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祝秀权 《古籍研究》2000,(1):71-71,37
《郦风.君子偕老》一诗,古今各家解《诗》大多以为是讽刺卫君夫人宣姜之作。究之,其根据有二:一是毛《序》:“《君子偕老》,刺卫夫人也。夫人淫乱,失事君子之道,故陈人君之德,服饰之盛,宜与君子偕老也。”二是本诗首章末二句:“子之不淑,云如之何?”解谓此二句指斥宣姜德行不善。  相似文献   

2.
1944年3月,蒋介石应邀赴印度访问,与夫人宋美龄乘机偕行。当座机飞越喜马拉雅山时,飞机发动机忽然发生故障,这时,飞机上所有的人都必须弃机跳伞,蒋介石夫妇和所有乘客一样,得到的是一副失灵的降落伞。于是,一场巨大的空难发生了……  相似文献   

3.
钗头凤     
扬之水 《收藏家》2003,(8):27-34
钗的出现晚于笄。新石器时代已经有了精心制作的骨笄,而骨钗,目前见到的早期实物,已属春秋。《诗·鄘风·君子偕老》说到象揥,揥或作擿,也可以算作钗的一种,不过它流行的时间并不很长,两汉以后便很少出现。擿的实物多见于西汉,长沙马王堆一号西汉墓中发见三件,其一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类食品的名称,"茶食"一词的出现已经有千年的历史了。《大金国志·婚姻》记载:"婿纳币,皆先期拜门,亲属偕行,以酒馔往,酒三行,进大软脂小软脂,如中国寒具,次进蜜糕,人各一盘,曰茶食。1"《北辕录》中亦云:"金国宴南使,未行酒,先设茶筵,进茶一盏,谓之茶食。2"从这里看,所谓茶食,最初应是指佐茶的点心。女真人是以肉、奶为主食的游牧民族,非常喜欢消食除腻的茶。而  相似文献   

5.
《风景名胜》2008,(2):32-33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坚忍的爱情从乐府民歌传来,从口口相传的神话故事再到宏大叙事的文学巨著……中国人,自古就有把"爱情"与"绝情"的命题演绎得淋漓尽致的本领。从《白蛇传》的人蛇恋,到《董永传》的天仙配,从《梁祝传》的化蝶双飞到《柳毅传》的白首偕老——西湖与镇江,岳阳楼与洞庭湖,宁波鄞县与上虞祝家庄,山西万荣"董永故里"……这些都已成为前世情缘的现世地标。也许正是有这些"注脚",才让一代又一代人相信了这些爱情传说。让我们进入这些美丽的爱情园地,重获、了解、认知现代化后的爱情真谛!  相似文献   

6.
钱仲联先生学术研究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仲联师初名萼孙,字仲联,中年以后以字行。原籍浙江省吴兴县,自高神祖以上,世代务农。曾祖孚威,字港汰,始读书为诸生。祖父振伦,字楞仙,道光十八年(1838)戊戌科二甲十七名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道光二十四年(1844)出任四川乡试正考官,同年曾国藩以副考官偕行。回京后擢任国子监司业,以丁母忧去官归里。  相似文献   

7.
正只有高中学历,治学精诚,见识超迈,著述等身,终成一代方志大家、目录学权威、山西历史地理学泰斗,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只有科级职务,没有大学文凭,年逾五旬,却在强调干部年轻化、知识化的20世纪80年代,被省委破格直接提拔为副厅级领导干部;父亲是民国时期中学校长,岳父为张大千弟子。朴实低调,与爱人执手偕老,相濡以沫一甲子,旷世爱情感哭多少人。他就是刘纬毅——山西省图书馆的创建者之一、中国新方志的首倡者之一、当  相似文献   

8.
南城子古城、牡丹江边墙与渤海的黑水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金毓黻先生曾把黑水靺鞨列为渤海国属部之一,并指出:“渤海属部以黑水为最强,其役属于渤海也,亦以黑水为最后。”案,黑水役属于渤海,当在渤海国后期,即经渤海十世宣王大仁秀“讨伐海北诸部”之后。渤海建国之初,黑水亦斥大土宇,雄踞渤海之北。黑水朝唐,每经渤海之境,初时,有事必以告,故渤海朝唐之使,亦常与之偕行。可见两者之间确有一条较为固定的交通道路。这条道路,对黑水靺鞨来说,应该就是黑水入渤海道,但对渤海来说,则可称为渤海入黑水道。  相似文献   

9.
励志社     
关林在南京中山东路307号,有一座由三幢清代宫殿式建筑构成的院落,这就是国民党励志社总社(简称励志社)所在地,现为钟山宾馆。励志社的前身是黄埔同学会励志社,创立于1929年1月1日,它是蒋介石模仿日本军队中的“偕行社”组织亲手创办的。社长由蒋介石兼任,社址设在黄埔路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内,社员以该校学生为主。1931年社址迁到中山东路307号现址办公。励志社当时被认为是一个尖、卡、斌机构。尖者,不大不小;卡者,不上不下;斌者,不文不武。说它不大,它比不上国民党其他党政机关;说它不小,它在全国都有分支机构。说它不上,它仅仅是一个服务机…  相似文献   

10.
1942年10月16日出版的《古今》杂志第9期上,刊登了苏青的散文《论离婚》,此系苏青首次在该杂志上露面。《论离婚》是苏青散文串珠中最美的一颗,写得相当精彩,尤其是其中一些个性鲜明的议论,堪称绝妙。比如─—……意见不合也真的决不会是什么难以偕老的原因,夫妻要好不要好可与意见绝无关系。一般人找对象常爱瞎扯一套,什么要意见相合哩,志趣相同哩,全是欺人欺己的废话。夫妻第一要讲相配,相配便可为偶,合呀!同呀!都是没有用的。什么叫做相配?那好比底之于盖,钮之于孔,配起来可以合成一件东西。两双底,两个钮,或…  相似文献   

11.
中国和越南两国都由中央政府设馆修纂皇帝实录,均赋予实录以国史性质,在国家控制史学上皆体现了东亚王权主导的特点。中国作为东亚文化圈的核心,许多史学创制都比较早,越南等周边国家起而仿效,时间相对滞后。《大南实录》与《清实录》同时修纂,却多仿行此前的元、明实录制度。《大南实录》编年与列传相配偕行的"二位一体"的模式,仿效的是《元实录》,具体的修纂主题、体例主要仿效《明实录》及据之而修的《明史》,只有个别修纂措施来自其同时代的《清实录》。越南欣慕明朝而疏离于清朝制度,与朝鲜态度相似,反映了东亚文化圈边缘对中心的固有认知与坚持。当然,《大南实录》的修纂在模仿中国之制的同时,也因自己的需要而作改动,反映出越南实录修纂也具有灵活性和自主性。  相似文献   

12.
也谈较真     
陈进华 《神州》2012,(8):174-174
较真是一颗刺,扎在那条明哲保身、圆滑处世的神经上。它固然带来了或多或少的伤害疼痛,但同时驱除了我们心中的浑噩,让我们认识自己,看清世界。所以我们需要较真,一个不平凡的人生,需要较真。  相似文献   

13.
王海东 《神州》2012,(14):90-90
我认为德育是培养学生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既需要我们用一句句实话、一件件实事去打动我们的学生,去影响我们的学生,又需要我们开动脑筋,采取积极措施去帮助教育我们的学生。元朝的学者吴澄说:"学必以德性为本。"清末的康有为也提出"以德育为先"的口号。我赞成前人的观点和主张。在工作中我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14.
你说你喜欢大海。你总梦想着可以和我一起在海上共进烛光晚餐,悠扬的小提琴声响起,我们一起来一段优雅的华尔兹。 你说你最喜欢蓝色的地中海。电影情节中的男主角总是带着心爱的女人来到这里度假,他们一起骑单车,一起晒太阳,一起吹着地中海的暖风。那我们就乘坐邮轮,来一场蜜月旅行,不需要计算行程时间,不需要赶航班,不需要更换酒店,不需要为了用餐烦恼。你和我,就我们两个人,安静、平和地享受两入的海上世界。  相似文献   

15.
韩艳 《神州》2011,(1):41-44
随着经济不断的发展,购物文化走过了一段又一段的历程。购物不仅满足了我们的基本需要,还能使我们产生力量、责任心以及归属感,实现我们的愿望。在今天的购物中心、零售店、超级市场和各种各类的电子商务网站中,这些需要被如此多元化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6.
正魏书生老师曾说:"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天气太恶劣,常常是我们抵抗力太弱;埋怨学生难教育,往往是我们方法太少"。我们的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除了情感的关注,更需要高超的艺术,艺术需要创造,创造需要智慧。在班级管理中,我巧妙地融入了网络做法,为创新管理打开又一扇窗。一、试水"BB"制,提高自主管理的能力"BB"是中文"班币"首写字母的组合,类似于  相似文献   

17.
钟敬文 《民俗研究》2001,(4):143-146
今天我们请来座谈的田传江同志是一位地方学者,既不是北京大学的,也不是社科院的,他是来自山东的一个乡镇干部。我们民俗学这门学问是一门眼睛向下看的学问,我们研究的东西主要在底层,如果要理解民俗,不仅需要有理论上的知识,更需要有民俗志方面的知识,就是应该把眼睛放到底层。  相似文献   

18.
正需要是人的行为产生的动力源泉,需要是情绪情感产生的基础,当人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积极、愉悦的情绪体验。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应该在各类活动中尽量满足幼儿各方面的需要,但幼儿有什么需要呢?这就要求我们每位教师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用心地观察孩子的每个细节,用心地倾听孩子与你的每一次交流。  相似文献   

19.
吕月华 《神州》2014,(12):264-264
我们所说的规范化是一种具有积极性的理念,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档案对一个企业对一个单位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档案是一种代言,它就像一张名片,一本具有法律性质的说明书。档案管理工作越来越得到了重视。它需要与时俱进,需要不断的规范化,从而更好地为各部门各单位的工作提供更多的便利。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在实施当中还存在比较多的问题,我们在解决问题之中不断摸索,我们也在解决问题中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20.
关于艺术     
娄尧 《神州》2012,(34):205
艺术它是一种精神的体现,它源自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它需要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的支持。我们所说的看到一个艺术品,对它有着特别的感受,喜欢或者不喜欢,那是一种直觉,一种感受,一种真实的内心反映。同样,我们也需要理性思维去分析它了解它,能够从本质上阐述它之所以被喜欢的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