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曾 《百年潮》2023,(9):50-55
<正>彭公达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农民运动和武装斗争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同是湖南韶山人的彭公达,比毛泽东小了整整10岁,1903年3月1日出生于一个普通中农家庭。因为目睹农民受苦受难和被压迫剥削的情景,彭公达自小产生了“世界不平”的印象,少年时期即参加革命,中学后因积极参加学生运动而与罗学瓒、郭亮、夏明翰等人相识。他与同学杨昭植等人组织社会问题研究小组,到毛泽东创办的自修大学补习班听课,共同主编《前进》周刊。  相似文献   

2.
何成学 《广西地方志》2009,(5):27-33,22
韦拔群对中国革命作出了积极卓著的历史贡献.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为孙中山领导的“民主共和”事业、为兴起广西乃至全国农民运动和广西土地革命斗争高潮做出了积极卓著的贡献。就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考察社会探索孙中山救国救民道路、三打东兰县城揭开右江农民武装斗争序幕、为创建红七军和右江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等11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是农民运动的杰出领导者,在大革命时期他创造性的发展了农民运动思想,并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活动和理论探索。毛泽东在大革命时期领导农民运动的经验,为他以后的农村包围城市,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提供了经验,打下了基础。这些都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4.
莫荣强 《炎黄春秋》2010,(10):15-20
<正>中国共产党第二任总书记瞿秋白,曾为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书撰写的序言,在这篇《序言》里,瞿秋白还给毛泽东和彭湃一个称号:"农民运动的王!"其实,当时中国"农王"有三个:即湖南的毛泽东,广东的彭湃,广西的韦拔群。金冲及先生在他主编的《毛泽东传》一书中说:"中国共产党内,最早在实践上致力于农民运动的,是彭湃。1922  相似文献   

5.
作为右江农民运动领袖和百色起义、右江革命根据地的主要领导者、组织者之一,韦拔群不仅在开展农民运动和武装斗争过程中为建立革命政权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为右江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群众基础和干部基础.而且积极参与领导右江根据地的政权建设,使之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机构较为健全、性质十分鲜明的“立法行政合一”的工农民主专政政权,对革命根据地的军事、经济和社会建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王光银 《史学集刊》2006,2(3):54-61
在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武装斗争及革命军队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等一系列重要军事理论问题进行了大量的探索;通过黄埔军校、国民革命军、国民军、苏联以及工农运动等多种途径与方式,培养和储备了一大批军政人才;通过东征、北伐等一系列的军事行动,积累了丰富的军队管理和指挥的实际经验。这些从军事理论、军事人才以及军事实践上为党在大革命失败后立即创建人民军队、独立开展人民革命战争打下了基础。因此,大革命时期是党创建人民军队的重要准备阶段。大革命时期的军事运动是中国共产党武装斗争史的发端,它对人民军队的创建,对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革命胜利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周恩来与毛泽东的交往始于北伐战争期间的广州.周恩来时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参加了讨伐陈炯明的两次东征.毛泽东时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他主编的<政治周报>第三期曾对第二次东征作了介绍,指出:"此次东征,组织了伟大的政治宣传队,设立东征军总政治部为之统率,以第一军政治部主任周恩来为总政治部主任."1926年3月,"中山舰事件"后,周恩来、毛泽东曾在李富春家中讨论反击蒋介石的问题.毛泽东在广州主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周恩来曾去作<农民运动与军事活动>的讲演.周恩来是中共党内最早从事军事工作、最早认识到军事工作重要性的领导人之一.他与毛泽东交往的50多年中,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特别是在事关党和红军前途命运的关键时刻,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作出了特殊的贡献.伟人已逝,风范长存.值此周恩来诞辰110周年之际,特撰此文缅怀先辈,激励后人.……  相似文献   

8.
如何看待武装斗争问题,是我们党在大革命时期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随着革命斗争实践的发展,党内一些同志对此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作出了有一定深度的理论分析;但是,从党的指导思想上来看,当时对武装斗争的认识还是不足的。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这时,我们党虽已开始懂得武装斗争的重要性,但还没有彻底了解其重要性,还没有了解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  相似文献   

9.
在1921-1927年间,毛泽东就已经注意到了农民问题的重要性,这与共产国际对农民问题的重要性强调是一致的。在农民问题上毛泽东继承了共产国际和苏联关于农民问题的优秀经验并结合中国农民运动的现实不断摸索着中国特色的农民运动之路。  相似文献   

10.
《沧桑》1996,(4)
抗日战争初期,陕甘宁边区军民,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领导下,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建立了“三三制”政权,实行减租减息,开展大生产运动,经济文化建设,发展武装斗争,战胜了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成为当时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大后方。在当  相似文献   

11.
1925年,李宗仁、白崇禧和黄绍竑为领袖的"新桂系"统一广西,从此开始长达25年之久的"新桂系"统治时代。在此期间,柳州在时任广西建设厅厅长伍廷飏的主持下,开始了以改造农村、发展农业、富裕农民为内容的生产增收改革。这场农事改革运动(本文将柳州的这场变革称为"柳州农事改革运动"以区别于当时流行的"乡村建设运动",是以为两者虽然存在交集,而现实上还是存在在很多差别。)既有新桂系军事割据的现实需要,也有深厚的以国民政府为中心的地方自治政策背景。这场改革运动既立足于广西割据的现实,实际上又超越了军事割据的局限。  相似文献   

12.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新中国的土地改革运动中,党中央为什么能制定出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土地革命路线?毛泽东思想为什么在大革命时期萌芽?这些都与毛泽东对中国农民问题的深刻认识分不开。而毛泽东对农民问题的认识则始于大革命时期,本文试就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的理论与实践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3.
正近代以降随着日本对韩国的不断侵略,从义兵运动起,韩国民众就开始用武装斗争的方式来争取自由和独立。1910年日本吞并韩国后,韩国民众开展了各种争取祖国独立与自由的斗争,武装斗争是其中重要的斗争方式。在中国全面抗战爆发之前,韩国民众的武装斗争主要集中在中韩交界的中国东北地区,在关内的独立运动力量多注重培养军事人才和开展暗杀日本军政要人或破坏殖民统治机构的活动。中国全面抗战爆发后,在华韩人独立运动者积极  相似文献   

14.
在大革命时期,毛泽东所写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集中体现了毛泽东的农民运动观。分析农民参与政治革命的要素,对如何搞好新时期农村的制度化政治参与仍有多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正>农民运动先驱韦拔群(1894—1932),毛泽东赞他“读了半本马列主义,红了半个中国”(朱万一:《中国少数民族革命运动史(1919—1949)》,四川民族出版社,1990),牺牲时年仅38岁。由于韦拔群牺牲较早,亲人也大多遭敌杀害,传世的文物史料很少,甚至连一张照片也没留下。笔者历时年余,在广泛搜索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写就此文,以期追寻这位壮族人民的好儿子、农民武装斗争的先驱的壮烈人生。  相似文献   

16.
蒋二明 《江淮文史》2016,(1):116-125
正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陈独秀不重视武装斗争,不懂得军事和建立武装的重要性,以为陈独秀与黄埔军校没有关联,因而鲜有人论及陈独秀与黄埔军校的关系。实际上,陈独秀对国民党改组和国共合作的推动,以及对国民革命运动的指导,从宏观上促进了黄埔军校的  相似文献   

17.
大革命时期,掀起了以湖南为中心的全国农村大革命的高潮。毛泽东认识到农民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农民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并提出把建立农民武装与创建农村政权联系起来的政治主张。毛泽东在大革命时期关于农民运动的思想抓住了中国革命的核心问题,丰富了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的基本理论,为后来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问题的探索实际上作出了创造性贡献。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同志指出,抗日战争应当“着重武装斗争”,但“不是说可以放弃其他形式的斗争;相反,没有武装斗争以外的各种形式的斗争相配合,武装斗争就不能取得胜利。”分化、瓦解敌伪军工作就是“武装斗争以外的各种形式的斗争”之一。新四军第七师及其驻防的皖江抗日根据地重视做好敌伪军工作,积极配合武装斗争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相似文献   

19.
肖风 《炎黄春秋》2010,(9):63-65
问:您概要谈谈“四清”运动的历史背景。答:“四清”的历史背景可以说有三条。第一,为了实践“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的理论。这个理论是毛泽东提出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后,教育刚从小农传统生活中解放出来的人民、特别是农民和农村干部,始终是党和毛泽东关心的一个重大问题,上世纪60年代初期,几乎年年进行社会主义教育。人民公社时期采用的“四清”办法进行整风整社,为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提供了一个具体形式,也为开展大规模“四清”作了准备。  相似文献   

20.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之后,我们党坚持开展武装斗争和农民运动,开创了许多革命根据地,并陆续建立了各级革命政权。为了统一领导各根据地的政权建设工作,于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召开了中华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