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京西太平鼓     
《文史月刊》2013,(1):2
京西太平鼓,是受河北太平鼓的直接影响,流行于京西地区的一种民间舞蹈艺术。击打太平鼓象征着"太平安乐",清代宫廷中旧历除夕也要击打太平鼓,取其"太平"之意,所以北京也称太平鼓为"迎年鼓"。太平鼓在每年的腊月和正月最为活跃,在当地的岁时民俗活动中很吸引人。太平鼓具有一套完整的民间肢体语言,如:因过去妇女缠足形成的韵律特征"扭劲"、"颤劲",男性舞者  相似文献   

2.
太平鼓韵     
杨玉兰 《丝绸之路》2008,(11):34-35
民间鼓舞是我国灿烂绚丽的民间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世代相传的宝贵的民间音乐文化遗产,继承这部分遗产,是发扬民间文化优秀传统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太平鼓是人类最早发明的民俗乐器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表达形式。太平鼓舞的出现,进一步推进了太平鼓传承基础上的创新和发展,使太平鼓具有了强烈的时代性和艺术感。  相似文献   

4.
李川  程湛馨 《神州》2015,(1):60-63
形似芭蕉扇,用一根长方形铁条围制成鼓框和鼓柄;鼓框上蒙以生羊皮或牛皮,鼓皮中央绘着或阴阳鱼、或蝙蝠、或牡丹等各种吉祥图案,图案四周常书写"天下太平"四字;鼓柄下重叠大小铁圈两至三个,或扁椭圆形、或圆形,均拧成麻花状;每个铁圈上各套有数个小铁环,可自由晃动;鼓外再配制  相似文献   

5.
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基础。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大力弘扬和发展优秀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并充分发挥其作用。这就需要积极开展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收集整理工作。  相似文献   

6.
民俗史摭谈     
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思想解放的深入,民俗学学科(或者说民俗学运动)再度兴起,民俗著作如雨后春笋,蔚为壮观。民俗理论中的基础理论、民俗史及应用民俗,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其中尤其是过去甚为薄弱的民俗史,更是异军崛起,引人注意。  相似文献   

7.
广州是岭南民间传统文化荟萃之地。自古以来,广州市汇聚了醒狮、祥龙、牙雕、木雕、砖雕、玉雕、广绣、广彩(陶瓷)、戏服、头饰、乐器、酸技木刻、剪纸、饼印、炭相、面谱、公仔、灯谜、书画、漫画、粤剧、曲艺、讲古等一大批民间民俗传统项目。它们对广州的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张素英 《文物世界》2006,(2):63-64,69
“寿”通常指人生命的年限,也有年岁大或寿辰、生日之意。自古以来,长寿是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所共同的祈愿。在历史上有些帝王甚至请方士为之炼丹制药,以求长生不老,万寿无疆。《尚书·洪范》也把“寿”放在了“五福”之首“: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终命”。“寿”已成为中国传统幸福观之一,并且在民间逐渐形成一种特有的“寿”文化。一“、寿”文化首先体现了人们对生命的一种精神寄托千百年来“,寿”反映着人们对于自身生命的美好向往和崇拜,就以山西晋中一带为例,从孩子一出生,便进入了“寿”文化的氛围。…  相似文献   

9.
马街书会     
王立力 《旅游》2008,(2):42-45
马街因有着700多年的说书历史而闻名。每年农历正月十三至十五,来自全省各地以及湖北、安徽、江苏、山东、陕西、河北甚至四川、山西、浙江、上海等省、市的成百上千名曲艺艺人,负鼓携琴,不约而同汇聚马街,以书会友、弹唱献艺。方圆数百里赶来的乡亲们几万、十几万云集在应河两岸,听书品艺,热闹非凡。马街因此成为“中国十大民俗”之一,被誉为盛开在中国民间传统曲艺艺苑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0.
丁玉莲 《丝绸之路》2010,(12):36-37
祥瑞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与文化现象,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和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祥瑞意识发端于原始先民的自然崇拜意识,两汉时期,祥瑞思想系统化并成为一种理论体系,魏晋以后的隋唐时期,祥瑞观念不但作用于当时的政治,而且反过来作用于民间信仰。  相似文献   

11.
一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由于西藏社会一直处于封闭状态,其音乐也长暑期停留于固有的传统形式。从分类上看,音乐理论界一般把西藏的传统音乐分为四种类型,即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宗教音乐、戏剧音乐。此外还有一种三分法,就是将戏剧音乐归类为民间的音乐。[编按]  相似文献   

12.
对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探索、分析和整理,以便挖掘、继承和普及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为推动全民健身活动,推广民间传统体育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嘎拉哈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发明并流传下来的民族文化遗产,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蕴含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嘎拉哈是吉祥、喜庆的象征,并与同期文化形式结合,形成了许许多多的文化未解之谜;嘎拉哈叉是民族的、地域性的.既是民族精神的塑造形式,又是民族团结、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表现形式.作为一种游戏形式的嘎拉哈,并不是一个小小的"子".其文化内涵值得我们研究.故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护与传承嘎拉哈所代表的文化精神就显得相当重要,因为它们是支撑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14.
廖方容 《丝绸之路》2010,(18):73-74
民间美术积淀丰厚,有其自身内在的发展规律和传承特点,保守性是其中之一。正因为有这种保守性,才使得我们可以在民间美术中去探寻原始文化发生、发展的线索和传统文化在民间艺术中留存的文化基因;也正因为如此,民间美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才可以保持其相对完整的风格。  相似文献   

15.
余振东 《民俗研究》2003,(3):204-208
吉彩琴,女,1962年生于甘肃省庆阳地区合水县山区农家,成年后出嫁到了西峰市城区。她的出生地和婆家的所在地,剪纸的风格不同,她的童年生活环境和现在的生活环境不同。空间和时间的变化,都在  相似文献   

16.
李学辉 《丝绸之路》2007,(12):38-39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饮食也呈现多元化趋向。甘肃武威的很多传统民间小吃,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只存于僻乡偏域。然而许多小吃的命名不仅趣味横生,而且耐人寻味,尤其表现了民间的智慧。  相似文献   

17.
编者的话     
  相似文献   

18.
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民族都有极其丰富的民间传统文化,民间歌谣更是浩如烟海,灿若星河。随着电视、广播、互联网等技术的飞速发展,现在这些民歌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和接受。此外,通过各地区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的进一步开展,这些民歌形式都得到了相应的保护和发展。而作为最原始、最早出现的民歌形式——劳动号子却被人们渐渐遗忘。一些协作性较强,动作在节奏、速度上经常变化的集体劳动,需要步调一致、动作协调,如果没有统一的指挥号令,动作就会参差不齐、力量分散,劳动就无法顺利进行。劳动号子就是人们在这类劳动场合,…  相似文献   

19.
昭乌达盟宁城县辽中京城址的西面,是一座东西走向的大山,在山头的南坡下是山头村,再往西约二公里是(口戈)斯营子,在这带大山南坡,过去常发现古墓葬。1959年春季当地老乡在山头村后开渠时,发现了两座圆形砖室墓和一批石棺葬,据此线索,我们在发掘辽中京城址时,顺便在山头村(口戈)斯营子一带清理发掘了一批古墓葬。这批墓葬有砖室和石棺两类,砖室又可分圆形、六角形和小型砖墓几种,现分别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南方人物周刊》2008,(9):54-57
悠久的中华文明孕育了悠久的体育传统,在民间沃壤中,随着劳动、祭祀、娱乐、竞技、健身等需求日渐演化出丰富的体育项目。时至今日,世代沿袭的民间传统体育活动不可避免地受到巨大冲击,蓦然回首,曾经伴随一代又一代人成长的民间体育活动在悄无声息地萎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