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玉萍 《神州》2013,(21):33-33
鸦片战争已经过去一个多世纪,战败的厚度哦对中国政治、军事、历史的影响依然非常明显,造成一场战争胜负的因素有很多,我们应该站在辩证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探寻出鸦片战争战败的主要原因,起到以故鉴今的作用。本文通过历史学习和大量资料的整理,提出了社会、制度、军事落后以及腐败是导致鸦片战争失败主要原因的观点,并提出了封建制度腐朽、政府和军队官员腐败、武装部队武器落后三方面原因,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甲午战争不仅促使中国人对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一系列军事失败、洋务失败加以反省,也促使自我对身体、种族等加以反省、改造。由此掀起的自强运动,范围更加广泛,由购买枪炮扩大到身体的自强,军操的西化、日本化是其标志,可以说国人从身体面貌到精神面貌的变革,是名副其实的“洗心革面”,故身体文化与近代文化的研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  相似文献   

3.
刘东 《北京文史》2005,(2):36-37
1840年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而彪炳青史的伟大爱国主义者林则徐正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毛泽东曾经说过,中国的民主革命是从林则徐开始的。此后一百年的中国革命,虽然有新、旧民主主义革命之分,但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和随后发生的鸦片战争,则开创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先河。林则徐是属于世界的,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北京的,他与北京有着不解之缘。他一生的从政生涯,特别是禁烟前的经历。都与北京有着深深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卓越的思想家和伟大爱国者,他不仅是鸦片战争中反侵略的英勇斗士,而且还是一位为探求西方知识而作出不懈努力的杰出先驱者,后人誉之为“清代放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到广东“禁烟”之前,林则徐对自己的主要对手英国还不是很了解.有过“天朝声威”可“慑服夷人”的天真想法。他对当时世界情况的了解也是极为有限,英船“杉达”  相似文献   

5.
1840年的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中国由封建社会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这历史的转折时刻,中国大地出现了一个伟大的人物——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作为封建时代的一个“封疆大吏”,在民族危亡之际,为民族生存、为国家富强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第一篇爱国篇章。林则徐爱国思想体系是在领导反对外国侵略斗争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包括救亡御侮,“师夷长技”和实行民主三个层次。以下就林则徐爱国思想的三个层次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6.
陈龙 《炎黄春秋》2023,(9):95-100
虎门销烟,彪炳史册,震铄古今。钦差大臣林则徐,两广总督邓廷桢,二人“共矢血诚,俾祛大患”,“同心御侮,克保严疆”。鸦片战争失败后,二人同遭构陷,同被革职,同时充军伊犁。可以说,林则徐、邓廷桢二人共同扛起了反侵略斗争的民族大旗,但与林则徐这个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邓廷桢一直较少走进大众视野,甚至遭到矮化和误解。此中原因何在?作者立足史料,为我们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民族英雄邓廷桢。  相似文献   

7.
王慧 《文史月刊》2009,(8):43-44
鸦片战争之后、洋务运动时期,人们对中西之间差距的认识还只停留在器物层面,认为西方比东方先进的只是“船坚炮利”等一些技术方面的东西,根本看不到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对落后的封建制度的否定,看不到先进的近代西方科学技术和工业文明对落后的农耕文明的否定。封建统治者们试图以“经世致用”、“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在器物层次上进行弥补,但“中体西用”、“西学中源”的“变器不变道”的做法,注定了洋务运动的最终失败。  相似文献   

8.
十九世纪后期,在洋务思潮的洪流中,我国思想界产生了一种引人注目的理论——“变局论”,它既是一种时局观,义是一种历史观,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一鸦片战争的炮响打破了中国天朝封闭的大门,惊醒了一批爱国志士。林则徐是近代  相似文献   

9.
《道光洋艘征抚记》记载鸦片战争的全过程,自1878年问世后,一直被认为是魏源在战后不久手撰。由于魏源是中国近代进步思想的先驱之一,且经历了与鸦片战争,又与林则徐关系密切,因此该书长期被视为研究鸦片战争史的重要参考书和魏源的原始思想资料,有誉之为“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进步意义的‘当代史’”。笔者从该书与其他若干著作的比较对勘中,发现它并非魏源手定。  相似文献   

10.
全心抗击日军支持日人反战日本进步作家鹿地亘,1936年秘密来到中国上海,后去广州、香港。1938年4月,经郭沫若推荐、陈诚同意,来到武汉,被委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少将设计委员,协助第三厅(宣传厅,厅长郭沫若)对敌宣传处,从事对敦宣传工作。1938年年底,他撤退到广西桂林。在对敌宣传处处长冯乃超支持下,他向军事委员会桂林行营参谋处长吴石建议,在桂林设立临时日军俘虏所,教育改造俘虏,从中培养出日本人反战同盟的成员。吴石被誉为军事理论家,他是鸦片战争中,坚决抗击英国侵略的主将林则徐家族关系很近的、福建名门的后代。他…  相似文献   

11.
根据历史教学自身的特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采取“点”、“联”、“比”、“评”的教学方法通过课堂教学进行。“点”,就是三言两语,画龙点睛,启发学生去思考。比如:在讲述完鸦片战争的来龙去脉后“点”出:“在这一关系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鸦片输入问题上,清政府内部有哪两种不同的态度和主张?为什么林则徐至今受到中国人民的尊敬?你认为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表明了什么?”这一“点”,必将激发学生对爱国者的崇敬,对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敢于斗  相似文献   

12.
一年跑九座边城,行程三万余里,踏遍天山南北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以虎门销烟、奋力抗英而闻名中外,成为一代名臣、民族英雄,为后人称颂。但也是因为禁烟和抗英,使林则徐成了朝廷的一名“罪臣”,遭受了5年悲壮的流放生活。  相似文献   

13.
1838年底,经过关于禁烟政策的大辩论后,清政府确立了严禁政策,并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办。这标志着清政府领导的禁烟运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清政府的这一政策对禁烟运动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它表明清政府开始对英国殖民主义者的鸦片侵略采取坚决抵抗的态度。但是,在有关鸦片战争和林则徐的研究中,对这一政策的意义估计得并不充分,表现之一就是把林则徐的禁烟活动与清政府的政策割裂开来。一些论者把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时实行的以“断绝来源为首务”的禁烟方针视为林则徐的创造,认为林则徐来到广州后,经过调查研究。才提出了这一方针,并认为从“必以重治吸食为先”向“首贵杜绝来源”  相似文献   

14.
梳理19世纪的中国史,会看见一条清晰的轨迹:中国的近代化之路,每往前走一步,都是挨了一次打之后:1840年鸦片战争后,几个先觉者发出“睁眼看世界”的呼吁;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有识之士兴起洋务运动;1894年甲午战争之后,有了维新变法;1900年庚子之变之后,开始“新政”、“立宪”、“革命”……中国这个封建老大帝国的步履,不可思议的蹒跚、滞重,一步一停顿,以至于用上六七十年的时间,仍未能自强。  相似文献   

15.
晚清重臣洋务先锋山西巡抚胡聘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鸦片战争的爆发,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临外国的入侵,清王朝的部分官员为稳定封建统治地位,开始兴办所谓“洋务”。他们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技术,建立新式海军,创办近代机器工业,顺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产生。其代表人物主要有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在洋务运动鼎盛时期踏入仕途的湖北天门人胡聘之,虽然在“帝党”和“后党”的矛盾漩涡中左右逢源,但他总的政治倾向是支持和执行光绪皇帝变法图强的思想的。他借助洋务自强之势,为推进地方工业振兴,革新政治文化教育,扶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了许多开拓性的事业,可以称得上是近代洋务运动的先锋之一。  相似文献   

16.
林则徐的两件手迹梁继红林则徐(1785~1850),字少穆,福建侯官人。在清道光年间查禁鸦片有功,调任两广总督。鸦片战争中被革职,并“从重发往伊犁,效力赎罪”。林则徐西行经武威时,停留8天,与好友陈德培、同乡郭柏荫(当时署理武威的甘凉道尹)以及武威的...  相似文献   

17.
林则徐,福建侯官(今福州)人,1811年中进士,1820年放为浙江杭嘉湖道,1837年授湖广总督.林则徐是中英鸦片战争中禁烟抗敌的民族英雄,其虎门销烟的业绩彪炳千秋,世人景仰.但由于其时代和知识的局限,在鸦片战争中林则徐至少有过三次严重失误. 一、对于查禁鸦片过程中的矛盾转换毫无察觉 1838年,道光帝决然采取严厉手段...  相似文献   

18.
杨师群 《文史天地》2013,(12):57-62
两次鸦片战争的打击,对清政府最大的思想震动只是认识了西方国家的“船坚炮利”,而借助洋枪洋炮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经验又给官僚们以实际体验,于是出现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自强变革。自1860年代开始,至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惨败,大清在军事、科技、经济诸领域改革开放了30多年,史称洋务运动。其目的就是借助西方的军事技术、工业生产、经济发展来维护和巩固天朝的专制统治,而没有认识到天朝腐朽的社会制度及相关的生产关系、文化传统同样需要大力的变革。  相似文献   

19.
1838年,湖广总督林则徐查禁鸦片卓有成效,旋即受命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并屡次打退英军武装挑衅。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民族英雄林则徐严禁鸦片不但无功,反而遭到投降派的诬害而有“罪”,被腐败无能的清廷革职流放,最终遣戍西域(新疆)伊犁惠远罪“赎”。1842年10月21日,林则徐经星星峡进入新疆,12月抵伊犁惠远。在新疆,怀着一颗爱国心的林则徐不顾自己身处逆境而体察民情,关心民瘼,兴修水利,垦辟屯田,为新疆的开发做出了卓越贡献,办了许多好事、实事。林则徐的遗惠功在黎民,利归百姓。1844年夏,林则徐认捐承修伊犁阿齐乌苏大渠龙口工程,历时4月有余,用工10万余个,终于修成了大渠。工程竣工通水后,改善了当地人民生活用水和农田灌溉状况,农业生产受益匪浅。当地各民族老百姓不忘林则徐的恩惠,把伊犁阿齐乌苏大渠称为“林公渠”,以示对林则徐的怀念。阿齐乌苏大渠竣工时,道光皇帝曾嘉奖渠工有功人员,但是林则徐榜上无名。林则徐全然不顾这些,随即于1845年1月奉命赴新疆南部各地勘察屯垦事宜。一路上,林则徐深入屯地,访问百姓,体察民情,并与维吾尔、哈萨克等各民族百姓结为好友,他盛赞新疆各民族人民勤劳勇敢,称他们为“如此好百姓”。...  相似文献   

20.
梁衡 《炎黄春秋》2001,(10):46-49
既然中国近代史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算起,禁烟英雄林则徐就是揭开近代史的第一人。可惜这个第一英雄刚在南海点燃硝烟烈火,就被发往新疆接受朝廷给他的处罚。功与罪在瞬间便交织在一个人身上,将其扭曲再造,像原子裂变一样,产生出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 封建皇帝作为最大的私有者,总是以天下为私。道光在禁烟问题上本来就犹豫,大臣中也分两派。我推想,是林则徐那篇著名的奏折,指出若再任鸦片泛滥,几十年后中原将“无可以御敌之兵”,“无可以充饷之银”,狠狠地击中了他的私心。他感到家天下难保,所以就鞭打快牛,顺手给了林一个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