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祖国西部的贵州,是我从小就向往的地方,她是我的祖籍地。先祖父陈夔龙出生在那里,在那里成长、发迹。清同治十一年(1872)中秀才,光绪元年(1875)中举人,十二年(1886)中进士。之后祖父仕途青云直上,历任顺天府尹,漕运总督,河南、江苏巡抚,四川、湖广总督。宣统元年(1909)调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1912年祖父告假辞官,结束了官宦生涯退隐上海。  相似文献   

2.
1966年,我在内蒙古师范学院(校址在呼和浩特市)外语系三年级学习。由于很喜欢祖父罗飞声(字锐青)烈士“半世论交求古剑,一生低头拜梅花”的诗句,我就将其写在了日记里。不知此事如何被他人得知,致使该诗被扣上了“反动对联”的帽子,进而又被上纲上线,将“求古剑”解释为“武装复辟”。因此,我祖父被污蔑为“与袁世凯同伙,因内争而死”,  相似文献   

3.
王泽京 《江淮文史》2009,(5):105-109
杨宪益,我国译界泰斗(汉译英),安徽泗县人,1915年生。祖父杨士燮,晚清进士,曾任淮安知府、杭州知府等职,和周恩来总理的祖父周殿魁关系甚密。父亲杨毓璋是我国第一代银行家,曾任天津中国银行行长。  相似文献   

4.
我的祖父刘兴沛,字云章,1892年生于辽宁开原古城堡村,前辈是从山东登州府蓬莱县逃荒过来的,时间已无从考证。祖父在兄弟五人中排行最小,同大祖母成婚后生有我大伯、大姑。1910年他赴日本留学,后毕业于明治大学法学院,在留学期间结识了我的日本祖母,待祖父、祖母和不足周岁的姑姑回国时已是三口之家了。光宗耀祖,荣归故里,在老家的大祖母和大伯、大姑见到我这位日本祖母的复杂心境是可想而知的,多年后祖父才将我那在老家寡居了多年的大祖母接到身边,她不识字也不多话,但对凄苦冷落的过去既愤恨又无争,无奈的诅咒过后依然如旧。我不想、更不愿…  相似文献   

5.
何世桢(1895—1972)先生是我的堂伯父,其祖父是我的曾祖父──何维键,字汝持,号芷舠,曾任晚清“汉黄德道”道台等官职,辞官后,经营盐商,于扬州建“何园”。我的祖父辈弟兄三人,世桢伯父是二房伯祖父之子。虽说有这样一层亲属关系,由于年龄的悬殊(伯父长我34岁),我对他的历史所知甚少,只是在1987一89年间,通过调查收集到若干史料,才弄清他确是一位“不屈的民主主义爱国者”。一、名列三十年代《世界名人录》现今人们知道何世桢的人已很少,何世桢已不是什么名人了。可是,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他却是名噪一时的人物,名列…  相似文献   

6.
许进 《百年潮》2008,(3):50-51
我的祖父许德珩是九三学社的首任主席。吴阶平教授是九三学社的第三任主席。1952年,吴阶平教授受我祖父的影响加入九三学社。1986年,吴阶平教授以其精湛的医术,挽救我祖父的生命于垂危。这两件事情都是鲜为人知的。  相似文献   

7.
我家住在汉口民生路,属现在的花楼街区域,目前已拆除的花楼街街办事处所在地即是我过去的家。这幢建筑是由我祖父于上世纪20年代设计建造,也是我祖父创建的惠罗药房旧址。我生于此长于斯,这里是我真正的“根”。2003年初,武汉市政府将汉口的以民权路、民族  相似文献   

8.
陈俊卿,字应求,福建路兴化军莆田县人,宋政和三年(1113年1生。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陈俊卿将赴进士试.谒九仙祠问功名,梦见神对他说:“你的前程在黄公度口。”于是,陈俊卿就去找同乡黄公度问功名。黄公度,字师宪,号知稼翁,莆田县人.北宋大观三年(1109年)生,唐都御史黄?舀八世孙.出生于世代簪缨的家庭。曾祖父黄陟,北宋元丰四年(1081年)贡举.官至大理寺评事;祖父黄邈,字彦达.与其父及两位兄长同时中举.家乡人莫不引以为荣;父亲黄静,字至一,于政和元年(1111年)贡举,名列第一,升补上舍生。第二年,黄静再  相似文献   

9.
1913年2月,孙中山先生为了考察日本的实业、铁路状况和进行筑路借款活动,并试图促成中日同盟以对抗沙俄,前往日本访问。随行人员有马君武、何天炯、戴季陶等。于10日由上海启程,13日抵横滨,然后乘火车至东京。我祖父黄申乡当时在东京,任留日学生总会会长,便以留日学生代表和武昌起义将领身份前往迎接。与祖父一起前往迎接的还有田桓(田桐之弟)等人。这是我祖父第一次见到孙中山先生。湖北的革命团体,无论是共进会还是文学社,向来都是以孙中山先生为旗帜,一些革命党人对孙中山先生十分景仰,我祖父亦如此,只是无缘识见。1909年3…  相似文献   

10.
<正>从近三百年晋商由壮大到消逝的历史长河中看,我父亲是由传统晋商向现代知识分子转型的第一代,因此他是一个极具晋商文化意识的现代知识分子。这在晋商后人的发展模式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父亲渠川祜,字寿田,又作受天,清宣统三年(1911年)出生于山西祁县渠家大院,祖父渠仁甫为他取乳名“如心”,由此可以看出祖父对他的疼爱。父亲5岁时祖母去世,祖父又当爹又当妈把他拉扯大。从7岁开始,祖父从《三字经》手把手教他念书识字,逐步到“四书五经”《古文观止》《昭明文选》等,同时教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以及珠算。  相似文献   

11.
金大定年间(1161—1190),王郁将宋人《广韵》206部合并为106韵:上下平各十五韵,上声廿九,去声三十,入声十七。大定六年(1166)由平水(地名)书坊首次刊行,定名为《增注礼部韵略》,这是我国最早诞生的“平水韵”。由元到明,特别是到了明代,诗人已经非常普遍自觉地将“平水韵”用法规则运用于诗歌创作之中,而且在明显的诗题处标示出来,是诗韵史上辉煌的时期。当时诗人将“平水韵”用法规则,逆推于唐诗宋诗,对唐诗宋诗声韵格律的研究也起了沿波讨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Echoes of Sike1ianos' poetry can be detected in many poets, but his presence in Seferis is particularly interesting in the light of the close personal relationship which developed between the two poets from the 1940s. The poetic dialogue starts with Seferis' Στρo?η (1931) and develops continuously until his last book of poems, Tρια Kρυ?? Φoιημα&tauα (1966). Seferis, attracted by Sikelianos' linguistic richness, recreates the older poet's words ingeniously in his search for a new poetics. I examine this dialogue chronologically to show that exploring the presence of Sikelianos in Seferis' poetry enhance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younger poet and reveals that, however great the differences in matters of technique between the two poets, their attitudes to poetry and poetics are in the end closely related.  相似文献   

13.
新近发现:在现存《永乐大典》残卷中,收录一种泰山佚书——《泰山雅泳》。《大典》共录存其书之诗十首。本对以上十诗逐一作了考察,并在此基础上,对《雅袜》的成书时代、编撰人员以及其书所具认识价值,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花近楼诗存》是陈夔龙辞去直隶总督职务后在津沪租界十六年间创作并自编的系列诗集,时代虽已进入民国,但他秉持忠于前朝的封建道统,坚守士大夫的文化立场,并与同光体的代表诗人一起探索古典诗歌的各种形态,获得了同时代传统诗人和文学史家的尊重和认可。  相似文献   

15.
吴淑鈿 《中华文史论丛》2012,(2):231-254,398
南宋詩人楊萬里的詩歌創作甚豐而風格別樹一幟,他受到同代人賞識,卻不見重於元明兩代,到清代更是屢受惡評。在當時詩學的唐宋詩之爭中,誠齋詩往往不容於雙方。直至清末,纔受到同光詩人的推尊。本文通過梳理清代誠齋詩在唐宋詩之爭中的各期發展,最後聚焦到同光詩人的誠齋詩觀,指出夏敬觀是清代第一個全面肯定誠齋詩的學者,楊萬里的詩史地位最終因同光派而得以確立。  相似文献   

16.
温廷敬于1915年前后编纂《潮州诗萃》,采信逾百种潮人诗歌文献及相关方志、杂记,收唐至晚清潮籍诗人436位、诗作6530多首,网罗放佚,灿然大备,可视为潮汕千年诗史和选学史的一个总结。这种过于专门化的文献工作既能集地方文学文献之大成,又易产生文献缺失与曲解的弊端。同时,由于岭东素乏善本,可资校雠的文本很少,且《潮州诗萃》篇帙过大,温廷敬以一人之力爬梳文献,不可避免出现阙收、失察、夺衍的现象,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此书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南宋江湖诗人戴复古虽有《石屏诗集》传世,但遗逸正复不少,历年来有过几次辑佚之举,但都不能称为尽善。《诗渊》是宋诗的辑佚渊薮,此次利用《〈诗渊〉索引》,将其中包含的戴复古集外诗全部加以辑录编排,并指明《诗渊》及《索引》的摘录、编录错误,同时纠正前人利用《诗渊》考佚所得结论中的失误,以彻底澄清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8.
The problem of how to describe and account for the present can be identified as a particular preoccupation of poets of the so-called Northern Irish renaissance. This article examines how the temporal deictic ‘now’ functions in some well-known poems by Seamus Heaney, Michael Longley and Derek Mahon. All three poets explore how to combine the plausibility of lyric derived from an individual consciousness with the authority of narrative derived from social interactions. This article will do three related things. First, it will argue that discussing ‘now’ as a temporal deictic enables us to appreciate the full ambiguity and complexity of some poems written at the height of the Northern Irish Troubles. Second, the article will argue that these poems reveal that ‘now’ actually functions in poetry more complexly than some theorists of deixis have allowed. Finally, the article will suggest newly fruitful ways of combining literary stylistics with more conventional close reading.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2月以前陆续出版的《全宋诗》26—72册中江西籍诗作的韵字做了穷尽式的考察研究,发现可以利用韵字校勘《全宋诗》中的讹误,从而使它更完美,文中按有讹误得到校勘印证者、虽未被校勘印证但笔者认为有误者、未校勘到但笔者认为有误者、《全宋诗》已知有误但仍未改者四种情况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在《元草堂诗余》的接受过程中,最为研究者接受的观点,一是认为它是宋遗民词的结集,一是认为它是江西词人群的结集,本文认为《元草堂诗采》是宋金遗民词作的结集,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元初以宋金遗民为主将的词坛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