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百年潮》2003,(4)
这里刊登的这个启事是一份历史文件,现存俄罗斯国家社会政治历史档案馆。提供者系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中共党史专家。文件形成于1929年,当时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通称莫斯科中山大学)开始讲授中共党史课,成立了中共党史研究室,瞿秋白任主任。为了征集党史资料,充实教学内容,瞿秋白以该室名义向在校中国学员发表了这份征求回忆录的中文启事。  相似文献   

2.
晓光 《百年潮》2002,(8):69-72
1993年,<俄罗斯联邦档案馆馆藏史料及有关档案馆、书库管理基本法>实施,规定绝大部分档案的保密年限为30年,即凡是保存满30年的档案都应依法解密公开.根据"档案法",在前苏联"国家档案管理委员会"的基础上,组成"俄罗斯联邦国家档案管理处",将原分属于各政府机关管理的档案馆纳入统一的国家档案管理体系,大部分政府各机关管理、保存的已满30年的档案均移交国家档案馆,对研究者开放.  相似文献   

3.
藏事宝典     
河北的何小朋问:西藏是怎样发展起来的?答:公元7世纪初,赞普松赞干布战胜内外强敌,兼并了邻近的一些部落,建立西藏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吐蕃王朝。公元641年,唐太宗把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通过唐蕃和亲,  相似文献   

4.
藏事宝典     
《中国西藏》2010,(1):91-91
格鲁派寺庙——色拉寺 色拉,意为“野玫瑰园”。色拉寺是我国格鲁派六大名寺之一,西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拉萨北郊约5公里的色拉乌孜山南麓,占地面积114964平方米。寺庙建筑宏伟,屋宇毗连,重楼叠阁异常壮观。  相似文献   

5.
藏事宝典     
《中国西藏》2013,(4):94-95
唐卡的三大画派唐卡是指流行于藏区的一种宗教卷轴画,通常绘于布帛与丝绢之上,是西藏地方绘画的主要形式之一。唐卡在不断的发展和演化过程中,以勉唐画派、钦则画派和噶赤画派最为突出。勉唐画派又译称“门赤画派”,是藏区近代影响最大的绘画流派,以拉萨为活动中心,主要流行于卫藏地区。该画派因其创始人勉拉-顿珠嘉措出生于勉唐(位于今山南地区)而得名。  相似文献   

6.
藏事宝典     
正藏事宝典故宫雨花阁雨花阁位于故宫外西路春华门内,是故宫西部建筑群中最高的一座。阁前有东西两配楼,阁后西部是梵宗楼。阁北一院内有宝华殿,宝华殿后紧联香云亭、中正殿(此二建筑毁于1923年大火)。这是一组以中正殿为主的佛堂建筑,是清代宫中藏传佛教祭祀活动的重要场所。雨花阁在这一区域的最南部,平面为长方形,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外加抱厦一间)。立面为阶梯形三层,内里四层,其中  相似文献   

7.
藏事宝典     
《中国西藏》2010,(4):88-89
夏鲁寺 夏鲁寺在西藏日喀则市境内,位于市驻地东南、甲措雄乡的一个山坳里,距日喀则市26公里,是藏传佛教中较大的寺庙,也是藏传佛教夏鲁派的祖寺。  相似文献   

8.
藏事宝典     
《中国西藏》2009,(3):88-89
藏文创始人吞弥&;#183;桑布扎吞米&;#183;桑布扎的吞弥为地名,桑布扎是梵音,意为西藏贤哲,是印度人对他的尊称。公元7世纪,吞弥&;#183;桑布扎降生在涅地(今西藏山南地区隆子县),是吐蕃王松赞干布时的七贤臣之一,官至御前大臣。吞弥&;#183;桑布扎曾带领16名藏族青年前往天竺(今印度),学习了古梵文和天竺文字。返藏后,他借鉴梵文字母制定出4个元音、30个辅音字母,  相似文献   

9.
藏事宝典     
《中国西藏》2009,(4):90-91
甘丹寺 又译为“噶丹寺”、“甘当寺”,“甘丹”意为喜悦。在西藏拉萨市达孜县境内,位于德庆乡旺固尔山的山坳里,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75万平方米。  相似文献   

10.
藏事宝典     
《中国西藏》2009,(6):87-87
西藏最早的佛殿——昌珠寺 昌珠寺位于西藏山南雅砻河东岸,乃东县的乡间。公元7世纪,由吐蕃王赞普松赞千布主持建造,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西藏最早的佛殿。昌珠,藏语意为“鹏与龙”。昌珠寺与大昭寺是同时期建筑,风格相近。该寺共二层,砖木结构。底层供奉松赞干布像。  相似文献   

11.
藏事宝典     
西文 《中国西藏》2013,(2):90-91
藏传佛教的开光仪式又称"安神"或"善住",就是为神佛等的住处和佛像、佛塔以至经典等举行的灌顶仪式。经过开光仪式迎得神灵安住,这些法物或宗教艺术品才能成为信徒崇拜的对象。开光仪式最重要的步骤之一是装藏。佛塔、佛像等有内膛的法物要装入以下三类物品:(1)作为法身藏物的经卷;(2)作为佛身藏物的舍利;(3)谷、芥舍利。经卷所选经文多为陀罗尼咒文,可由佛像的头、颈、莲花座等处装入。  相似文献   

12.
藏事宝典     
《中国西藏》2013,(6):88-89
清净化城塔俗称“班禅塔”,即六世班禅大师的衣冠塔,是现今北京西黄寺的重要特征,也是我国著名的佛塔建筑之一。西黄寺是北京著名的藏传佛教寺院,始建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为清代达赖和班禅在京驻锡地。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为表明拥护清政府治藏政策和反对帝国主义入侵西藏的坚定立场,六世班禅额尔德尼罗桑巴丹益喜启程东行,为乾隆皇帝祝寿,在承德祝寿毕,便于当年九月初二到京,驻锡西黄寺。  相似文献   

13.
藏事宝典     
《中国西藏》2011,(4):91-91
藏王墓 藏王墓位于西藏山南琼结县宗山的西南方,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吐蕃王朝时期第29代赞普至第40代(末代)赞普、大臣及王妃的墓葬群,总面积385平方米,共发现墓葬16座,是西藏迄今发现的最大的藏王墓群。各陵墓封土高大,为土垒成的高台丘墓。其上层土墩为椭圆形,墩顶极平坦,东西长约130米;下层为长方形土台,周边不齐整。  相似文献   

14.
藏事宝典     
《中国西藏》2008,(6):90-91
关于藏族起源的传说传说在很早很早以前,观世音菩萨派一个有神变示现的猕猴到西藏雪国的地方修行。这个猕猴来到了一个黑色山岩上,潜心修习菩提慈悲心,对于佛法有了很深的领悟。就在这时,有一个住在邻近地方的岩魔女来到他面前,用非常爱慕的口气说:"让我们结成夫妻  相似文献   

15.
藏事宝典     
正藏事宝典小恩达遗址小恩达遗址位于西藏昌都市北5公里处的昂曲河东岸,因位于昌都镇的小恩达村附近而得名。遗址分布在小恩达小学附近一带的第一、二级台地上,海拔3200多米,面积约10万平方米,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遗存分为早晚两期,有房屋遗址、灰坑、窑穴及一处古墓葬。出土了大量石器、陶片、兽骨、木炭渣等遗存。据推测,小恩达遗址年代与卡若遗址相近,文化特征与卡  相似文献   

16.
藏事宝典     
正恩贡寺恩贡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位于日喀则桑珠孜区江当乡境内318国道以南3公里处的山坡上,被称为"扎什伦布寺"的母寺,是历代班禅讲经传法的重要场所。始建于公元1505年,由第三世班禅罗桑顿珠创建。原名印萨确吉颇章,第四世班禅罗桑  相似文献   

17.
藏事宝典     
《中国西藏》2020,(2):92-93
藏药“九味防瘟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产生以来,人们一直在关注和寻找预防药物。藏药熏香历史悠久,是藏族人民在预防传染病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方法,也是呼吸道疾病的辅助外疗法之一。藏医理论认为,要预防瘟疫病,首先要切断疫气传播途径、防护人体门户(鼻、口、皮肤等)。温热传染病大多侵袭呼吸系统,鼻为肺之门户,所以应首先设防,而佩戴藏药香囊则是有效的预防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8.
藏事宝典     
《中国西藏》2013,(1):91-91
聂当卓玛拉康度母神庙 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西南的曲水县聂塘区。藏传佛教后弘期著名祖师阿底峡系扎护罗(今孟加拉国)国王的次子,精通佛学。1033年,西藏阿里古格王意曲沃闻其盛名,派使者前往迎请,阿底峡1038年抵达阿里,在托林寺进行讲经传佛活动。1042年,学者仲敦巴至阿里迎请阿底峡至西藏腹地传教,并拜其为师。  相似文献   

19.
藏事宝典     
《中国西藏》2013,(5):92-93
藏事宝典藏医学以藏族为主创造发展起来的传统医学,简称藏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公元前1世纪,藏族人民就懂得了采食野果、野菜以消除疼痛,并用马宝解治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20.
藏事宝典     
《中国西藏》2010,(6):89-89
噶举派 “噶”,特指师长的言教;“举”,意为传承,合译作“口传”。此派尤其重视密法修炼,强调师徒口耳相传,所以称为“噶举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