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夏史志》2004年第3期刊载白述礼先生《古灵州历史大事浅说》一文内容丰富,史料翔实。其中汉惠帝置灵州,北魏孝明帝立灵州一段,在谈论刁雍在古灵州地区修渠时说:刁雍“上表奏请开艾山渠。”艾山在吴忠以南,原富平县西南三十里,也就是今天的牛首山。引黄河水修渠,史书载“灌田四万余顷”。对此段叙述,我也有一些看法,与白先生商讨。  相似文献   

2.
《红旗渠》     
龙瑞  王珂 《百年潮》2016,(4):80+82
正(国画·2009年)美术点评这幅场景壮阔的山水画作品,选定"青年洞"作为画面的视觉中心。在构图方面,画家利用传统中国画高远、平远的透视方式,把多个场景汇集成一个巍峨的画面,把太行山和水渠的特征反映得更加全面、充分。画面中高山耸立,沟壑纵横,成千上万的修渠大军车水马龙,一派繁忙景象。画家通过对太行山险峻环境的营造,以表达林县人民开山造渠的艰辛。作品以单纯的水  相似文献   

3.
红旗渠工程施工期间,林县(今为林州市)豫剧一团、二团和电影队积极响应县委的号召,深入工地为修渠民工演出、放电影。当时,我在县豫剧二团乐队担任司鼓。引漳入林工程开工之前,我们就经常去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县城和西沟村等地进行慰问演出。工程开工后,一团留在县城,为外宾和全县各村群众演出;二团开赴工地。大约一个月后,两个团开始轮流到工地和沿渠各村演出。  相似文献   

4.
《史记·河渠书》记载,汉武帝听从庄熊署建言,“发卒万余人穿渠,自微引洛水至商颜山下。岸善崩,乃凿井,深者四十余丈。往往为井,井下相通行水。水■以绝商颜,东至山岭十余里间。井渠之生自此始。穿渠得龙骨,故名曰龙首渠,作之十余岁,渠颇通,然犹未得其饶”。本世纪在龙首渠故址修洛惠渠,所获地下资料证明《史记》此段记载的真实可靠。四十年代修洛惠渠第五号隧洞时,也采用了汉龙首渠创始的“井渠”施工法,每隔三百米打一眼竖井,施工中曾在13、16、18号竖井中距现渠底以上十多米处,发现了塌坏的木支架多根,系柏木,判…  相似文献   

5.
桂林城市水系人工渠坝的建设早有历史记载。例如,唐贞元十四年(798)筑伏波山河岸驳堤,宋代修朝宗渠,明代在桂林市区修建了一重要水利工程——虹桥坝。  相似文献   

6.
陕西泾阳北宋丰利渠口发现石刻水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85年底,陕西省文物局委派秦建明,并邀请西北大学赵荣及杨政,对历代引泾工程遗址进行考古调查。调查中,在被标明为明代“通济渠”渠口处,发现石刻文字。经过刷洗辨识,见到上下有方格状刻划,证实为一处古代石刻水尺。继而在附近又发现一处。调查分析表明,该渠实为北宋所修丰利渠,原标明代通济渠系误认;渠口  相似文献   

7.
季敬忠 《神州》2011,(4X):233-233,235
在一元二次方程应用中,有一类问题。是给矩形四周装上等宽的边或在矩形四周、中间修等宽的路或渠。这类问题在原来处理方法上理解相对跨度大、困难多。而在现在新的处理方法上没有跨度,易于理解掌握。现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8.
1955年10月,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派沈仲常、庞有林、李世芸、匡远滢四同志组成小组,参加官渠埝修渠工程中的文物保护工作。当时工程处正分别在三地训练民工基层干部,他们即分成三个小组赴集训地点,进行开工前的宣传。庞有林同志  相似文献   

9.
《丝绸之路》2008,(2):78-78
近期,敦煌市按照“引人入城、阶梯成形、以水造景、循环利用”的设计理念,从党河右岸的党河灌区总干渠修渠引水,在市区河道内修建了3.4公里的景观水面及小跌水坝等六个功能区。党河风情线是挖掘敦煌历史文化,重塑城市旅游文化脉络,  相似文献   

10.
张掖郭家沙滩汉墓清理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家沙滩在张掖县城东南约二十五里的党寨乡,附近是一片小沙滩。一九五六年春当地农业社为了扩大耕地面积,开荒掘渠,发现古墓,将墓砖挖出修了水闸,因此有几座砖室墓遭到破坏。我会于四月接到通知即去进行了解,当时发现有四座砖  相似文献   

11.
柴成岳 《炎黄春秋》2004,(10):35-36
1958年大跃进初期,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发动了规模浩大的“水利化”运动。兴师动众,全县四万多名修渠大军中有近5000名各族男女青年组成的100多个青年突击队,在各主要“水利化”工地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过,他们的劳动成果,除少部分在以后水利建设中作为现成工程基础使用外,大部  相似文献   

12.
宁夏河套平原,引黄河水灌溉,已有2000多年历史,由于河道的左右摆动,灌区人口的增减变化,农牧业经济的此消彼长等多种原因,使渠道的兴废变化很大,见诸史志记载的有汉代高渠,北魏艾山渠,唐代七级渠、光禄渠、御史渠,特进渠,西夏吴王渠,元代蜘蛛渠、太平渠、白渠,明代靖虏渠、柳青渠、石灰渠、通济渠、羚羊夹渠,清代昌润渠、滂渠、复盛渠、天水渠以及民国时的湛恩渠、云亭渠等,今皆不见,考究其消失的具体情况,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  相似文献   

13.
南、北集渠最早见于《水经注》卷33江水,“江水又东会南北集渠”,其大概位置在今重庆万州境,但在历史文献里即存在着一些争论,甚至今日仍有不同的看法。 《水经注》卷33载:“江水又东会南北集渠。南水出涪陵县界,谓之阳溪,北流,迳巴东郡之南浦侨县西,溪夹侧盐井三口,相去各数十步,以木为桶,径五尺,修煮不绝。溪水北流注于江,谓之南集渠口,亦曰阳溪口。北水出新浦县北高梁山分溪,南流逞其县西,又南百里至胸忍县,南人于江,谓之北集渠口,别名班口,又名分水口,朐忍县尉治此。” 通过这则记载,我们可明确两点:一是南…  相似文献   

14.
武威县磨嘴子古墓清理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磨嘴子位于甘肃武威县城东南约三十多里,在祁连山下的襍木河岸,是一块突出的小山嘴,磨嘴子台地分为二层台和最高台地,墓葬大部分布在二层台上,面积约有一百多亩。磨嘴子古墓群是1956年3月甘肃省文管会兰新铁路文物清理组发现的,除此以外还有新石器时代遗址。同年11月,该地在整地修渠中,挖出古  相似文献   

15.
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灭北凉,北凉国主沮渠牧犍率众东迁,从《故凉州武威太守沮渠愍之墓志》、《隋伊穆及妻沮渠氏墓志》和《奉先观老君像碑》可知,中原沮渠氏后裔一直延续至隋唐时期,且仍以"泸水沮渠"自居。其中,沮渠愍为沮渠蒙逊世子沮渠菩提后代。沮渠后裔居住地以洛阳为主。442年沮渠无讳西迁至吐鲁番建立高昌北凉政权,后被柔然所灭,北凉王族沮渠氏变为平民融入到西域多民族社会中。  相似文献   

16.
沮渠氏北凉建置年号规律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沮渠氏北凉建置年号规律新探王素这里所谈的沮渠氏北凉,包括河西沮渠氏北凉和高昌沮渠氏北凉两个政权。河西沮渠氏北凉建都姑臧(今甘肃武威),为所谓五胡十六国之一,由沮渠蒙逊于公元401年建立,其子沮渠牧犍于公元433年继位,公元439年被北魏灭亡。高昌沮渠...  相似文献   

17.
正前不久,我从甘肃景泰五佛渡过黄河,考察向往已久的靖远、平川黄河古渡及境内丝绸之路。自明建立卫所至今,靖远依河水有八条自流灌溉渠道,它们是复兴渠、靖丰渠、民生渠、恒丰渠、靖乐渠、永固渠、沣泰渠和发源渠,总长180.9公里。其中位于双龙乡的发源渠建于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原名永裕渠、仁义渠,后改为发源渠。双龙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明代北城滩长城及沿线城障烽燧遗址、唐代北城滩古城堡遗址  相似文献   

18.
试论出土元代磁州窑器中所绘磁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河北磁县地区的漳河两岸,分布着多处宋元时磁州窑的遗址。河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早在1957年为了配合邯郸市修渠工程,对峰峰矿区观台镇的古窑遗址做了清理发掘。1964年故宫博物院对磁州窑遗址做了比较全面的调查和采集标本的工作。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窑址中发现绘有“王”字的瓷碗和残片(图二、三、六)。晚到1975年,又在磁县南开河村,由社员在村东漳河故道中修渠,发现了六艘元代沉没的粮船。经河北省和邯郸地区文物工作者清理发掘,沉船中发现了大批铁工具和瓷器等,其中也发现了“王”字瓷碗(图一)。以上的发掘  相似文献   

19.
能仁寺摩崖造像,位于仁寿县城东45公里处的中农乡能仁寺,寺早毁,在原寺后两侧岩壁有摩崖造像百余龛,1972年仁寿黑龙滩水库建渠开山取石毁损殆尽。现仅存28龛,造像27O尊,除大部分头、手有残损外,其余基本完好。1982年普查时发现,1988年12月定为县级文保单位。能仁寺,相传自唐相继建庙堂、僧室及加工作坊等建筑连一里有余,明时设“江南察院”于此,县志所载“白杨厅桂花台”旧址。正殿后山有黄昌,董天官之墓,亦毁于修渠取石之中,其时出土文物甚多,因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皆散失一空。现存造像,皆分布在原“罗汉堂”右侧山壁长29…  相似文献   

20.
刘笃敬(1848—1920)字缉臣,号小渠、筱渠、筱邃,山西襄汾县(原太平县)景毛乡南高村人.清同治六年(1867)丁卯科优贡,光绪元年(1875)太原乡试中乙亥科举人.曾三次进京考进士,皆未中.后在京任刑部主事,加员外郎衔.《太平县志》协修,山西最早办电业的创始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