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独秀在建党前曾为国家和个性的独立、民主、自由、平等而努力奋斗,在建党和国共合作初期,曾为摆脱束缚,捍卫中共的独立性而不懈斗争。但是,这是一场力量对比悬殊的斗争:一方是国际共运的司令部和一个国家强大的执政党,一方是个人和力量弱小的共产党,其结果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2.
周一平 《史学月刊》2003,(3):53-58,108
中共建党初期对扩大群众基础和社会影响力的认识与实践有三次飞跃:第一次由不与其他党派联系到与其他党派建立联合战线。第二次由与其他党派建立联合战线到在其他党派中发展自己的党员。第三次由对土匪、会党的偏面认识到客观认识,在会党中发展自己的党员。  相似文献   

3.
共产国际的建党策略与中共建党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十月革命胜利后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列宁和共产国际的决策对各国共产党的形成和建立具有关键性作用。对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尤其如此。从列宁和共产国际帮助各国建党的角度来考察中国建党的全过程,可以发现在中共创建史上还有一些尚未引起人们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结识陈独秀、李大钊、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 1986年7月13日,《人民日报》第四版左下角刊载了一则并不引人注目的新华社消息:“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我党的老朋友张申府同志在京逝世。”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共产党如何成立的问题上,有三个问题尚未引起史学界足够的重视。一是在列宁制定的世界革命战略中,中国的具体位置和价值;一是俄国共产党(布)中央政治局1919年制定的远东总政策及对华政策;一是中国共产党产生的最初推手维连斯基·西比里亚科夫。这三个问题紧密相关,是导致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6.
正2001年夏,到嘉兴会友,顺便参观嘉兴南湖中共建党游船。回京途经上海,又去看"一大"纪念馆。进入陈列大厅,看到一组群体蜡像。13个中国人,两个外国人,其中14人坐着,一人如鹤立鸡群,居中挺立,侃侃而谈。他是会议记录员毛泽东。沉稳睿智,胸有成竹,俨然领袖风范。几乎所有人仰视的目光,都聚焦于他的身上。会议主席、素来傲慢的张国焘,局促在桌端,挟在三人之间,露出半边脸,竟是一副肃然聆听  相似文献   

7.
王卫斌 《文史博览》2009,(11):20-21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把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根据地,并以星火燎原之势迅速发展壮大,在江西瑞金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相似文献   

8.
王卫斌 《湖南文史》2009,(11):20-21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把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根据地,并以星火燎原之势迅速发展壮大,在江西瑞金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相似文献   

9.
中共建党与近代上海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作为工业化、现代化和国际化都市的上海,为中共成立提供了最适宜的地理环境。以上海工人为主体的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和阶级觉悟的提高,为共产党的创建奠定阶级基础。上海发达的媒介网络为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提供便利条件。伴随新文化运动的勃兴,上海成为先进知识分子的集聚与活动中心。以陈独秀为核心的《新青年》编辑部和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则为中共上海发起组提供基本成员,上海发起组实际担当了组建中共的临时中央。中共在上海的成立是上海近代化的结果。共产党的成立及其初期的活动,构成上海近代史的华章。  相似文献   

10.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至一九三八年十月,中共中央曾在当时国民党统治区的中心地之一的武汉,设立了自己的派出机构——中共长江中央局(亦称中共中央长江局.以下简称长江局).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中,瞿秋白是最先形成对科学的系统认识,并积极为之宣传介绍的革命思想家之一。本文拟就此作一评述。一、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科学观瞿秋白并非从一开始就正确把握了“科学”的内涵,形成了系统的科学观的。他斤斤于“文化立国”即是例证。只是在“五·四”运动期间及1920年他以北京《晨报》特约通讯员的名义去苏联,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之后,他的思想才发生了巨大变化,并形成  相似文献   

12.
1938年,周恩来同志在八路军武汉办事处主要分管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搞统一战线工作;二是主管外事工作.在周恩来同志领导下,长江局内成立了国际宣传组,这是我党的第一个外事工作部门.当时,我具体在那里负责,下面还有章汉夫、毕朔望.只有这么几个工作人员,也没有什么办公楼,记得是在汉口意大利饭店里办公.国际宣传组的第一个任务是翻译毛泽东同志的《抗日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等著作.这也是第一次将毛泽东同志的著作印成外文向国外发行,可惜的是手稿在向重庆撤退时,随“新升隆”轮船被炸沉而遗失了;第二个任务是给莫斯科国际通讯英文版投稿,宣传中国的抗日情况和我党的政策方针;第三个任务是开展外事活动,争取国际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支援.周恩来同志从事了大量外事活动,接见了不少国际友人.  相似文献   

13.
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企图在3至6个月内消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战争随之打响。内战伊始,蒋介石当时的兵力,包括陆军的正规军、非正规军,海军、空军、特种部队以及后方机关、军事院校,总数达430万人;而中国共产党方面,只有61万人的正规军(野战军)、66万人的地方部队(军区、军分区、县属武装)和后方机关人员,总数127万人。双方兵力的对比,确实是非常悬殊。  相似文献   

14.
张燕妮 《纵横》2011,(7):17-21
先父申府先生早年投身五四运动,1920年开始参加中国共产党的筹备活动,与李大钊创建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后受李大钊、陈独秀委托在欧洲发展共产党员,建立党组织,任中共中央驻柏林通讯员。现根据父亲留下的有关资料整理成文,  相似文献   

15.
抗战初期,中共武装在抵御日军入侵的大背景下进入华北,并逐渐在华北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根据地,站稳脚跟。中共在华北的进入和发展,演绎了政治力量堪称完美的逆境中求生存的一幕,其发展之顺利,恐怕连当年中共自己也始料未及。中共的发展,当然首先是自身努力的产物,其进入华北后,以武装为中心,统一战线和群众运动为两翼,最大限度在各地区寻找制敌和发展的良机。同时,中共的发展,和战前华北的特殊态势、战争初期日军的进攻和占领方式也密切相关,正是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造就了中共初期发展的奇迹。  相似文献   

16.
1955年,他被授予上将军衔,是唯一一位没有带过兵打过仗的将军;毛泽东称他为"共产党的大特务"——他就是有着"中共特工王"美誉的李克农李克农是我军功勋卓著又带有几分神秘色彩的高级将领。上世纪20年代,在毛泽东、李大钊等中共早期领导人进步思想的熏陶下,年轻的李克农加入中国共产党,并逐步显示  相似文献   

17.
在当下国内有关中国现代史研究话语体系中,所谓抗战时期新的认知时空范畴,指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抗战取得全面胜利的14年历史进程。本文是以发端于1936年的中共建党纪念活动为观察和思考问题为视角,主要以中国共产党在陕北的历史活动为观察对象,故文中所说的抗战时期特指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至1945年抗战取得全面胜利的8年历史进程,并由此考察中国共产党在这8年期间借助建党纪念活动是怎样涵养培育自身及其人民大众的文化自信的。  相似文献   

18.
何世庸  何达 《百年潮》2007,(7):44-47
九一八事变当晚我正在沈阳。当时我是日本在沈阳办的南满医科大学预科的学生。我因此目睹了一场有预谋的侵略,也亲身体验了沦为亡国奴的痛苦。当我辗转逃回北平家中,向父亲讲述了在沈阳的经历时,父亲说:“果不出我预料,日本人真的动手了。”  相似文献   

19.
正1977年,邓小平第三次复出并进入中央决策核心层,在他的支持下,调整了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会成员组成,重新成立中央书记处,设立了中央顾问委员会,优化了中央决策结构。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强调集体领导,1980年通过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对集体决策进行了明确规定,为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决策体制变革明确了基调。十二大、十三大明确提出要坚持集体领导和决策,对于落实集体决策、提  相似文献   

20.
在武装暴动初期,中共所依赖的大多是群众武装,所持枪械数量少、类型旧、分布散。此时中共中央无法完全满足地方党组织的枪械补给需求。地方党组织在白色恐怖中逐渐借助地方军事化趋势,通过各种渠道和社会关系获取民间枪械用于武装暴动。这在促进各地武装暴动的同时,也引发了中共内部枪械控制的问题。此外,枪械问题也成为党内两种不同暴动观念的争议焦点。就此而言,中共武装暴动初期的枪械问题不仅涉及暴动本身,也是了解中共转变革命斗争形式过程中革命技术转变的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