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1 毫秒
1.
延安岁月,奠定了我人生历程的第一块基石。在延安这块丘壑起伏的黄土圣地上,我接受了最初的革命启蒙教育。时光流逝了半个多世纪,但每当我回忆起少年时代在延安保小学习生活的情景,往事仍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保小——革命后代的摇篮 “保小”,全名叫“陕甘宁边区保育院小学”,简称叫“延安保小”。党中央进驻延安后,非常关心干部子弟的教育。当时处于战争时期,边区  相似文献   

2.
60多年前在革命圣地延安的一个剧场,大幕缓缓拉开:一群风华正茂的青年学子齐聚在延安宝塔山下的延河之畔,正准备开赴抗日前线……这是正在上演话剧  相似文献   

3.
四十多年前,我作为一名学生来到延安参观学习,如今再到延安,延安已是一个正在兴起的现代化城市,老区人民也正在走向富裕,但他们对毛主席、党中央在延安的那段岁月,依旧深深怀念……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今天,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我们强大的祖国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吃水不忘挖井人”,今天的一切来之不易,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大庆来临之际,谨以此文略抒我万千感慨之情。  相似文献   

4.
毕苑 《炎黄春秋》2014,(4):87-93,85
1940年6月15日,萧军来到延安,这是他第二次来延安。第一次是两年前(1938年3月)的短暂停留.而这一次,他在延安一住就是六年,直到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萧军一家随“鲁艺”前往东北解放区,告别了延安和中共中央。  相似文献   

5.
日本无条件投降了!消息像闪电,划过黑夜的天空,人们从各个角落涌出,向街上奔走,向广场奔走……。这是60年前在延安的诗人艾青,听到日本投降的消息后写下的诗句。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以广播的形式宣布接受盟国的《波茨坦公告》,事实上承认了战败投降,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终于赢得了最后胜利。这一天,人类历史注视中国,中国历史聚焦延安。这一天,民族沸腾,延安狂欢!抗战胜利的迅速到来,比毛泽东预期的要快……1945年1月1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争取胜利早日实现》的新年献辞。在党中央、毛泽东的战略部署下,八路军、新四军各部为…  相似文献   

6.
这时延安各机关已经开始了学习整风……第二个发言是贺龙同志。我一向喜欢他……因此当他说:“我们在前方打仗,后方却有人骂我们的总司令……”我还望着他笑,满心想他误会到哪里去了  相似文献   

7.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中共中央以延安为革命大本营,在陕北这片黄土地上,开辟出一个新世界,孕育出新中国的模型。延安以其独特的魁力,成为全国最进步的地方,“模范的抗战堡垒”,大后方青年向往的地方。已因其不问与大后方的新姿,为世界瞩目,成为外国新闻界采访的热点地区,斯诺、史沫特莱、贝特兰、斯特朗。爱泼斯坦、斯坦因、福尔曼……,先后踏上这块贫瘠的土地。在对延安进行实地采访后,他们共同的感受是:“到中国不到延安看不到新中国。”叩开延安的大门,斯诺采访到“一生中在亚洲所能搞到…  相似文献   

8.
1945年7月1口.烈日横空.热浪夹带着呛人的黄土气只,在陕北大地上滚过来滚过去.中午时分,在陕甘宁边区首府延安城郊的简易机场上,近百人冒着灼人的热浪,簇拥在那里.他们当中有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一些最主要的负责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身材高大,衣若简朴的毛泽东不时地同周恩来交谈着什么.他那浓重的湖南乡音和爽朗的笑声,一下子把人们的注意力都集中过来.大家纷纷猜度、今天的来人是谁,能让延安的中共要人全体出动,在机场迎候?下午1时半许,一架飞机由南天飞来,临近机场呼啸着俯冲而下,徐徐降落在简易跑…  相似文献   

9.
1973年《周总理最后一次回延安》,时值“文革”期间,周总理参观了延安纪念馆,看到陈列馆召寥寥几张照片……历史怎能随意修改,周总理回首往事井做了许多重要指示,要求陈列馆实事求是反映当时历史,言谈话语中展示了一个革命家无私无畏的品格。  相似文献   

10.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张治中生前在回忆1946年国共谈判时曾提到过一件鲜为人知的史实——“在这里,我特别提起这次在延安的情形。到延安和离延安,毛先生都亲为接送。记得到了那一晚,中共特别举行盛大的欢迎晚会,大家表情上都充分流露对和平的热情。会上我曾说了一番话,……末后还说了一句话:你们将来写历史的时候,不要忘记张治中三到延安这一笔!引起全场的鼓掌欢笑。我说完下来,毛先生还和我  相似文献   

11.
叶子 《文史精华》2011,(9):23-29,1
“延安五老”,指的是德高望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林伯渠、徐特立、谢觉哉、吴玉章5人。“延安五老”这一称谓.缘自朱德总司令1942年写的《游南泥湾》一诗,诗中有“轻车出延安,共载有五老”等句。诗传开后,“延安五老”便在中央领导和全体机关干部中叫响了。  相似文献   

1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战火中诞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兆麟 《炎黄春秋》2000,(12):35-39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XNCR,现在开始播音……”1940年12月30日的傍晚,这庄严、自豪的声音,从中国人民革命圣地延安的一个偏远山村的窑洞里,飞向辽阔的天空,响遍神州大地,为苦难深重的中国人民送去了真理和希望。这一天,成为中国人民广播事业的诞生日。  相似文献   

13.
在延安的整风中再次相会1942年的深秋,延安整风运动进入高潮阶段,正在延安民族学院当教育处长的乌兰夫突然接到上级通知,要他到中央党校去学习。孰料,乌兰夫进入党校后,便成了重点审查对象。在学习会上,大家要他老实交代;他为什么把党有深厚工作基础的新三师丢给了胡宗南·使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为什么自己只身回了延安……乌兰夫为自己申辩说:新三师西调和我回延安是执行党中央的决定。有人指着他的鼻子质问道:“你不要往上推,你拿出中央的决定来让我们看看!”当时党中央发给他的电报,为了保密看完后便立即销毁了,现在他上哪…  相似文献   

14.
肝胆相照的挚友:毛泽东和黄炎培金湘泉深挚的友情是最感人的……国民参政员黄炎培、冷、褚辅成、章伯钧、左舜生、傅斯年,应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之邀,访问延安。1945年7月1日上午9时许,一行六人自重庆乘飞机,飞行4小时后,于下午1时半,安全到达延安。毛泽...  相似文献   

15.
在非中共的知识分子和民主人士中,像赵超构这样为毛泽东多次接见,无所不谈的人,恐怕很少。.赵超构的受知于毛泽东,自然是开始于五十七八年前的访问延安和写了长篇通讯《延安一月》。他那次的延安之行,本来就有些出人意表;而《延安一月》后来在国内外读者中所引起的“轰动效应”,以及此书对赵超构大半生安危荣辱、政治命运的影响,更非任何人所能预料。  相似文献   

16.
祝彦 《百年潮》2003,(11):19-22
1937年11月14日,作为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正副团长的王明、康生回到国内。29日到达延安,受到张闻天、毛泽东等在延安的几乎所有领导的欢迎。王明回国不久就指责中共中央“过去忽视托派危险”,“对托派实质认识不够”,“托派是军事侦探的组织,主要是两面派的办法,运私货的办法,……我们要特别注意。”后来王明还在其《中共五十年》中说:“1937年底,在我回到延安之后,便得知毛泽东已和陈独秀的代表罗  相似文献   

17.
吕梁三捷     
“吕梁三捷”是日军侵占汾阳初期.当地人民配合八路军打击敌人、阻止其西进侵犯延安的重大伏击战。1938年9月,正当日军大举向武汉、广州进逼之际.华北方面的敌人为配合正面战场作战,调集部分兵力,试图一路由风陵渡向西夺取西安,一路由军渡进攻延安,妄想实现其侵占我大西北的罪恶计划。  相似文献   

18.
《湖南文史》2012,(8):40-40
延安的男女性别比例严重失调。1938年前为30:1,1941年为18:1,1944年则为8:1。赴延安的女青年大多来自城镇,形象气质较佳,行情热销,因此男性的选择标准一路放低:“一是女的、二是大脚、三是识字就好……男找女的,几乎到了饥不择食的地步。”女大学生在延河边洗脚,对岸男同胞列队傻看,女生挤眼直笑:  相似文献   

19.
刘少奇说:“中央调我回延安.我走了没有问题.在饶漱石同志、陈毅军长领导下.许多同志一定能团结一致,努力工作。“  相似文献   

20.
刘歌 《纵横》2014,(11):34-38
你若问我还想不想延安、想不想回延安,我的回答是:我时时刻刻想延安,时时刻刻想回延安。延安是我儿时的家,延安是我心中的精神圣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