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尹达学术生涯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1931—1935年是他考古的奠基期,1936—1937是他考古丰收期,1938年—1949年是他对中国考古学体系的酝酿期,1950—1983年是他对新中国史学、考古特别是新石器时代考古发挥指导作用的时期。尹达在新石器时代考古方面的巨大贡献:1.是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发掘的第一代开路先锋。2.是详细论证安特生在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起源、分期问题上错误观点的第一人。3.倡导、指导以考古材料复原历史的正确研究方向。4.是用马克思主义指导考古研究的领军人。尹达身后形成的诸如文明起源等的理论诚然是巨大进步,但同时也是尹达所倡导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中国考古学体系的延伸和继续。  相似文献   

2.
李达同志是最早在我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之一,也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开拓者之一。在为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创立和发展而进行的斗争中,他曾做出卓越的贡献。他是继李大钊同志之后最早在我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和方法论的重要代表;他是二、三  相似文献   

3.
<正>2016年11月12日,有幸参加了商务印书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室联合举办的尹达先生诞辰110周年暨中国史学史学科建设与发展座谈会,颇受启发。尹达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考古学家和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史家,晚年十分重视史学史的学科建设。"文革"结束后,他不仅带病亲自指导了首届史学史研究生,还很快  相似文献   

4.
<正>2016年,是尹达先生诞辰110周年,商务印书馆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室联合举办了尹达先生诞辰110周年暨中国史学史学科建设与发展座谈会。尹达先生于20世纪60年代在历史研究所创办了史学史研究室,他主编的《中国史学发展史》(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是新中国成立后第  相似文献   

5.
[按]郭沫若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在史学研究中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对中国现代历史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我国学术界和国际上都享有崇高的荣誉。设立“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不仅是为了纪念一代史学宗师,更重要的是鼓励广大史学工作者继...  相似文献   

6.
应邀参加河南省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第二次代表大会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尹达同志,四月十四日上午,看望了考古学会的代表,并同大家亲切地座谈了历史学和考古学的研究工作。下午又与部分代表畅谈了考古学方面的问题。尹达同志说,河南是个好地方,是考古学研究炙手可热的地方。解放前,我在河南  相似文献   

7.
2006年10月17日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尹达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日。为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考古研究所,史学理论研究中心,中国史学会在京联合举办了“纪念尹达先生诞辰100周年暨中国历史学论坛”,老中青100余位学者聚会一堂,缅怀先生业绩、总结历史学科发展的经验教训、研讨未来的发展趋势。会后将提交的论文结集成《从考古到史学研究之路——尹达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1906—2006)》,由云南人民出版社于2007年12月正式出版。  相似文献   

8.
2006年10月17日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尹达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日。10月16—1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考古研究所、史学理论研究中心及中国史学会联合举办的“纪念尹达先生诞辰100周年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学论坛”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顺利召开。  相似文献   

9.
在纪念尹达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研究课题,谢保成主编的《中国史学史》三卷本,于2006年10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这是中国史学史研究中一个具有阶段性标志的重要成果。尹达先生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考古学家、历史学家,晚年致力于史学理论的研究,招收研究生,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成立中国史学史研究室,主持《中国史学发展史》的编写。这些具体工作,都是卓有远见的学科建设措施。从《中国史学发展史》的整体风貌来看,以社会性质分期考察史学发展进程,是其显著特点。全书上起奴隶社会的史学,下迄20世纪上半叶的…  相似文献   

10.
吕振羽是我国继郭沫若之后,最早应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来研究中国历史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一位开拓者。从三十年代前期起,他就先后出版了《史前期中国社会研究》、《殷周时代的中国社会》、《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社会史诸问题》、《简明中国通史》和《中国民族简史》等开创性的马克思主义史学著作,为我国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史学史研究室编写了一本《中国史学发展史》,这是在尹达同志主持下,从一九八二年六月开始工作的。一九八三年七月一日尹达同志逝世后,我们根据他生前对初稿的意见和有关谈话,进行了修改,于一九八三年十月底定稿,将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上,尹达先生占有重要的一页。自20世纪30年代起,在半个多世纪的学术生涯里,他追随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为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尤其是他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坚定信念和在历史科学理论研究方面的许多真知灼见,如对唯物史观作出的具有鲜明针对性的阐述,对历史研究与社会责任相统一的阐述,对马克思主义怎样改变了中国史学面貌的阐述,以及对唯物史观基本理论与历史科学的理论创造之关系的阐述,在今天仍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吕振羽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开拓者之一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上作出了一系列始创性贡献。他的史学成就取得的根本原因在于将价值追求和科学研究方式相统一 ,这表现在他将强烈的现实使命感和尊重历史的科学态度相结合 ,正确对待历史文化遗产、尊重历史事实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中国考古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当代中国考古学界泰斗,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敬爱的苏秉琦先生与我们永别了!噩耗传来,江汉地区考古界同仁莫不万分悲痛。人们为我国考古学界巨星陨落,为失去一代尊师,深感痛惜。千言万语也难写怀念之情。我初次得暗先生尊颜是1954年在北京大学第三届全国考古工作人员训练班上。当时,他作为北京大学考古教研室主任、训练班的负责人之一,在开学庆典上,在多次的课堂教学和平日的接触中,对我们这些初人考古学门槛的青年应该怎样认识考古工作,考古工作·应该如何为人…  相似文献   

15.
外庐同志的学术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外庐同志学术纪念会。外庐同志去世已经一年多了。外庐同志去世以后,我曾写了一篇文章,悼念侯外庐同志。在这篇文章中,我说,本世纪二十年代,李大钊同志的《史学要论》是马克思主义在史学领域里的发展的重要标志,郭沫若同志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代表三十年代的理论成就。四十年代,外庐同志的著作在当时马克思主义史学著作中有他特殊的地位。这篇文章中讲得很含蓄,但这种说法是经过长期考虑酝酿的。我认为,这种说法到目前为止,还是对的,是要肯定外庐同志在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中  相似文献   

16.
1999年12月28日,刘大年同志逝世了。噩耗传来,我深感悲痛。大年同志是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在研究中国近代史,创办近代史研究所和《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刊物,在组织和领导近代史学术活动及发展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事业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正>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创建中国史学史学科园地的尹达先生诞辰110周年之际,《增订中国史学史》(商务印书馆,2016年)出版和学科建设座谈会召开,是对尹达先生最有意义的缅怀,也是历史研究所史学史学科建设的汇报和展示。我从参加尹达先生主编《中国史学发展史》撰写,到组织编纂《中国史学史》,再到《增订中国史学史》,整整38年了,一直在思考与史学史学科建设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8.
侯外庐先生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研究中国的社会史与思想史,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上有特殊的地位。他突出的贡献,正如白寿彝师指出的:“这就是,他研究中国历史是想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中国化,也可以说是把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民族化。”“它反映了我们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到新的阶段,外庐同志的著作是这个阶段的标志。”①侯外庐先生的历史研究方法论,是他民族化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使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民族化的内在条件,这里,我想就学  相似文献   

19.
唯物史观是夏鼐考古学研究和工作的指导思想。历史语言研究所时期,夏鼐的思想经历了从"洞察当前的社会"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到"以考古经世"的考古学研究的思想转变。留学英国期间,夏鼐积极吸收马克思主义考古学思想。在古代埃及学和中国史前考古学中,夏鼐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提出了文化系统说,呈现了人类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多样化文化格局,形成了自己的考古学思想。史语所时期,夏鼐的考古学研究还不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然而为他成长为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惊闻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我们敬爱的导师苏秉琦先生,于6月30日不幸病逝的消息,我省文物考古工作者顿时都沉浸在无比的悲痛之中。苏秉琦先生的逝世,是中国考古学界的巨大损失,从此,我们失去了一位在学术研究上极富建树的考古学学科上的领路人,失去了一位和蔼可亲的良师。苏秉椅先生是新中国考古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在考古学上创立了许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学说,创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考古学基础理论,是新中国考古事业的开拓者。苏先生在考古学领域开展的探索古文化、探索中国文明的起源,重建中国史前史等重大课题的学术研究上,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