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大众文化批判与意识形态批判,技术理性批判,性格心理机制批判一样,是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核心议题之一。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社会,随着大众传播媒介的发达,艺术在大众化和普及化的同时,开始失去了自身的创造性和超越性,开始沦为非创造性的、商品化的大众文化,成为欺骗人,统治人的异化的文化力量。对于大众文化批判,法兰克福学派大多数成员都有涉及,并且留下了一系列的经典著作,正是建立在对此的认知基础上,本文将对大众文化的概念、内涵与特点等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大众文化批判与意识形态批判,技术理性批判,性格心理机制批判一样,是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核心议题之一。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社会,随着大众传播媒介的发达,艺术在大众化和普及化的同时,开始失去了自身的创造性和超越性,开始沦为非创造性的、商品化的大众文化,成为欺骗人,统治人的异化的文化力量。对于大众文化批判,法兰克福学派大多数成员都有涉及,并且留下了一系列的经典著作,正是建立在对此的认知基础上,本文将对大众文化的概念、内涵与特点等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王春晓 《神州》2013,(19):129-130
鲍德里亚与法兰克福学派之间存在某些观点上的共同性和继承性,本文试就两者有交集的理论进行阐述并试着加以比较。探讨法兰克福的文化工业及单维概念对于鲍德里亚的影响。鲍德里亚对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有所承接,其社会批判更加的具体深刻。  相似文献   

4.
大众文化批判是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核心议题之一,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批判理论在对资本主义文化的整体批判上有其不可磨灭的功绩,但同时,由于其理论本身在思想上的不自洽性和理论基础上的先验性,使其理论本身有其内在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5.
大众文化批判是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核心议题之一,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批判理论在对资本主义文化的整体批判上有其不可磨灭的功绩,但同时,由于其理论本身在思想上的不自治性和理论基础上的先验性,使其理论本身有其内在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6.
吴玉敏 《攀登》2004,23(4):63-65
大众文化是工业化发展和消费主义占主导地位的必然伴生物,其发生存在的基本逻辑是商品的生产与消费,它所具有的意识形态的作用在法兰克福学派那里得到了全面而深刻的阐发.同时,时尚化已是大众文化明显而又强大的传播动力,也是大众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7.
孙哲  李昕 《黑龙江史志》2008,(16):90-91
法兰克福学派是西方著名的批判理论学派,他们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批判思想,将马克思主义与弗洛伊德主义等现代西方社会思潮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套独立的社会批判范式和方法。本文在追述弗洛姆思想理论发展脉络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其批判理论进行了批判继承,肯定了理论贡献,剖析了不足,并指出了对我国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8.
傅守祥 《攀登》2004,23(3):32-35
曾几何时,传统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独霸天下,成为批评家手里最为有力的话语武器;是以伯明翰学派为代表的后起理论和其后的后现代主义诸派文化理论的反拨与突破,丰富和充实了西方的大众文化理论与批评话语,使文化研究和大众文化批评迅速普及于许多国家,并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成为当前世界上最活跃的理论领域.由此,大众文化理论与批评已经告别尖锐的“文化革命“或乌托邦式的“审美救赎“阶段,步入了文化民主与多元共存的“后革命“时代.  相似文献   

9.
任凯欣 《神州》2012,(17):22-22
法兰克福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阿多诺和马尔库塞从对现代资本主义全面异化分析入手,着重批判了资本主义的文化产业和强制性消费把人变为"单向度的人"。本文依照这种文化批判理论的反思路径来对《娱乐至死》进行阐释和解读。  相似文献   

10.
阳海音 《黑龙江史志》2014,(20):141-142
承认理论是霍耐特思想发展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霍耐特承认理论是在反思第一代和第二代法兰克福学派理论家和福柯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的。霍耐特承认理论认为,相互承认关系可以表述为:以爱与关怀为主导观念的私密关系;以平等的权利义务为规范的法权关系;以个人成就为社会等级规范标准的社会尊重关系。霍耐特承认理论完成了社会批判理论的重大转向,创造了批判理论发展的新形态,提出了当代紧迫问题,拓宽了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问题域,对现代性的批判具有重要启示。但它也存在夸大道德规范、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力度有限等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曹勤华 《神州民俗》2007,(11):17-18
解释人类学是各种民族志实践和文化概念反思的总称,它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受当时占支配地位的帕森斯社会理论、经典的韦伯社会学、现象学、结构主义、结构和转换语言学、符号学、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以及阐释学的共同影响下产生的,对西方众多的人文学科产生了影响。简单而言,解释人类学关注的是文化符号的破译以及对文化行为的深层描写及阐释。  相似文献   

12.
访德散记     
访德散记文/王成法△法兰克福书展一角1997年10月,我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之一参加了德国法兰克福国际书展,并对德国进行了为期七天的访问考察。德国位于中欧西部,是一个环境优美、资源丰富、工业发达的国家。一、法兰克福国际书展每年从10月的第一个星期三开始...  相似文献   

13.
陈捷 《丝绸之路》2011,(16):71-72
阿多诺等理论家所提出的文化工业理论,对大众文化的主体和受众展开了激进的批判和否定。本雅明关于机械复制技术对高雅艺术品的冲击,与阿多诺观点相似,但在对大众文化和受众的认识层面却有差异,后来的文化研究学者继承了他的观点,并展开对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批判的批判。  相似文献   

14.
德裔美国民俗学家杰克·齐普斯延续法兰克福学派传统,在社会政治语境下对童话进行批判性研究,做出了一系列独到而有益的探索。他在总结19世纪末西方童话类型的社会制度化功能与趋势的基础上,通过对迪士尼个人、公司的成长及其将童话最初版本向动画片改写过程的社会—政治—文化分析,肯定了迪士尼在文化革新与复兴方面具有一定的使命担当,但同时也对迪士尼童话作品在不同的社会运用中所折射出来的民粹主义、清教主义、精英主义和消费主义等美国意识形态作出深刻反思。作者认为童话具有深刻的社会功能,绝不仅仅只是心理补偿,童话故事所投射的世界揭示了当下社会中真理与谬误的鸿沟。  相似文献   

15.
18世纪末以来,在德意志地区兴起了一股世界历史书写新潮流。世界历史书写摒弃了传统的百科全书式书写模式,开始寻求世界历史之间的联系。在这一思潮影响下许多学者开始关注如何整合世界历史,探求世界历史发展的主线。其中弗里德里希·施莱格尔的《普遍史论稿》便是这一思潮的代表。施莱格尔作为一名早期浪漫派成员,其作品一方面深受哥廷根学派史料批判与整合历史的影响,力图展现世界历史发展趋势;另一方面,又深受浪漫主义思潮影响,带有强烈的哲学色彩。《普遍史论稿》借助中世纪的世界历史书写模式,将自己的政治理想投射到中世纪的等级社会中,借此批判法国大革命及其后果,为现代化寻求另一种出路。  相似文献   

16.
嘉庆年间 ,桐城学风开始转型 ,兴起了一个以姚莹为主的青年经世派知识群体。本文对这一思想文化史上的区域性现象作了评述 ,认为它是清代社会与学风演变的一个标识。  相似文献   

17.
20 0 2年 12月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了由程兆奇著的《南京大屠杀研究———日本虚构派批判》 ,41 5万字。该书汇集了作者 5篇论文 ,14篇短文与札记 ,1篇论著评议 ,通过对抗战时期日本军队组织和个人等大量公私原始资料的查考 ,逐一细致地批判、纠正了日本虚构派在南京大屠杀问题上的种种胡搅蛮缠 ,肃清理路 ,以正视听。该书附录有日本有关南京大屠杀书目 ,相关大事记 ,进攻南京日军编表 ,日本虚构派、中间派、大屠杀派三派问卷调查等。《南京大屠杀研究——日本虚构派批判》  相似文献   

18.
范炜烽 《攀登》2008,27(6):85-87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发达工业国家陷入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与政治危机,要求政府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西方学术界对此做出了积极而有力的回应,在对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展开尖锐批判和进一步思考的同时,新公共行政学和新公共管理学派应运而生。这对当代西方政府管理改革的价值取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学术界的主流观点对这三个阶段政府管理的价值取向作简要的梳理和述评。  相似文献   

19.
徐国利 《史学月刊》2022,(4):103-115
民国时期顾颉刚的学术价值观经历了两次重要转向,与传统经世致用观有较复杂的离合关系,在中国现代史家中最具典型性。顾颉刚早年接受传统经世观和梁启超等今文家的经世思想,赋予经世致用论诸多新内涵;后受章太炎等古文家学术价值观影响,主张为学只当求真而不问致用,其学术价值观具有二元性。20世纪20年代,顾颉刚接受实用主义价值观,既强调学术旨在求真而非致用,主张保持学术的独立性;又认为学术有间接之用和无用之用,对史学的社会功用多有阐述。三四十年代,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的加剧使顾颉刚回归经世致用之学,他致力边疆史地研究和大众文化普及,以服务救亡图存的抗日大业。可见,顾颉刚不同时期对传统经世致用观,或是继承中有批判,或是批判中有继承,却始终没有悖离它。究其根源,在于儒家经国济世传统和实践理性精神在顾颉刚学术价值观的历史阐释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杰克·齐普斯敏锐地进入当代社会的故事活动现场,洞察并阐述了童话的创造性讲述实践观:一方面,对经典童话的讲述具有多层次性、创造性和多样性,其是对传统文化的领悟与理解性继承;另一方面,讲述者发挥想象是对童话的创新利用,表达了一定的社会和个人诉求。尤为重要的是,童话讲述实践具有批判性功能,可以增强文化身份认同,推动社会发展。齐普斯的创造性讲述实践观,对于传统文化资源的转化与发展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