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百年潮》2021,(2)
正李达(1890—1966),号鹤鸣,湖南今永州零陵人。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李达直接参与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活动,他的名字与中国共产党成立是连在一起的。中国共产党发起组代理书记1919年7月,时在日本留学的李达在国内发表的文章中就萌发了建党思想。1920年2月中旬,李大钊在送陈独秀离京去天津的途中两人相约建党。4月初,俄共(布)派维经斯基以共产国际远东局使者的身份率代表团来华。他们先在北京会见李大钊,讨论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的问题。李又介绍他们于这月下旬去上海见陈独秀,与陈商量建党问题。  相似文献   

2.
陈独秀和毛泽东是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的两个重要人物。对他们的思想进行比较研究,无疑在研究中国近现代思想方面具有典型的意义。本文试图就伦理观、历史观、社会变革观三个方面,对陈独秀与青年毛泽东(限于1915年9月《新青年》创刊至1918年秋陈独秀、毛泽东于北京相识)的文化政治思想作一初步比较,并以此就教于学界方家。  相似文献   

3.
五四时期李大钊、陈独秀、李达传播马克思主义之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阎颖 《攀登》2001,20(4):17-21
五四时期,李大钊、陈独秀、李达先后转变为马克思主义,他们的共同努力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并创立了中国共产党,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各自发挥了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共产党第一批共产主义者大致分成三部分。一部分是知识分子,大多是热血青年,李大钊、陈独秀、李汉俊、李达、毛泽东、周恩来、恽代英、瞿秋白、邓中夏等为杰出代表。一部分是工人阶级,主要以郑凯卿、张浩(林育英)、林祥谦、项德隆(项英)、史文彬等为代表。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与陈独秀都是我党的创始人,后来,都曾成为我党的领袖。对于他们之间的关系,人们一直认为:毛泽东与陈独秀之间,自始至终针锋相对,存在着严重的分歧。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毛、陈在建党初期,交往甚密,思想也较接近,彼此有较深的友谊,因此,本文试图就毛泽东与陈独秀早期关系作初步考察,以期抛砖引玉。一、建党前,陈独秀对毛泽东世界观的转变以深刻的影响。1918年秋,毛泽东因送赴法勤工俭学的湖南青年,第一次到北京,在京期间,由于杨昌济的介绍,毛泽东认识了当时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陈独秀。通过短暂的接触,陈独秀那对社会问题的精辟见解,深刻地影响着年轻的毛泽东,从此,陈独秀成了毛泽东心目中崇拜的人物。  相似文献   

6.
胡学亮 《纵横》2011,(7):31-34
1921年,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出席会议的各地代表共13人,分别是李达、李汉俊(上海),张国焘、刘仁静(北京),毛泽东、何叔衡(长沙),董必武、陈潭秋(武汉),王尽美、邓恩铭(济南),陈公博(广州),周佛海(旅日),包惠僧(陈独秀指派)。  相似文献   

7.
炎炎烈日照在旧日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二号的房廊前.正厅里13个男青年正在开会。这是李达、李俊汉、董必武、陈潭秋、毛泽东、何叔衡、王尽美、邓恩铭、张国涛、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和包惠僧(陈独秀的代表)参加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向西去1400公里的同一纬度线上的四川省中江县下罗家祠的左厢房内。  相似文献   

8.
李崟 《炎黄春秋》2004,(7):48-51
一、重修旧作李达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一向被尊为“中国的理论巨匠”。1961年,李达已经是70多岁的老人了。这年夏天,因为双手颤抖的病症,加上劳累过度,他来到庐山休养。8月25日,刚刚抵达庐山的毛泽东约见了李达。这是继1959年他们在武汉相会后又一次相见。那一次两位好友  相似文献   

9.
湖南早期党史人物群体,是指从新民学会成立到大革命失败,以新民学会为核心、受其影响的早期党史人物的集合。他们的成长得益于陈独秀的言传身教:从言传方面来说,受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的影响,逐步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接受并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从身教方面来说,一方面,陈独秀指导毛泽东等建立湖南共产主义小组,支持并鼓励毛泽东等在湖南从事的一切革命活动,培养和重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湖南早期党史人物,使他们在党内异军突起,崭露头角;另一方面通过对陈独秀的错误思想的批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湖南党史人物对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有了较为正确的认识,日益成熟起来。  相似文献   

10.
王任重与李达 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的李达是1953年2月就任武汉大学校长的。因为新中国的高等学校接受中央和地方的双重领导.所以尽管武汉大学是国家重点大学.李达是国务院任命的部管高级干部,但却同时接受高等教育部和湖北省领导。同时,李达也兼任中共湖北省委委员。由于这种双重关系。李达与王任重也有交往。再加上毛泽东来汉总要见见他,王任重作为东道主,虽然不是每一次都在场,但自然非常清楚李达与毛泽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的李达是1953年2月就任武汉大学校长的。因为新中国的高等学校是接受中央和地方的双重领导.所以尽管武汉大学是国家重点大学.李达是国务院任命的部管高级干部,但却同时接受高等教育部和湖北省领导,同时。李达也兼任中共湖北省委委员。由于这种双重关系,李达与王任重也有交往。再加上毛泽东来汉总要见见他,王任重作为东道主,虽然不是每一次都在场.但自然非常清楚李达与毛泽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1953年,包惠僧受毛泽东之命,写了《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前后的回忆》。回忆的结论是:毛泽东是“突出的天才”,包惠僧是“一个庸人”。那个时候,空气还不太紧张。包惠僧不经意间透露了很多鲜为人知的历史信息,他说:中共一大“选出三个中央委员即陈独秀、张国焘、李达,两个候补委员即李大钊、周佛海,并决定……陈独秀未返沪以前,书记暂由周佛海代理”。周曾任中国共产党第一届中央委员会代理书记,并与李大钊并列!包提到这一段几乎被埋没的重要历史,对被盖棺论定为汉奸、同侪惟恐避之不及的周佛海来说,也不枉生前相交一场了。生活中的人际…  相似文献   

13.
陈独秀是中共党史上一个毁誉参半的领袖人物。从1919年到1967年,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内,毛泽东先后在文章、书信、谈话和讲演中论及陈独秀近120次。从这些言说看,1927年是毛泽东对陈独秀从赞颂到批判的转折点。1927年以后,毛泽东对陈独秀的评说大多是和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联系在一起的。这些评说或简单,或深刻,有时甚至前后矛盾。公正地评价陈独秀的是非功过,需要全面地占有资料,考察相关的历史,辩证地对待毛泽东的相关论述。  相似文献   

14.
五四时期陈独秀对青年一代的思想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独秀对中国近现代社会许多领域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五四时期,他独具慧眼地认识到青年是中国革命的一支生力军,以锋利的文笔和革命实践启发引导着青年一代,为他们指明了为民族解放和社会进步而战斗的政治方向,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程。李达说:“陈先生是一个极端反...  相似文献   

15.
刘园 《贵阳文史》2008,(5):4-12
毛泽东与李达都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代表。作为大会的主要组织者和主持者的李达与湖南党小组代表毛泽东在会上由相识到相知,并在以后的革命岁月中,逐步形成了互相信赖的革命友谊。  相似文献   

16.
“不惑之年”的毛泽东,几次失权下台。几经沉浮,多次抗争,才逐步从孤立的少数变为多数。当年这一段艰难曲折的路,他是怎么走过来的呢?…… 1923年6月,广州。正是骄阳似火时。 陈独秀在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做政治报告。他说自己在一年来的工作中犯了不少错误,各地的同志工作也没有做好。他的语气很沉重。后来他说:“只有湖南的同志可以说工作得很好。”陈独秀表扬了湖南,毛泽东是湖南区委书记,实际上是表扬了毛泽东。 毛泽东和陈独秀相识于1919年,那时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已名扬四海,毛泽东仅是一个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学生…  相似文献   

17.
李珂 《民国档案》2003,(4):139-141
一、特殊的个人关系陈独秀与陈公博之间的个人关系是较为特殊的。他们共同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工作 ,既是师生关系 ,也是同志关系 ,还是朋友关系。说他们是师生关系 ,是因为 1 91 7— 1 92 0年 ,陈公博在北京大学求学期间 ,陈独秀受聘于蔡元培 ,担任北大的文科学长。其主办的《新青年》也由沪迁京 ,北京大学成为全国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在青年学生的心目中 ,陈独秀是导师、是旗手、是领袖 ,作为热血青年的陈公博自然是仰慕其声 ,卷入到新文化运动的浪潮之中。据毛泽东的回忆 ,陈公博当时加入学校社团新闻学会 ①。新文化运动后来引入共产…  相似文献   

18.
解放前夕,毛泽东致函李达: “吾兄系本公司发起人之一,现公司生意兴隆,望速前来参予经营” 1939年初,李达应冯玉祥将军之邀,在重庆为冯将军及其研究室人员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和周恩来曾托李达的学生吕振羽看望并征求李达的意见,是否愿去延安。李达当即表示:“去延安只要有一碗饭吃,我都愿意去。”后来由于周恩来出国治病,吕振羽便将李达的话告诉了南方局的另一位负责同志博古。博古说:“去延安干革命,  相似文献   

19.
二人结识在中共一大上毛泽东与李达(1890—1966,号鹤鸣,湖南永州人)认识开始于1921年7月召开的中共一大上。一大召开前,邀请信及汇款是由二李(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李达、李汉俊)分别寄出,各地的小组商议派出代表来上海开会的。一大会址  相似文献   

20.
上个世纪20年代初,国共第一次合作、“打倒列强除军阀”进行“国民革命”。这时候,中国共产党还在草创时期,陈独秀的周围只有一群高级知识分子,他们是在钻研马克思主义。党组织当时凝聚的战斗力:一是从法国回来的周恩来、李立三、赵世炎、蔡和森等人;一是由苏联归国的瞿秋白、刘少奇、罗亦农、任弼时等等;此外,从事学术理论研究的有李大钊、陈望道、李达、邵力子等。陈独秀感到,作为无产阶级的政党,没有结合一个工人入党,在党内听不到工人的质朴语言,也无人能深入工农群众中去,很是遗憾。有一次,一个偶然的机会,陈独秀在《民国日报》编辑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