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玉树草原的煨桑祭祀和赛马嘉雍群培每年夏季7月,玉树草原上都要举行隆重的偎桑祭祀和赛马活动。在历史上这曾经是纯宗教意味的,可现在一年一度的煨桑赛马,已成为草原上盛大的节日。我国各藏区都有赛马活动,可是在玉树,煨桑祭祀和赛马活动是融为一体的,凡全族性的偎...  相似文献   

2.
煨桑     
煨桑是藏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一种文化,是祭祀神灵,祈求保佑的一种仪式。  相似文献   

3.
综合对比平面形状、堆积状况、文物埋藏与保存状况等几方面的特征,目前古蜀地区祭祀遗存可分为六大类六个等级,年代从二里头四期延续至西周晚期,以中商至西周早期较为集中。除等级最高的三星堆祭祀区一至四号坑、七号坑及八号坑为祭祀器物掩埋坑外,其余祭祀遗存均为祭祀坑。结合《左传》等文献记载可知,古蜀地区的祭祀大体可分都城祭祀和地方祭祀。“四时之祭”“禘祭”等由统治阶层主持的祭祀活动只在都城举行,其祭祀等级也相应较高,除此之外,在都城内城墙内侧等地还举行等级相对较低的祭祀活动。地方举行的祭祀活动有在都城郊野举行的“郊祭”,在国之边界区域的高山和河岸举办的“望祭”,以及其他普通祭祀活动。“郊祭”“望祭”等级低于“四时之祭”和“禘祭”,其他的普通祭祀活动等级最低。只有“四时之祭”“禘祭”是固定在宗庙中举行,其余祭祀活动没有固定的举行场所。  相似文献   

4.
郝本性 《华夏考古》2002,(2):107-112
所谓盟誓 ,指人们用言辞共相约束。盟誓的言辞 ,《左传》称之为“载书”。盟与誓有时是有差别的。《礼记·曲礼》说 :“约信曰誓 ,莅牲曰盟。”盟是两个人、两个集团及其以上之间的行为 ,通常采用神秘的仪式。就是说举行盟礼 ,要杀牲歃血以表示神圣与庄重。中国古代对血有所崇拜 ,先民有血祭的习俗 ,牲血被认为有避除邪恶的功能。一件器物新成 ,要涂以牲血叫“衅”。盟誓用口饮血 ,叫“歃血” ,是取信于神的一种仪式。盟多由掌权者主持 ,称为“盟主” ,而且盟是用于加强外交 ,巩固内部秩序的重要手段。誓则常见于军旅主帅誓师、祭祀、诉讼及…  相似文献   

5.
奥登 《世界遗产》2014,(9):24-28
一年之中,哈尼族有四分之一的时间都在过节。逢节日必有祭祀,必有祭祀的神灵。 哈尼族最重要的两个节日,一个是二月节“昂玛突”,意思就是祭祀寨神,在农历二月的特定日子,元阳哈尼族会以村寨为单位,举行一系列的公共祭祀活动,村寨内的各家也会举行家庭祭祀活动。祭祀神灵是以寨神昂玛为主,其他的一些神灵比如地神咪收、天神摩咪、火神、水井神以及祖先神也被祭祀。二月节在寨神林举行,祈求神灵保护自己的村寨。  相似文献   

6.
桑烟鼓舞     
《旅游》2008,(9)
血祭娱神的原始图腾,煨桑堆散发出熏人欲醉的轻烟,不绝于耳的炮声鼓声,摩肩接踵的长队…… 惊心动魄的血祭娱神节,神秘待解的原始於菟舞蹈充溢着神秘的文化色彩。虔诚的人们奉献自己的肉体和鲜血取悦神灵。人神相通、万物有灵,桑烟鼓舞的原始图腾表现了藏民族勤劳朴实,智慧勇敢的美德,蕴含着远古深邃神秘的气息……  相似文献   

7.
《诗·生民》的史学价值路德耀《诗经》中《生民》篇记叙了后稷创建农业的事迹,这是世界各地、各民族关于农业起源众多神话和传说中记叙最为精确的一篇。一、《生民》是篇祷词《生民》的内容是三个部分:后稷的诞生、后稷氏族创建农业和农收后举行的祭祀,这个祭祀和后世...  相似文献   

8.
农业祭祀作为自然崇拜的高级形态,兴起于原始农耕成为人们衣食主要来源之后.中国以农立国,古人对天体天象、大地山川甚或自然百物的崇拜也往往围绕农业祭祀来进行.在农业祭祀中,祭祀社稷是其一大项目.祭祀社稷用血祭,即当场“披砾牲以祭”,至春秋时,除用牲畜,也用人祭.社稷之神在原始宗教最初指土地和谷物之魂,后来在阶级社会中逐渐升华为人格化的神,并与传说中的氏族英雄祖先合为一体.私有制的发展,社稷成为国家政权的象征和同义词,于是以土地神、地主神代替社神的土地崇拜,先农代替谷神的崇拜.  相似文献   

9.
在黄河的源头地区,耸立着一座远近闻名的雪山———阿尼玛卿山。千百年来,这里流传着这座神山的种种传说。传说中的阿尼玛卿山神,头戴银盔,身披银甲,手持倚天长剑,坐骑白龙玉马,他镇摄八方妖魔,保护庶民百姓。年年岁岁,方圆百里的牧人都要来到山脚下祭祀煨桑,期...  相似文献   

10.
三寺村位于宝鸡西山,每年春节游演武二杀嫂、斗杀西门庆的"快活"。化妆师运用魔术技法造型,通过刀劈斧砍、剑刺凳扎、利剑穿腹的装扮,表现血腥的"杀人"场面。血社火命名"快活",不仅表达了除暴安良的主题,而且区别了它与传统社火的类型。"快活"开演的第一项是化妆"探马"并到庙里烧香祭拜,最后一项是在寺庙卸妆,这个完整的游演程式显示出三寺村人的心意信仰和行为寓意:借神灵的威力抑恶扬善保平安。血作为一种生命象征,沉积在人类的信仰心理成为挥之不去的意象原型。三寺村血社火游演犹如一个庞大的血祭仪式,以西门庆、潘金莲和打手的形象作为祭祀的牺牲,血祭神灵,祈望神灵赐福保佑三寺村人"通过"年关平安幸福。  相似文献   

11.
辽东王姑祠庙会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詹娜 《民俗研究》2002,(1):86-96
众所周知,道教的中元节和佛教的盂兰盆节都在农历七月十五,两个节日有一种共同的民俗功能,即祭祀神佛,超度亡灵。在民间,人们常将道教的中元节与佛教的盂兰盆节的内容融合在一起,而将这一天称为“鬼节”。“鬼节”必然要祭鬼,这种祭祀风俗在世代传承过程中其宗教色彩始终未能泯灭,至今仍是俗民生活中最重要的民间节日之一:  相似文献   

12.
神佑梯田     
<正>一年之中,哈尼族有四分之一的时间都在过节。逢节日必有祭祀,必有祭祀的神灵。哈尼族最重要的两个节日,一个是二月节"昂玛突",意思就是祭祀寨神,在农历二月的特定日子,元阳哈尼族会以村寨为单位,举行一系列的公共祭祀活动,村寨内的各家也会举行家庭祭祀活动。祭祀神灵是以寨神昂玛为主,其他的一些神灵比如地神咪收、天神摩咪、火神、水井神以及祖先神也被祭祀。二月节在寨神林举行,祈求神灵保护自己的村寨。  相似文献   

13.
三星堆考古发现告诉我们,古蜀国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有着丰富多彩的祭祀内容和祭祀形式。古代蜀人的祭祀对象,包括祭祀天神、祭祀祖先亡灵和各种自然神灵,也包括祭山祭天祭地祭日等等。虽然传世文献在这方面缺少详载,但从出土器物看,殷商时期青铜文明已经相当发达的古蜀国,不仅有一整套自成体系的祭祀礼仪用品和和宗庙用器,而且反映出古蜀国在祭祀内容和祭祀形式上都有自己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4.
自明、清贵州改土归流政策实行后,贵阳便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的聚居地,并成为黔省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主要中心城市。在辛亥革命前的民俗和祭祀活动中,除了有很强的中原文化习俗表现外,并融汇了一定的地方特色。了解贵阳这方面的旧俗,可窥其一斑。迎春祭祀清代有“武迎霜降文迎春”的说法。这是清朝的两种祭祀礼制活动,含有古代教授后人的意义,分别在春秋两季举行。文官迎春,武官迎霜降。文官由各地知府、知县负责,一般在立春后举行。迎春的头一天叫“打春”,贵阳府知府,贵筑县知县以及府经历、县典吏等官吏在当夜设…  相似文献   

15.
2005年4月4—8日,由黄帝陵基金会、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延安炎黄文化研究会联合举办的黄帝祭祀与中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在西安和延安举行,出席会议的国内外专家学者达50多人,多是学有专精的著名学者,就黄帝祭祀及相关问题进行了充分研讨。一、心祭和形祭问题。张岂之(西北大学)在发言中指出在黄帝祭祀问题上应当维持公祭,当前黄帝祭祀活动中的不足就在于“形祭”大于“心祭”,甚至“形祭”代替了一切。彭林(清华大学)在发言中指出目前的祭祀黄帝仪式存在名不符实、“九鼎八簋”陈放位置、祭祀者所穿服装、乐舞设计太现代化、主祭者背对享…  相似文献   

16.
祭祀在周代是国家的重要事务。在国家举行的不同种类的祭祀中,郊天之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研究郊天之祭,对认识周代宗教生活的特点以及祭祀活动的实质都是必要的。本文着重从周代天的神性、郊天之祭的礼仪特点和社会作用三方面,对这一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巴郎鼓舞流行于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的藏巴哇、洮砚、柏林三个乡,是一种融说、唱、跳为一体的藏族民间古老的歌舞形式。当地藏族称巴郎鼓舞为“沙目”,其表演的场地称“沙目”场,它具有既祭祀又娱乐的双重内容。 巴郎鼓舞只在春节期间进行,平时不作专门训  相似文献   

18.
“庙会”界说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小田 《史学月刊》2000,(3):103-109
庙会是以祠庙为依托,在特定时间举行的祭祀神灵、交易货物、娱乐身心的集会。庙会的本质属性通过一系列征象表现出来,而与其他“会”的组织相区别。这些征象是:空间的结节性;主体的广泛性;内容的复合性。  相似文献   

19.
土家·摆手     
土家族非常崇拜祖先,将祖先祭祀日称为「过年」(俗称赶年)。摆手是土家族在年节举行祭祀的特有活动,现发展为祭祀、祈祷、歌舞、社交体育竞赛、物资交流等综合性的民俗活动。「摆手」有大小之分。「大摆手」,每隔三、五年举行一次,规模大,时间长,与集市贸易、文艺体育活动融为一起。「小摆手」规模小,时间短,一般是一至三天。  相似文献   

20.
中原庙会     
庙会是一种集宗教、商贸、游艺于一体的民间聚会。据资料记载,庙会的渊源始于轩辕皇帝。在上古时期,“庙”是帝王、贵族用来祭祀祖先的场所。“会”指的是天子与诸侯之间的会见。“庙会”在当时是帝王、贵族们舞乐祭神的重要政治活动,平民百姓是不能参与的。东汉时期,庙会发生演变,成为集祭祀、宗教、游玩于一身的定期不定期举行的民间聚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