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南京市博物馆征集的二件明代丝绸服装经苏州丝绸博物馆专业技术人员修复后面貌一新.本文对服饰的修复过程与应用技术等方面进行了记述与探讨.同时对这二件丝绸服饰的主人身份、产地、制作时代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南京市博物馆征集的两件明代丝绸服装经苏州丝绸博物馆专业技术人员修复后面貌一新.本文对服饰的修复过程与应用技术等方面进行了记述与探讨.同时时这两件丝绸服饰的主人身份、产地、制作时代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四川文物》2005,(5):89-96
南京市博物馆征集的二件明代丝绸服装经苏州丝绸博物馆专业技术人员修复后面貌一新.本文对服饰的修复过程与应用技术等方面进行了记述与探讨.同时对这二件丝绸服饰的主人身份、产地、制作时代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三门峡虢国墓地M2009虢仲墓出土了一套比较完整的麻布服饰,是保存较好为数不多的西周时期纺织品,也是截至目前考古发现时代最早的麻织服饰。为了科学地保护这套纺织品,我们采用不同功能的仪器,对其组织结构进行观察,对纤维材质进行鉴别,对污染物进行成分检测。通过检测分析,了解到了这套纺织品的织物品种、制作工艺及保存状态,为之后的保护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南京市博物馆征集的两件明代丝绸服装经苏州丝绸博物馆专业技术人员修复后面貌一新。本文对服饰的修复过程与应用技术等方面进行了记述与探讨。同时对这两件丝绸服饰的主人身份、产地、制作时代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南京市博物馆征集的二件明代丝绸服装经苏州丝绸博物馆专业技术人员修复后面貌一新。本文对服饰的修复过程与应用技术等方面进行了记述与探讨。同时对这二件丝绸服饰的主人身份、产地、制作时代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楼淑琦 《内蒙古文物考古》2006,(1):109-110,113,图版四
受内蒙古蒙元文化博物馆的委托,我有幸负责并参加了在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举办的《蒙元文化与历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大朝遗珍精品展》中服饰的修复与陈列工作,在这里主要介绍展览品中对鹰纹织金锦大袖袍、鹦鹉纹织金锦辫线袍和绫地云龙织金胸背辫线袍的服饰工艺及修复的体会。一、服饰工艺及修复方法(一)鹦鹉纹织金锦辫线袍元代服装大量用金,超过以往历代。《元史·舆服志》所记的皇帝、百官质孙,就有不少用织金衣料制成。织物加金,早在秦汉以前即已出现,古籍中就有“衣金缕”的记载,材料极其珍贵。椐虞集《道园学古录》所记,金锦…  相似文献   

8.
破损丝绸服饰文物的保护与修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索出土破损丝绸服饰文物的保护与修复方法 ,以一批出土的明代破损丝绸服饰为研究对象 ,根据文物的破损状况 ,采用传统的手工衬补缝合法 ,运用不同的针法技能 ,完成了破损百褶裙 ,素缎广袖长袍等的修复工作。修复后的服饰仍能保持真丝柔软特性。研究表明 ,本方法是目前最为适宜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梁勉  田小娟 《文博》2003,(6):64-69
带是古代服饰中的重要附件,作为服饰制度的组成部分,在春秋战国时期已近成熟,并对以后带饰制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主要依据考古发掘的资料,试对先秦时期带的形制、结构、用带制度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福建省惠安县东南沿海的小岞、净峰、崇武等地区的农渔村,广大妇女的服饰至今还异于本县乃至本省绝大多数妇女的日常衣着.明清以来,这些奇异服饰逐渐引起人们的兴趣和关注.本文拟就这些奇异服饰的特征,与南方部分少数民族的有关服饰进行比较,对其来源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Biographic tradition artworks produced on the Great Plains by historic-period Native Americans constitute genuine documents of history, recording—in narrative form—real events that took place in people’s lives. In the early 2000s, a previously undocumented example of a painted robe in the biographic tradition became known (the “Malcolm robe”). Preliminary assessment indicated an origin on the northern Plains, possibly by artists of the Blackfoot Confederation. We first discuss comparative Biographic tradition evidence for the origin of the Malcolm robe, extending previous commentaries on the ethnocultural affiliation of this robe. Several diagnostic features of this robe confirm that its most likely ethnocultural origin was Blackfoot. We also list features that support a case that more than one artist was involved in its production. The central focus of our study here was to more reliably establish a date for the painting of this robe using a series of quantitative and statistical comparisons with better-dated examples of Blackfoot biographic robe art. We apply three different dating methods: frequency seriation, occurrence seriation, and a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method. All three methods consistently indicate that the robe dates prior to 1850, confidently supporting a date of at least that age. The analyses and comparison with other similar robes more tentatively indicate a possible date of production during the 1830s. Further historical research urgently awaits this robe. However, with a date of pre-1850 now reliably secured, the robe takes its place as an early nineteenth century example of Blackfoot biographic art, and as part of the historical legacy that this body of documentary art comprises.  相似文献   

12.
辫线袄为元代流行的一种服饰,但现存于世的实物很少。文章详细分析了一件紫地缠枝花卉纹绫盘金绣辫线袄残片的形制纹饰及具体修复过程。根据该袄残存的盘金绣和腰部的辫线加工工艺,修复了右肩部日形刺绣、辫线及裙褶,并裁制了已缺失的下裳和双袖。该袄的修复方案体现了纺织品文物保护的可逆性原则。  相似文献   

13.
为了修复馆藏青铜虎耳八牛贮贝器,根据其变形的特点,在修复整形工作中,专门设计制作了一套矫形装置,获得很好矫形效果。在矫形过程中,该矫形装置具有很强的矫形恢复能力,特别是在矫形加力时在支撑点的作用下,可以避免器物在矫形过程中断裂现象的发生。而且操作简便、易用,因此该矫形装置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深圳博物馆藏郑公大墓出土蟠螭纹铜鼎入馆前已进行过保护修复处理,但保护修复记录资料缺失。现因年代久远,原保护修复材料老化和保存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又出现左右两足从原焊接处断裂、脱落,以及多处裂隙等病害,亟待再次保护修复处理,以恢复器物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并提升展示效果。本工作利用X射线探伤、X射线荧光光谱、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等分析方法,对该铜鼎的材质组成、制作工艺、早期修复材料、处理方法,以及病害情况等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铜鼎本体材质为铜、锡、铅三元合金;器身遍布补配、焊接修复和随色作旧痕迹,且分布有多条裂隙。补配材料为黄铜片(口沿局部白色补配材料为混杂有钾明矾的石膏,且已酥粉);焊接材料为铅锡料;未发现氯元素。研究结果对进一步认知该文物的价值、科学评估其保存现状和病害程度,以及对其实施科学有效的再保护修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1954年长江中下游发生特大水灾,其中湖北省遭受的损失尤为严重。面对肆虐的洪水,湖北省党政军民在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以及全国人民的支援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救灾。在水灾救济中表现出明显的特点:政府(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承担起组织救灾的任务,成为救灾的组织者和指挥者;积极组织灾民生产自救,促使社会功能尽快恢复正常;努力帮助灾民克服灾民意识,在物质救灾的同时加强精神救灾。  相似文献   

16.
针对粘结硬质、钙化土锈的壁画和彩绘在保护修复中使用的去除剂和显现加固剂复合应用后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测试。从光学角度对明胶膜和加样后膜折射率进行测试,对土锈剩余层粒径与厚度进行测试,又从耐久性、柔韧性等方面对两种试剂复合用的模拟壁画进行了系统评价。结果表明:两种膜的折射率几乎相同,当土锈剩余层粒径在120μm以内,厚度在70μm内的土粒都可以通过显现加固剂进行显现,恢复其古朴原貌,且不触及颜料层。复合应用后对模拟样板老化后性能测试,数据显示各方面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7.
土坑墓整体切割与搬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三峡巫山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除大量精美的器物外,还有形制多样的葬式、葬俗。是大自然留给华夏子孙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为了科学研究的需要和陈列的需要,必须对其整体切割搬迁。在切割装箱的工艺中采用了新型合成材料聚氨脂发泡剂,它重量轻,不受水源限制,顺利地完成了土坑墓整体切割与搬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原始瓷胎料的粒度分析与产地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古陶瓷粒度分析的原理与方法。利用该方法,对我国不同地方出土的原始瓷产品进行了分析,发现南北方出土原始瓷有所差别,这一结果表明我国商代原始瓷应有多个产地。  相似文献   

19.
清代文物黄缎绣双龙团扇外圈织物已经糟朽,修复保护研究中使用的传统黏结材料无法满足加固后的外圈织物需缝合、打褶等特殊需求。将EVA 热熔胶膜应用于此件文物的修复,并对EVA膜加固后织物的拉断、剥离强度和撕裂度等项物理指标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符合要求,修复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0.
湖北柳树沟墓群M24出土汉代薄胎铜镜的保护修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借助超景深视频显微镜、扫描电镜、拉曼光谱仪等现代检测分析仪器对湖北柳树沟墓群出土的一件汉代薄胎残损铜镜进行了检测分析。分析包括基体的微观腐蚀形貌、合金成分、金相组织及表面锈蚀物的物相和元素组成,从而确定了此面铜镜的腐蚀程度、材质、组织结构及表面锈蚀物类型。在此基础上,采用表面清洁、点焊粘接、补全、随色及缓蚀封护等保护修复措施恢复了铜镜的器型,展现了文物原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