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谋士     
“运筹帷幄,志在千里”,这个成语形容的正是千古以来英雄豪杰求之不得的谋士。嬴政得李斯,灭六国一统江山;刘邦得韩信,取项羽问鼎中原;曹丕得司马,战群  相似文献   

2.
"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豪气干云,"破釜沉舟"的孤注一掷,"四面楚歌"的悲怆凄凉,"霸王别姬"的妇孺皆知……那么,项羽是什么时候套上英雄的光环,又是什么时候被架上神坛的呢?一关于"项羽是否英雄"的论断,我们还得从司马迁的《史记》中去考证。《项羽本纪》全文11000余字,而提到的项羽攻城略地之后、怒火冲天之后对已经缴械投降的兵士、手无寸铁的百姓的残暴行为则是触目惊心,  相似文献   

3.
时下使用率最高莫过于这四个字:与时俱进。好一个洋溢锐意进取时代精神的“成语”,然而,连最权威的工具书《辞源》、《辞海》都不见经传,煞是一匹成语丛林中杀出的“黑马”,奔腾得神州大地一派生机。  相似文献   

4.
《汉书·地理志下》云 :“信都国 ,景帝二年为广川国 ,宣帝三年复故。”这条史料有误。查《史记》、《汉书》高祖时事 ,信都时为地名 ,而非郡名 ①、国名。《史记·张耳陈余列传》 :张耳“得赵歇 ,立为赵王 ,居信都”。《集解》徐广曰 :“后项羽改 (信都 )为襄国。”《汉书·张耳陈余传》 :赵歇为赵王 ,“居信都”。张晏曰 :“信都 ,襄国也。”项羽“分赵立耳为常山王 ,治信都 ,信都更名襄国”。立九个月 ,降汉。汉四年 ,封张耳为赵王 ,王襄国 (即前信都 ) ,次年薨。子敖立 ,九年 ,废为宣平侯。汉元年 (公元前 2 0 6年 ) ,项羽以梁楚地九郡…  相似文献   

5.
襄城是项羽所坑杀的第一个城市,学界向来多认为是颍川襄城。异地同名现象普遍,结合出土简牍,襄城至少有4个。事实上,当时秦军控制着砀郡与陈郡,项羽不可能远攻颍川。根据项梁的军事部署,项羽别攻的对象是秦嘉的东海北部一带。连云港市出土的襄城公铜戈透露出至战国晚期,楚国东境已有襄城。因此项羽所坑之襄城应该是东海襄城。  相似文献   

6.
正"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是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名作。项羽是秦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为人刚愎自用,独断专行,因而在楚汉之争中落败,最终落得个自刎乌江的下场。项羽为何不渡乌江呢?两千多年来,人们有种种说法。有一种观点认为,西楚霸王不过江东,是因为虞姬已死。那么,项羽的死与虞姬的死有必然联系吗?两者之间有联系,  相似文献   

7.
说到成语“一鼓作气”,人们就会想到《左传》中,庄公十年,一场战争中,“曹刿论战”的故事——曹刿说,打战靠勇气,擂一通鼓,勇气振作起来了;两通鼓,勇气就衰了;三通鼓,勇气就完了。历史人物曹刿与成语“一鼓作气”紧密联系,不可分开,像这样与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还有许许多多。把学习成语与其有关的人物及故事结合起来,不仅加深了对成语的理解,而且还进一步学到许多历史知识,有关的文学常识,等等。真是一举多得的大好事,何乐而不为?现撷例作“成语中的历史人物”填空练习,以供学习应用。共五十个,每个2分,满分为100分,填错一个扣两分,看看能得…  相似文献   

8.
正人毅老弟赠我《成语别趣》画集光碟一只,收国画小品二百余幅。放入电脑浏览一通,果然别具匠心、妙趣横生,令我有目不暇接、大快朵颐之感。成语是一个民族的智慧和语言的精炼体现。人毅在《我画〈成语别趣〉》一文中概括得很好:"成语是中华民族语言中的精华,是人们在生活、工作、  相似文献   

9.
学成语不仅可以帮助幼儿自由大胆地表达思想,而且对幼儿自信心的形成和良好个性的发展也起到重要作用。一、帮助幼儿选择成语选择适合幼儿学习的成语,就必须要符合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直观、形象、具体,易于理解和掌握。让孩子们自己将成语选出来并进行分类,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他们接受得快,学得好,记得牢。  相似文献   

10.
战国成语玺析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所有文物中,保存古代成语最多的首推古玺。故宫博物院编辑的《古玺汇编》一书,收录战国成语玺一百二十多种,重文者达七、八百方。这些成语,有关于礼制和修身的内容,如“敬老”、“正行”;有谈人生哲理的,如“誙事得志”;此外,还有大  相似文献   

11.
王健 《安徽史学》2009,(5):89-93
襄城是秦末农民起义中项羽攻打并制造第一次坑杀事件的城市.襄城在哪里,唐人司马贞<索隐>引韦昭注、张守节<正义>均注为颍川郡襄城或许州襄城(今河南襄城)以来,至今沿袭无异义.通过军事史实、交通、地理环境及地名诸方面研究可以肯定,今河南襄城并非项羽所攻之襄城,<索隐>、<正义>所注谬误,清代迄今学者未得深究.项羽攻打之襄城应是秦朝泗水郡治相县,位于今安徽淮北市.襄、相音同义近,可以互训通用,河南襄城改称过相城,安徽相县也曾有过相城、襄城的地名.  相似文献   

12.
正公元前205年5月至公元前203年8月期间,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围绕战略要地成皋(今河南荥阳汜水镇)展开了一场决定汉楚兴亡的持久战,前后历时两年零三个月,史称成皋之战。垓下之战是成皋之战的继续,也是楚汉相争的最后一战。成皋之战结束两个月左右,即公元前202年10月,刘邦追击项羽,12月在垓下大败楚军,项羽全军覆没,楚汉战争结束,汉王朝建立。  相似文献   

13.
张良能成就功业,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投靠了一个善于听取意见的主子。范增不也是一肚子才学吗?可惜他的主子是项羽!而在中国的历史上,偏偏多的是项羽之类的人。  相似文献   

14.
在秦末农民战争中,继陈胜,吴广之后,继续领导农民战争的两个人物是项羽和刘邦。刘邦虽然作了汉朝开国皇帝,但在反秦斗争中他的功劳却不及项羽。刘邦是靠谋略夺得了天下,项羽才是真正打天下的英雄。在许多关键性的战役中,项羽凭借自己的英勇和智谋扭转了战争局势,化不利为有利,在反秦斗争中立下了赫赫功劳。即便是在垓下被围,项羽乌江自刎时,也给人留下了一个光明磊落的英雄形象,他的英雄形象是不能用成败来衡量的。  相似文献   

15.
在不同历史时期,毛泽东对项羽的评价都不相同。毛泽东对项羽的评价很大程度上是和现实中国的形势结合在一起的。以史为鉴,在反思历史过程中提出指导现实斗争的正确方针、策略,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将毛泽东的评价作为项羽研究的一个视角,多角度、多层次地看待项羽,才能推动项羽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6.
项羽三论     
<正>项羽是宿迁的骄傲。围绕项羽所做的文化建设和学术研究,由来已久且蔚为大观。在宿迁政治、经济、文化日益发展的当下,从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加强项羽及其相关文化的深入研究,意义深远而重大。有鉴于此,廓清关于项羽文化的一些历史事实,显得尤为必要。一、项羽的籍贯是下相宿迁入秦始称下相[1],史书明确说项羽是下相人。但项家何时落籍下相,项羽究竟在下相生活多久,却始终是一个含糊不清、却又十分关键的问题。较早正面涉及这一问题的是司马迁。  相似文献   

17.
项羽不死于乌江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千百年来人们都认为项羽自刎于乌江,笔者认为项羽不死于乌江,而是死于东城。本文从《史记》涉及项羽之死的所有叙述,以及项羽败退的路线来论证项羽是死于东城而不死于乌江。死于乌江这个误解是从《史记正义》开始的,但还只是说项羽败退到乌江,并没有说他自刎。到元代金仁杰把项羽之死戏剧化了,于是纔有了项羽乌江自刎之说,一直以讹传讹到现在。本文从调查入手,又分析了古籍的讹误,作出了新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西楚霸王项羽与烧杂烩在苏北一带,无论是寻常人家,还是星级宾馆,在酒筵上,有一道菜不可缺少,那就是烧杂烩。尤其是在操办红白喜事时,此菜更作为众菜之首被推上席间,让食客吃得痛快淋漓。  相似文献   

19.
阎盛国 《史学月刊》2012,(7):125-127
项羽年青时曾在项梁指导下学习过《孙子兵法》,“项梁乃教(项)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史记·项羽本纪》,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296页),于汝波指出,“古人多称《孙子兵法》为‘兵法”’,“项羽所学兵法应有《孙子兵法》”(于汝波:《孙子兵法研究史》,军事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59页)。项羽用兵之术亦可佐证其熟悉《孙子兵法》。陈业新评价项羽“用兵神速、以少击众和布阵严整、长于力战”(陈业新:《试论项羽兵法》,  相似文献   

20.
印象中,河北邯郸是个成语之乡,什么毛遂自荐、邯郸学步、负荆请罪、弹丸之地等好几十条成语都源于此。近读洛阳市交通局史志办副主任周得京新著《洛阳成语典故》,才知古都洛阳才是盛产成语典故最多的才子之乡,竟有305则之多!洛阳真乃成语大都市,为邯郸这样的成语小乡村所望尘莫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