加拉政府积极调整海外劳工政策,加大对海外劳工的技能培训。同时,制定移民汇款的激励措施,鼓励孟加拉海外劳工通过合法渠道汇款以增加外汇储备。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地方嵌入研究相对聚焦于资本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企业,而需要大量非熟练工人的劳动密集型跨国企业并未引起足够关注,建立在产业联系、技术外溢、社会网络等核心概念基础上的跨国公司地方嵌入分析框架很显然不能很好地解释劳动密集型跨国公司地方嵌入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在劳工地理学、新经济地理学等学科背景下,基于全球生产网络、关系嵌入、空间修复等核心概念,研究分别从劳工能动性的空间尺度、跨国公司地方嵌入的劳工要素、劳工管控对跨国公司的地方嵌入、区域劳工景观的空间修复等视角出发,系统梳理相关研究进展并提出未来主要研究议题,包括如何识别劳工供需因素对跨国公司地方嵌入的影响机制,如何剖析特殊劳工管控体制下劳工空间实践与能动性的关系,如何刻画跨国公司地方嵌入对区域劳工经济地理景观的影响,如何总结跨国公司地方嵌入与区域发展的战略耦合模式等。  相似文献   

14.
美国南北战争后,改良工会主义思潮较长期、较深地影响了美国的工人运动。全国劳工联盟和劳动骑士团是这一思潮的代表。这两个劳工组织先后提出过通过建立合作社和实行金融改革等途径来改良社会的主张。这种改良工会主义思潮带有乌托邦的性质,与十九世纪末以后流行的改良主义在性质上是不同的,后者是垄断资产阶级及其豢养的工人贵族用以反对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手段。改良工会主义思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南北战争后美国工人运动在政治和思想上的不  相似文献   

15.
邢寒 《神州》2013,(10):252-253
二战中日本为应对国内劳动力的不足而对中国劳工进行了强制征召,有约四万中国劳工被强掳至日本进行强制劳动,导致其中将近七千人死亡。这些死者的遗骨在战后大部分散落在了日本各处,在战后日本的民间友好团体为了送还这些遗骨回中国而进行了大量艰难而细致的工作,经过十年分九次将近三千具遗骨送还给了中国,为中日间友好交流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一、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的形势与日本在华全面推行强制劳动制日本使用华北强制劳工最早用于伪满洲国。1 941年前日人在满洲各战争经济企业、矿山与军事工程中使用的“苦力”或强制劳工 2 /3是入满华北劳工。①那时 ,因“七七事变”日本发动侵占华北的战争对华北工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破坏 ,以及接踵而来的 1 939年华北地区特大水患 ,造成华北城乡众多失业劳工与难民饥民。而日本在华北各项“经济开发”事业均在恢复时期 ,所需劳力颇少 ,故日人向满洲、蒙疆大规模掠夺、输出华北强制劳工 ,主要是靠满洲与蒙疆的劳工募集机关 ,在日本华北方面军支…  相似文献   

17.
刘凯 《文史月刊》2012,(Z3):275-275
进入21世纪中国在不同程度上都出现了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可以说当今中国食品领域没有一块儿净土。而中国目前《食品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及《产品质量法》在食品安全保障上的缺失,基本上可以勾勒出我国食品安全法律制度存在的缺陷。对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保障机制提出以下完善建议:建立和完善食品风险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制度,完善食品安全预警体系,建立良好的食品信用体系,适时构建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国家先行赔偿制度,完善食品安全的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18.
陈竹君 《民国档案》2003,2(1):57-62
劳工 ,从狭义上说 ,系指被雇用从事生产或担任劳务并领受工资之人 ;从广义上说 ,也包括收入比普通工人丰厚 ,地位比普通工人优越的职员。本文所说的“劳工”是指广义上的劳工。劳工福利 ,指工人在劳动报酬以外 ,由工人组织、资方或政府举办的旨在改善劳工生活、增进劳工智能的设施 ,如工人住宅、医院、图书馆、文化补习学校、文体娱乐场所等等。劳工福利政策系指政府为了改善劳工生活、增进劳工智能而制定的办法和措施。抗战时期 ,劳工福利得到高度重视并大力推广 ,到抗战胜利时已形成了体系和规模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本文试图对抗战时期…  相似文献   

19.
采言背景:二战期间,日本国内大学使用着从中国强行抓来的苦力劳工,残酷掠夺,无偿妈役.然而,时至今日,当年曾经残酷使用中国劳工的日本公司,却失口否认历史事实,无耻诡辩说中国劳工都是自愿应招前往,干活不重,衣依无忧,还有工资报酬等等.根据日本有关公司的芝工名单底簿,笔者与河北大学陈俊英教授对马海生等山西劳工进行了采访,回忆在日劳动、生活实际情形,寻求历史真相。以下为采访马海生的实录.  相似文献   

20.
戴季陶五四时期的劳工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五四时期,劳工问题成了中国进步知识分子十分关心的课题。戴季陶是当时发表关于“劳工问题”文章较多,影响较大的人物之一。戴季陶五四时期的劳工思想,内容丰富,前期和后期有很大变化,下面就这一问题作一剖析。一五四运动中,戴季陶对工人阶级“直接参加”运动,十分“焦心”。他把“劳动运动”当作中国潜在的“危险”,决心认真“研究这个问题”,以便“用温和的社会思想,来指导社会上的多数人”,使劳动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