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彩绘瓷器是我国古代瓷器发展史上的一朵奇葩,以其色彩绚丽,描绘精细,在海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它最早出现在三国东吴时期,经两晋、南北朝点彩、条彩的早期发展,到唐代已形成了以湖南长沙窑、四川工阝崃窑为代表的青釉釉下褐绿彩瓷器。它代表了我国早期从注重瓷器的釉...  相似文献   

2.
湖南长沙窑是建国以来新发现的唐代重要瓷窑之一。根据窑址所在地,曾被称之为望城窑(县名)、铜官窑(镇名)、瓦碴坪窑(挖泥塅、兰家波、廖家屋场、都司坡、长坡垅等地的总称),现因属长沙市管辖,所以一般称它为长沙窑。长沙窑瓷器由于以釉下褐绿彩和模印贴花为主要特征,因而在窑址未发现以前,人们往往将唐代遗址和墓  相似文献   

3.
在世界当代考古和海洋打捞史上,"黑石号"沉船和"莫塞德斯"沉船都是无法和不可略去的一笔. 一、"黑石号"沉船和文物归属 1998年,德国打捞公司在印尼勿里洞岛海域发现了一艘满载货物的唐代沉船,名为"BatuHitam",中文意译为"黑石"号.船只装载着运往西亚的中国货物,仅中国瓷器就达到67000多件.此次打捞出水大量长沙窑瓷器、金银器和3件完好无损的唐代青花瓷盘,船只的结构为阿拉伯商船,因出水长沙窑瓷碗上带有唐代宝历二年(826年)铭文,结合其他器物考证,沉船的年代被确认为9世纪上半叶.  相似文献   

4.
"黑石号"沉船出水了大量中国唐代中晚期的瓷器和一些金属器等,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物证。通过对长沙窑瓷器、越窑青瓷、白瓷、绿彩瓷器、金银器、铜镜的造型、装饰及图案等的解读,阐述了中国唐中晚期外销瓷器的总体情况和所包含的文化交流内涵,分析了外销对中国部分窑口瓷业生产的影响。对采集到的两件白瓷标本进行了X射线荧光光谱元素组成分析,探讨了外销白瓷可能的产地。论文也就沉船可能的出发港和目的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婴戏纹是我国古代传统纹样之一,它不仅代表了吉祥的含义,同时也反映出了古代儿童形象及社会风俗。目前,瓷器上最早可见的婴戏纹是唐代长沙窑的釉下褐绿彩婴戏纹执壶和黄堡窑素胎黑花婴戏纹盘。婴戏纹自唐代在瓷器上出现以来,便受到了人们的欢迎,特别是到了宋金时期,陕西耀州窑,河北定窑、磁州窑,山西介休窑,江西景德镇窑,广西容县等南北瓷窑均喜用婴戏纹作瓷器装饰。本文拟对宋金耀州窑和磁州窑婴戏纹做一对比,分析二者在婴戏纹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乐亭县出土的几件白釉釉下黑彩瓷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白釉釉下黑彩是磁州窑系瓷器的主要特征之一。磁州窑系是我国北方最大的一个民窑体系,窑场主要分布于今河北、河南、山西一带。它继承了唐代南北民窑的特点,烧瓷品系繁多,除白釉、黑釉外,还有白釉划花、白釉剔花、白釉绿斑、白釉褐斑、白釉釉下黑彩、白釉釉下褐彩、白釉釉下黑彩划花、珍珠地划花、绿釉釉下黑彩、白釉红绿彩和低温铅釉三彩等。其中的釉下黑褐彩器和在器表题写诗句作装饰的作法,明显受到了唐代长沙窑的影响,并为元代青花瓷器的出现作了准备。根据现有考古材料表明,磁州窑本身烧造瓷器最早出现于北宋中期,元代以后衰落。  相似文献   

7.
瓷枕在我国自7世纪创烧以来,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唐代,瓷枕已经开始流行,目前已发现河北邢窑、定窑,河南巩县窑、密县窑,山西浑源窑,安徽寿州窑,湖南长沙窑、岳阳窑和浙江越窑等分别烧制白釉、白釉绿彩、白釉褐绿彩、三彩、珍珠地划花、绞胎、黄釉、黑釉、青釉、青釉褐绿彩、青釉印花瓷枕。唐代的瓷枕一般较小,小者不足10厘米,大者约15厘米。以长方形枕较多,也有少量椭圆形、动物形枕,如兔形枕。河北省博物馆、安徽省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收藏有唐代瓷枕精品。宋金元时期,瓷枕广为流行。在南北方均发现了大量烧制瓷枕的瓷窑,并出现了专门烧…  相似文献   

8.
《文物》2018,(10)
正1998年,在印度尼西亚勿里洞岛海域一块大黑礁石附近发现一艘唐代沉船,因而得名"黑石号",船上装载的中国瓷器达67000多件。其中长沙窑瓷器就有56500余件,几乎涵盖了已知的长沙窑器物造型。"黑石号"沉船出水文物多数收藏于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2017年,长沙铜官窑遗址管理处征集到162件(套)"黑石号"出水陶瓷器,种类丰富,品种繁多,涵盖了晚唐湖南长沙窑、浙江越窑、河北邢窑、河南巩县窑、广  相似文献   

9.
元以前我国瓷器销行亚洲的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元以前我国瓷器外销的背景我国夙以盛产瓷器著称,在世界上享有"瓷国"之誉。早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东汉时期,成熟的青釉瓷器首先在浙江省出现,从而结束了原始瓷向瓷器的过渡。唐代越窑青瓷、邢窑白瓷、长沙窑釉下彩以及巩县窑三彩等名窑产品,各以独特的地方风格驰名于国内,出现在京城长安的市场上,使外国商人感到惊异。从此,我国陶瓷器一方面沿古代丝绸之路,另一方面由阿拉伯和我国海舶经海道运销到亚洲不少国家。当时亚洲各国还没有瓷器,中国瓷器是独一无二的。  相似文献   

10.
丁送来 《收藏家》2008,(9):27-32
2008年7月15日在北京首都博物馆开幕的中国记忆—五千年文明瑰宝展中有一件唐代长沙窑褐绿彩绘狮座诗文瓷枕(图1)非常引人注目,它造型别致、装饰精美、器形小巧,为长沙窑瓷枕中之极品。高7.3、长13.1、宽8.1厘米。青釉、灰白胎,枕面与底座均为长方形,中一卧狮承托枕面。枕面为长方八角,两端是褐绿彩六边几何图案装饰,  相似文献   

11.
王时磊  李寒梅 《收藏家》2009,(12):55-57
在瓷器上书写诗词始于唐代长沙的铜官窑,宋代磁州窑继承了这一表现手法,并逐渐形成自己的装饰特色,创造出比长沙窑更为丰富灵活、形式多样的诗文表现风格。尤其是在宋金元时期,磁州窑瓷器上的诗文数量和规模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王健丽  杨萌 《收藏家》2005,(3):15-19
我国古代瓷器的装饰艺术源远流长,装饰方法丰富多彩,一般说来宋代以前基本以刻花,划花、印花、贴花等为主要装饰方法。瓷器用彩装饰虽早在宋代之前就出现,但一直未形成主流,据考证瓷器装饰用彩最早出现在西晋晚期,在当时南方的许多青瓷上出现了由褐色斑点组成的简单图案,到了隋代便开始用墨彩点画人物的发冠、五官、和衣纹。唐代的长沙窑开启了釉下彩绘瓷器的先河,有了较成熟的绘制纹饰。而笔墨酣畅、自由奔放的宋代磁州窑白釉褐花瓷器则又使彩绘瓷器更进一步。金代、元代磁州窑红绿彩为明代成  相似文献   

13.
吉州窑彩绘艺术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彩绘陶瓷有着久远的历史渊源,它发源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到晋代,人们发现瓷釉中的含铁氧化物能烧出浓褐的色泽,便有意识地用于点缀瓷器的口沿及外腹,作为一种规则的装饰。它开启了釉下彩瓷的先河。唐代,湖南长沙窑和浙江上林湖窑已经成功地烧制出色泽明丽而形神兼备的釉下彩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长沙窑彩瓷的工艺属性,作者在窑址发掘标本内挑选了具有代表性的4件彩瓷片,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无机材料实验室就其成分与显微结构进行检测分析。人物花鸟类的精细彩绘瓷是长沙窑彩瓷最具代表性的产品,已有学者指出此类彩瓷采用了"类似于釉下彩的工艺",是"不典型的釉下彩",但其非典型性普遍被忽略了,以致此种彩瓷被视为长沙窑釉下彩的典型代表。检测表明:长沙窑的一件精细彩绘瓷标本采用了高温釉上彩工艺,其余的青釉诗文、白釉绿彩、青釉褐绿点彩三件为常见的彩瓷标本,经检测四件都属于高温釉上彩瓷。由此作者认为:高温釉上彩是长沙窑彩瓷的主流工艺,长沙窑是否存在釉下彩瓷以及釉下彩技术的真正起源等问题,都有必要在系统科技检测数据的支持下重新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
张海军 《收藏家》2014,(11):78-82
长沙窑是唐代著名陶瓷窑口,其窑址位于今长沙市望城区铜官镇附近。长沙窑以烧造日用陶瓷为主,其产品不仅在国内有广泛的市场,而且通过“海上陶瓷之路”远销海外。虽然长沙窑不见于文献明确记载,但大量事实证明了其在我国陶瓷史上的重要地位。长沙窑的产品以釉下彩和诗文题记装饰为世人所叹,其中在瓷器上书写诗文题记更是中国陶瓷史上的首创之举。  相似文献   

16.
郭三娟 《收藏家》2022,(5):29-34
长沙窑址位于今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铜官镇至石渚湖一带的湘江东岸,安史之乱以后逐渐发展,晚唐时期达到鼎盛,五代逐渐衰落。长沙窑瓷器素以彩饰著称,据统计长沙窑施彩器物多达41%。①从长沙窑彩瓷的装饰特征来讲,在釉色方面,目前发现最大宗的产品为青釉,此外还见有白釉、绿釉、黑釉、铜红釉等多种釉色;在技法方面,见有彩料彩釉绘画、模印贴花、印花、划花等各类工艺。丰富的釉色与多样的技法,塑造了长沙窑瓷器装饰富于变化、张力较强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7.
浅谈长沙窑瓷器的装饰艺术喻少英瓷器,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重要发明之一。唐代瓷器制造业,在前代发展的基础上,获得了更大的发展,尤其在装饰艺术方面有了较大的突破和转折。唐代的长沙窑,是南方地区一个民间窑场,它虽名不见经传,也不象越窑、邢窑等名窑那样被文人...  相似文献   

18.
正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文物考古工作者对位于今长沙市望城区铜官镇一带的长沙窑窑址进行了多次调查和发掘,并结合海内外各地出土(水)长沙窑陶瓷器得知,晚唐时期长沙窑烧造规模非常大,产量也很多,这从1998年印度尼西亚勿里洞岛海域"黑石号"沉船上一次性出水56000余件长沙窑陶瓷器可见端倪。长沙窑造型包罗万象,常见的有壶、罐、碗、枕、杯等数十种;釉彩多种多样,光单色釉就有青釉、绿釉、红釉、黑釉、白釉、褐釉、窑变釉和茶叶末釉等;  相似文献   

19.
长沙窑创烧于唐代,是隋唐时期外销瓷的大宗。已有研究认为,长沙窑在中国瓷器发展史上有两大突出贡献,其中之一便是最早在中国制瓷史上运用铜作呈色剂在高温中成功烧制出红釉和红彩等彩瓷。本文选取长沙窑铜红彩器作为研究对象,利用X荧光光谱分析、反射光谱、岩相分析和扫描电镜等手段对该样品釉彩部分进行了成分和显微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该样品是一件乳浊釉上施红彩的釉上彩器,釉面的乳浊效果由大颗粒分相和析晶导致的米氏散射而造成。  相似文献   

20.
岳州瓷因唐代陆羽的《茶经》而著名,但他眼中的岳州瓷与考古发现的岳州窑是不同的概念。陆羽对岳州瓷的评价主要基于质地和颜色两个标准,我们可根据这两方面特征来对照考古学上的岳州窑的产品。岳州窑是一个从东汉延续至晚唐、烧造规模逐渐扩大的民间窑场,包括湘阴窑和长沙窑两个前后相继的烧制阶段,大致可以8世纪中期的安史之乱为界。湘阴窑阶段以丧葬类明器和无彩青瓷为主,部分无彩青瓷中的精品在长江流域及中原北方高等级墓葬中常有发现,这类精品青瓷一直延续到长沙窑阶段,陆羽所见岳州瓷可能正是这部分无彩的精品青瓷。8世纪中期以后的长沙窑阶段在烧瓷工艺和装饰上走上了创新发展的道路,以生产高温釉上彩日用青瓷为主,装饰风格上出现了浓郁的西亚和中亚风格。岳州窑产品一直沿水路向外输出,范围由两湖地区逐渐扩大至整个长江沿岸、中原、华北、岭南及"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成为唐代最重要的民间贸易瓷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