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考古遗址的价值功能(一)古代遗址的价值功能保存至今的古代遗址,其价值功能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第一,历史载体。除了传世的古代文献之外,我们了解古代历史的惟一途径就是发掘古代遗址。任何一个古代遗址,都是人类  相似文献   

2.
我国历史悠久,传世文献浩如烟海,文献学和历史学及其他学科在掌握大量传世文献的基础上已取得了诸多丰硕的成果。但传世文献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也给研究工作带来很多不便。出土文献可以帮助研究者解决其中的一些问题,有利于我们了解古代的书籍制度;扩大史料范围;使一些佚失的文献重新问世;弥补传世文献之缺漏;纠正传世文献之谬误;可以为伪书正名。  相似文献   

3.
祖国古代冶金技术是世界闻名的,由传世的商代青铜器,可以看出古代手工艺的技巧,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亚方罍、方尊,可代表祖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艺术的一斑。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书画作品是我们了解和弘扬中国文化、记录我国文明文化的实物载体之一,也是文物中价值最高、极易损坏且最难保护收藏的藏品。中国书画装裱技术是伴随着中国书画创作产生和发展的一种特种工艺美术,对于保存灿烂的民族文化遗产起了特殊的作用。古代书画作品历经几百年、上千年,得以传世至今,在传世的过程中,其主要原因就是经过装裱与修复。  相似文献   

5.
箧和笥均是古代竹制盛放物品的器具。本文运用考古发掘资料和传世文献相互对照,对箧和笥作为先秦两汉时期简帛书籍盛具的功用作了考实,进一步探究简帛书籍的收纳方式。  相似文献   

6.
古代象牙、犀角雕器属于杂项类文物,凝结了我国古代工匠的精神和智慧。牙角雕器集药用和艺术价值于一身,传世文物已珍稀罕见。文章针对象牙雕和犀角雕两种器物类型,结合史料阐述其历史发展过程和相关鉴定、保管知识。  相似文献   

7.
定窑是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白瓷窑场之一,在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定窑有着丰富的文献记载和大量传世品,是古陶瓷研究中成果最为丰硕的窑场之一。随着近代考古学的兴起,湮没已久的定窑窑场于1922年被重新发现,经过百年来的考古调查与发掘,以及逐渐丰富的考古学研究,定窑研究正在向更为广阔和深入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贪官与名画     
从现存传世画作来看,隋唐以来,妙手丹青,名画辈出。由于古代保存绘画的条件简陋,更由于水、火、兵、匪之厄,特别是战乱的洗劫,名画传世甚难。今天我们重读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可以深切感受到在“山河破碎风摆絮”的国破家亡时,人民仓惶逃难,转死沟壑,图书、文物——包括名画,或被偷被抢,或被迫弃如敞帚,任人践踏,碾作尘土,实在让人痛心疾首。因此,历代传世名画,数量甚稀,价值连城,往往成了不法之徒行贿、贪官污吏受贿的珍品。而巨贪大恶,更直接染指名画,巧取豪夺。即以明朝为例,史实昭昭,观之令人触目惊心。  相似文献   

9.
杨明璋 《丝绸之路》2012,(12):35-42
敦煌文献中存有大量丰富的关于婚仪文学的资料,这些资料与一般传世文献中所记载的婚仪资料有所不同.但其中也多有相同之处。本文从障车词、催妆诗、却扇诗、呪愿文等几方面对敦煌文献中记载的婚仪诗文与一般传世文献中记载的婚仪资料做了详细对比,认为敦煌文献所记载的婚仪文学有自己的特点,是研究古代婚仪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0.
杨亚长 《文博》2013,(6):59-63
据传世的古代文献记载,闳夭、太公望、南宫括、散宜生为周文王四友。本文拟从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物两方面,对这四位人物的族源与身世,以及他们的主要事迹作一考述。  相似文献   

11.
王浩辉 《东南文化》2011,(2):121-123
山水画大家黄公望是元四家之冠,其所作《富春山居图》为元代文人山水画转型期的经典作品,其意境清新简远、平淡天真,是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对中国山水绘画艺术的一种创新,它构成了黄公望山水绘画艺术复杂多元的文化内涵。黄公望的绘画理论传世文献《写山水诀》,是对山水绘画技法深入研究的理论结晶。  相似文献   

12.
于成龙  李雪 《收藏家》2013,(2):7-12
2012年12月26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孙照子女捐赠中国古代绘画珍品展隆重开幕。在此展览中,元代倪瓒《水竹居图》轴,为国内仅见倪瓒设色之作,堪称绝品;元代黄公望《溪山雨意图》卷,乃目前所见黄公望最早之作,弥足珍贵;其它如明代文征明、沈周、项圣漠、董其昌,清代王时敏、王翚、王鉴、王原祁、恽寿平及郎世宁等画品,亦为翘楚之作。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图像、文献和档案为基础,试图藉诸种材料的分析,阐述董邦达奉乾隆皇帝之命绘制《四美具合幅图》的缘由,以及作者对绘画主题、题材、风格、构图的选取,通过分析作品从母本到成品的制作过程,力求揭示出皇帝、词臣和画家在创作中的意愿和互动。作者试图借助个案分析,揭示词臣画家在乾隆宫廷内艺术风格的形及其发展过程中的种种复杂性。此外,作者对绘画史研究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广西发现了“田州土知府印”和“镇安府土知府印”。本文考证此二印的颁发者为吴三桂政权,并考查了颁发时间及受职者,进而指出二印见证“三藩之乱”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于唐代甘州设置"中府",即中都督府的有关史实,作了仔细的钩稽和考证。考得广德二年(764年)十月凉州被吐蕃大军所围河西节度被迫徙镇甘州后,为适应移治的需要遂将甘州升格为"中府";迨至大历元年(766年)五月河西节度又徙镇沙州,当年甘州陷蕃,甘州作为中都督府及河西节度使的治所前后不足两年。  相似文献   

16.
傅斯年,朱希祖,朱谦之均与北京大学、中山大学有紧密的关系。在北京大学期间,朱希祖是北京大学的著名教授、系主任,傅斯年和朱谦之则是北京大学非常出名的学生。以后,傅斯年、朱谦之、朱希祖先后到中山大学任教,都对中山大学史学系有所贡献。三人当中,二朱在中山大学曾是同事。朱谦之对傅斯年的学术思想有较多的评论,认为傅斯年是“发展式的历史”的第三阶段的第二小阶段的代表人物,既指出了他比文献考证派的优胜之处,又指出了他的局限性。朱希祖与傅斯年在明成祖生母问题上有过争论。这些评论和争鸣,既表现出他们各自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也反映出近代学人错综复杂的学术关系。  相似文献   

17.
傅山是明末名噪一时的学者,博通《经》、《史》、《诸子》和佛道,精医术尤精书法,在绘画上以指画为独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崇高地位,为历来学者和书家所称道。同时,他也是有争议的人物,其人、其书、其道颇有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18.
據南陽出土仲爯父鼎等,知周夷王有未嗣位長子監伯,其後爲監氏。監伯女監姬嫁新宮叔碩父,生子名山,作膳夫山鼎。鼎銘紀年爲三十七年,記山任爲王司飲酒職務。由監伯以下年齡估算,三十七年只能屬於周厲王,從而證明《史記·周本紀》厲王年數是正確的。  相似文献   

19.
郑珍为诗,要在学韩,本于叙议,出于学问。兹论分轨所由,多自学韩而出,及其所之,则上下唐宋。以宋人学韩,故郑珍学宋,盖亦学韩一路,得于宋人句法、苏黄驰骋才学及宋诗机趣。韩从杜出,故郑诗学韩,与学杜无悖,多在即事、叙述及诗语祖述。郑诗略近孟诗者,固以遭际相似,而有情感认同,不似孟郊刻厉;似乐天、太白,则以学韩叙议,造语至于敷衍散漫;似李贺,则以郑诗奇气在焉,而用语固有取用;小诗有似王维者,悉写乡居生活、片时风景、一时感受,拟之贴切。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乐圃林居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并结合诸多文献记载,详细考评了倪瓒的创作缘起和具体创作时间,指出《乐圃林居图》不但是倪云林少有的绢本、大幅杰作,更重要的是它还是倪氏有生之年的最后画作,堪称绝笔。文章还通过收藏印记的辨识,对画幅在明清时代的流传经过及倪氏伪本、仿本进行了梳理,以此说明这是一件流传有绪的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