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风 《炎黄春秋》2002,(11):79-80
一曲“苏三离了洪洞县”,已经唱了大约上百年.那宛转动听的京剧曲调唱遍了全中国,唱遍了海内外一在中国年纪稍长的人有几个不知道洪洞县的?有几个不知道“洪洞县里没好人”这句语意双关的台词的由来?有几个不知道苏三与王金龙情深义重、曲折多磨的恋爱故事的?  相似文献   

2.
有首歌,叫做《那一夜》,男声唱:那一夜你没有拒绝我,那一夜我伤害了你。广告里面总听到,据说是下载彩铃用的。每次听到这首歌我就想问:前一个“那一夜”和后一个“那一夜”是不是同一夜?唯美回答说肯定是同一夜,因为没有拒绝,结果被那个男的伤害了。  相似文献   

3.
《何日君再来》是许多人爱唱的流行歌曲,但《何日君再来》曾一度被打成为日本帝国主义和反动派招魂的靡靡之音、定为"反动的黄色歌曲"而打入冷宫。其作曲者刘雪庵的一生就是因为这一首歌背上沉重的黑锅。歌坛皇后邓丽君,因唱这首歌不能来  相似文献   

4.
“戴花要戴大红花,骑马要骑千里马,唱歌要唱跃进歌,听话要听党的话。”这首歌词产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后期,正是我国1958年“大跃进”的岁月。这首歌一度盛行全国,老少皆会颂唱,它记载着“大  相似文献   

5.
“文革”中,曾有一支歌曲不分场合的天天唱、人人唱,那就是著名的革命歌曲《大海航行靠舵手》。凡是对“文革”稍有些记忆的人,都不会忘记这首歌,同时对曲作者王双印的名字或许还有一些印象。  相似文献   

6.
“戴花要戴大红花,骑马要骑千里马,唱歌要唱跃进歌,听话要听党的话。”这首歌词产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后期,正是我国1958年“大跃进”的岁月。这首歌一度盛行全国,老少皆会颂唱,它记载着“大跃进”的历史。随着时光的流逝,这首“跃进歌”也许已被人们逐渐淡忘了。  相似文献   

7.
“自古英雄出少年”,这句广为人知的中国名言意思是说从古至今的许多英雄人物.很小的时候就做出了不凡的业绩.将其用在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巴基斯坦少女马拉拉.优素福扎伊身上,非常妥帖,因为这位“平凡和非凡集于一身”的女孩早在几年前就已被世人冠以“英雄”的称号。  相似文献   

8.
在“八一”军民联欢会上,兰州军区某部政委张伟平站在合唱队最前排。他正昂头领唱着一首歌。粗犷的声音在院子里回荡,官兵和驻地乡亲听得那样全神贯注。他们从自己尊敬的政委歌声中听出了深情,听出了信心。他们都知道,张政委不但在舞台上声情并茂地唱这首歌,在工作中更是时时处处实践着这首歌的伟大精神。  相似文献   

9.
温宪 《环球人物》2020,(4):11-11
当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正式命名为“COVID-19”时,一个早已不是“新型”的人类“病毒”沉渣泛起,那就是种族歧视。2月上旬,荷兰一家电台播出了一首歌,其中有这么几句:“别吃中餐,那你就没什么好怕的,因为预防病毒不如远离中国人。”英国热刺队球员阿里候机时在社交平台上传了一段视频。他将镜头对准一亚裔男子,称“这个病毒要想抓到我,还得更快点”。  相似文献   

10.
有这样一首歌,它诞生在20世纪60年代初,又在几个时代红遍神州,如今还屡被收录翻唱,这就是《唱得幸福落满坡》。然而这首久唱不衰的金曲背后珍藏着词曲作者一串串动人的人生故事。  相似文献   

11.
吴志菲 《文史精华》2012,(8):16-22,1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这句口号曾经响亮地流行了20余年。这口号是几近2000万人青春岁月的写照。抑或几乎整整一代中国人的历史印记。因为这句口号.“上山下乡”深深烙印进无数正值花样年华的知识青年的命运中。  相似文献   

12.
梦里到川西     
张辉 《旅游》2000,(7):21-23
“二呀么二郎山,高呀么高万丈”这是我小时候听熟,并十分爱唱的一首歌。当时不兴“流行”二字,然而,这首家喻户晓的歌,并不亚于时下《心太软》之类的流行歌曲。二郎山在我的心目中是又高又远,亦神秘,亦梦幻。我和我的影友来到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有幸翻过二郎山,领略了那边的好风光。  相似文献   

13.
正我从小就很喜欢唱歌,好多次都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自我陶醉地练习唱歌。因为太喜欢了,所以有时候在学校做作业时也要哼上几句,影响了同学,他们故意说我唱得难听,可我不放弃,因为我自己很有信心!这学期,学校组织歌唱比赛,每班需要推荐两位同学参加,一男一女。我跃跃欲试,老师竟然选中了我。你不知道,那时我有多么兴奋呀!  相似文献   

14.
这首日本人编唱的歌曲《满洲姑娘》,二战期间在日本军队中非常著名,曾经是过去最流行的“五大军歌”之一。歌词描写的是一个中国东北姑娘出嫁时的喜悦。在松山,当李老汉和需要取证的西野合唱这首歌时,歌词又变成了扎心的钢刀!  相似文献   

15.
“不敬青稞酒呀,不打酥油茶呀,也不献哈达……”这首六、七十年代唱遍中国大地的歌曲,把藏族最具特色的两种日常生活饮品介绍给了世人。好多人从这首歌了解西藏,了解这里的人们。从某种程度来说,青稞酒和酥油茶成了藏族的代名词。然而,带着领略高原风光和这里人们生活习俗心情的远方客人,如果不走进藏人的家而在街上漫游的话,就会看到在写有“某某甜茶馆”的门口自行车和摩托车满地排放。  相似文献   

16.
要受点磨难     
有首歌叫什么,名字记不得了,其中一句歌词是:"忧愁它总是缠绕着我。"要是叫我唱,该唱成":磨难它总是缠绕着我。"真的,在我这一生里,从小到大,甚至可说到老,总有磨难伴随着,缠绕着。经得多了,也就想开了。有时实在气愤不过,到没人处,大声地吟诵两句蒋光慈的诗以遣怀,以泄愤。诗  相似文献   

17.
《纵横》2020,(3):54-59
《前门情思大碗茶》这首歌京韵十足,曾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传遍中国的大江南北。歌中所唱的大碗茶,两分钱一碗,再廉价不过。但是,正是靠着这“廉价”的大碗茶起家,尹盛喜创建了“老舍茶馆”,并从此把一股浓浓的中国味儿、北京味儿传播到海内外,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贵客嘉宾。  相似文献   

18.
郭瑞德 《神州》2012,(3):86-87
"生命中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也不会感到懊悔……"就像这首歌所唱,正因为有了当兵的经历,有一位退伍军人,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属于他的华彩人生,他就是萍乡市安源区丹江街的罗建云。  相似文献   

19.
新丁 《江淮文史》2009,(3):140-142
说到《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许多人立刻就会脱口哼唱出那优美而又熟悉的旋律:“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里去了……”但这首歌的词作者方冰,却没有几个人知道。  相似文献   

20.
“小呀小儿郎,背着书包上学堂……”这首脸炙人口的流行歌曲,四十年代就流传全国,至今仍是全国小学生必唱的音乐教材。我们贵州人、特别是安顺一带的人们听到这首歌,倍感亲切,因为这首歌是革命音乐家宋扬四十年代在贵州安顺的苗族村寨汪家山创作的。抗战时期,党领导下的抗日宣传演剧四队的一批音乐家和文艺工作者,如舒模、家扬、葛敏、张客、农中南、邱家锋、黄鉴等来到贵州开展抗日宣传活动。1945年冬,他们深入安顺苗族村寨,看到人民群众苦难的生活,激发了创作的激情。宋扬同志先后创作了《读书郎》和《苦命的苗家》等歌曲。这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