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程钢 《世界汉学》2005,(3):177-197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国际汉学研究成为中国人文学术一个新的增长点。汉学这个名词逐渐活跃起来。它从一个比较普通的边缘术语提昇为得到广泛关注的一种话语。不少大学成立了汉学研究机构,出版了不少以汉学命名的不定期专刊,  相似文献   

2.
从事国际汉学研究,必须要了解所研究国家的汉学发展轨迹。自上世纪末以来,我国的国外汉学史研究取得了一些成就,如张国刚的《德国的汉学研究》、严绍望的《日本中国学史》、张静河的《瑞典汉学史》、侯且岸的《当代美国的显学》、陈君静的《大洋彼岸的回声》等。这些著作都是开启国际汉学史研究的奠基之作。俄罗斯汉学已有较长的发展历程,与西方汉学、东方汉字文化圈汉学鼎足而立。然而,对于俄罗斯这样一个汉学大国,我们还知之甚少。因此,出版一部俄罗斯汉学史专著便显得尤其必要。  相似文献   

3.
《文献》2017,(6)
法国著名汉学家桀溺(Jean-Pierre Diény,1927-2014),早年旅居中日期间,先后购得一批与汉学研究相关的书籍文献,其中不乏版本珍稀者。其中,《诗纪》为清康雍年间刻本,当是在修订明万历年间文枢堂版的基础上,配以贞隐堂等版而成,版本复杂特别;《姓氏谱纂》以"朱"姓为首,版本亦殊。笔者借编纂简目之便,得窥全貌,今为文介绍,以期海内外学者予以关注。桀溺先生一生致力于汉学研究,尤其在中国诗歌研究方面,见解独到,成就卓著。所译注的《古诗十九首》为其开端之作,影响殊深。此外,《牧女与蚕娘—中国文学的一个主题》、《中国古代龙的象征》、《曹操的诗歌155-220》等也是其汉学研究的代表著作。  相似文献   

4.
《国际汉学》第1辑出版有悠久历史的中国文化传统对世界产生过重大影响。以中华民族文化为研究对象的汉学(Sinology,又称中国学)现已成为一项国际性的学术事业。日前《国际汉学》集刊第一辑已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任继愈先生任主编的《国际汉学》集刊是应汉学研...  相似文献   

5.
目前学界对于美国汉学史的研究,多侧重于美国汉学概况、研究范式转变和著名中国学家及其著述的研究,而缺少从华裔汉学者对美国汉学之影响这一角度研究的论著。论文就赴美华裔汉学者对美国汉学的影响这一论题作了总体性探析。结果表明,20世纪40年代,一批从事中国文史研究的华裔学者赴美潜心于中国文史研究。他们在美所从事的文史研究是美国汉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美国汉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们对美国汉学的基础性贡献和推进作用具体表现在:协力培育美国汉学的基础、矫正美国汉学发展中的流弊、开拓美国汉学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6.
西方汉学(中国学)以中国特别是以中国历史文化为重点研究对象,自19世纪初在法国确立起专业学科地位之后,不断发展,现今已演变成为一门综合性的人文社会学科。而中国学者对西方汉学(中国学)的关注和研究也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已展开。近十年中国的西方汉学(中国学)研究也走上了学科化发展的道路,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新的学科领域,在翻译文献、解读原始资料、进行理论探索、展开专题研究和跨文化对话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许明龙所著《黄嘉略与早期法国汉学》一书已由中华书局于2004年1月出版发行,这是一部很有水平的学术专著,值得研究中法关系史和早期法国汉学的学者认真一读。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图评估《华裔学志》对於西方汉学的贡献。1935年《华裔学志》在中国成立,学志为国际导向,共襄事者一者来自中国,二者来自西方国家,包括美国。《华裔学志》成立至今已出刊五十册,本文将论评其中内容。除此,本文还含括评论“Monumenta Serica Monograph Series”(《华裔学志丛书》系列)以及最近才更名为“Collectanea Serica”(《华裔选集》)的“Other Publications”(《其他出版品》)。  相似文献   

9.
王国强 《清史研究》2007,1(4):51-62
《中国评论》是晚清时期一份出版于香港的英文期刊。这份刊物汇集了其时西方汉学界尤其是在华西人研究中国的主要成果,是最早的在中国出版的专业汉学刊物之一。该刊不仅具有高度的学术自觉,在研究方法、资料发掘和领域扩展等方面也有一定的突破,从而推动了英国汉学在"域外"尤其是以香港为代表的中国沿海地区的发展,见证了英国汉学在十九世纪末期的整体崛起。  相似文献   

10.
学者在幕府中专门从事学术活动,并形成一种风气,是清代幕府独有现象。各种机缘辐辏之下,汉学在晚清不但没有迅速走向衰落,而且有了新发展,其中学人游幕起了重要作用。道光以降,学人游幕对汉学地域的扩展、汉学人才的增加、汉学研究领域的扩充、大型学术文献的整理编纂、重要学术著作的产生都起了重要作用,从而推动了汉学在晚清的继续发展,有助于中国学术由传统走向现代。  相似文献   

11.
方东树所著《汉学商兑》的批判对象并非仅仅限于《国朝汉学师承记》,而是以批驳《国朝汉学师承记》为由展开对清代汉学的全面批判。虽说方东树在批驳对手时多主观臆断及肆意攻击之词,但从学术批判展开的具体方式及产生的影响看,《汉学商兑》不失为中国传统学术批评的经典著作。《汉学商兑》在体例选择、谋篇布局、重点议题的选择及论证等方面都与汉学家争锋相对,确有引发学界广泛关注及动摇对方根基的作用。在涉及训诂、制度等汉学家擅长的研究领域,方东树多采取回避、兼采、贬低的方式,少有正面交锋。对于无法反驳的问题,或以"理"压制汉学家,或以朝廷权威威胁对手,将学术交锋转换为政治问题,这在相当程度上削弱了《汉学商兑》的学术批判水准与价值。  相似文献   

12.
《近代史研究》2006,(4):127-127
汉学是清代学术的主流。现有研究偏得于“乾嘉学派”,且集中于论述学的知识系统,而涉及嘉庆以降汉学变化的论著不多,对其学术精神和价值取向更缺少总结。本书作为《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183;研究丛刊》之一,作者在广泛搜集和解析相关学术专著及学者诗文的基础上,立足于学术前沿,从多视角考察嘉庆以来汉学的衍变和传承,  相似文献   

13.
仇华飞 《史学月刊》2000,20(1):93-103
美国汉学兴起于19世纪中叶,起步虽晚,但发展迅速。早期美国汉学研究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以来华传教士为主体。裨治文、卫三畏是其中主要代表。他们精通中文,熟悉中国历史文化,汉学研究水平之高、程度之深、范围之广是前所未有的。二是注重中国现实特别是关注中国近代化问题的研究,从而开启了美国汉学注重现实的先河,使汉学研究摆脱了欧洲汉学古典规范的束缚。但早期美国汉学也存在着缺乏专职性和研究群体单一性的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14.
余英时先生在为刘正的《海外汉学研究:汉学在20世纪东西方各国的研究和发展的历史》一书所写的序中说:“从日本、欧洲到北美,每一天都有关于中国古今各方面的研究成果问世。如果我们继续把这些成果都称之为‘汉学’,那么‘汉学’与中国本土的‘国学’已经连成一  相似文献   

15.
《世界汉学》2003,(2):177-177
1998年5月30日、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京城的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和国外专家50余人相聚一堂,祝贺创意新颖的学术杂志《世界汉学》出版发行。钟敬文、季羡林、张岱年、龚育之、李学勤、汤一介、庞朴、周汝昌、冯其庸、乐黛云、何兆武、梁衡、曲润海、陈平原、汪晖、成中英等在会上发言,围绕“《世界汉学》和世界汉学”的话题,作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16.
汉学是清代学术的主流,以往的研究对于嘉道时期及其以后汉学发展衍变的情况还缺乏系统和全面的研究。罗检秋所著《嘉庆以来汉学传统的衍变与传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一书,作为国家清史编撰委员会《研究丛刊》的系列成果之一,对于清代中后期汉学的发展作了系统的梳理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试图评估《华裔学志》对於西方汉学的贡献。1935年《华裔学志》在中国成立,学志为国际导向,共襄事者一者来自中国,二者来自西方国家,包括美国。《华裔学志》成立至今已出刊五十册,本文将论评其中内容。除此,本文还含括评论“Monumenta Serica Monograph Series”《(华裔学志丛书》系列)以及最近才更名为“CollectaneaSerica”《(华裔选集》)的“Other Publications”《(其他出版品》)。《华裔学志》草创时期的特色本文不拟在此细论《华裔学志》的历史①,只列举某些较重要的事实。依年代而言,《华裔学志》可据其编辑室所在地而划分为…  相似文献   

18.
在半殖民地的中国出版过英文的汉学刊物,其读者是有意提高自己知识修养的欧洲人,其中大部分为居住在香港和上海的外国侨民。那个时代早已经过去,国际汉学的中心随之从殖民地和租界转移到了对中国感兴趣国家的首都和大学。如今,汉学又回到中国,而其性质也已完全改变:《世界汉学》第一期(创刊号)在北京问世了。  相似文献   

19.
在阎宗临颇为广泛的治学范围中,尤以在中西交通史领域取得的成就最大,这主要得益于其与法国汉学之间深厚的渊源关系。阎宗临早岁在法语学术界的受教育经历,为其接受法国汉学的影响提供了良好环境。他的相关著述不但触及了法国汉学的主流,而且其研究对象、资料来源,亦或研究主题和思路,都与20世纪上半叶法国汉学界存在着紧密联系。其开拓的研究领域及学术观点和方法,也在20世纪下半叶的法国汉学界得到了回响。阎宗临在充分把握法国汉学发展脉络的基础上,从跨文化的角度开辟新说的做法,凸显出中国学者在国际学术界做出独特贡献的一种可能性路径。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代学术与西方汉学有着极为密切的学缘关系。以"层累说"为中心理论的"古史辨运动"即是一个绝佳的例证。在"古史辨运动"发生之际,胡适、顾颉刚提出的"东周以上无史论"即是从美国学者迈尔与德国汉学家夏德等人的"疑古"论中得到了一定的启发;而胡、顾二氏继而主张的"商代犹是石器时代的晚期"之论则是直接受到了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中华远古之时代》的影响。在"古史辨运动"兴起之际,美国汉学家恒慕义对《古史辨》第一册的介绍与评价,无疑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历史或最为诡异的是,瑞典汉学家高本汉旨在驳斥康有为《新学伪经考》的《左传真伪考》,反倒被"疑古派"拿来证明今文家言,以推进"古史辨运动"中关于今古文学问题的讨论。因此,如果用一句话来表述这一西方汉学与"古史辨运动"之间的学缘关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或是一个极佳之写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