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加坡的成功,李光耀认为主要是行政管理简明廉洁,政府决策果断有力,以及拥有能适应国际社会的劳动大军。李光耀没有说到自己,然而,说新加坡取得的成就,不可能不说到李光耀卓越的政治才能。新加坡资政李光耀,被国际社会认为当今世界对中国问题发表意见最具权威性的领导人之一。他曾出任新加坡总理31年,在他领导下的新加坡,于纷乱的世局中从马来西亚的一个自治邦分离独立,并在风云变幻中站稳了脚跟、发展壮大了自己,使这个资源匮乏的蕞尔小国,一跃成为仅次于日本的亚洲工业富国。一百年前,李光耀曾祖父的家就在中国。中国和新加…  相似文献   

2.
李光耀在河南宋全忠新加坡内阁资政,原总理李光耀,于1994年9月29日至10月2日,对河南省进行了为期四天的访问。随同访问的还有其夫人柯玉芝女士、该国驻华大使郑东发先生和一个由53人组成的新加坡工商代表团。李光耀1923年9月16日出生于新加坡甘榜爪...  相似文献   

3.
速写     
忧心忡忡李光耀呼吁华人讲华语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最近表示,如果新加坡华人失去讲华语的环境,今后要再造同样的环境将极为困难。他说,新加坡人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和公共场合讲华语,使新加坡华人生活在华语环境中。李光耀的担心自有其道理。新加坡华人人口最多,但近年来,英语已有取代华语之势。华语的“没落”,正在使新加坡人失去一大“个性”,也将影响他们与中国人的交往。他指出:“我们必须努力促使3%,甚至5%能通晓双语的华人掌握高水平的华文,以方便到中国做生意,以及为在新加坡营业的中国公司服务。”  相似文献   

4.
"在双眼闭上之前,我说不定还会做些荒唐事。"李光耀对急于评价和总结他功过的人们说道  相似文献   

5.
风从西部来     
税晓洁 《旅游》2000,(6):2-6
当一个人走进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如果他到达时的惊讶是巨大的,并经历了长期艰难的适应阶段,那么,他所获得的感受将十分强烈、深入,以至会在他身上创造出一个具有新观念的世界,这世界将成为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将以回忆的形式一直陪伴他到死—我和我的藏族兄弟更桑在那里面走了一个多月,深以为然。这种东西使我陶醉。一个人能在喜欢的东西中陶醉,就是幸福的。我不管这样是不是自欺欺人?我愿意这样。我知道我还将四处游历,一直到死。不过,我现在莫名其妙有了一点父母们对故乡的那种怀恋感。我知道,我游历的终点也将是故乡。谁又…  相似文献   

6.
11月6日,李光耀之女李玮玲在英国报纸《星期日泰晤士报》上透露了父亲患有周围神经病变,并在两年前已有步伐不平稳症状的消息。据她说,父亲一直坚持每日3次在跑步机上练习行走,尽管病症已经影响了他的神经系统,他在受邀参加新加坡国内外访问和参加对话时,始终保持着“顶尖”状态。据新加坡《海峡时报》近日报道,李光耀本人也在参加一次植树活动时对记者说,“我毫不怀疑,这一切不会影响我的精神、意志,也不会影响我的决心。”  相似文献   

7.
“哈里李光耀决心出人头地,他可能在一生中身居高位。”这是十多岁的李光耀读莱佛士书院时,他的一位老师对他的预言。果然,出身贫寒、具有中国血统的李光耀不仅当上了新加坡的总理.而且一干就是三十多年,果然是一生身居高位。  相似文献   

8.
杨建民 《文史天地》2014,(11):65-69
正法捷耶夫是苏联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作品《毁灭》《最后一个乌兑格人》《青年近卫军》等,不仅在苏联,在上世纪中、下半叶的中国,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法捷耶夫与中国著名作家鲁迅虽然并未有会面机会,但因为作品,他们之间却有着一段相知颇深的文学之缘。一1927年,年仅26岁的法捷耶夫,出版了自己的首部长篇小说《毁灭》。这部小说,以刻  相似文献   

9.
梁实秋先生1987年10月3日在台湾病逝的消息,震惊了大陆文坛。在北京,我曾有幸接触过梁先生的长女梁文茜,她是北京一位出色的律师。1949年后,海峡两岸信息隔断,父女天各一方,思念情深,痛苦异常。后来,情况稍有松动,1971年夏天,父女二人便急切相约在美国会面。梁文茜给父亲捎去了北京东城内务部街梁先生故居四合院里枣树上的大红枣。先生爱不释手,老泪纵横。事后梁实秋先生将这颗红枣带回台湾,浸泡于玻璃杯中,供奉案头,足见其思乡之情深!我还见到过一帧照片,梁先生在他台湾的寓中昂首站在一幅北京故居图画之前,遥望着远方,寄托他对故都,对北京…  相似文献   

10.
1995年7月16日,我专程到中国人民大学汪金丁教授的寓所,请他叙述1946年至1948年在新加坡华侨中学教书的经过。承他欣然答应,谈了他是如何到华中的,后来又是在什么情况下离开的。其间,他首次披露了他与华侨中学校长薛永黍发起成立华中中国民主同盟组织及其活动的情况。下面就是根据他的谈话整理的。薛永黍校长邀我去举办教书1945年10月,我从印尼回到新加坡,开始筹办新南洋出版社。当时,育奖学校要我去教书,育英很想办好,需要请好多人,问我在请人方面有没有办法?育英学校董事会有一个负责学校方面的董事陈仲彦,在上海肘和我是同…  相似文献   

11.
吴乃昌 《纵横》2011,(10):47-49
我的父亲吴羹梅(1906---1990),江苏常州人,原名吴鼎。1932年毕业于日本横滨高等工业学校应用化学科,回国后在上海创办中国标准铅笔厂,1945年参与发起组织中国民主建国会,任常务理事,1949年在哈尔滨筹办中国标准铅笔厂,同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父亲与毛泽东主席曾有数次会面,主席平易近人的作风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2.
我和著名诗人臧克家曾经有过一面之缘。在那次会面中,我了解到在抗战初期,诗人在我的故乡潢川曾经有过一段从事抗战工作的经历。  相似文献   

13.
1905年7月,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两位巨子孙中山、黄兴在日本相会。对于是谁介绍孙、黄相识的问题,史学界众说纷纭,颇多歧异。概而言之,约有四说:其一,宫崎寅藏说。宫崎本人对孙黄初次会面多次做过详尽的描述。他说,1905年春孙中山自欧洲回到日本,经宫崎介绍,孙中山与黄兴初次会面于东京凤乐园,在座的还有张继等人。宫崎寅藏早在1897年就结识了孙中山,对孙的革命精神极表钦佩,此后曾多方面协助孙中山开展革命活动。1902年他又与黄兴相  相似文献   

14.
1926年夏,我赴北京求学。未动身前,父亲和母舅一再嘱咐,要我途经上海时,一定去看他们的老友上海的龙积之和杭州的汪千仞。因为他们二人与我母舅是同科举人,汪千仞先生又和我母舅、父亲一同在广雅书院求学,交谊甚密。但自民国以后,他们始终没有再会面。所以借我此行,代表怀念之意。因此,我到上海之后,首先去拜访了龙积之先生,接着又到杭州拜访汪千仞先生。出乎意料的是竟以  相似文献   

15.
李锐 《炎黄春秋》2015,(4):21-22
我认为,曾彦修是对党,尤其是对党在1949年后执政治国问题上觉悟得最早的人之一。他是讲究做人的,认为最重要的是做人,当做人与做党员发生冲突时,他选择做人。他就是这样一个人,非常值得敬仰和学习。我跟曾彦修是同时代的人,我比他长两岁。我们同在延安待了六七年,最初我和他都是做宣传工作的。我在延安抢救运动中被打成特务。他与田家英是同乡,当时他们都在中央政治研究室工作,知道我的经历。1952年后,他调到中宣  相似文献   

16.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因领导新加坡从独立建国到走向繁荣进步所取得的辉煌政绩,赢得了广泛的声誉,在新加坡获得人们的拥护和爱戴;在国际上受到尊敬与景仰。他被公认为一个世界性的政治家,一个在世界论坛上倍受重视的发言人,一个充满政治经验、在国际上倍受欢迎的咨询对象。  相似文献   

17.
杨柏森 《百年潮》2012,(11):8-11
正1986年到1992年,我在中国驻新加坡外交代表机构工作。因为殖民统治者遗留的历史偏见等原因,中国的中医中药在新加坡一度得不到认可,面临着困局。后来,在各方努力下,中国政府应邀派出中医专家为李光耀等新加坡政要和社会名流治疗久治不愈的痼疾,获得显著成效,引起巨大轰动。中医中药在新加坡由此"正名",打开了局面。同时,中医中  相似文献   

18.
三张便条     
2005年大概九十月,我在美国,已在电话里听到了余先生的声音,醇厚的、元气充沛的。可是后来他去了华盛顿国会图书馆演讲,错失一次可能的会面。2006年12月13日下午,传真机响了,吐出来一张纸。  相似文献   

19.
藏学专家丹玛·江永慈诚罗桑开珠我在几年前就耳闻丹玛·江永慈诚先生在藏学研究领域中辛勤耕耘,并取得丰硕成果的事迹。今年有机会来到江河源头第一城玉树藏族自治州首府结古镇,或许是从事藏学研究工作的缘故,我很希望有机会与他会面交谈。七月份是青藏高原风和日丽,...  相似文献   

20.
我1952年出生在北京,从我记事的时候开始,我们一家人就居住在东城区喜鹊胡同十号大院里,一直到1975年才离开。十号大院是一个典型的北京四合院,院子虽然只有十几户人家,却有三个人精神上有毛病。他们一个属暴力型,那是一个工厂的女工。我记得她梳着短发,两眼发直,冒着绿色的凶光,脸上长满了粉刺。一个属政治型,他后来疯死了。还有一个属青春型,也就十五六岁,看见人就笑。这些人,使十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