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战后的东亚,经济曾持续高速增长,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被认为是经济最有活力和最有前途随地已然而,近年来,从景气看好的东盟和四小龙的兀平国家开始直至日本发生了广泛的金融危机,不仅给这些国氛助经济带来严重的影响,而且也波及世界经济的一些方面,给人们以深刻的教训。不言而喻,东亚金融危机的发生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深刻的根源和背景的。重要的是总结并切实吸取其教训,以利于东亚金融的稳定和经济增长活力的恢复与发展。近年来东亚金融危机发生的时代背景,从宏观角度来看主要是:(一)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和平竞争激化的时代…  相似文献   

2.
文章探讨了日本大阪神户地区几位华商在华中、华东地区火柴业兴起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遇到的曲折经历和经验教训等问题。与日本火柴产业发展的同时,日本华商依靠在日本积累的实业经验,从金融和流通的层面参与了这一行业,并在不利的实业政策的限制下,克服种种困难,为祖国的火柴产业的起步和发展作出了贡献。他们的经验和教训是日本华侨历史研究中不可忘却和值得深思的史实。  相似文献   

3.
战后日本的政策性金融武汉大学世界经济系研究生王德祥二次大战后,日本的政策性金融对日本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支持作用;也是日本式金融体制的特色之一。明了日本的政策性金融的有关问题,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借鉴和研究价值。日本的政策性金融体系及其演进日本的政策性...  相似文献   

4.
武婵 《沧桑》2010,(1):115-117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之后,日军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实行“经济封锁”政策,极力摧毁根据地的金融,中国共产党为了巩固根据地金融,解决根据地生产困难,支援战争,创办了西北农民银行。本文从西北农民银行农贷业务的发展;农贷的具体对象、农贷的种类与期限、农贷的手续、农贷的发放与回收;农贷的效果;以及农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农贷的启示等几个方面,对西北农民银行的农贷业务做了分析,论述了西北农民银行在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时期,解决了一部分农民生产中的苦难,支援了根据地的经济建设,为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金融是经济的晴雨表。一个地方金融工作的好坏与地方经济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经济发展带动金融业的发展,金融业的稳定发展也会推动地方经济的稳定发展。笔者认为,二轮志书金融编要避免单纯而平淡地记载金融业内部业务,要把金融与现代经济的关系联系起来写。把金融与地方经济建设和地方开发联系起来写.要在编目和内容上鲜明地反映金融的时代特色、地方特色、行业特色。  相似文献   

6.
经济增长与投资有关,而金融发展对资本形成及其利用效率的提高又有重要的促进作用。19世纪60年代后,日本金融发展及其金融制度建设水平遥遥领先于中国,这是日中两国在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增长方面的差距不断扩大的重要原因。而明治维新后日起的综合国力和发达的战争金融能力则是其在甲午战争中击败清朝的金融支柱。发展国民经济和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需要重视金融发展及金融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赵子辉 《日本学论坛》1989,(3):25-29,24
近几年来,日本经济在经济结构、发展速度、经济国际化等方面出现了许多新的趋势。一、经济结构现代化日本政界、财界非常注重根据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调整经济结构。特别是进入八十年代以来,日元升值、国际经济摩擦、加剧等一系列问题,迫使日本各界不得不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以便促使日本经济的发展,增强日本的实力,提高日本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8.
战后日本经济在严重的战争破坏的基础上,实现了高速增长,成为“经济大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技术发展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实事求是地研究战后日本的技术战略,从借鉴的角度探讨其经济教训,对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无疑是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世纪之交的日本经济显现出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新特点,其中尤需关注的,就是在物价变动方面的全新态势。面对物价变动的这种全新态势,日本政府曾一再告诫:日本经济“正面临着陷入恶性通货紧缩的危险”;到今年三月又公开认定:日本经济“已经陷入慢性通货紧缩之中”。以通货紧缩为主要特征的当前日本物价变动的这种全新态势,是由多层面的原因共同促成的,并已经且仍将对日本经济的运行与发展形成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2005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剧烈震荡,除实体经济层面的供求因素外,能源作为金融商品的虚拟经济属性被放大,预期、投机、突发事件、汇率波动因素等都可能成为引燃油价波动的导火索。新的油价变动特点,使日本更加难以保持经济的内外均衡。从内部看,企业、行业间的收入分配效应分散了油价上涨的通货膨胀效果,具有技术垄断优势、善于利用金融工具避险及有效采取能源分散化和节能措施的企业与行业受油价波动的冲击更小。从外部看,进口成本增加和出口成本转嫁不完全引起了日本贸易条件恶化;石油美元通过贸易渠道和资本渠道的回流,对日本的国际收支产生一定影响;日元升值因素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高油价的冲击。日本政府、企业、居民的不懈努力创造了日本经济超低能耗的奇迹,这个奇迹将日本抵御油价波动的能力变成现实。.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分析日本金融市场短期利率、长期利率、股票指数、日元汇率指标的变动,来评估次贷危机对日本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产生的影响。文章认为次贷危机使日本丧失了一个难得的金融政策正常化以及走向长期经济增长的机会,日本金融指标变动与美欧的同步化使得日本难以独善其身,而高企的日元汇率随时有反转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经济就忍受着失去方向感的痛苦。它不是首先把国家转变为全球经济的一部分,同时得到全球化的好处,而是希望某些行业作为一个全球化的后院来为世界的其他地方服务,不考虑从整体上让国家融入世界经济之中。日本希望自己的新经济高速发展,却不愿意对全球空间开放,也不愿意放弃其经济的旧的习惯领域。因此日本经济错过了最好的发展时机,在衰退的循环中一直走不出来。日本的教训很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日本"战后体制"包括内外两层,内层是以战后日本宪法为依据构建起来的和平体制与民主体制;外层是以《旧金山对日和约》为核心构筑的亚太地区国际体制。一方面,为防止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美国对日本进行了民主化改造,将日本"战后体制"纳入战后美国的"主权"体制之中;另一方面,为阻遏共产主义发展,美国鼓励日本重整军备,使日本"战后体制"成为其冷战体制的重要构件。日本出于维护"国体"、恢复国内经济、遏制共产主义蔓延、回归国际社会、逃避战争责任等考虑,或主动或被动地配合了"战后体制"的构建。日本"战后体制"保障了战后初期日本的和平发展道路,但其冷战功能则造成了亚洲的分裂,并阻碍着日本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成为当今亚洲新秩序的结构性障碍。  相似文献   

14.
吉田茂是日本现代著名的外交家,政治家,二战以后曾五次担任首相,掌日本政坛帅印达七年之久,吉田茂为战后日本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发展,日本经济的腾飞做出了卓越贡献,本文从分析吉田内阁对华政策入,着重剖析其内外成因,了解和把握其对当代中日关系的制约和影响,并试图对作为政治家的吉田茂和作为外交家的吉田茂的不同与关联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三省,加快了对我国的侵略步伐。日本帝国主义实施暴政,对东北地区实行殖民统治,在金融与经济方面实行严酷统治和大肆搜刮方针,操纵并垄断我国东北地区的经济命脉,掠夺我国财力物力,使我国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遭受了严重的损失和破坏。通过分析日伪时期我国东北地区的金融经济状况,有利于深入了解日伪政权对我国的经济侵略方针政策,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罪行,起到铭记历史,警醒国人,实现教育与宣传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论文基于日本和中国台湾未刊档案,梳理分析了1923年以前日本的排华立法和排华风潮;1923年关东大地震期间日本屠杀、收容与遣返华工的始末与中国方面的应对,这一恶性排华事件的原因和影响及近代日本排华运动的独特性。研究显示,1923年日本排华事件,是蔑华思潮、排华政策、经济冲突和自然灾害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日本政府主导的排华运动的必然产物。事后,日本政府销毁罪证,公然否认屠杀,全面升级排华,对日本华侨社会的发展和中日关系的走向均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以史鉴今,梳理近代日本排华脉络,揭橥日本社会排华本质,具有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鸦片战争后至甲午战争之前,清政府向外商出租了大面积土地。清政府对出租土地的管理,经历了永租制到按《上海租地章程》管理的过程;向外商出租土地对国内经济有其积极的一面:吸引了不少外资,开发了一批本来荒芜的土地,促进了通商口岸经济的发展,打破了中外封闭隔绝的状态,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清政府的财政收入,改变了原有的单一的封建经济结构。弊端也比较突出:有章程制定的失误,也有管理上的欠缺,甚至根本没有管理可言。外商向政府交纳的土地税金额有限,地价、地税标准对外商有利,弊端的根源在于清政府对出租土地管理的忽视。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并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8.
调整的必然性日本将其出口指向型的经济结构调整为国际协调型的、内需主导型的经济结构,是日本经济发展史上一个战略性转变。这个转变不是什么人主观随意决定的,而是日本经济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这是因为日本经济的国内矛盾,是日本垄断资本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日本经济的国际矛盾,是日本垄断资本与其他国家垄断资本之间的矛盾。这两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战后日本一直把贸易立国做为基本国策,并形成了外需主导型经济结构。在这一基本国策的带动下,日本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但是,八十年代以后,以外需为主导的日本经济遇到了新的挑战。1986年,日本开始实行经济结构的历史性调整,把外需为主导的经济结构调整为以内需为主导的国际协调型的经济结构。与经济结构的调整相适应,日本企业的经营战略也在逐渐转移。以前日本企业的发展战略是:从海外进口原料、能源,然后从零件到成品全部在国内加工,最后把制成品  相似文献   

20.
战后初期的日本金融改革,是在盟军统帅部要求摧毁日本军国主义经济基础和战后初期日本经济濒临崩溃的双重背景下进行的。金融改革在摧毁战时金融的基础上,进一步试图将日本金融“美国化”,但因美国体制在日本“水土不服”,“美国化”最终归于“日本化”。本文在论述日本金融改革的基础上,考察战时日本金融的状况,得出战时形成的主银行体制在改革期间并未被中止,而是依然延续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