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伦理思想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的历史发展中,它是北宋廉政道德教育的指导思想。尤其是儒家伦理道德思想,它为北宋家庭廉德教育和学校廉德教育提供了一系列道德规范,北宋家庭廉德教育中的廉俭教育思想便是来自于儒家伦理道德思想,同时在北宋无论是官学还是私学,其教育思想皆以儒家伦理道德教育思想为中心,因此,儒家伦理道德思想又是北宋廉政道德教育的思想源泉。  相似文献   

2.
古代伦理道德教育的成功方法之一,是用习俗来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目的。在我国传统伦理道德教育之中,荣辱观的教化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除了惯常用礼仪进行道德教化外,楹联习俗也是其中方法之一。一直以来,用楹联习俗感化和教育人的方法,得到后世许多儒家文史学者的响应,他们常常把儒家伦理道德的内容融注在楹联文本之中,利用楹联传播的特点对人们实施教化。当前进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也应当充分有效地整合楹联资源,借鉴楹联习俗的教化方法,发挥其在荣辱观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孙传波 《神州》2012,(21):35-35
一种偶学思想具有一个国家的标志,要有自己的特色.用自己的品格表现出来。韩国自古号称“君子之国”,一贯提倡儒学,对整个大韩民族进行儒家伦理教育,士君子主张以儒家礼仪、孝道治国。儒家文化在韩国有着深厚的底蕴和根基。儒家文化在西汉时期开始传入朝鲜半岛,历经时间的孕育、生根、发展和再创造,积淀成为韩国民族传统文化。儒学思想对韩国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经济、学校教育、家庭伦理、文明礼仪以及社会现象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  相似文献   

4.
韩国是一个十分重视历史教育的国家,其历史教学从公元4世纪开始,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三个大的变革时期。古代时期,深受中国儒学的影响,《春秋》、《史记》、《后汉书》等为当时历史教学的基本教材;进入近代时期后,逐渐摆脱中国儒家式历史教育的束缚,开始新式的历史教学;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肃清日本殖民统治者推行的奴化、愚民教育的同时,重新推广本国语言和历史教学,并经过多次改革还了国史教育的真面目,形成了韩国现代历史教学的新特色,为提高国民整体的文化素质,为培养振兴韩国经济的大批人才,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孙传波 《神州》2013,(1):29-29
一种儒学思想具有一个国家的标志,要有自己的特色,用自己的品格表现出来。韩国自古号称“君子之国”。一贯提倡儒学,对整个大韩民族进行儒家伦理教育。儒家文化在西汉时期开始传入朝鲜半岛,历经时间的孕育、生根、发展和再创造,积淀成为韩国民族传统文化。儒学思想对韩国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政治经济方面、社会生活和教育方面等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  相似文献   

6.
刘红 《沧桑》2009,(3):117-118
美国作为一个公民教育体制比较完善的国家,其公民教育理论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和时代性特征。我们应当吸收借鉴美国公民教育的经验,处理好传统文化在公民教育中的作用,处理好全球化对公民教育的影响,并且要重视意识形态在公民意识培养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张彦 《沧桑》2010,(4):156-157
先秦儒家伦理文化与伊斯兰伦理文化的形成具有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思想基础和文化渊源,从而形成不同的伦理文化类型。然而先秦儒家与伊斯兰伦理道德都是在社会过渡、矛盾尖锐、道德滑坡的情况下形成的,都有寻求改良社会的愿望和主张,也都提出了政治统一的要求。因而先秦儒家和伊斯兰伦理文化具有相同点以及重要的现代道德价值。在两种不同的伦理文化传统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中,挖掘不同传统的现代价值所在,有助于文化的本源建设,文化互补有助于文化重建和新的伦理道德建设,有助于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8.
在20世纪初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起步时期,中小学校设置了修身科,作为社会伦理道德教育的重要课程,修身教科书成为研究修身科的第一手资料。以辛亥革命为分水岭,修身教科书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烙印,其框架体系由简单、零乱到系统化,核心内容由传统的伦理道德转变为现代的国民、国家思想,明显改变了清末重说教、脱离儿童生活实际的状况。修身教科书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意蕴,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是20世纪中国近代社会急剧变迁的缩影,也是传播近代道德、公民观念的价值载体。  相似文献   

9.
孝道是中国儒家伦理道德的核心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独有之宝贵文化。《诗经.小雅.蓼莪》以诗的形式表达了先民“孝”的真情实感,读之即引发对中华几千年孝道观念的思考,并与西方孝道思想进行对比,以此探索儒家孝道文化。  相似文献   

10.
契丹统治者不仅重视、提倡皇族子弟研读儒家经史,而且还设定了完备的运行机制。契丹皇族子弟研习儒家经史以及由此形成的儒家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具有较强的示范性,倡导和引领了契丹社会儒家文化的传播,同时也影响了契丹治国安邦的政治理念,使儒家"大一统"思想观念以及中原社会的典章制度开始植根于契丹社会的机体之中,这不但有利于契丹族与汉族的融合,亦为中国北部疆域保持长期稳定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1.
贾志文 《丝绸之路》2011,(24):106-108
素养教育和理想主义因崇真、求美、向善而契合。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用理想主义者的胸襟和行动,潜移默化地培育着学生的公民素养,努力将学生培养成新社会的合格公民。培养学生的公民素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必须首先明确的是,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校教育的主要实践者,教师应该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理想主义者,应将教育提炼成一种感人肺腑的艺术和精神去影响学生、点化生命,这是培育学生公民素养之必需。  相似文献   

12.
刘文 《神州》2014,(17):43-43
中国传统服饰的变化与发展一直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在礼教文化价值观的影响下,服饰形成了特有的艺术形式,表达着人们独特的审美观念,并且在穿着上能够体现出一定的伦理道德。本文通过对儒家礼教文化进行详细剖析,从中分析中国传统服饰中体现出的意识形式、审美观念、伦理道德。  相似文献   

13.
吕艳阳 《神州》2012,(7):9-9
美术教育的定义是将人类在视觉艺术方面创造的理论,技法及成果,按照教育规律再创造成适合不同对象的教学材料,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来培养公民对美的认识、判断、创造能力的教育活动。可见美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公民的素质,也是立足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层次,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上。  相似文献   

14.
孟郊诗歌中存在着诸如言王政废兴、讲纲常伦理道德、复古和反竹枝词之类的因素,这些因素都是儒家诗教的产物或派生物。因而专门清理和探讨儒家诗教对孟郊创作的影响,无疑是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拟从美学角度来具体考察儒家诗教影响孟郊诗歌创作所产生的积极意义和消极作用,以正确评价他的这类诗歌。  相似文献   

15.
公民与臣民,是两个相互对立的概念。前者具有人格独立、政治参与、社会责任等特征,乃现代社会的标志;后者具有人格依附、政治陪衬、不负责任等特色,是专制时代的产物。五四运动以后,培养公民还是造就臣民,在某种程度上是通过公民教育或党化教育来实现的。因此,了解一下民国时期的公民教育与党化教育,对于当前的社会转型或有补益。  相似文献   

16.
韩国:从礼节教育做起儒家伦理深深扎根于韩国的文化之中,融化在韩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里,至今韩国还是世界上惟一保持全国祭祀孔子的国家。韩国人深刻地认识到,道德教育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要真正渗透到日常实践中去。由此,他们十分重视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强调“坐而言不如起而行”。通过设置“道德教室”,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训练。德国:“朴素道德”和“善良教育”“朴素道德”理论由当代德国教育家鲍勒诺夫提出。他认为人类社会中实际上蕴涵着一种更一般、更纯情、更基本、更长久保持同一性的道德,如诚实、信赖、同情心、爱、关心等…  相似文献   

17.
王焕平 《黑龙江史志》2013,(11):344-34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培养公民与之相适应的人格作为支撑,公民理想人格包含独立人格、创新人格、健康人格、诚信人格等四个层面内容,培养公民理想人格必须充分发挥教育在完善人格方面的主阵地作用,注重社会心理建设,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8.
<正>春秋战国时期,孔孟儒家学说明确地提出了孝道理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了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于是儒家的孝道思想也就随之成为社会伦理道德的核心思想之一。汉代统治者通过尊高年、举孝廉、"使天下诵《孝经》"[1]等多项措施大力倡导孝道,使两汉时期重  相似文献   

19.
18世纪的法国思想家普遍认为,用道德治理国家是中国的一大特征。他们指出,在古代中国,伦理道德不但是制定法律的依据,而且与法律具有同等甚至更广泛的效力,法禁于已然之后,德施于未然之前,前治标,后治本;上自皇帝,下至小民,无入可以违背以儒家的“仁”和“孝”为本的伦理道德准则,否则就会受到舆论的谴责,乃至刑律的惩处。通过长的言传身教和各种教育手段,道德融于习俗之中,成为人们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百姓以德齐家,君主用道德治理国家,国家因而得以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20.
略论在校大学生伦理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高等院校一些大学生所表现出的伦理道德缺失现象,探讨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伦理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部分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