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柳条边伊通边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条边是清廷设置的重要人文景观,如今已成为鲜为人知的东北绿色长城。柳条边伊通边门及边台台丁的生活调查;可见柳条边封禁政策之一斑。乾隆诗否定了柳条边的设置,但柳条边不失满族及清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清代鸭绿江流域的封禁与开发张杰东北是清王朝的发祥地,清入关之后,为了保护其"龙兴重地",于顺治年间在盛京(辽宁)地区修筑了柳条边。盛京柳条边又称"盛京边墙"或"老边","盛京边墙,起至凤凰城,北至开原县,折而西至山海关接边,周围一千九百余里,共十七边...  相似文献   

3.
由于封禁政策、气候寒冷等原因,三姓地区的人口一直到清朝之前都处于人烟稀少、多为赫哲族构成的特点。由于封禁政策的解禁,清政府招募开荒实边,关内天灾人祸等一系列原因造成了流民、垦民、流人、站丁纷至沓来,使清朝三姓地区的人口从数量上、成分上都得改变从而产生了变迁。三姓地区的人口变迁对该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清政府对蒙古、东北封禁政策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政府对蒙古、东北封禁政策的变化赵云田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逐渐改变了对蒙古、东北的封禁政策,允许汉族人民前往垦荒种植;《辛丑条约》签订后,封禁政策全面废止,汉族人民进入蒙古、东北等地出现高潮,这些地区的社会经济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清政府改变对蒙古、东...  相似文献   

5.
黑土文化的形成及发展几乎就是一部黑龙江地区的移民史。通过对黑龙江地区移民史的梳理,探讨黑土文化所包含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民族文化、中原文化、流人文化、侨民文化多种元素的形成根源。时间下限止于二战结束,地域范围以黑龙江地区为主,受历史区域划分不同的限制也会涉及黑龙江邻近区域乃至整个东北地区。主要包括:清代之前的东北移民、清代及民国移民;流人;国际移民。  相似文献   

6.
一清前期矿务政策的演化清政权雄踞满洲时,为加强经济实力,是允许开采金银等矿的。入关后,清统治者所关注的是如何发展农业生产,安定社会,巩固加强其政治统治,对金、银、铜、铁、铅等矿厂,基本上采取封禁政策,如1645年停闭了著名的山东招远芝山银矿等。数年后,对开矿之议“严行禁止”(《清世祖实录》卷70)。这种状况大约延续到康熙朝中期。  相似文献   

7.
清朝入关以后,封禁蒙古,时间长,约有二百余年;范围广,南靠长城边墙,北达中俄边界;内容多,概括有人口的封禁、地域的封禁和资源的封禁。尽管清朝推行严厉的封禁政策,蒙古地区的生产力、生产关系还是发生了变化,在传统的畜牧业基础上,出现了较发达的农业,其它行业如手工业、商业贸易及城镇交通业也都较前一代有了较大的发展,而这一切变化的枢纽,是人口迁移和经济开发。从现代生态学角度分析,当时的生物和环境之间达到某种谐调关系,草原生态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本文重点分析封禁政策与人口迁移,经济开发及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和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论述努尔哈赤至康熙时期,即从万历十五年(1587年)至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间东北城镇的形成及其历史作用。一、清入关前东北的城镇  相似文献   

9.
论乾隆朝蒙地的封禁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乾隆朝蒙地的封禁政策刁书仁清入关前,蒙古各部相继归附,清朝于此建立了以八旗制为基础,又保留蒙古固有特点的盟旗制。为了加强对蒙古地区的控制,清朝实行隔绝蒙汉两族人民经济文化交流的民族隔离政策。其中禁止汉族民人到蒙古地区开垦土地是民族隔离政策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0.
文章谈清前期东北流人编撰的几种方志:《宁古塔纪略》、《绝域纪略》、《龙沙纪略》和《柳边纪略》,以及这几种方志中反映的东北经济与习俗文化及所反映出的文化流人的主要活动:举办教育、结集诗社和戏剧歌舞及宗教活动。  相似文献   

11.
明清传教士对《山海经》的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明前清时期在华耶稣会士作品中有关《山海经》的零星内容反映出这些欧洲传教士与时代变局相关的心态变化。从16世纪到18世纪,欧洲的地理类作品随着其世界观念的更新而从传说与实证并存向实证性内容居主导转变,礼仪之争使在华传教士对中国文化的态度从针对中国人的迎合向针对欧洲人的特别宣传转变。受这两种变化驱使,传教士看待《山海经》时从认可和吸收变为轻蔑与排斥。  相似文献   

12.
清前期对鸭绿江封禁区的管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至长白山、西至大东沟的鸭绿江流域 ,从清政权入关起 ,到光绪二年 (1876 )为止 ,2 0 0余年处于封禁状态。清政府对鸭绿江封禁区并非“视为瓯脱之地” ,而是通过修筑柳条边门 ,驻守八旗官兵 ,设置内、外卡路 ,巡查鸭绿江沿岸地区 ,缉拿朝鲜越境偷采人参罪犯 ,对鸭绿江封禁区的中国领土主权实施着有效管辖。  相似文献   

13.
战后国际关系与我国建国初"一边倒"方针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边倒"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框架中最核心的方针.它的形成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的国际关系密切相关.当时的国际关系有两条线索:一是雅尔塔体系的建立;二是冷战的开始与两大阵营的形成.这使中国不能置身局外,中间道路难以行得通,"一边倒"就是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国际背景下酝酿形成的.与此同时,国际形势的变化包括两大阵营的出现,也使斯大林不得不重新考虑苏联的远东战略,包括对中共和国民党的态度,这使"一边倒"的出现最终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4.
1931—1937年,关内向东北移民具有以下基本特点移民的数量少、波动大,移民运动一度中断;移民的流向和地域分布,以南满的城市和工业区为主;移民的居住年限下降,流动性增强。从移民的性别、年龄、职业及迁移过程等方面可以看出,1931年后关内与东北间人口的迁移与流动发生了根本变化,即进入东北地区的关内人口,不再是自由流入谋生,而是被作为“苦力”招骗而来,带有明显的强制性。  相似文献   

15.
馬孟龍 《中华文史论丛》2012,(1):205-226,397
西漢元鼎年間的"廣關"政策,是武帝爲拓展關西地域範圍而采取的重要舉措。爲配合"廣關"的實行,漢王朝對拓展地域內的行政構建進行一系列調整。本文通過對西漢河東地區侯國分佈狀況的考察,指出元鼎年間河東地區侯國分佈存在劇烈變動。此變動與"廣關"直接相關。"廣關"政策實行後,河東地區的侯國被集中遷出。而河東不封置侯國的局面一直延續到西漢末年。  相似文献   

16.
古濝关考     
古濝关即为现济源市邵原镇东侧的邵原关,郦道元《水经注》中记载有偏误之处,此关在中国古代的军事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我国古代太行山上最重要的关口之一.  相似文献   

17.
对当代旅游功利主义倾向的检视与批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获得蓬勃发展,但由于发展观念和发展导向上出现了一些偏差,导致旅游的功利主义倾向日益严重,旅游已经出现明显异化。文章对旅游功利主义倾向进行了检视与批判,追问了旅游的本质属性,呼唤对旅游主体的全面研究和旅游学研究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8.
从银行立法看30年代国民政府与沪银行业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世纪30年代,围绕<银行法>、<银行收益税法>和<兑换券发行税法>、<储蓄银行法>等有关银行法规的颁行,南京国民政府与上海银行业之间进行了一系列交涉,这不仅从一个特殊角度体现了国民政府金融统制政策的形成,揭示上海金融业与国民党政权的关系,客观上也表明这一时期金融市场的运作、金融业务的开展乃至金融体系的构架,都不能离开法制手段.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上海外汇市场发展述略(1843-1937)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海外汇市场是随着上海对外贸易的发展应运而生的,而其发展亦随着贸易的渐趋发达而日益成熟.从上海开埠到抗战爆发,上海外汇市场从萌芽到形成、发展,经历了长达近一个世纪.到20世纪20年代末,外汇市场的交易以及运作仍主要是由外商洋行、银行操控.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华资银行开始涉及外汇业务,外商银行独霸的局面始得改观.30年代初,政府更多介入金融业的管理,随之而来的金贵银贱、白银风潮等金融动荡,使得国民政府通过中中交三行,颁行禁止外汇投机等法令,直接间接介入上海汇市的管理.而法币改革后,中国的货币制度改为外汇汇兑本位,控制汇市达到货币政策的正常运行,变得格外重要,这一时期,政府逐渐施行外汇市场的直接管理.  相似文献   

20.
范立君 《史学集刊》2006,32(3):67-75
1931年爆发的"九·一八"事变,给民国以来关内人民的"闯关东"运动带来了深刻影响.它一方面使关内人民出关受阻,移民数量骤减,中断了正常的移民进程;另一方面,也是更为主要的,它使"九·一八"事变后关内与东北间人口的迁移与流动发生了根本变化,完全被纳入了日本侵略者的战争轨道,其发展随着日本侵华政策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