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敏敏 《收藏家》2012,(12):61-65
战争贯穿了人类的文明史,军事活动往往关系到一个政权或民族的生死存亡。《左传》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因此人类的物质文明史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军事技术的发展史,各个时期的尖端武器都代表了当时的顶尖技术。作为防护类兵器,铠甲是军戎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为武库之必备,又在漫长的人类服饰画廊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周坤 《收藏家》2012,(8):81-84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铜镜铸造高峰期。此时铜镜数量丰富,类型众多,在考古发现中汉代墓葬普遍随葬铜镜。汉镜常见的装饰纹样可分为蟠螭纹、蟠虺纹、草叶纹、星云纹、乳钉禽兽纹、博局纹、变形四叶纹、双兽纹、  相似文献   

3.
张媛 《收藏家》2013,(10):69-73
古籍中有一个特殊的种类——套印本。套印即套色印刷,是指将同一页书雕刻多块书版,再用不同的颜色分别涂在不同的雕版上,并分次刷印于同一页面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书页,常见的有朱墨两色套印、以及三色、四色和五色套印。我国不但是最先发明印刷术的国家,而且也是最先发明和使用套色印刷的国家。套色印刷,变单色为多色,在雕版印刷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韩敏敏 《收藏家》2012,(10):31-36
明代服饰在历代基础上鼎革损益,既继承了传统华夏服饰的端庄大气、华丽雍容,也部分地吸收了其他民族服饰的优点,最终形成自己的特色,成为华夏古服饰艺术之绝唱。然而明代服饰传世量很少,一则时代久远,保存不易;二则满清入关后,以铁血手段对汉族衣冠进行改革,兵火破坏严重。  相似文献   

5.
Felix Horn 《文博》2009,(6):26-35
利用三维测量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以及科学的数据计算,计算机可以制造出虚拟三维形象,便于展示与交流。至今为止,秦俑坑中出土的大多数陶俑的彩绘留存不多甚至没有。色。大部分原始彩绘均已脱落,只有极少部分彩绘保留至今。本文以虚拟三维模型重构了秦俑原始彩绘,显示了其功能与意义。俑(T21G18-03)是这次工作的对象。陶俑主要显现出灰暗的陶一尊将军俑(T9:1)和一尊跪射陶俑出土时彩绘的纪录档案是重构工作的出发点。通过三维扫描仪将陶俑表面形状进行数据记录,这是重构工作的基础。然后通过数码照片记录彩绘现状,并将这些照片进行三维机理处理。采用三维绘制软件进行重建和摹绘工作。数据模型过程可以模拟和大多数彩绘和表面情况。这项工作的开展通过几件典型陶俑,将秦俑的原始状态展示给大家。通过计算机模拟,多彩的秦俑军阵活灵活现的呈现在观众面前。  相似文献   

6.
古埃及墓葬彩绘材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ristoph Herm 《文博》2009,(6):234-243
分析研究了八件古埃及墓葬出土器物,这些器物包括部分传统殡葬遗存,包括木乃伊裹尸、面具、木棺和礼仪器具等。时代大约为古埃及晚期(公元前800到公元400年),展现出不同的彩绘工艺和风格。本文将提供有关颜料、充填物、调合剂的分析结果。还将讨论古代工艺、时代、老化以及保护问题。另外,还对多种颜料分析手段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7.
王瑞霞  周麟麟 《文博》2009,(6):371-386
近十几年来,青州陆续有龙兴寺佛教造像和香山汉墓彩绘陶俑出土。这些文物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彩绘保存较好,且数量很大。通过对山东其他地区出土的同类彩绘文物的色彩、纹饰等的统计,让我们对山东的彩绘陶质和石质文物的艺术特色有一个综合认识。陶质彩绘文物自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经历了由实用器到明器的转变,到两汉时期发展到高峰,中国雕塑的最大特色之一塑、绘结合成熟了,对其后的雕塑艺术产生了很大影响。隋唐以后,彩绘陶质明器渐渐走向衰落。目前彩绘石质文物在山东最早见于汉代画像石,在北朝时期的佛教造像上得到极大发展。继承了汉代陶俑塑、绘结合的雕塑形式,将外来的宗教艺术中国化了,其细腻的刻画,对形体比例的准且把握,使中国的雕塑艺术达到了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化遗产》2004,(3):31-31
以生漆为底层的彩绘文物保护是彩绘文物保护领域中的一个世界性技术难题,秦俑彩绘保护即属此类问题。10余年来,秦俑博物馆科研人员利用现代科学分析检测手段,对彩绘物质成分、工艺进行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揭示出彩绘损害机理,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保护技术方案。经过大量实验,研究出聚乙二醇(PEG200)与聚氯酯乳液联用和单体渗透——电子束辐射聚合两套方法,成功运用于彩  相似文献   

9.
陕西靖边出土彩绘贴金浮雕石墓门及其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年10月下旬,我们有机会考察了陕西靖边县境的统万城遗址,并对靖边县文物管理所的馆藏文物进行了系统的鉴定定级。其中一套彩绘贴金的石雕墓门很是特别,经询问方知是1994年在统万城遗址东侧出土。这套墓门曾于2001年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展出过。因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观赏价值,经靖边同仁同意,先发表出来,并略作讨论,请大家指正。  相似文献   

10.
马朝龙  李随森 《文博》2009,(6):403-406
龙门石窟在开凿时利用丰富多彩的彩绘颜料对窟龛和造像进行了装饰,本文通过对龙门石窟现存彩绘装饰的调查和研究,初步总结了龙门石窟彩绘装饰的一些特征和规律,并就龙门石窟彩绘装饰的时代和成分等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蒋炳昌 《收藏家》2009,(11):37-38
红绿彩瓷器,创烧于十三世纪的金代时期,这独具特色的艺术手法,开创了一种新的装饰工艺,并顺延至明代,为明清彩瓷的大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这类瓷器,过去古玩界一直称之为“宋加彩”。  相似文献   

12.
王时磊  李寒梅 《收藏家》2009,(12):55-57
在瓷器上书写诗词始于唐代长沙的铜官窑,宋代磁州窑继承了这一表现手法,并逐渐形成自己的装饰特色,创造出比长沙窑更为丰富灵活、形式多样的诗文表现风格。尤其是在宋金元时期,磁州窑瓷器上的诗文数量和规模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丁送来 《收藏家》2008,(9):27-32
2008年7月15日在北京首都博物馆开幕的中国记忆—五千年文明瑰宝展中有一件唐代长沙窑褐绿彩绘狮座诗文瓷枕(图1)非常引人注目,它造型别致、装饰精美、器形小巧,为长沙窑瓷枕中之极品。高7.3、长13.1、宽8.1厘米。青釉、灰白胎,枕面与底座均为长方形,中一卧狮承托枕面。枕面为长方八角,两端是褐绿彩六边几何图案装饰,  相似文献   

14.
闻长庆 《收藏家》2011,(2):28-34
在传统观念上,浙江曾一度大力宣传的青瓷文化,仅只是越窑以及杭州官窑、龙泉窑,有"南青北白"之说。但在笔者不断认识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浙江是多种瓷色釉制瓷的发源地,并有幸得到杭州工地的数吨残官窑及"龙泉窑型"等各窑型残碎片佐证,由此新发现各种窑型。因为它们并不是贸易瓷,  相似文献   

15.
陶瓷枕是磁州窑产品中最具特色且别于其他窑系的重要品种之一.有关瓷枕的成型工艺,大部分文章都是一语带过,于文荣[1]与张子英[2]曾经有过相应的论述,其中于文相对详细,为进一步探讨瓷枕的成型工艺提供了有益思路.本文将以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所藏磁州窑系瓷枕[3](图一、二)为例,试图从器物本身及结合陶瓷工艺学原理[4]来详细探讨瓷枕的成型工艺.  相似文献   

16.
牛成 《旅游纵览》2012,(5):46-47
<正>关于枕头大战的故事,以前只是听朋友说过。又到了开春,不想错过这个一年一度的活动。今年4月7日下午便早早带上相机和朋友一起前往位于曼哈顿中城的联合广场(Union Square),准备亲自见识见识这项风靡欧美的"娱乐"活动。我们到的并不算晚,但走进去的时候发现里面已经打成了一片,广场上已经被挤得水泄不通。中心喷  相似文献   

17.
<正>走进满族人家,当年的炕琴上都摞放着布枕头,近处细看,枕头的两头无不绣花纳朵,十分艳丽,满室生辉。这些枕头和枕头顶刺绣都出自新婚的媳妇之手,是娘家的陪送。可以说,枕头顶刺绣是满族民间刺绣中的最精彩部分,形式多样、题材丰富、针法繁多、绣工精湛。  相似文献   

18.
李达  李六存 《收藏家》2013,(2):79-81
之所以写下这个题目,是因为在传世的数百方磁州窑白地黑花枕上的纹饰中,很少有几方枕是画玉免纹饰的。这就使我对看到过的这几方枕上的玉免纹饰画面始终久放不下,在脑海里常常浮现,与宋代崔白《双喜图》中玉免的形象不断地进行重合且反复的显现。磁州窑征宋元时期受到宋代院体画派的影响,并且有文人参加。换言之,宋代的院体画家曾经参与影响了磁州窑的创作。而磁州窑的工匠们,这些长期生活任社会底层的人民,由于其对生活的热爱,画其所爱,笔触他们所熟悉的生活图像,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和推动了宋代院体画家的创作。  相似文献   

19.
土乡:孕育土族灿烂文化巍巍龙王山,滔滔大通河。这山环水绕的地方,就是素有土乡之称的互助土族自治县。这是一片黄色的土地。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在这里交错嵌接,群山环抱着谷地,谷地里生长着作物,也生长着俯首向地的农民,土地最虔诚的植物。然而最醒目的黄色还是那些用黄土夯筑的庄廓。一列列一行行于无形中形成规则,于散乱中自成体系,犹如一个庞大家族纷繁而又界限分明的谱系。在四季的阳光下,细长的巷道衍生的还是发展与壮大的主题,十八板土墙上生长着苔藓,也生长着某种温柔的东西。一年四季,太阳东升又西落,月亮缺了又圆。黄土庄廓稳稳坐…  相似文献   

20.
刘禄山 《收藏家》2011,(10):39-48
江西省博物馆收藏有一座嵌粉彩景市六景瓷板六折屏风,系1979年从人民大会堂撤回的陈设物。六景六折屏风共6扇屏,铰链相连。为安全保管起见,已拆卸铰链,分扁上架固定保存(图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