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贵刊1984年第3期龙瑜珠的《王羲之临池学书说辨误》一文说,临池学书其水尽黑者为东汉张芝,而非晋王羲之,这是正确的;但该文又云,王羲之临池学书说,最初见于北宋文学家曾巩撰写的《墨池记》,“此盖曾巩为夸饰士风,附会古迹,杜撰之说”,这就不正确了。曾巩的《墨池记》,不但没有杜撰王羲之临池学书说,而且对此说的史实可靠性也是持否定态度的。墨池,址在江西临川城东。文章开头几句介绍了墨池的地理环境,接着说:“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  相似文献   

2.
初中《中国历史》第一册,第127页插图“王羲之手迹”是从《宋拓王羲之十七帖》临摹本中节选的五行草书。王羲之,字逸少,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因官至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羲之生卒年代,一说为公元321—379年;一说为公元为303—361年。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当时人称他写的字“江左中朝莫有及者”。后来梁武帝在《评书》中赞美说:“王右军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这个评语,为历代书法家所赞同。《晋书·王羲之传》说他为人“以骨鲠称”,字随人性,书如其人,骨鲠的性格,雄强的字势,常属自然。据记载,王羲之十一岁时,遭逢国破家亡之难,随父兄南渡。后来他不满东晋偏安局面,常  相似文献   

3.
历史上最具影响的文化之谜,莫过于王羲之的书法真品《兰亭集序》的下落。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初三,王羲之与澍安、孙绰等41人,宴聚于绍兴市郊会稽…阴的兰亭溪畔,26人赋诗4I首.并聚诗成集,为《兰亭集》,王羲之书写序文手稿,日《兰亭集序》。序中屺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对人之生死、修短随化的感叹。  相似文献   

4.
方国兴 《南方文物》2001,(3):104-106
王羲之(公元321~379年),晋代著名书法家,早岁从卫夫人学书,后博览前代名家法书,遂改变初学,采择众长,备精诸体。其草书浓纤折衷,正书势巧形密,于中国书法史有继往开来之功,享有“书圣”之誉。《十七帖》是王羲之晚年之作,体势雄健格调典雅笔法精妙,为后代草书之绝。自古以来的书法爱好者多以此贴为临习草书范本。笔者在反复磋磨研究后认为《十七帖》精妙之处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结体稳健。王羲之草书结体的规律是“各自为战,互不相干。”乍一看,书草如楷,从容不迫,平心稳健,心平气和。再仔细看下去,精妙至极,非…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书法界总习惯把王羲之奉为“书圣”。其实,生于东汉桓帝元嘉元年(公元151年)的钟繇,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影响远远超过了王羲之。他不但是中国的书史之祖,更是“楷书”的创始人。若论辈分,王羲之的书法学自于卫夫人,而卫夫人则学自于钟繇,如此算来,王羲之应是钟繇的徒孙。由此,钟繇在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地位可窥见一斑。  相似文献   

6.
魏晋时期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的第一个高潮期。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天才的书法家,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优秀作品。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羲之之子王献之的《中秋帖》以及王献之堂兄王 的《伯远帖》,都曾被收入清朝皇宫,名重一时,被称为“三希墨宝”。清朝灭亡以后,它们先后出宫,流落四方。 “三希堂”的由来 《快雪时晴帖》纵23.6厘米,横16.4厘米,纸本,上有王羲之行草墨迹4行:“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益之顿首。山阴张侯”。《快雪时晴帖》字体厚实生动,行笔流畅,以侧锋取妍…  相似文献   

7.
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大书法家。他的大儿子王凝之娶了个聪慧的才女,名叫谢道韫。有一天,王羲之小儿子王献之在客厅里与众宾客谈议辩论,眼看就要理屈词穷,窘迫异常。这时,从后院走来了仪态娴雅的谢道韫,说:"我替小郎解围。"  相似文献   

8.
《华夏人文地理》2005,(U09):26-27
两晋时,南方相对稳定,北方战乱,王、谢等大批名门望族,率部南迁,北方士人和一代文化名流,云集绍兴,形成浓郁的文化氛围。当时社会风尚清谈玄理,士人名流聚居之所.饮酒风之大盛,这就大大刺激了绍兴酒的生产,也促进了酒具的发展,绍兴是青瓷产地,当时出现了有彩釉的酒具。东晋永和间。王羲之、谢安、孙绰等名士聚集修禊兰亭,流觞曲水,王羲之在这里写下书法精品《兰亭集序》。成为中古文化史上盛事;绍兴兰亭,也因此成为书法圣地。有晋一代,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书法,二戴(戴逵、戴锸)绘画。以其非凡造诣。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9.
沈子善先生为我国现代对书法事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书法家和理论家,其所著《王羲之研究》可看作是书法理论界对书圣王羲之研究的代表性成果。  相似文献   

10.
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从山东迁居到浙江绍兴安家,恰好赶上过春节,亲戚朋友、左邻右舍纷纷跑来贺喜。乔迁之喜加上新春之乐,王羲之可高兴啦,不觉挥笔写了一副门联: 春风春雨春色; 新年新岁新景。写好后,王羲之叫儿子贴在大门上。门联刚一贴出,就招来了大群的人,团团围住家门,个个口称绝迹。晚上,一个仰慕王羲之大名的青年悄悄来到王家门口,口中念着:“慕名揭联不算偷!”便把门联揭走了。  相似文献   

11.
周勤 《贵阳文史》2008,(2):F0003-93
王羲之,字逸少,山东琅琊人。据清鲁一同考证,他生于晋怀帝永嘉元年(307)。当时,“八王之乱”刚刚结束,十六年中各路侯王相互残杀,生灵涂炭,死亡人数超过二、三十万,“魏晋以来积蓄,扫地无遗”。王羲之的祖父名正,官尚书郎,父名旷,为淮南太守,叔伯辈皆朝廷大臣。他们看到中原局势难以维持,纷纷渡江,叔祖父王澄为荆州刺史,伯父王敦为扬州剌史,  相似文献   

12.
刘刚 《收藏家》2005,(2):37-42
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等士大夫在会稽山阴兰亭临水修禊。当时,王羲之满怀激情地用饱蘸墨汁的鼠须笔在蚕茧纸上挥毫作序,写下了书法千古名篇——《兰亭序》,又称“禊帖”,在中国书法史上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美誉。其遒丽劲健的体势,自然儒雅的章法,千百年来一直是后世人学习行书的典范。在《兰亭序》中,王羲之脱尽魏晋以来用笔滞重的写法,创造俊逸、雄健、流美的书风。现从几种唐人勾摹的《兰亭序》中,可窥见王羲之的书艺风格和成就。  相似文献   

13.
《贵州文史丛刊》2004,(2):87-89
公元353年即晋穆帝永和九年暮春三月三日上巳节,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约请名士谢安、孙绰等41人,在会稽山阴之兰亭修楔。酒朋诗侣,谈笑说艺;雅客骚人,饮酒赋诗,共得诗作37首。王羲之籍醉意亲为诗篇作序,留下了千古不朽的《兰亭序》。雅集也由此时起成为中国古代人墨客交游切磋的风雅之举。  相似文献   

14.
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春,王羲之、徽之、献之父子和謝安、孙綽、支遁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陰兰亭,举行"上已"修  相似文献   

15.
“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说相沿已久,现已成为勉励青年人勤奋好学最常用的例子之一。但史实并非如此。一、记载晋人言行史迹的两部主要著作《晋书》和《世说新语》,均无王羲之临池学书之谓。二、临池学书池水尽黑者为东汉张芝(张伯英),这件事许多书上都有明确肯定的记载。《后汉书·张奂传》章怀太子注引王愔《文字志》曰:“芝少持高操,以名臣子勤学,……  相似文献   

16.
引言 "历代宏文集雅韵,极目长安一望收"(张富安). 公元353年即晋穆帝永和九年暮春三月三日上巳节,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约请名士谢安、孙绰等41人,在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酒朋诗侣,谈笑说艺;雅客骚人,饮酒赋诗,共得诗作37首.王羲之籍醉意亲为诗篇作序,留下了千古不朽的<兰亭序>.雅集也由此时起成为中国古代文人墨客交游切磋的风雅之举.  相似文献   

17.
赵盟 《神州》2012,(34):11
赵孟頫的《兰亭十三跋》是当时应诏北上时,在途中偶得王羲之《兰亭贴》,喜爱至极。由于当时子昂对二王崇拜之极,于是途中数临兰亭,并数日作跋,因数为十三,后世称之为《兰亭十三跋》。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书法,是我们民族传统所特有的艺术,从魏、晋、南北朝以来,书法名家见于历史的很多,而最被艺林所推重的,则为魏代的钟繇、晋代的王羲之、献之父子。到南北朝时,虽是书家辈出,而仍以钟、王为宗。唐宋以降,上自帝王,下至士大夫,亦均推崇钟、王,于是钟、王书法就永为楷式,成为千余年来书法的宗师。  相似文献   

19.
《兰亭序》,晋王羲之(303-361,享年59岁)撰文并书。其文叙东晋永和九年暮春之初(农历三月初三日),王羲之51岁时与谢安、孙绰等友人及子侄们共42人游春,在会稽(今绍兴)山阴兰亭修“祓禊”之礼一事,缘事抒怀。《世说新语·卷五·企羡第十六》载:“王右军得人以《兰亭集序》方《金谷诗序》,又以己敌石崇,甚有欣色。”可见他本人对此文颇为得意。而此墨迹,唐以后被奉为王羲之  相似文献   

20.
本世纪60年代中期,围绕世传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所书《兰亭序》之真伪,掀起了一场学术大辩论。它将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特殊文化现象和中国书法史上的重大事件被载入史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