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按]本书是清乾隆年间毓奇、福康安、鄂辉等大臣奏折底槁抄本,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原书共收奏折底槁五件,这里只选三件,对研究清代前期政治、经济和清王朝的统治政策有一定价值。毓奇在乾隆四十八年至五十四年任清王朝漕运总督。这期间,他多次具折陈事。这里所选的是他众多奏疏中的一件,对我们认识清代前期的潜运有一定帮助。福康安等《请募熟番补屯丁并陈善后诸事疏》是在乾隆五十三年台湾林爽文起义失败后,上奏乾隆帝的。奏疏的要旨在于“习戎事,除奸民,清吏治,肃邮政”《清史稿·福康安传》。因此,这件奏折对我们了解清…  相似文献   

2.
保利艺术博物馆收藏的王作左守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利艺术博物馆于2000年春收藏的王作左守鼎高41、口径38厘米(封面;图一~三)。口沿外折,上立粗壮的两耳,颈部略收,腹部稍鼓,腹下置三蹄足。颈和足的上部均有短棱脊,形制与小克鼎相似,但小克鼎的腹部似乎更深些。腹内壁铸铭文两行6字: 王乍(作)(将鼎) 彝,左守。 (将鼎)彝。(将鼎)字《说文》所无,《广韵》:“(将鼎),煮也,亦作(羊鬲)。”《集韵》:“(羊鬲),说文煮也,或作(将鼎)。”《玉篇》:“(羊鬲),式羊切,煮也,亦作(将鼎)。”又云:“鬺,同上。”则(将鼎)也就是《说文》的“(羊鬲)”字。金文无“(羊鬲)”、“鬺”字形,故(将鼎)是正字,而(羊鬲)、鬺  相似文献   

3.
翻开《明史》、《清史稿》以及明清时期的宸翰奏疏、稗官野史、诗文别集,“清江浦”这一地名的“出镜率”特别高。她,就是今淮安市的主城区,在1983年以前称为清江市。  相似文献   

4.
咸丰十年(1860年),曾国藩让左宗棠在湖南招兵买马,组建一支5000人的队伍.左宗棠凭借自己在湖南幕府打下的基础和建立的威望,仅用两个多月时间,就募练成军,并正式命名为“楚军”. 楚军是湘军的一个支系.左宗棠不用湘军之名而用楚军,后人多以为他独树一帜、自立门户的愿望十分强烈.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有必要予以澄清.  相似文献   

5.
“咸丰重宝”宋体书对读,背满文“(?)”、宋体书“当五”铜钱,直径2.7厘米,重6.3克;又小样一种,直径2.7厘米,重5.85克。“咸丰重宝”宋体书对读,背满文“(?)”、宋体书“当十”铜钱,直径3.6厘米,重12.03克,又小样一种,直径3.5厘米,重10.7克。这两种咸丰大钱流传较多,并非珍希之品。陈仁涛《绿雪馆泉谈》对这两种咸丰钱的局名,认为“似广非广,似江非江,见当五当十两种,考其制作铜质,似北方所铸。待考。”张絅伯《咸丰大钱考》也说:“余又得当五当十两种,铜质与宝巩钱相似,满文作(?),似江非江。若江宁局铸,铜质不符,尚待考。”《历代古钱图说》也认为局名待考。我认为这两种待考  相似文献   

6.
太平军在巩县张文红,孙角云太平军攻克南京后,建立了太平天国。为了彻底摧毁清王朝的统治,于咸丰三年四月(1853年5月),派大将林风祥、李开芳、吉文元等率军两万人,从扬州出发举行北伐。太平军一出兵,便以迅猛不可挡之势向北挺进,一路上所向披摩,很快由江苏...  相似文献   

7.
象征思维是《周易》古经的主要思维方式。同一事物具有多向多重象征功能。传统上从鼎是国家之象征的角度解释《鼎》卦及“鼎新”之义的发生与《鼎》卦本义不符。鼎之本用是一种烹饪器具,古代化中烹饪器具、食物、饮食行为等皆曾象征、隐喻“性”。作在对《鼎》卦中的隐喻、象征意义进行深入发掘的基础上对全卦进行全新的诠释,认为《鼎》卦本义是围绕男女婚姻性生活的占筮,其中以“鼎颠趾,利出否”隐喻停妻纳妾,因之发生“鼎新”之义。  相似文献   

8.
一八六四年七月三十日,太平天国的著名将领李秀成,一反往日那番战马倥偬、出生入死、痛歼强敌的英武姿态,变成向革命大敌——腐朽透顶的清王朝和封建地主阶级阿谀謟媚、乞求活命的胆小鬼,公然给大汉奸刽子手曾国藩亲笔呈供,招认“罪行”,可恥地投降变节了!然而,罗尔纲同志在题为《忠王李秀成的苦肉缓兵计》一文中,却执意地否认这个事实;茅家琦同志的《论李秀成》一文(見1964年8月7日《文汇报》)也只是承认李秀成有“缺点”、“错误”或对敌人抱有“幻想”,同样地迴避了这个事实。我们认为,他们对李秀成“耿耿精忠”的“光辉的一生”那  相似文献   

9.
《左传》昭公六年三月载“郑人铸刑书”事 ,《正义》用长长的一段话解说叔向与子产书的“终子之世 ,子其败乎”八个字 ,其内容与《传》文了不相涉。这样的做法同《左传正义》诠解经注的体例大不相同。孔颖达《正义》所发的议论是 :子产铸刑书 ,而叔向责之。赵鞅铸刑鼎 ,而仲尼讥之。如此《传》文 ,则刑之轻重 ,不可使民知也。而李悝作法 ,萧何造律 ,颁于天下 ,悬示兆民 ,秦汉以来 ,莫之能革。以今观之 ,不可一日无律也。为当使不及古 ,民伪于昔。为是圣人作法 ,不能经远。古今之政 ,何以异乎 ?斯有旨矣。古者分地建国 ,作邑命家 ,诸侯则弈世…  相似文献   

10.
1973年9月15日,中共上海市委写作组(亦即罗思鼎)直接控制的《学习与批判》创刊,上海市委写作组以石仑的笔名在该刊创刊号上发表《论尊儒反法》一文。这标志着上海市委写作组为“四人帮”大造舆论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1.
1960年《文物》第10期的封面上,登载湖南省博物馆新近收藏的“商代人面方鼎”图片,高至喜先生在《商代人面方鼎》一文中,对该鼎的发现、形状、年代、纹饰作了考证。这件铜器的发现,为研究商代历史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
《中国钱币》2001年第3期载《一批江南发行咸丰钞票的发现》一文,第4期“百家争鸣” 栏目中,邹志谅先生就该文所述内容和所附彩照,发表了《新见“咸丰钞”质疑》(以下简称《质疑》),拜读之后认为有必要释疑。  相似文献   

13.
陈光鑫 《文博》2022,(1):47-51
西周时期,“太保”是召公的生称,也用作召公家族的族名。山西北白鹅墓地出土铜器铭文中的“太保”是族名。与之类似,梁山七器之一的宪鼎铭文中的“太保”也应该是族名,不可与正文连读。  相似文献   

14.
1851年(清咸丰元年)广西爆发了太平天国农民大起义,短短数年间起义烈火燃遍大江南北。贵州以张秀眉为首的苗族人民也于1855年揭竿而起,与其他各族人民一起向没落的清王朝开展了长达十八年的英勇斗争。起义军攻城夺池,几乎占领了半个贵州,影响遍及湘、桂、川、滇,给清王朝以沉重的打击,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15.
“昜王”(昜即今“阳”字)铜鼎,1985年8月出土於湖南省桃源县三元村一座战国中期偏晚的楚墓内。发掘报告《桃源三元村一号楚墓》,已刊登在《湖南考古辑刊》第4辑(1987年10月出版),但对鼎铭文未加考释。近年来,学者对王鼎铭文看法不一,现将我的最初认识和对墓葬性质的看法,写成此文求教。昜王鼎铭文系刀刻在铜鼎口沿的小直唇外表,唇高仅1.3厘米,字迹清晰。铭文一行十一字,为:“十年土命昜王鼎容廿五升”。个别容易引起有疑问的字,作如下简略考证:  相似文献   

16.
襄樊市博物馆所收藏的襄阳山湾铜器中,有一件有铭的铜鼎。关于鼎的形制、铭文,王少泉同志已撰文作了详细的介绍。此鼎盖、器皆有铭文二行六字,据王文所释,盖铭为:“邓尹侯之洉(池皿)”,器铭为“邓尹侯之”。杨权喜同志则释盖铭末二字为“浴(池皿)”,器铭末二字为“(鼎可)?(化鼎)”?.从所发表的铭文摹本看,盖铭中的“(池皿)”字当隶定为“(沱皿)”,其上一字释“浴”于字形无据;释:“洉”,形虽相近,亦不可通,此字应释为“沰”,为从水石声之字。春秋战国文字中,“石”或写作后,见《先秦货币文编》及《古玺文编》卷九;或写作,见《说文》“磬”字古文所从,  相似文献   

17.
曾国藩(1811—1872)字伯涵,号涤生,1811年11月26日(清嘉庆十六年十月十一日)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南一个名叫白杨坪的偏僻的小山村里。他在世时,兼有“中兴第一名臣”的桂冠和“曾剃头”、“曾屠户”、“卖国贼”的骂名。1853年1月,曾国藩以在籍礼部侍郎的身份任湖南团练大臣,编练湘军,从此成为太平天国最强劲的对手。曾国藩从一介书生,摇身一变而为一个军事集团的首领,指挥湘军四处征战,最终镇压太平天国,挽救了风雨飘摇的清王朝。这也使得他的名声威望达到顶点,一度官至直隶总督,成为清王朝最为倚重的汉族官员,死后被清廷追赠为太傅,谥号文正。  相似文献   

18.
一玉简文云:余身遭病,为武戚忧,反昃,无间无瘳,众人弗知,余亦弗知,而靡又鼎休。“鼎”,从曾宪通等先生释注1。字当读为“贞”,《说文》云:“贞,卜问也。从卜,贝以为贽。一曰鼎省声,京房所说。”《说文》又于“鼎”字下云:“籀文以为贞字。”“贞”、“定”义通。《释名.释言语》:“贞,定也。精定不动惑也。”《荀子.儒效》云:“反而定三革。”杨注:“定,息也。”二玉简文云:东方有士,姓为刑法,氏其名曰陉。洁河以为法,静可以为正。“士”字从李家浩先生释注2。“东方有士”指下文“使明神智吾情”一句中的明神,即天之刑神。“士”是法官…  相似文献   

19.
《吕氏春秋》中有五处记载了青铜器纹饰名称,分别是:饕餮、象、倕、窃曲、鼠,一般认为它们应曾存在于商周青铜器上.但通过与现存纹饰的对比可以发现,至今无法确定其中任何一种切实地存在于可见的青铜器上.一、《吕氏春秋》记载纹饰与现存纹饰的对比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吕氏春秋·先识览》)“有首无身”是《吕氏春秋》为“饕餮”纹所列的唯一特征,因此应作为“界说饕餮意义的根据”[1].但首位将“饕餮”一词用于命名一类青铜器纹饰的宋代学者吕大临却忽视了这点,他在《考古图》卷一“癸鼎”后写道:“癸鼎文作龙虎,中有兽面,盖饕餮之象.”  相似文献   

20.
《平越直隶州专》的《人物》及《秩官》卷中.较详细地记载了一位在咸丰同治年年间颇有名气的人物──清朝正二品武官吴元彪(后改名吴奇忠)。他一生驰骋疆场.镇守边关.为捍卫和巩固清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先后任留滇副官、统领省标精兵十营的云贵总兵、记名提督。清政府“赏二荫生“,封“纳奇欣巴图鲁”.“赐穿黄马褂”.显赫时。1878年(光绪四年).四川制府丁公宝桢奏调入川”.“历署重庆、松潘、建昌等镇”.前后二十年“历官政绩亦多可记。””然而.对于这样一位被坚执锐.效忠价倒的武将.情测官府在其“盖格论定”留名史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