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将西安市文管会收藏的一件葵花形银碗称为粟特式银碗,而不直接称粟特银碗,是因为目前该器在中国尚属孤例,已知粟特银器中也没有十分相似的作品,故暂且不确定为粟特银器。但毫无疑问的是,它与唐式银器差异明显,具有浓厚的粟特银器风格。这件银碗1970年出土于西安西郊,最初发表于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唐代金银器》图录中,后收人《海内外唐代金银器革编》一书①。该碗的碗体不深,呈八曲瓣花形,腹壁稍斜,至下部内收。碗底为多棱喇叭形矮圈足(图一,1)。器腹凸凹起伏的造型格外引人注意,外壁八条分瓣内四线较深,在碗内形成八条凸起…  相似文献   

2.
四川什邡出土宋代银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5年5月中旬,在四川什邡县蓥华乡场镇下水道工地上1.5米深处发现宋代银碗十只,(图一)查考系北宋末年绍圣进士刘直夫宴客进羹之器。银碗周围布满宋影青陶瓷器皿碎片,十只银碗重叠置放在碎片土坑中,根据现场断定乃宋代窖藏之物。银豌胎身匀薄,工艺精湛。弧腹圆底,口沿内撇,高脚空心,成喇叭形圈脚,无花纹图案,全高4.5厘米,容深3.0厘米,碗口直径9.5厘米,碗脚直径3.5厘米,圈脚高1.4厘米,每只碗重55克,共重550克。银碗圈脚上均錾有“直夫二字,(图二)距“直夫”二字不远处,又有刀刻痕纹的一个“宜”字,(图三),据考:“直夫”二字乃原碗主刘汲之字,刀刻痕纹“宜”字乃新碗主邓宜之名讳。刘汲字直夫,四川眉州丹陵人,宋绍圣四年进士,曾为川东合州(合川)司理,甘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陕西凤县双石辅、凤州两地,出土了一批唐宋时期的陶瓷器,现选择其中九件瓷器介绍如下: 一、白瓷类白釉碗口径13、高5.5、底径(外径)5厘米。唇口,浅腹,腹壁斜直,玉璧形宽矮圈足。白釉纯白莹润,胎致密。碗内施满釉,外壁施半截釉,底足露胎。此碗为唐代邢窑上乘制品(图一)。  相似文献   

4.
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两件唐代的邛窑瓷碗,分别烧制于玄宗天宝七年(748年)和文宗开成元年(836年)。碗内有釉下彩书年款及反映道教内容的文字图象。一件为"天宝七载午时造"邛窑碗。圆唇,口略敛,坦底,璧形足。高4.3、口径14、足径5厘米。碗内外施灰青色釉,外壁釉不到底,底足无釉,露灰褐色胎。因瓷土淘炼不细,故胎质疏松,焙烧时产生气泡,造成碗内外的鼓包。碗心有釉下青褐彩书"天宝七载午时造"竖行年款。文字右侧绘  相似文献   

5.
1977年7月,铜川市木材公司在黄堡镇东北约两公里处基建取土时,于地下0.8米深处发现金花银碗一件;同时出土的还有陶罐一件,距离银碗约2米,罐内填满淤土。同一地层内还包含数量极多的布纹瓦、长方形石块等建筑材料,以及唐代白瓷碗、黑釉盆、注子等残片。这块地方当地群众称"庙坡",又是耀州窑淘洗瓷土的"坭池"故址。  相似文献   

6.
1987年,在陕西扶风法门寺唐代大圣真身宝塔地宫中出土了数百件供奉佛指舍利的珍贵文物,在这批唐代文物中,发现了具有明确记载的唐代秘色瓷十三件.在此十三件唐秘色瓷中,有两件是饰银棱金银装秘色瓷碗.这批唐代秘色瓷的发现在我国均属首次,它们的出土,因其意义重大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本文仅就这批唐代秘瓷中的两件银棱秘色瓷及相关问题谈点学习心得,不妥之处,请学界先辈和学友指正.  相似文献   

7.
《文物》1982,(2)
1378年监利县福田公社在挖河工程中,发现了一座长方形券顶土洞小型砖室墓。经清理,出土了一批珍贵的漆器,还有几枚开元通宝钱和几件已残的三彩陶罐。据初步鉴定,这批漆器,均系木胎,外表髹褐黑色漆,内表髹朱漆,无彩绘纹饰,造型精致,保存完整,其中有漆碗、漆盂、漆盘、漆勺、漆盒等。现分别简介如下: 大漆碗一件。椭圆形,花瓣状口沿,口径37.5、高12、底径21厘米(图版捌:1)。小漆碗二件。口沿似花瓣形,口径  相似文献   

8.
西安发现唐代陶扑满及铜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党顺民 《中国钱币》2004,(4):55-55,F011
2004年春节刚过,西安古玩城一地摊 上,摆放着许多残破的唐代莲花瓦当,并有 一件小陶扑满。 扑满为青灰色陶质,上呈圆球型,下平 底,高67、腹径66毫米。顶部有一钱币投 入口,长28、宽4毫米。内装4枚唐代开元 通宝钱,钱径24毫米,钱背无任何纹饰和记 号,文字风格、钱币特征和初唐开元通宝钱 极为一致(插七)。唐代小扑满的发现,为研 究初唐的钱币贮存器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开元通宝数据 1.直径25、穿径6.5毫米,重3克 2…  相似文献   

9.
《文物》2017,(1)
<正>2010年,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发现的伊和淖尔M1[1],是近年来中国北方地区北魏墓葬考古的一项重要发现,尤以出土多件反映中西文明交流的器物而引人注目。本文通过对墓中出土的1件高浮雕鎏金人物银碗与其他5件类似器物的比较分析,着重讨论器物的设计风格、装饰特点和人物形象等内容,以此来探讨M1出土的这一件银碗的产地及来源等  相似文献   

10.
唐代卢言《卢氏杂说》载:“玄宗命射生官射鲜鹿,取血煎鹿肠食之,谓之热洛河,赐安禄山及哥舒翰。”(《太平广记》卷234)清王士禛谓安禄山部下有骁勇善战之精卒谓之“曳洛河”,热洛河为“曳洛河”字音相近之附会(《池北偶谈》卷24)。今人王子辉研究唐代饮食,定热洛河为“唐代宫廷专用食品”(《仿唐菜点》第234页)。但都未说清“热洛河”究竟为何义?玄宗为何要将鹿血煎鹿肠取名为“热洛河”?据《资治通鉴》,“曳落河者,胡言壮士也”,  相似文献   

11.
1996年10月,在西北大学图书馆东侧、西大宾馆北侧进行基建清理时,于两眼废井中出土了一批遗物。水井直径约80—100厘米,由于施工时已下挖4-5米,开口地层不详,但井底用砖为平印砖,经鉴定属唐代。井内遗物分布于填土中,亦有唐代风格。现报道如下:一 瓷器白瓷小盒 完整,失盖,子母口。鼓腹,斜壁,微凹底。内施全釉,子母口上未施釉,外壁施半釉。釉色滋润,积釉处闪青,有细小开片,无釉处可见白色化妆土。通高2.4、口径3.2、底径3厘米(图一,1)。黑釉瓷碗 侈口,弧腹,圆唇微尖,圈足,外底微塌。碗内施白釉,口沿一周无釉,近口沿处白釉积釉泛青,釉面有…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博物馆藏有两件耀州窑的青釉瓷器。一件是印花鹿纹碗,一件为卧狮盏。现分别介绍如下。青釉印花鹿纹碗敞口,折腹,圈足。通体施青釉,质莹润,有冰裂纹(图一)。高4.5、口径18、足径5.5厘米。碗心模印反向排列奔鹿一对,其中一鹿头仰起,目视前方;另一鹿作奔跑中回首惊望状。碗内壁满布模印折枝牡丹纹(图三)。外壁折腹处上方等距离刻划竖线纹一周,并压有5条深槽。青釉卧狮盏由座、盘两部分组成。施灰青色釉,质莹润,有冰裂纹。通高9.2、盘  相似文献   

13.
江苏吴县藏书公社出土宋代遗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2年5月,吴县藏书公社篁村林场职工在鹿山南坡造林时,发现一座宋墓。此墓已被破坏,形制不明。出土一批遗物,共29件,现介绍如下。月白釉冰裂纹瓷洗 1件。敞口,折沿,腹壁弧形,矮圈足。胎质细腻,底足露紫褐色胎,釉厚,莹亮如玉,有细冰裂纹。高3.3、口径11.3、底径6.2厘米(图一)。莲花纽影青瓷盖罐 1件。盖沿平折,盖心内凹,中饰莲花形小纽;罐为子母口,球腹,小平底。露胎处颜色洁白,釉色闪青,内含少量黑点,底部有支钉痕。通高8、盖径10、底径5.4厘米(图二)。影青瓷粉盒 2件。扁圆形,盖与盒上下套合,小平底。胎质洁白细腻,釉色泛青。一件高1.8、直径3.7厘米;一件高5.5、直径  相似文献   

14.
1987年3月,绵阳市中区刘家农民修房取土时,挖出一铜盆,内盛7件瓷器,其中青瓷2件,白瓷1件,青白瓷(即影青瓷)4件。 铜盆,侈口、深腹、平底,壁极薄,锈甚,口沿部分残。口径22、底径11.8、高9.5厘米。 瓷器7件,分四式。 Ⅰ式4件,青白瓷碗,侈口,斜直腹,小平底,器内外均施釉,砂底。釉色白中泛青,内腹壁模印一圈云雾纹和潮水纹。口径16.8,底径3.8,高5.6厘米。(图1) Ⅱ式1件,青瓷碗,侈口,浅腹,腹微折,圈足,通体施满釉,釉色闪青,外壁饰  相似文献   

15.
1975年4月,镇江箕家山一座北宋时期的墓葬中,出土一件银包口搅胎瓷碗,同时出土的还有一件影青瓷粉盒。搅胎瓷器,过去出土极少。此碗直口微内敛,圜腹平底,内底略凹,毛口涩边,镶有薄薄的银口,宽1.5厘米(图一)。胎质坚细,为棕、白色两种瓷土经旋制使整个器壁上呈现棕、白间杂的不规则花纹,变化多端,比人工绘制的纹饰更觉别致可爱。胎面施一层很薄的透明釉,出土时大多脱落。碗口径12.5、底径5.5、高6厘米。关于搅胎瓷器,扬州唐  相似文献   

16.
宁夏石坝发现墨书西夏文银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灵武县横山公社石坝生产队在黄河右岸,北靠明长城和古城堡(横城),隔岸与掌政公社相望,是古代的一个重要渡口(图一)。 1976年3月,在石坝生产队南面200余米的黄河河滩自然沙土1.5米深处,发现一批银器,有碗、小盒、发锐饰等共十九件。碗有两式,Ⅰ式二件。皆完整,直敞口,浅曲腹,小平底。其中一件高3.6、口径10.5、底径5.3、器壁厚0.1厘米,内外皆素  相似文献   

17.
何莉 《南方文物》2007,(4):165-166
1995年11月,南昌市博物馆在江西电机厂基建工地进行抢救性发掘时,清理了一座唐墓,发现一件三升记容漆钵,与其伴出的有褐釉双系陶罐2件,青瓷碗1件,木俑5件,仕女木簪1件,木枕1件,开元通宝26枚。  相似文献   

18.
蒲江发现后蜀李才和北宋魏训买地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后蜀李才买地券,1977年9月於蒲江县东北乡干柏村9组一座砖室墓内出土。该墓为券拱单室,长2.5米,宽1米。砖全用黄泥粘接。墓内出土陶碗1件,白釉,饼足,底径6.2厘米,高5厘米,口径19厘米。陶碟1件,饼足,底径4厘米,高2.5厘米,口径11厘米。四系青瓷罐1件,通高29厘米,底径16.5厘米,口径12厘米。双耳青瓷罐1件,高10厘米,底径4厘米,口径5.5厘米。豆青瓷碗1件,饼足,底径7厘米,高8厘米,口径18.5厘米。  相似文献   

19.
1978年4月北京通县台湖公社,唐大庄大队在庄南春耕时,发现金代墓葬。出土青瓷碗一件,通高5.5、口径15.5厘米,釉色青绿,有光泽,露底胎(图一)。崇宁重宝钱一枚(图二)。澄泥陶砚一件,褐陶,圆形,矮圈足,三足。通高2、口径10.7、足  相似文献   

20.
<正> 1988年4月,文安县东牛村群众取土时发现三件唐代遗物,现存廊坊市文物管理所。 三彩小瓶:1件,完整,卷沿圆腹,假圈足,胎体洁白,外施褐、绿、白三色釉,底足无釉,口径2.4Cm,腹径6.5Cm,足径3Cm,高8Cm。(照1、图1) 双系罐:一件,完整,圆唇短颈,鼓腹假圈足,竖系,单泥条中间压出浅槽,然后粘贴,瓷胎呈浅灰色,腹壁的上部先涂一层不透明白色底釉,再施淡黄色釉,下半部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