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州在明清两代,经过考试录取的举人有六千多人;进士有七百多人。用《六千举人七百进士》做题目,是因为一向被省外人看作蛮荒之区的贵州,却有这么多的科举人才产生,该是一件奇异的事!明清两代选拔人才的方法是:由县、州、府考秀才,省里考举人,到京城去参加会试;取贡土资格后,就可以参加皇帝主持的股试,殿试头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状元又叫殿撰。贵州有贵阳的赵以炯,麻哈(今麻江)的夏同斯是清末的状元,遵义的杨兆域是探花,这三人又称叫贵州的三鼎甲。曾经有人怀疑明清两代543年间,贵州从哪里钻出这六…  相似文献   

2.
《贵州文史丛刊》1986年第二期《赵以炯中状元》一文云:清代“共考取状元八十九人”。此说显然有误。据朱彭寿《旧典备征》记载,清代自顺治三年(1646)至光绪三十年(1904),共计殿试一百一十二科,其中顺治壬辰、乙未两科满汉分榜,各有状元,故清代共考取状元一百一十四人。此外,清代自顺治三年(1646)至光绪二十四年(1898),共考取武状元一百零九人。如果将二者合计,那么清代文武状元共有二百二十三人。朱彭寿是光绪二十一年(1895)进士,曾任典礼院直学士、练兵处文案委员。北洋政府时期,曾担任《清儒学案》总纂,对清代科甲情况极为详熟。他的《旧典备征》被时人称誉为“详稽博考”,“既备且确”,因而可信度是颇大的。鉴于该书流传范围狭窄,特将其中“各省状元人数”和“武鼎甲考”两条部份内容摘录于后,以供读者查考。  相似文献   

3.
《贵州文史丛刊》1988年第四期刊载一篇《清末民初贵州社会经济情报》的文章。文中给1907年路过贵阳云南布政使刘春霖加了个注释:“清末最后一名状元”。这显然是个小小的误会。晚清时期有两个颇有名气的刘春霖。一个是直隶肃宁人。据朱彭寿(光绪二十一年进士)所著《旧典备征》记载、直隶刘春霖于光绪甲辰年(公元1904年)考中状元。翌年,废除科举制。这个刘春霖遂成了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名状元。另一个刘春霖是贵州安顺人。据民国《贵州通志·人物志》记载:“刘春霖,字润民,  相似文献   

4.
清代,贵阳先后中了一文一武两个状元,即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癸未科武状元曹惟成和光绪十二年(1886年)丙戌科文状元赵以炯。 据《贵州之最》所载,曹惟成,字价人,康熙  相似文献   

5.
编辑同志:叶笃庄《从李钊改杨继盛对联说起》一文(《炎黄春秋》98年12期),说杨继盛官至“兵部员外郎”,即“兵部的第三把手”。这种解释不妥当。明朝的官制(见《明史》),兵部设尚书(部长)左侍郎和右侍即(副部长)各一人(正三品),下设武选、职方、车驾、武库四个司,各设郎中(司长)一人(正五品),员外郎(副司长)一人(正五品)。兵部的第一、二、三把手是尚书,左侍郎和右侍郎,“员外郎”是排不上号的。或许,叶先生的用意是为了突出杨继盛弹劾严嵩,不怕丢掉“部级”高官。实际上,杨继盛生前死后都不是“部级”。他对…  相似文献   

6.
读《贵州文史丛刊》一九八七年第二期《十九世纪中国最后一个状元——夏同和》(以下简称《夏同和》)一文,觉得有两个疑问,特述如下: 一、夏同和中戊戌科状元,不是光绪二十四年(公元一八九八年)秋。《夏同和》一文开头认定,夏同和是“光绪二十四年(一八九八)秋,中戊戌科状元”的。查有清科目取士,“顺治元年,定以子午卯酉年乡试,辰戌丑未年会试修”会试中式者,皇帝亲策于廷曰殿试。乡试以八月,会试以二月,殿试以三月。“乾隆间,改会试三月,殿试四月,遂为永制。”(《清史稿·选举志》)又《辞海》“礼部试”谓:“明清会试都在春季举行,故亦称  相似文献   

7.
作为贵州近代学堂之母,并在贵州教育史上享有重要位置的经世学堂,到底是有其实而无其名,还是有名有实?到底其名称是后人所加,还是当时便有?一句话,其名与实之间,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个问题,过去并无争议和深究。近年来,由于熊宗仁同志在其论著中一再提出,便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思考。熊宗仁同志在《贵州文史丛刊》1984年第2期发表了《严修视学黔中述评》一文,又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严修视学贵州》的/J‘册子(198年6月第1版)。他这样写道:“通观(香馆使黔日记》(以下简称《媚》)”,“通查严修自著《严范孙先生自…  相似文献   

8.
赵以炯,1857年生于贵州青岩。18岁入府学,22岁中举。1886年(光绪十二年)他29岁时,会试高中,又于殿试取一甲一名,成为贵州有史以来的第一个状元。贵州这么偏远的地方能出状元,已经叫人惊异了,何况又是第一个.因此,赵以炯夺魁的详情,历来被人们所关注;而各种大相径庭的传说,也就纷纷出笼。近日笔者读到台湾出版的《漆运均》一书,其中有关赵以炯殿试的内幕,似又是一种新说,且颇有趣。原文是文言、现谨译介如下:前清从顺治元年甲申年起,到光绪十二年丙戌年止,享有天下已经263年了。会试殿试,贵州一直没有中状元的。丙戌年…  相似文献   

9.
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众所周知的国宝.其实在这幅画中还有一段“状元”的题跋.这个“状元”就是湖南茶陵人李祁.元朝至正二十五年(1365)的一天,“静山周氏文府”周文府携仆人带着宋朝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前往江西永新上麓山拜访李祁,  相似文献   

10.
一、徐氏族谱最早献出有关徐福的《徐氏族谱》,是徐福川代孙、贵州铜仁地区卫生学校讲师徐世汪。《徐氏族谱》明确记载:“受姓祖,讳福,善医药,受秦皇旨意,东渡海上,寻找长生不老之药,未归,祖婆卞氏。”(见《贵州文史丛刊》1995年第2期《贵州钢仁徐福后裔考》)这一重要资料发现之后.罗其湘教授据此资料提供的线索.随去上海、浙江、南昌。临11;等地作调查,寻根追源,并发现浙江都县《北宋徐氏宗谱人《台州徐氏谱》和江西临川《草坪@徐氏宗谱》等.均有与贵州《徐氏族谱》记载徐福的相同内容。江西临川《草坪·徐氏宗谱/),…  相似文献   

11.
《丝绸之路》2001年第7期刊登了赵燕翼先生的《甘肃难圆状元梦》,就朱才同志的《古代甘宁两状元》一文发表见解。赵先生分析推理,高屋建瓴,力辟陈说,读后令人耳目一新,深受教益。笔者是一个年轻的文博工作者,长期潜研地方文献,对甘肃古代科举情况,特别是唐宋以来本省拔尖露头的状元稍知一二,所以才斗胆写这篇短文,以恭呈赵先生哂正。笔者完全赞同赵先生关于“二李”(李程和李遵顼)不能算甘肃籍状元的观点,但对“甘肃全省是不是出过真正的状元郎,也还是个问题”,“看来,甘肃人的状元梦,也真是不好圆”的结论与看法不敢…  相似文献   

12.
黄朴,闽县(今福州)人,宋绍定二年己丑(1229年)状元及第。自宋淳熙(仨山志》以来的福州方志均作过记述。 《三山志》卷之三十二人物类七“科名”中载:“绍定二年己丑黄朴榜:黄朴状元。字成父,侯官人。历馆阁、吏部郎,终朝请郎、广东漕。”  相似文献   

13.
八百江东子弟在贵州──1949年二野军大二团从南京西进贵州追记贵州何健伟《南京史志》1993年第三期(总第六十期)刊载了马光汝、施则悌两位同志撰写的《解放初期轰动南京的投考"军大"热──忆二野军政大学在南京》一文后,激起了当年二野军大进军大西南,现仍...  相似文献   

14.
夏同龢,麻哈州(今贵州省麻江县)人。汉族。光绪二十四年(1898)秋,中戊戍科状元,既是十九世纪中国最后一个状元,也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中贵州仅有的两个状元之一;同时又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具有状元和留学生双重资格的人。 1868年,夏同龢出生于麻江县城东南的高枧村(当时叫狮山)一个小康农民家庭,有一个哥哥名夏同仁。他自幼天资聪明,常与哥哥赛读《百家姓》、《三字经》、《幼学琼林》等,  相似文献   

15.
更正声明     
2015年第2期刊文《唯守道德方获自由》,作者:李晓梅。由于校正失误,此文有两处错误:(1)关键词:“由”更改为“自由”;(2)三、“(一)力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更改为“(一)大力加强公民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6.
在1996年第3期《文史天地》中,《北京暗杀团利袁纪实》一文里,将刺袁英烈、刺袁活动中重要骨干张先培说成是贵州都匀人,此说有误。《麻江县志》记载:“张先培,字心裁,祖籍麻江县下司镇芭茅冲……其父张梁,清末总兵,以‘军功’起家,迁往贵阳南京街(今中华北路157号)。先培生性刚直,豪爽仗义。在贵阳乐群小学读书时,受民主革命思想影响,每于言谈间流露愿舍身尽瘁国事。毕业后,欲东渡日本,父以其年少不许出国。先培向贵州巡抚庞鸿书申请亦未允……两年后,.以‘父前’选入京都陆军贵胄学堂。会同黄芝萌(贵定人)、杨禹昌(四…  相似文献   

17.
黔籍科考状元及探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举是中国封建社会统治者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状元是中国的特产,是中国科举制度中的最高荣誉。“状”取自“投状”,“元”即为第一,居首之意。在众多的考试科目中,只有贡举中进士科的第一人才称状元。在1300多年的科举(指文举)考试中,贵州有两人获“状元”桂冠,一人获探花殊荣。  相似文献   

18.
一 丁贤勇新著《新式交通与社会变迁:以民国浙江为中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10月版,35万字。以下简称“《新式交通与社会变迁》”),由绪言、五章正文、结语组成。  相似文献   

19.
道光十二年(1832)莫友芝娶麻哈(今麻江)高枧夏鸿时之小女夏芙衣为妻,两家结成姻亲关系。光绪二十四年(1898)夏鸿时玄孙夏同龢高中状元,成为贵州历史上仅有的两名文状元之一。莫友芝为夏家写下不少诗文,这对夏同钚及夏氏研究有重要意义。莫友芝诗文明晰了高枧夏氏入黔史,还原并丰富了夏家相关历史人物,是目前再现昔日高枧的唯一历史资料,是状元故里开发建设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0.
独占鳌头     
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贵州青岩学子赵以炯在进京会试的316名进士中独占鳌头,以一甲第一名成为贵州、且也是云贵状元及第大魁天下第一人。时逢光绪帝大婚,新科状元赵以炯奉旨戴红顶向皇后娘娘宣读封皇后诏书,更是清朝有史以来无人获得过的殊荣。贵州地僻边远,交通闭塞,政治开发很晚,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置贵州布政使司,贵州才正式建省,所以经济文化、教育都较为落后,直到科举制度实行了近千年后,于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才独立开闱乡试。以前,“两京十二省,各设乡试科场抡选俊才,唯贵州一省,远在西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