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松雪斋集》是赵孟頫宦游经历、诗文词赋、书画题跋等文艺作品的汇集,反映着赵孟頫个人诗文的风格特色、书画的艺术传统和历史价值;同时,因为其中凝结着元代诸多文人学者、书画名家的声音,因此又成为展示元代文人生态图景的一个窗口。本文拟从《松雪斋集》成书这一动态过程切入,分析赵孟頫文学创作展开的时代背景,考察参与和推动其创作的社会动因,借以认识赵孟頫文化形象树立的动态过程,以及在文化传播机制下《松雪斋集》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2.
王亦旻 《收藏家》2005,(6):29-31
元代是中国文人画发展的转折时期,这一时期画坛代表人物赵孟頫提出的“书画同源”的理论,为文人的绘画创作开辟了新的天地。赵孟頫在中国美术史上,不仅是书画理论和书画创作方面的一代宗师,更以其家风延传三代,旁及亲朋,影响深远而成为艺林上的奇观。特别是其书风、画风为其子侄甥孙辈广为承袭,卓然而成一家族画风,从者尤众。以赵孟頫为代表的赵氏一  相似文献   

3.
陈小法 《文献》2005,(1):252-264
一、引言 赵秩,明代文人,生卒年不详,一说籍贯杭州钱塘,居于天津.字可庸,号啮雪,别号鳄水、石门渔者.元代赵孟頫的子孙.因赵孟頫号"松雪道人",所以赵秩也自称"松雪公孙".官至莱州府同知.工诗文,善书画.  相似文献   

4.
邓文原与赵孟頫、鲜于枢并称为“元初三家”,在元初这一时期,书画鉴藏活动丰富活跃,展现了元初书风取向的明显特征。文章从邓文原的视角出发,从他与赵孟頫、鲜于枢、袁桷的书画交往,试图更为清晰地了解元初书法的发展状态,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其书风及历程。  相似文献   

5.
明代文坛领袖、书画鉴藏家王世贞对赵孟頫极为推崇,他通过鉴藏赵孟頫的绘画作品,对赵的绘画成就和画史地位进行了全面中肯的评价。本文通过考察王世贞对赵孟頫绘画的收藏与评鉴,旨在从鉴藏史视角审视赵孟頫绘画的贡献,及其作品在明代中后期的递藏与影响。  相似文献   

6.
元代姚式、赵孟頫、牟应龙、钱选、萧和、张复亨、陈慤、陈康祖,后世并称"吴兴八俊",八人中钱选、赵孟頫因在书画史上的特殊地位,学界对其生平经历已多有研究,而对其余诸人少有关注。本文拟对"八俊"中姚式的生平事迹、现存书迹以及其他相关的问题略作考证,希望通过对姚式交游的考察,更全面地呈现出宋元之际的书画创作和鉴藏网络。  相似文献   

7.
赵孟頫 《百骏图》着色绢本,全长7.20米,宽0.60米。其中画芯长3.7×0.40米。上画名马百匹,皆各具情态,是一轴十分引人注目的宏幅巨作。现珍藏于什邡县文化馆。 赵孟頫 ,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湖州人。宋宗室,秦王赵德芳之后。诗大人赵孟坚之弟。入元后,官翰林学士承旨,封魏国公。诗文书画,皆为一代之宗,称雄一世,冠绝古今,尤以书画称著,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古代众多书画家中,赵孟頫是极为特殊的一位。作为宋代皇室宗亲,赵孟頫在南宋灭亡后应诏入元廷为官,后人因赵丧失节操仕元而对其艺术成就毁誉参半。赵孟頫历经元朝的五位皇帝,官拜从一品,声名显赫,名满四海,在这富贵尊荣的背后却充满着苦涩,从他四度做官又四度回乡归隐中,足见其内心的煎熬和矛盾。看来命运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  相似文献   

9.
赵孟頫书画艺术主张的提出,关联着宋末元初的历史文化语境。在仕元的第一个十年中,赵孟頫在北方深深感受到南北文化的差异,并试图站在南方的立场上反思书画创作的现状。大德五年,赵孟頫在杭州为官期间,提出了绘画艺术的"古意"说。"古意"首先涉及到是以气韵、人品观画的品评标准,其次才是技术层面上的笔法、笔意、风格等问题。后者显示出他在文人画家中的专业性。至大三年,赵孟頫北上为官途中,以《定武兰亭帖》为基础,集中阐释了以晋为法的书学主张。其"用笔千古不易"说,涉及到"古法"何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他对"用笔"与"右军"书的理解层面上。取法晋书意味对魏晋风韵的认同,随着士人审美趣味的变化,赵书遂受到不同程度的指责,但这并不能遮蔽他在书画观念史上的重要地位与影响。  相似文献   

10.
元初以杭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是当时遗民与文人聚集之地,同时也是当时一大书画中心,鲜于枢置身其中,在增益自己收藏的同时,也饱览了当时大藏家周密、王芝、乔篑成、郭天锡、赵孟頫等人的收藏。作者通过梳理、罗列鲜于枢过目书画及所用印鉴,尝试考察其鉴藏趣味及书学思想,并对相关问题加以考辨。  相似文献   

11.
<正>赵孟頫(1254年—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晶宫道人。他生于吴兴(今浙江湖州),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十一代孙。他擅长诗文、书法、音律、鉴赏等等,是元代著名的书画家、诗人,尤其特长书画,曾开元朝一代的绘画新风,提倡"书画同源",而被誉为  相似文献   

12.
周舟 《东方收藏》2020,(3):63-66
新乡地处河南北部,南临黄河,在历史上这里经贸繁荣,文化兴盛。自清代以来,新乡出现许多在文学艺术领域产生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在这些人中,郭淲的画、畅中抡的字、殷元福的文章最为著名,故称"新乡三绝"。"郭画""畅字""殷文章"也成为新乡清代文化的重要代表。新乡市博物馆自建馆之日起,就十分重视对历代书画的征集、收藏与研究。历经数十年的努力和积累,馆藏历代书画数量达近千件,数量居于河南省各级博物馆前列。在新乡市博物馆的书画藏品中,除了有赵孟頫、王铎、董其昌等人的名家大作,还有郭淲、畅中抡等当地书画艺术家的作品。  相似文献   

13.
安岐的《墨缘汇观》分"法书"、"名画"两部分,但其结构安排并不对等。"名画卷"可视为一部深受董其昌"南北宗"论影响的"南宗"谱系画史,但由于董其昌没有勾勒书法史的脉络,因此"法书卷"便成为一种非"董其昌式"的结构。因此就让赵孟頫的定位在《墨缘汇观》的非对称结构中显得非常特殊。董氏既钦佩赵孟頫,又视其为敌手,待晚年自省,方知吴兴之妙。本文从安岐的视角切入,探究董其昌在书画两方面对自己和赵孟頫的比较与评判。  相似文献   

14.
赵孟頫是中国艺术史上划时代的人物.由于赵孟頫以宋宗室后裔身份仕元,因而每每被人以丧失民族气节而诟病.赵孟頫仕元是一个历史事实,但其仕元行为和丧失民族气节无关,对此,应该予以实事求是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刘荣华 《收藏家》2007,(11):3-8
丹桂飘香,金秋时节,浙江省文物局和浙江省湖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归去来兮——赵盂頫书画珍品回家展”2007年9月28日-10月17日在湖州市博物馆开展。展期20天。这是赵孟頫真迹“最多数量、最大规模、最高规格”的集中展出,也是地市级首次汇聚数量如此多的国宝级馆藏文物进行展出。共展出赵孟頫12件画作与26件书法珍鼎。多为长卷,作品大部流传有绪,保留了元代及元以后历代收藏家的题跋及皇家内府收藏御览印鉴、题识。  相似文献   

16.
金琮(1449—1501)字元玉,尝游赤松山(今属浙江),爱其风景幽美,遂自号赤松山农,金陵人。明代诗人、书画家。金琮是继元代俞和、明代詹僖之后的又一位崇尚赵孟頫的书法家。金琮早年屡试不第,遂致力书画。  相似文献   

17.
满族当代书法家爱新觉罗·溥铨,字季达,1923年生,清皇室庆亲王奕劻之孙,载振之子。现居天津市,任中国民主建国会天津市河西区主委、民建天津市委会常委,并兼任天津市人民代表、区政协常委和区政协书画联谊会副会长等社会职务。 溥铨幼承庭训,酷爱书法。他书宗赵孟頫,心追手摹,下力颇著,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后又得到宗兄溥修的指教,艺术水平不断提高。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书艺大成,名闻中外。他以行楷见长,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书画展览,并被选人在香港印行的  相似文献   

18.
吴镇三叔吴森殁后,至交赵孟頫为其撰墓志铭,此铭有助于对吴镇家世的了解。吴镇父吴禾,祖吴泽,曾祖吴寰,高祖吴潜。潜原籍宣州,占籍德清,南宋嘉定十年状元,淳祐、开庆间两度拜相。寔儿时被寄养汝南吴坚家,抗元阵亡。泽宋末为承信郎,守襄阳,失利后归浙江嘉兴思贤乡,元初偕长子禾南下百里澉浦航海,家巨富。镇自幼依傍吴森,吴森嗜书画,富收藏,使吴镇得以观摹历代名画,并有机会与赵孟頫、李衎交往,赵、李在艺术上的深厚造诣直接影响了青年时期的吴镇。  相似文献   

19.
钱玲 《东南文化》2021,(5):149-155
近二十年来,我国博物馆举办的书画展览数量大幅增加、观众数量急剧增长、社会关注热度持续升温,引发参观热潮的现象级书画大展频频出现,多家博物馆联合办展成为主流模式.天津博物馆利用馆藏明清时期书画优势,以真实性、代表性为原则遴选展品,对内系统梳理馆藏、以项目促青年人才成长,对外普及古代书画知识,体现学术性与普及性的统一,成功举办了一系列书画展览.优秀的书画展览离不开"人"与"物"的支撑,即策展团队的学术科研力量、策展能力和藏品的数量、质量至关重要.学术科研成果的支撑是书画展览成功的关键,同时展览也要着力解决展品保护与利用的矛盾、展览选题角度单一、同质化倾向严重、所选展品对主题支撑力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避难天台 赵孟頫,字子昂,湖州人,他是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1279年,南宋灭亡后,元朝搜捕宋皇室后裔甚急,赵孟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