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战时期,云南大学学生主持的《自由论坛》,冲破国民党人对宪政民主运动的话语垄断,注重探讨宪政民主的学理基础,澄清人们在宪政问题上的认识误区,回应政治民主与经济民主、现代极权主义的挑战等世界宪政史上的新问题,重视构建宪政民主的社会基础,关注言论自由的宪法保障。《自由论坛》是西南联大、云南大学学术互动、师生之间学术路径与自由理念薪火相传的象征,展现出抗战时期中国自由知识分子对民主宪政的学理层面的思考与追求。  相似文献   

2.
学术自由权是一项基本的宪法权利,同时也得到了相关国家公约的肯认。学术自由权的主体应当是一切从事学术活动的人,而不仅仅限于教师、大学等特殊主体,其内容包括研究自由、讲学自由、学习自由、国家的学术促进义务以及大学自治。  相似文献   

3.
有关民国时期考试权和考试制度的著述颇为丰富,也不乏就考试权与宪政的关系展开论述的著作。但尚未发现专门分析考试权的宪政保障功能的论文问世。该文以既得利益集团为切入点,就民国时期考试权对宪政的必要性、在现实实践中的运行障碍进行了初步探析。这对今天我国考试制度的构建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对当今宪政建设也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方宁 《炎黄春秋》2009,(8):35-39
李大钊从早期的民主主义者逐步转变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其思想中有一些根本的核心理念却是一以贯之的,即现代的自由民主人权思想。李大钊既同意马克思主义与共产主义的理论,又强调民主自由人权思想,并以自由民主人权等现代人类的普世价值观来看待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同时,又将其自由民主思想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上。在诸多的自由权中,李大钊尤重思想言论自由。他强调思想言论自由是一切自由的根本基础,同时思想言论自由又必需与法治宪政相结合,为思想言论自由提供制度保障。现在看来,其思想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探讨宪政时,绕不开两个关键词:"公权"与"私权"。公权,原本是授予之权、委托之权,是为保护私权而存在、而具有合法性的;私权,则是"本权",即天赋之权,如生命权、健康权、名誉权、自由权、财产权等,它们中的许多权利与生俱来,  相似文献   

6.
杨浩 《文史月刊》2013,(5):21-23
民主宪政是胡适一以贯之的最大政治追求。《独立评论》时期,胡适的民主宪政思想是其宪政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胡适在"民主与独裁"的讨论中做了充分阐述。而这一切,与胡适自身的学术修养和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2015年国务院发表的《中国的司法改革》白皮书和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都强调了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保障是不可或缺的,这正是保护公民社会权的要求,同时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大意义。社会权不同于传统的自由权,它在我国的保障和实现有所不足,需要在宪法和法律层面得到明确承认,从而完善社会权司法救济的诉讼程序保障。  相似文献   

8.
从1939年至1945年,中国共产党与中间势力掀起了两次声势浩大的民主宪政运动,有力地反击了国民党的专制独裁统治。在宪政运动中,中间势力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国统区,各中间党派与中共并肩作战,成为反对国民党一党独裁、推进宪政运动的中坚力量。对这一时期中间势力的宪政思潮进行系统研究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海毓 《神州》2013,(24):171-171
实行宪政是法治国家的基本标志,而要在我国建设宪政,领导干部宪政意识的提高是关键。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不论是宪政主体,还是在对宪政内容的实践中,宪政意识都很淡薄。对此应从民主、人权、法治三方面来增强领导干部的宪政意识。  相似文献   

10.
萧功秦 《炎黄春秋》2012,(2):60-61,59
作为二十多年来中国当代民间社会思潮的一个观察者和研究者,我想对宪政社会主义思潮谈一些想法。应该说宪政社会主义的思潮是一种最新的民间学术思潮,相对于上个世纪80年代出现的自由主义,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早期出现的新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后,中世纪宪政价值问题成为国内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三十多年来,有关学者在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西方中世纪社会政治生活和思想观念中所蕴含或滋生的宪政资源进行了系统考察,根本扭转了中世纪是黑暗时代的传统观点。但是,由于时日尚短,该问题的研究仅仅是初步的,尚需立高以开拓视野,俯身以探察细微。其中最根本的是,应超越单纯证伪补偏的学术理路,立足于人类宪政史的整体高度,将历时态考察与共时态比较、宏观概括与微观探究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期对中世纪的宪政价值做出一个更加完整而准确的历史定位。  相似文献   

12.
吕旻悦 《神州》2012,(26):151-153
政治平等需要依靠民主与法治来作为保障,这也是伴随宪政发展公民在追求平等的过程。在法国政治现代化也就是法国宪政发展历程中,公民表达平等的愿望尤为鲜明突出,平等思想启发革命实践,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极大地推动法国政治现代化进程,同时政治现代化也有助于公民平等理想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全面抗战时期,为维护女性权益,妇女指导委员会掀起了两次妇女宪政运动的浪潮,呼吁增加国民大会妇女代表的名额以及宪法上切实规定男女平等的条文,给予妇女各种保障与扶助,起到了全国妇女运动发动机的作用.妇女指导委员会是联合各党各派妇女杭日的统一战线组织,由于各方面对实施宪政的出发点和目的不同,宪政运动中难免存在分歧和矛盾.  相似文献   

14.
中世纪英国宪政史是西方政治思想史关注的焦点,在对君主立宪政体存在持久论争的情况下,近些年来学界对英国宪政早期起源议题的关注,为这一争论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的因素。2009年4月2日至5日,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历史学系在纽约州罗彻斯特市举行了"法律、正义与统治:中世纪宪政制度新解"国际学术研讨会,以期有新的发现。经大会组委会授权,应邀与会的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孟广林为我刊遴选了三篇大会主题发言。詹姆斯.坎贝尔认为,中世纪英国宪政传统与理念具有久远的历史,甚至在诺曼征服之前便具有了宪政王权特色,即使诺曼征服也没有中断英国宪政传统的延续。约翰.马蒂科特在考证"郡骑士前史"的基础上认为,中世纪英国议会地方代表制、中下阶层的政治参与及其与国王的协商,是英国根深蒂固的政治传统。理查德.卡尤珀则以其一贯的犀利文风质疑英国中世纪的宪政制度,他以中古时代的文学作品为史料依据指出,当时英国社会处于暴力和混乱的无序状态,尤其是社会精英从事着暴力争夺和利益侵犯的行径,这是与宪政制度相违背的,因而不能夸大英国的"宪政"传统。这些见解并不代表编辑部的观点,我们刊发此组笔谈旨在帮助读者能够从中获得一定的启迪。  相似文献   

15.
实行宪政是走向现代法治国家的必由之路。宪政亦称民主政治、立宪政治或宪法政治。具体而言,所谓宪政,就是以宪法为前提、以民主政治为核心、以法治为基石、以保障人权为目的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简言之,宪政即由宪法确认和规范的民主政治制度及其实施。近代以来,我国就不乏对宪政思想进行探求的有识之士。  相似文献   

16.
中世纪英国宪政史是西方政治思想史关注的焦点,在对君主立宪政体存在持久论争的情况下,近些年来学界对英国宪政早期起源议题的关注,为这一争论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的因素。2009年4月2日至5日,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历史学系在纽约州罗彻斯特市举行了"法律、正义与统治:中世纪宪政制度新解"国际学术研讨会,以期有新的发现。经大会组委会授权,应邀与会的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孟广林为我刊遴选了三篇大会主题发言。詹姆斯.坎贝尔认为,中世纪英国宪政传统与理念具有久远的历史,甚至在诺曼征服之前便具有了宪政王权特色,即使诺曼征服也没有中断英国宪政传统的延续。约翰.马蒂科特在考证"郡骑士前史"的基础上认为,中世纪英国议会地方代表制、中下阶层的政治参与及其与国王的协商,是英国根深蒂固的政治传统。理查德.卡尤珀则以其一贯的犀利文风质疑英国中世纪的宪政制度,他以中古时代的文学作品为史料依据指出,当时英国社会处于暴力和混乱的无序状态,尤其是社会精英从事着暴力争夺和利益侵犯的行径,这是与宪政制度相违背的,因而不能夸大英国的"宪政"传统。这些见解并不代表编辑部的观点,我们刊发此组笔谈旨在帮助读者能够从中获得一定的启迪。  相似文献   

17.
中世纪英国宪政史是西方政治思想史关注的焦点,在对君主立宪政体存在持久论争的情况下,近些年来学界对英国宪政早期起源议题的关注,为这一争论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的因素。2009年4月2日至5日,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历史学系在纽约州罗彻斯特市举行了"法律、正义与统治:中世纪宪政制度新解"国际学术研讨会,以期有新的发现。经大会组委会授权,应邀与会的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孟广林为我刊遴选了三篇大会主题发言。詹姆斯.坎贝尔认为,中世纪英国宪政传统与理念具有久远的历史,甚至在诺曼征服之前便具有了宪政王权特色,即使诺曼征服也没有中断英国宪政传统的延续。约翰.马蒂科特在考证"郡骑士前史"的基础上认为,中世纪英国议会地方代表制、中下阶层的政治参与及其与国王的协商,是英国根深蒂固的政治传统。理查德.卡尤珀则以其一贯的犀利文风质疑英国中世纪的宪政制度,他以中古时代的文学作品为史料依据指出,当时英国社会处于暴力和混乱的无序状态,尤其是社会精英从事着暴力争夺和利益侵犯的行径,这是与宪政制度相违背的,因而不能夸大英国的"宪政"传统。这些见解并不代表编辑部的观点,我们刊发此组笔谈旨在帮助读者能够从中获得一定的启迪。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之宪政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首先应当是一种宪政秩序,一种实现民主、法治,彰显政治文明的宪政秩序。在宪法精神指导下,着力推进宪政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必由之路。宪政与和谐社会有着天然的联系,尤其是和谐社会实现民主、厉行法治,建设政治文明都离不开宪政建设;宪政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组成部分,是和谐社会政治文明的标志。  相似文献   

19.
从孙志刚案件折射出来的宪法学视角,映射出我国违宪审查制度在现实生活中的无助,在法律实践中的苍白。因此,带给我们的思考是公民人身权利怎样在政府职能部门"依法行政"中不被侵犯,政府行政权力如何能有效地得以限制,避免滥用,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谁主谁辅等相互关系问题。因此,只有建立有限政府,最终实现法治政府,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宪政,才能在法律实践中保障公民权利。  相似文献   

20.
何力 《攀登》2004,23(3):96-98
生命权是指人的生命不被任意剥夺的权利,是一切人权的基础,具有制约国家权力的宪政功能.所以,世界各国宪法大都规定了生命权,保障生命权已经成为一种全球化的立宪潮流.我国也应当尽快将生命权写入宪法,并应注意正确处理与生命权密切相关的死刑、堕胎、脑死亡和安乐死以及克隆人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