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嵩岳寺塔的塔体结构特点及环境状况,研究制定了防护方案,精心组织设计施工,做到既保证古塔、周围文物和游人的防雷安全,又避免造成对环境风貌的影响及对塔体的损伤,为高层文物建筑的雷电防护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位于四川省简阳市的圣德寺,始建于晚唐,而寺中的塔则始建于南宋。寺与塔建筑时代不一,时间跨度达三百余件,现寺已不存,仅剩白塔。该塔属四角攒尖顶、砖石仿木构、十三级密檐式,既有浓厚的唐代遗风,与圣德寺建筑风格相协调,又兼具宋代特色,体现了该塔的实际建筑时代。塔内壁画的绘制工艺亦然圣德寺塔是我国优秀的古塔之一,也是密檐式宋塔中的珍品。  相似文献   

3.
曲阳修德寺始建于隋文帝开皇年间(581~600年),现仅存遗址。修德寺塔的始建年代在隋仁寿元年(601年),是隋文帝颁赐舍利之塔,现存的七层砖塔为宋代遗物。修德寺遗址曾发掘出土北魏至唐代的石造像2200多件,是研究当时社会政治、佛教文化的珍贵实物资料,同时证实了曲阳是定州系白石造像的中心,为研究曲阳石雕发展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根据统计,敦煌莫高窟留存有72条清代游人题记。这些留存下来的游人题记真实记录了清代时期信众游客巡礼莫高窟的事迹,部分游人题记对研究清代时期的敦煌历史具有较为珍贵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5.
黄岩灵石寺塔出土的泥塑彩绘造像共有20尊,其中14尊保存尚好。这批泥塑彩绘造像是五代吴越国至北宋初期的产品,具有独特的泥塑技法和令人称绝的彩绘工艺,体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  相似文献   

6.
南京牛首山弘觉寺塔建造年代及其风格考章忠民ThisarticleexploresindetailtheconstructiontimesandstyleofHongjueTemplePagoda,indicatingthatforthemostpar...  相似文献   

7.
恭让 《丝绸之路》2009,(13):42-44
伊犁河水翻波浪 灌注着牧场和农庄 边防战士驻守在河岸上 来往的人们喜洋洋……  相似文献   

8.
2010年8月,在对曲阳修德寺塔进行全面测绘工作中,于第三层塔心室发现了一批遗物,包括题记、造像、经书、香炉等,材质有铁、铜、陶、木、瓷、纸等,均系嘉靖十四年至十五年重修塔时留下的明代遗物,为研究本地区的佛教文化和佛教造像艺术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9.
《伯希和敦煌石窟笔记》与敦煌研究院编《敦煌莫高窟供养人题记》,共记录了唐五代至民国年间各类游人在敦煌莫高窟留下的汉文游人题记近250条,约5000字左右。这些随意题写的文字,无疑是一种特殊文献,它对敦煌的历史变迁与莫高窟的兴衰,特别是西北地区的边疆政治以及近代以来域外探险家的活动等问题的研究,都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临城普利寺塔又名千佛塔,建于宋皇祐三年,原为普利寺的主体建筑之一,是宋代砖塔建筑中的精品。本文在详细分析了其结构特征和各种破坏因素后,提出了维修、保护的原则及措施。  相似文献   

11.
12.
由于各种客观原因,牛首山弘觉寺塔地宫在1956年被发现清理后,其中的地宫石盖没能得到及时处理,一直延至2012年才又重新出土,从而使弘觉寺塔的地宫体系得以完备。这件刻有八吉祥图案的地宫石盖,在中国舍利塔地宫考古发现中十分少见,对其纹饰的含义、八吉祥的排列顺序以及时代等问题的考证研究,是目前急需解决的任务,同时以相关学术史的回顾作为基础,去重新认识此件地宫石盖的研究意义,将又会为学界提出新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3.
1963年,在东阳南寺塔内发掘清理出一件北宋建隆二年(961)的贴金彩绘石雕经函。经函须弥座上所绘之10人乐舞图,与唐代以来佛教的净土思想有关。此类乐舞在北宋中原地区的佛寺中十分盛行,于11世纪中叶之前北传至辽地,并对11世纪末宋、辽墓葬中散乐图的大量出现产生重要之影响。  相似文献   

14.
梓君 《旅游纵览》2008,(5):58-58
<正>题记:珠穆朗玛峰,这个"地球第三极"一直是登山爱好者梦寐以求的征服对象,1953年5月29日终于有人第一次踏上了地球之巅,留下了游人的足迹。2008年5月,奥运圣火也会第一次登临峰顶,成为奥运史话上光辉的一页,值得游人期待与向往。  相似文献   

15.
<三希堂法帖>是清代著名的汇刻丛帖之一,该帖卷六、卷7刻有宋太宗、宋高宗、宋孝宗七件宋代帝王书迹,令人不解的是在这两卷宋代帝王书迹中竟没有宋代书画大家徽宗赵佶的书迹.本文从徽宗赵佶个性独立的书法风格、因艺灭国的君王行为、唯我独尊的书画签押、值得称道的书学贡献等方面加以考述,揭示了此举虽是臣下所为,实乃皇权意志使然.  相似文献   

16.
天天 《旅游纵览》2009,(5):36-36
<正>题记:旧金山(San Francisco),除了因为华人的大量聚居和历史渊源等原因为游人熟知,它的地标建筑——金门大桥也是世界闻名。有时间,一定要到那里游玩,守在它的身边看看日起日落,留下一段美好的旅途记忆。  相似文献   

17.
梓君 《旅游纵览》2009,(2):42-42
<正>题记:"不到万里长城非好汉,不吃全聚德烤鸭真遗憾!"被誉为"中华第一吃"的全聚德烤鸭早已蜚声世界,更是国内外游客到北京游玩不得不尝的美味,于是,我们记下了这样一个日子。  相似文献   

18.
梓君 《旅游纵览》2009,(3):44-44
<正>题记:一个拥有伟大艺术家以及杰出艺术品的地方,常常会成为人们的旅游目的地。米开朗琪罗就是一个足以吸引游人目光的人物,他的诞生以及他的作品,值得我们去写下这个日子。  相似文献   

19.
孙颖  邵长波 《神州》2012,(18):21-22
“绘画迹象论”是由钟孺乾首次提出的,井在绘画活动中可以作为一个共通的、基础的概念。“迹”指艺术束手工或半手工半机械的操作痕迹,即笔墨、肌理、笔触、质感、色彩之类;“象”指艺术作品的轮廓、形泉、造型、构成等。“绘画遗象论”解释了绘画这种事体.是拿工具在材料上造成痕迹,并因之成“象”的绘画过程。这种绘画领域的“作迹造象”的过程亦可用来解释服装从设计到制作完成的过程。而随着服装艺术的产生、演变,社会的进步发展及媒介物质的自主自立等因素.服装艺术中的“迹因素”选择范围不断扩大.因此越来越占据重要地位。在许多作品中,“迹因素”占主导,“象因素”被挤出了中心地位,从而显示了“迹大于象”的艺术现象,而这种艺术现象在由非纺织材料构成的概念服装中尤为凸显。  相似文献   

20.
王青梅 《神州》2011,(8X):125-125
在课堂教学中,课后题的地位因教师的认知程度、重视程度不同而变得起伏不定,要么题题落实,浪费时间;要么略讲一二,一笔带过,无形中课后题成了课文的尾巴,附属品甚至累赘,失去了其让学生思考、领悟的独特价值。这样的实际效果,我想一方面是没有真正研究新教材的编排体系,一方面是教师本身对语文课程基础性和选择性精神理解不够造成的,是有悖于编者的良好意图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