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尉氏椅圈马遗址第四期遗存是以大汶口文化为主体文化因素的颍水类型早期文化遗存 ,同是又包含有一定的仰韶文化的因素 ,时代约相当于仰韶文化大河村三期晚、四期早段。尉氏椅圈马遗址大汶口文化遗存的发现 ,为研究和探索大汶口文化遗存在河南境内的分布情况以及河南境内的大汶口文化面貌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2.
一大汶口文化是我国东方地区的一支史前时代考古学文化,它主要分布在山东和苏、皖北部及河南的颍水中、上游和伊、洛下游地区。学者已将山东及苏、皖北部的大汶口文化遗存划分为早、中、晚三个发展时期,其早期,约为公元前四千五百年至公元前三千五百年;中期约为公元前三千五百年至公元前二千八百年;晚期约为公元前二千八百年至公元前二千四百年。又将上述大汶口文化分作大汶口、大墩子、三里河、尚庄四个地方类型。其中以泰安大汶口遗址为代  相似文献   

3.
商代是我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王朝。我国奴隶社会形成于夏代前期,发展于夏代后期和商代前期,强盛于商代后期和西周,瓦解于春秋。从公元前十六世纪初商汤灭夏桀,到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灭纣,相传十六代、三十一王,历时六百年左右。商王朝的地域很大,东濒大海,西达陕西西部,南逾湖北、江西,东北至辽宁西部地区。在奴隶的辛勤劳动下,创造了驰名世界的商代文化。《史记·殷本纪·集解》说:“自汤至盘庚凡五迁都”,《尚书·盘庚》篇也说:“不常厥邑,于今五邦”,商代前期,从商汤到阳甲(十代、十九王),在四百年左右的时间内有五次迁徒。从地域上来看,在河南中部、东部、山东西部,沿黄河两岸一带地方迁移。商代的后期(公元前十四世纪末至十一世纪),自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市小屯  相似文献   

4.
大汶口文化,作为一种新的文化被认识,开始于1959年对山东泰安大汶口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的发掘。它是黄河下游一种原始社会晚斯的文化。主重分布在山东省、江苏省和安徽省北部,河南和辽东半岛也有零星发现。大汶口文化可分早、中、晓三期、其年代相当于公元前4300——前2300年左右,延续时间长达二千年之久,估计每期约占六、七百年。大汶口文化早期,还处于繁荣的母系氏族社会  相似文献   

5.
一、河洛文化的时空概念 中华远古文化存在着许多地域性的文化圈,诸如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大溪文化等。春秋战国时期,学者们比较熟悉的有巴蜀文化、吴越文化、齐鲁文化、三晋文化、楚文化、燕赵文化等。早期的中原地区文化当是仰韶文化,经龙山文化之后是夏商周文化,可以笼统地称之为中原文化。中原文化圈的地域概念,除河南全省外,  相似文献   

6.
畅海桦 《安徽史学》2010,(5):126-128
自公元前453年赵氏建国,到公元前228年秦军攻入邯郸灭赵的200余年时间里,赵国三选都地:初都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后迁中牟(今河南鹤壁西),再迁邯郸(今河北邯郸),它的定都和每次迁徙都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但其目的都是为了适应赵国发展势力、称霸诸侯的战略决策[1].  相似文献   

7.
河南仰韶文化的发现与研究--纪念仰韶文化发现80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广清 《中原文物》2001,2(5):41-52
河南境内仰韶文化可分为庙底沟、大河村、后岗、大司空、下王岗等多种类型.它从裴李岗文化而来,随龙山文化而去,其间与大汶口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互有影响.仰韶文化经历了由母系氏族社会逐步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的漫长历史长河,在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胶县三里河大汶口文化玉器有璇玑形玉环(玉圆孔边刃三牙器)、玉镞(包括方、圆两种锥形器和四式玉镞)、钏、耳坠、管、环以及鞍形饰、马蹄形饰共35件。玉圆孔边刃三牙器应为女巫事神的玉神器,玉镞中的12件用作尸主口中之唅(琀),体现了鬼神食玉的原始巫教理念。由于三里河大汶口文化遗址和墓葬的地理位置靠山面海,不可避免带有海洋性文化的特点,玉圆孔边刃三牙器就是海洋性玉文化的的象征和例证。距今4500年前后,女巫以玉圆孔边刃三牙器事神,标志着其原始宗教仍处于女巫事神的早期阶段,远远落后于东北夷、东夷两大玉文化男巫为教主的阶段。大汶口文化始于公元前4300年,到公元前2500年前后发展为山东龙山文化。该文化处于北夷、南越两大玉文化板块之间,昊夷玉文化板块之东,故厘定为莱夷玉文化板块。三里河大汶口文化玉器中的玉圆孔边刃器的出现,是莱夷玉文化板块即胶东半岛玉文化板块的标志和结晶,而胶县三里河一带也就是两个玉文化板块的碰撞带和撞击点。  相似文献   

9.
屈家岭文化是分布在江汉平原的一种古代原始文化。它承袭大溪文化,历经了发展、繁荣等整个过程,最后转化为湖北龙山文化。屈家岭文化的彩陶纺轮、朱绘黑陶、蛋壳黑陶,以及陶器中的鼎、豆、壶、杯、碗等,独具一格,有别于其它的古代原始文化。最近几年在地处中原的河南省中部和南部仰韶文化,河南龙山文化分布地区不断发现屈家岭文化的遗存,为研究屈家岭文化和仰韶文化,河南龙山文化的关系问题,探讨中原和周围地区原始文化的交流问题,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0.
李建增 《旅游》2012,(5):16-21
陕北榆林地区是中原文化和游牧文化的结合处。早在公元前241年,秦就在此设置上郡。将军蒙恬曾率30万之众北击胡人,斥逐匈奴,修筑长城。榆林是中国版图上长城遗址较多的地方,境内有魏长城、秦长城、隋长城和明长城遗址,尤其以明长城数量最多,规模最大,修建时间也最长。目前境内明长城遗址总计约有1770公里。  相似文献   

11.
河南境内的大汶口文化和屈家岭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大汶口文化西来,到达河南东部、中部甚至西部地区;湖北屈家岭文化北渐,到达河南西南部、南部和中部地区。两者在河南交汇,这在中国考古学上是独树一帜的。从地层叠压关系可以看出,它们往往介于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之间,反映了这一系列文化的消长、取代和变迁。大坟口文化和屈家岭文化深入河南所到之处,对与之相遇的晚期仰韶文化产生较大影响。河南的大坟口文化展示了黄河中下游古代文化的交流,而河南的屈家岭文化则连接了黄河和长江两大流域的古代文化。  相似文献   

12.
山东沭河上游出土人骨的食性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通过对山东沭河上游大汶口文化晚期及春秋战国时期 2块人骨的碳、氮同位素分析和无机成分的锶、钡、钙等微量元素分析 ,恢复了当时人的食物结构。结论有以下两点 :1 由同位素分析可知 ,本地区贫民老百姓的食物在大汶口晚期时以C4植物为主 ,大约占 6 5 1 %的比例。此时期的食物结构存在贫富差异 ,富有者的食谱主要以C3植物为主 ,大约占 6 6 4 %的比例。 2 通过对小朱家村遗址出土的 1块人骨样品的微量元素分析 ,反映出同位素分析所表明的C3植物 ,除了少量种植的稻米外 ,可能还包括胡桃属、榛属、栗属、豆科等采集植物。  相似文献   

13.
五帝时代(距今6-4千年)中国的气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学研究表明,古代文献如《史记》记载的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可能应该视为一个时代,而不局限于五个人。获得较多支持的观点是:这个时代约在6-4kaBP,而且也不限于华夏集团,至少还包括东夷集团、苗蛮集团等。因此,从地望上讲,也不限于中原地区,还包括东部沿海及长江中游。考古学研究表明,6-4kaBP正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后期可称为铜石并用时代。从考古文化来看,中原地区为仰韶文化中、晚期到龙山文化。东部地区为大汶口文化及(山东)龙山文化。其中在3500BC是仰韶文化中、晚期的交界,以及大汶口文化早、中期的交界。环境考古研究表明,6-4kaBP是一个由湿润气候向干旱气候转变的过渡时期。特别6.0-5.6kaBP有湿润气候的证据。4kaBP前后则明显进入晚全新世的干旱期,在此期间还包括5.5kaBP和4.2-4.0kaBP两次气候突变。现代气候资料及模拟研究表明,由早、中全新世的湿润气候向晚全新世的干旱气候转变的主要原因为岁差变化。但是,5.5kaBP及4.2-4.0kaBP的两次冷干气候突变,则可能与热盐环流的突然减弱有关,而热盐环流减弱可能是太阳活动减弱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自1956年以来,东阿县境内共发现古文化遗址13处,发现有大汶口、龙山和岳石文化遗存。本文将几处古文化遗址的调查情况和部分遗址采集的文化遗物标本进行分述,以说明这一地区的龙山文化介于山东龙山文化和河南龙山文化之间,是一过渡地带或为二者的结合部,为探讨龙山时期本地区与周边地区的关系提供了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5.
河北三河县刘白塔新石器时代遗址第二次试掘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白塔遗址位于三河县河右岸二级台地,试掘面积50平方米,清理灰坑3个。出土遗物有陶器、石器两类;陶器中泥质陶多红陶和红顶陶钵、碗、盆。夹砂陶多折沿弧腹圜底釜和直口直腹盂。陶器组合反映出的文化特征与同为河流域典型的上宅文化明显不同,而与河南后岗一期文化相近似。  相似文献   

16.
河南出土宋代青白瓷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发现的宋代青白瓷,分景德镇类型和河南窑场的产品两类。景德镇类型青白瓷是江南青白瓷通过贸易流通到中原来的,此类青白瓷在河南发现较少,这应和北宋时期战乱及自然灾害频发有关。河南窑场出土的青白瓷受到了景德镇湖田窑青白瓷工艺影响,并在本地产生、发展、成熟,形成了具有中原地方特色的青白瓷。  相似文献   

17.
济南市位于山东省西部,地处泰山北麓,黄河南岸,鲁中南低山丘陵与鲁西北冲积平原的交接带上。地势南高北低,南部是低山丘陵,中部为山前平原,北部属黄河平原。境内河流纵横,主要有黄河、小清河两大水系,季节性河流甚多。...  相似文献   

18.
河南巩义市滩小关遗址发掘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概况滩小关遗址位于河南省巩义市西北 15公里的黄河南岸。遗址主要分布在双槐树村南的土岭上 ,其东部边缘到滩小关村西南岭上 ,俗称之为滩小关遗址 ① 。它西北距伊洛河入黄河口约 3公里 ,正处在“洛”之地。 (图一 )沿河一线地势高亢 ,属邙山黄土塬。这里沟壑纵横 ,丘陵起伏 ,水源缺乏。从古人类居住处至现在黄河水面 ,落差约 10 0米 ,若取用黄河之水 ,是较困难的。滩小关遗址西约 1公里的邙山塬上 ,有隋代洛口仓城遗址 ,目前尚存一段夯土城墙 ,残高 4米余。村东约 4公里的洛口村东 ,有伏羲台仰韶文化遗址 ,相传是伏羲氏观察河洛汇流…  相似文献   

19.
筒形罐系统是新石器时代北中国地区重要的文化系统。新石器时代中期,筒形罐系统一度占据着太行山东麓的广袤区域,使得筒形罐系统的领地从东北地区拓展至冀南豫北地区,并且形成了具有明显过渡类型色彩的磁山文化。此后,随着东方釜鼎系统和西方仰韶系统交替占据黄河流域的主流地位,迫使筒形罐系统的南部前沿从冀南豫北地区向北退缩至燕山—西辽河一带,筒形罐系统此后的空间拓展方向也转向了东北腹地。在此背景下,燕山南北成为筒形罐系统与中原文化频繁接触、融合的新地带,先后产生了赵宝沟文化和红山文化等强势文化支系。可见,黄河流域的文化格局不仅改变了筒形罐系统的空间拓展方向,而且直接加剧了筒形罐系统内部各支系间的分化。  相似文献   

20.
二里头文化二里头类型第一期和第二期是同一种文化连续发展的不同发展阶段。二里头类型主要来源于豫西南地区的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后羿属于东夷,而非西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