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中国发展核武器的问题在中苏关系的演进中,特别是在中苏关系破裂中的作用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作者根据陆续出版和解密的中国和苏联方面的相关文献档案,对中国发展核武器的基本战略考虑、中国核武器的发展与中苏关系演进的互动关系、苏联政策的变化的动因以及此种变化对中苏关系破裂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认为中国核武器的发展与中苏关系的破裂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中国发展核武器在当时背景下,只能争取苏联的援助,苏联向中国提供发展核武器的技术,有其特殊历史背景.1958年下半年后,随着两国在意识形态、对时代和国际形势以及核武器的态度等问题产生重大分歧,这些事件直接或间接促使苏联停止援助中国发展核武器.这成为中苏关系破裂的重要标志,也成为日后中苏论战的一个重要论题.  相似文献   

2.
关于1950年中国出兵朝鲜的原因,西方学术界普遍认为,由于美军越过三八线对中国的安全造成威胁,中国才决定出兵援朝。但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有学者认为,毛泽东确信和美国的较量不可避免,从而对出兵始终持着积极态度。最近新公开的档案表明,朝鲜战争爆发前后毛泽东本来持消极态度,但美国迅速介入朝鲜战争并宣布派遣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引起中国国内政治和思想上的动摇,使得毛泽东试图出兵援朝迅速结束战争,金日成也希望中国尽早出兵提供援助,但由于斯大林的消极态度,未能实现。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以后,中国对出兵朝鲜的态度日渐消极,当斯大林与金日成要求中国出兵时,毛泽东甚至告知中国不准备出兵。在出兵问题上毛泽东考虑的根本因素并非美军是否突破三八线,而是是否有利于新中国政权的巩固以及具备战胜的条件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50年代,美国在亚洲的几次冲突中都曾考虑过对中国使用核武器或进行过核威慑。在这种压力之下,新中国迅速走上发展核武器的道路。1964年10月中国成功地完成了第一次原子弹试爆。其间经历了中苏分裂、苏联单方面撕毁核合作协议以及三年自然灾害,因此,核武器发展...  相似文献   

4.
20世纪50~60年代,从“利用外援发展核武器”到“独立自主、优先发展”,中共中央确立了优先发展核武器的英明战略。在这一过程中,周恩来始终处于决策和执行的核心地位,他的高瞻远瞩和极力坚持对中国发展核武器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了保证中国核战略的有效实施,周恩来亲自主持、倡导并执行了中国的核外交,他所提出的中国核外交战略是中国核战略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本文依据近年来美日两国政府的解密档案,探讨美日对中国研制核武器的认识与对策.20世纪60年代,中国研制核武器的进程引起美日两国的高度关注.美日两国对中国研制核武器进程认识的根本特点,是低估中国的核科学技术水平和中国拥有核武器在军事战略领域的意义,强调中国研制核武器对亚洲非共产党国家的政治心理影响.在美日两国谋划遏制中国政策的过程中,美国放弃了在日本本土部署核武器、摧毁中国核设施、美苏联合清除中国核能力、向日本转让核武器等种种构想,转而承诺向日本提供核保护和宇宙空间技术援助.日本政府则自觉选择了依赖美国核保护和美日宇宙空间技术合作的战略方针,同中国进行对抗与竞争.这种态势乃是美日关系和亚洲冷战进程中出现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6.
核威慑思想主要包括核武器观、对核威慑作用的定位以及关于核威慑目标、途径、原则和核威慑力量建设的规律性认识等。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确立了"发展核武器、反对核讹诈、打破核垄断","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地区使用核武器"、"将核武器用作防御性目的"等  相似文献   

7.
首次交锋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同年9月赫鲁晓夫被选为苏共中央第一书记。1954年9月赫鲁晓夫率领庞大的代表团参加我国国庆五周年庆祝活动。赫鲁晓夫此时地位并不稳固,为寻求中国的支持,答应将旅顺口海军基地交还给中国等条件。赫鲁晓夫又问毛泽东":你们对我方还有什么要求吗?"毛泽东说:"我们对原子能、核武器感兴趣,希望你们在这方面对我们有所帮助。"赫鲁晓夫一听,急忙以无礼的口气拒绝道:"搞那个东西太费钱了!我们这个大家庭有个核保护伞就行了,无须大家都来搞它。"  相似文献   

8.
核武器与新中国60年发展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抗日战争时期的"原子弹是纸老虎"到20世纪50年代对"蘑菇云"的追逐,中国领导人对核武器态度的变化只发生在战术方面,而战略上的积极防御以及在国家安全诉求之外对民族复兴、外交独立、国际认可和尊重、追赶先进、实现现代化等多方面的诉求,才是这一过程中不变的主旋律,同时也是中国发展核武器的根本动因。从追逐"蘑菇云"的"革命国家"到积极参与防止核扩散的负责任大国,核武器对新中国60年发展历程的政治意义大于军事意义。  相似文献   

9.
试论美国对中国核武器研制的评估与对策(1961-1964)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美国政府最新解密材料,对1961-1964年间美国对中国进行核试验的时间、地点、核原料及运载能力的侦察情况进行了阐述.并对美国对中国研制核武器的评估和对策进行分析,其评估与对策是建立在过分夸大中国核威胁的基础之上的.中国研制核武器是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威胁,而且,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相似文献   

10.
张蕴钰 《百年潮》2007,(4):17-21
1967年6月17日,中国在罗布泊核试验场成功进行了大气层全当量氢弹试验,使中国成为第四个掌握氢弹武器的国家。这次氢弹试验的成功,是中国核武器发展的又一个飞跃,标志着中国核武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从1964年10月16日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到第一次成功进行氢弹试验,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这样的速度在世界上绝无仅有。  相似文献   

11.
全世界劳动人民的伟大领袖和天才导师斯大林同志和我们永别了。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逝世以后,世界工人阶级和全体进步人类的无可补偿的沉重损失。斯大林同志逝世的消息传来,我们的党和我国人民,同苏联共产党和苏联人民一样,怀着无穷的悲痛。在这个悲痛的日子里,我们不能不想起二十九年前,在伟大的列宁逝世的时候,斯大林同志所作的布尔什维克的誓言。这誓言,把全党、全体工人阶级、全体苏维埃人民的无穷悲痛,化成了坚强无敌的力量。今天我们就是要以和这誓言同样的精神,忠实地遵循斯大林同志的全部遗训,为他的全部遗训的光荣实现而坚持奋斗。斯大林同志和列宁在一起缔造了并亲自培育了苏联共产党,使它成为全世界工人阶级革命的先锋队,成为全世界工人阶级政党共同的模范。这个党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伟大灿烂的社会主义国家,并且有力地援助了全世界的人民革命事业。正如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致苏联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的祝词中所说的:「列宁、斯大林是引导全世界劳动人民前进的旗帜。苏联共产党是世界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的模范。在列宁、斯大林的党——苏联共产党领导下的苏联是世界和平民主的强大堡垒。世界上一切进步事业都是和苏联的存在与发展分不开的。全世界人民仰望着苏联,把苏联看作自已的将来和自已的希望。」我们中国共产党就是以苏联共产党为模范和以列宁、斯大林的学说为指南而建立起来的;我们中国革命所要走的道路也正是苏联的道路。我们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将永远不会忘记斯大林同志毕生对于我国革命和我国人民的特殊关怀。我们中国共产党是成长在斯大林的时代,胜利在斯大林的时代。斯大林同志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和战略策略的各种问题作了极其英明的指示,粉碎了托洛茨基匪徒对中国革命的胡说,发展了列  相似文献   

12.
《百年潮》1999,(3)
从1956年苏共二十大开始,在全世界掀起了批判斯大林的政治浪潮。对斯大林专制统治的大胆揭露,本来是苏联人自己开始的。奇怪的是,中国直到实行改革开放之初,围绕着要不要取消天安门广场高高矗立着的斯大林的巨幅画像,最高领导层里还颇多犹豫和争论。结果,在世界共产党国家中,中国几乎是最后一个在公共场所摘掉斯大林画像,也差不多  相似文献   

13.
一、冷战前斯大林对中国革命的消极态度战后初期在中国革命问题上,斯大林采取了消极冷漠的态度和立场。除了斯大林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根深蒂固的偏见外①,其根本原因是为了维护苏联在雅尔塔体制范围内与西方国家的合作,保障建立在雅尔塔协定基础上的苏联在远东和中国的“权益”。战后初期斯大林的大国合作政策是:在雅尔塔体制基础上维持与西方国家一定程度的合作,暂时抑制甚至停止对外国革命运动的支持和帮助。因为基本上满足了苏联在领土、安全和势力范围方面要求(包括在远东的要求)的雅尔塔体制,就是与西方国家合作与妥协的…  相似文献   

14.
1964年10月,中国爆炸了第一枚核装置,1966年10月又成功试射了第一枚带有核弹头的制导导弹,自此进入拥有战略核武器的国家行列。中国战略核武器的发展引发了美国约翰逊和尼克松两届政府任期内的ABM部署纷争,并最终在“威胁预期最大化”原则和“限制伤害”理论的指导下部署了美国早期的ABM防御体系。  相似文献   

15.
伊朗外交部1月15日证实,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已经签署宗教敕令,禁止伊朗开发核武器。伊朗外交部表示,政府将努力使领袖的指示转化为政府必须遵守的世俗性文件,"有了这一法令,那些国家应该放心了。"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一向反对发展核武器,并于2005年口头下达过禁止伊朗发展核武器的宗教敕令。为打消西方对其发展核武器的疑虑,伊朗不止一次地重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个影响了大半个世纪和几十个国家的模式,斯大林模式的产生有其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在苏联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苏联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和国家安全提供了保障;但是斯大林模式发展到后期,已经不能满足苏联社会发展的需要,僵化的体制,弊端重重。文章从历史合理性和历史局限性两方面评价斯大林模式,以求对斯大林模式得出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  相似文献   

17.
刘泰 《神州》2007,(10)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中国在西部无人地区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成为世界第五个拥有核武装的国家。这是中国成功进行的第一次核试验。中国政府发表声明称,中国发展核武器,完全是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战斗的威胁。同时郑重宣布,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士气,在全世界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之后,1949年底,毛泽东率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出访苏联。在《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签字仪式结束后,斯大林举行招待宴会,中苏官员互相祝贺。斯大林关心地问毛泽东,“你回国之后,你本人对苏联有什么需要的地方。请尽管提出来。”当时中国采取向苏联“一边倒”的政策,意味着对西方关上了大门,这样的决策使中国成为苏联的同盟国。中国需要苏联的援助是不言而喻的。毛泽东想到了一件事,举举酒杯,对斯大林笑笑说:“我们对苏联的帮助是衷心感谢的,我的需要么,今天不谈,再说。”  相似文献   

19.
六十年代国际共运大论战的台前幕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师哲同志说,新中国成立前夕,斯大林曾对刘少奇等中国同志说,依我看来,世界革命中心正在逐渐东移,马克思主义诞生了西欧,却在东方的苏联取得了胜利,将来就会在中国发展,中国将是未来的世界革命中心,你们的毛泽东同志就是世界革命领袖。  相似文献   

20.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核武器试验基地成功试爆,引起了世人关注。当日,中国便向世界主动公开了首次核试验成功的消息,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和《新闻公报》等阐明了中国核试验的目的,并对中国掌握核武器后所要履行的国际义务做出郑重承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后的对外宣示,主动规避了国际舆论的不利反响,凸显了中国掌握原子弹技术的战略意义,树立了核国家通过核战略保卫世界和平的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