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传统书画作品中存在有大量模糊不清的印章,对此类印章尚没有很好的手段进行提取和鉴别。为解决这一问题,本工作采用一种用高光谱图像系统采集书画中模糊印章的光谱-图像信息,采用最小噪声分离变换(MNF)处理光谱图像数据,提升了模糊印章的可辨识度。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能够有效的将模糊印章的信息提取出来,有利于印章的鉴别和研究,为书画的文物价值和真伪鉴别的研究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无损鉴定书画印泥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印章是中国传统书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印章所用印泥的无损检测和对比研究,能为书画的鉴定和考证提供有益的信息。但中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等传统检测方法存在定量精度不高、不便检测大幅书画等不足。而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的新型分析技术,具有测试方便、安全无损、信息丰富、定量准确等独特优势。为了验证该技术用于书画印泥分析和鉴定的可行性,采用14种不同颜色、不同时期的印泥和5种纸、绢等用于盖印的载体进行测试、建模和验证。实验表明,该技术不仅能实现印泥的准确识别,还可用于年代判断和颜色辨别。适当的差谱处理,可在有效排除纸、绢等载体信号的同时保持足够的印泥光谱精度。  相似文献   

3.
中国画把题款、印章作为画面布局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清代书画的题款、形式比前代更趋丰富,也更讲究艺术性。  相似文献   

4.
传统书画装裱修复工艺的科学化问题一直是我国书画保护修复中的热点,也是书画类文物保护修复发展趋势之所在。南京博物院以"苏裱"的有序传承和数十年致力于纸质文物保护研究为基础,在综合运用传统装裱工艺和现代科技手段上已逐步形成较为系统和全面的研究体系。在传统书画装裱修复中加入可行的科学手段,利于书画文物的长期保存,其研究成果也可以为国内外书画装裱修复及其科学化研究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孙毓汶为清代私人书画收藏家。其整体收藏情况不甚明了,书画收藏活动、收藏喜好,也少有专文论及。1982年,其后人捐赠给中国国家博物馆一批书画,大部分钤有孙毓汶的鉴藏印,虽不能反映孙毓汶收藏全貌,但仍不失是一次最大的汇集,从中可以看出孙毓汶所藏偏向绘画,呈现出少书法,略花卉、人物,详山水的特点。孙毓汶的藏品大多重新制作了书画套,其亲自书写套签,并钤盖鉴藏印,印章数量多达七十余方,印文内容极其丰富。本文根据孙毓汶书写的题签、题跋以及鉴藏印,结合相关史料,探讨孙毓汶的书画收藏、整理、鉴赏活动,以及孙毓汶的书画喜好和审美倾向。孙毓汶作为清代官员,其审美价值取向是对正统派"四王"绘画的认同,"四王"推崇"清正雅和"的审美思想,与当时所倡导的宋明理学思想一致,不仅满足了文人士大夫"寄乐于画"的心理需求,还成为维系最高统治者与朝野文人士大夫精神联系的文化传统,对清代正统的审美倾向也产生了影响。孙毓汶对"四王"绘画的认同,就是一种最好的印证。  相似文献   

6.
传统书画装裱修复工艺的科学化问题一直是我国书画保护修复中的热点,也是书画类文物保护修复发展趋势之所在.南京博物院以"苏裱"的有序传承和数十年致力于纸质文物保护研究为基础,在综合运用传统装裱工艺和现代科技手段上已逐步形成较为系统和全面的研究体系.在传统书画装裱修复中加入可行的科学手段,利于书画文物的长期保存,其研究成果也可以为国内外书画装裱修复及其科学化研究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书画文物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书画文物“出圈”、传统文化“入圈”,核心在于加强书画文物保护,这也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内容,是提升民族自信心、提高国家软实力与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书画文物“出圈”旨在让书画文物“火起来”、走进人们的生活圈,让传统文化“入圈”旨在挖掘书画文物优秀传统文化、让其与公众建立共生共长的关系,让传统文化“活”起来,让公众感受到书画文物的魅力,以促进书画文物的保护、传承和利用,真正促进书画文物传统文化传承与薪火绵延。因此,文章将深入研究促进书画文物“出圈”、传统文化“入圈”的路径,认为要加强书画文物基础研究,强化书画文物价值认同,做好书画文物科技赋能,讲好书画文物故事,以更好地挖掘书画文物的传统文化内涵,推动书画文物文化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石渠宝笈与古代书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皇家收藏较之私家丰富得多,而且数量超过前期。清内府的书画藏品,都经专人鉴定,尤其是在乾隆时期,曾数次组织书画名家和鉴赏家对藏品逐一进行鉴定和品评,并区别出上等、次等两个等级,分详简逐一著录。由于乾隆皇帝酷爱书画,他本人常以鉴赏家自居,往往喜欢在书画上自加品评、题诗,加盖鉴藏印章。故而,他把清廷内府所收藏过或者鉴定过的书画作品,命大臣记录下来,编成一部专门书籍——《石渠宝笈》。《石渠宝笈》初编,成书于乾隆十年(1745年),共编四十四卷。著录了清廷内府所藏历代书画藏品,分书画卷、轴、册九类。每类分上、次两等,将认为…  相似文献   

9.
张译丹 《东方收藏》2022,(7):117-119
中国传统书画装裱与古代书画的修复保护工作唇齿相依、密不可分,是中国独有的一项传统技能,然而这一技能的发扬和传承却一直只能依靠师徒之间的口手相传。笔者通过在文保行业和高职教育实践中的反复观察、研究,总结了传统书画装裱之手工软镶镜片的基础方法,包括浆糊制作、蒸画固色、画心上墙挣平、方裁画心、小托、镶料的制备、方裁、大托等具体操作及注意事项,具有较强的实操指导性和理论性。  相似文献   

10.
卷轴是书画艺术的一种独特展示与收藏形式,卷轴书画画芯表面的折痕不仅影响展陈效果,而且降低了书画文物的保存寿命。为此,利用超景深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分析了卷轴书画折痕的微观结构,探讨了折痕产生的机理,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表明:小直径收卷是书画产生折痕的重要原因之一;收卷直径越小,书画出现折痕的现象越明显。通过在地杆处加轴管以增大收卷直径,能够有效减少折痕和断裂的产生。该方法保持了中国传统卷轴书画的装裱形式,维持了书画的原貌,并能够有效保存书画展示的传统韵味。研究结果为探讨书画折痕产生的机理和防治对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郑珉中 《收藏家》2008,(12):73-78
一.“猿啸青萝”琴1.从管平湖先生得“猿啸青萝”琴开始50年代初期,北京的古琴名家管平湖先生由中央音乐学院古琴副教授调任民族音乐研究所古琴组副研究员,专门从事发掘古琴曲的打谱工作,经昔日的琴学弟子程子容君介绍,得与其长亲山东诸城派的古琴大家夏溥斋先生相识,夏先生年事已高,平湖先生执弟子礼待之,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故宫博物院藏明清名家篆刻中有问题的印作进行了单体研究与考证,纠正了以往鉴定工作中的错误,为进一步科学、系统地研究明清篆刻艺术提供了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故宫最新购藏的隋人《出师颂》入手,探讨了由其引发的对古书画鉴定诸问题。对于象《出师颂》这样未署名款的作品,不是简单的“真”“伪”所能概括的。关键在于时代的判断,即对作品所体现出的风格特点的判定。而作品的价值亦不在真本、摹本,更在于其所负载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在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清篆刻作品中,有四件来自邓以蛰先生的捐献,它们分别被认定为清代篆刻家邓石如、顾振烈的印作。本文通过对这四件篆刻作品多方面的考察、研究,否定了这个结论,并重新考证出四印的作者,澄清了以往的误识,为进一步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相似文献   

15.
李理 《收藏家》2012,(2):10-14
继2009年10月至2010年1月成功举办"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之后,2011年10月3日至2012年1月3日,在台北故宫将隆重推出"康熙大帝与太阳王路易十四特展"。本次展览继续以台北故宫、北京故宫提供的展品为主,另有法国凡尔赛宫博物馆、卢浮宫博物馆以及沈阳故宫博物院、  相似文献   

16.
古建油饰彩画的制作技术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中国特有的古建油饰彩画制作技术加深了解,促进古建油饰彩画传统工艺科学化,采用X射线衍射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扫描电镜、体视显微镜等仪器对采自蒙古博格达汗宫博物馆、北京颐和园、甘肃嘉峪关、山西太符观等古代建筑的油饰彩画样品的制作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测试的样品分别采用了一麻五灰、一布四灰、单披灰等多种工艺制作地仗;麻纤维广泛应用于样品纤维层中,仅样品YHY-22使用了棉布;颐和园和博格达汉宫博物馆的样品以砖灰作为地仗无机填料,嘉峪关样品使用了白土粉,而山西古建样品则可能使用当地的土壤。可以得出结论:几个地区古建油饰彩画的制作材料和技术是有所不同的。  相似文献   

17.
朴文英 《收藏家》2010,(1):9-14
辽宁省博物馆于2009年11月7日至2010年1月4日举办华采若英——中国古代缂丝刺绣精品展,展品共54件组,其中6件来自故宫博物院。展览按工艺分缂丝和刺绣两个部分,均为以书画为蓝本织绣的观赏性作品。此次展览力求全面系统地展示观赏性缂丝和刺绣的发展历程、时代特征、织绣工艺和装饰题材。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对故宫书画文物进行整体分析、保护的方法,本研究利用研发的高光谱成像系统,对故宫博物院的部分馆藏书画文物进行分析。分析发现,高光谱成像技术在文字信息增强、隐藏信息提取、底稿线提取、颜料分析等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将高光谱成像技术用于书画文物的保护,不仅能够深度了解文物病害程度,为绘画工艺研究提供帮助,更重要的是能够为书画文物的保护修复材料选择和修复效果评估提供参考,使保护修复更加全面和科学化,同时能缩短病害调查和科学分析的时间,加快保护修复工作的进度。  相似文献   

19.
故宫博物院《“平安故宫”工程总体方案》于2013年3月正式上报国务院.4月,“平安故宫”工程被批准立项,成为重大文化建设工程.该工程旨在全面提升故宫博物院的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传播和观众服务能力,实现对故宫的完整保护和故宫博物院的可持续发展.其主要内容包括北院区建设、地库改造、基础设施改造、防震、修复等七大项.  相似文献   

20.
故宫古建筑内温湿度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博物馆的环境应当相对稳定且有益于文物的保存。故宫博物院作为古建筑博物馆,其特殊性在于古建筑本身也是文物,虽然自身条件较差,但又不能随意改变其外观和结构,导致其保存环境往往不够理想。在研究中论述了故宫古建筑的环境特点,结合在古建筑内文物环境监测和控制方面的若干问题进行有益的探讨,对原状陈列的古建筑温湿度调控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和评估,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古建筑中环境控制的思考。采用密封性能优良的展柜配合适当的调湿材料可以很好地稳定相对湿度,减少温度变化对相对湿度造成的影响,这是当前国际上文物微环境控制的一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