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勇 《文史春秋》2001,(3):44-46
“救国七君子”之一的章乃器,浙江青田人(1897—1977年),是中国近现代的著名爱国民主人士。他毕业于浙江省立甲种商业学校,一生走的是从事财经工作的道路,与中国的民族工商业结下不解之缘。他的大哥章培,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与白崇禧同窗,曾任国民党陆军大学装甲系中将主任;三弟章郁庵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党员。  相似文献   

2.
张道藩轶事     
张道藩陪同蒋介石参观画展自从电视剧《徐悲鸿》上映以来,街头巷尾不时听到一些有关张道落为人的评论,也听到一些似是而非的议论。现就我们耳闻目睹的有关张道藩的事实写出供人们当作一份参考的资料。与徐悲鸿的友谊1919年的秩天,张道藩离开天津南开学校赴法勤工俭学,因所乘轮船不能在法国靠岸而改驶英国,于1920年一月抵伦敦。他先在曼彻斯特中学和克亲菲姆学院学习,白天上学,晚上在一家化工厂当临时小工。次年考进伦敦大学美术部,专学绘画。当时博斯年正在该校攻读哲学和文学,张氏与傅结识受到影响,乃兼习文艺理论。1924年毕业,…  相似文献   

3.
要是没去西藏,顾绶康不会是今天的顾绶康。退休前,他是新华社摄影部的记者,美术编辑,(摄影世界)的副主编。退休后,每逢双休日,他背着两个大包包,把那些粘贴在经幡上的小小照片,用绳子挂到玉渊潭公园的树上,任人观摩,任人拍照,任人评说……。他把这个展览叫做‘酒藏万象”,通过它继续倾吐和抒发对那片雪域圣土的不了之情。到西藏去老顾浙江诸暨人,1933年出生,家境清贫,完小毕业就当上老师,既为自给也为养家。但他一面教书,一面梦想上学,终于违背父亲意愿,在亲戚资助下进入杭州四中。1954年毕业,正赶上新华社来招工人,…  相似文献   

4.
大哥这辈子     
要是大哥的魂魄来和我说话多好啊。这些年里我真希望有一位大哥。他无须身兼父亲的责任,只要偶尔谈谈心,碰到高兴的事,兄弟几人喝上一杯;甚至,只要他能坚韧地活下来就好  相似文献   

5.
赵国春 《黑龙江史志》2003,(5):F002-F002,F003
1919年1月12日,尹瘦石出生在江苏省宜兴周铁镇十字街口的一家“尹协顺”南货店,取名锦龙。在本镇竺西小学毕业后便无钱继续上学了,留字店中帮忙。他从小喜欢画画,后来父亲不忍心儿子12岁就不学求进,于1933年9月,送他进了丁蜀镇一家不  相似文献   

6.
正今年7月,已经毕业的加央丹增请求老师允许他继续留校学习一年,他要让自己的唐卡画功和软陶制作手艺得到进一步提高。校长云旦平措和老师们商量后同意他的申请。这件事使加央丹增和他的老师索朗次仁格外高兴,他们用无声的笑和拥抱表达了内心的喜悦。索朗次仁在拉萨市特殊教育学校学习了九年,2012年毕业后考入上海聋哑青年技术学校学习软陶和糕点制作手艺,2015年当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得知母校  相似文献   

7.
1928年蒋纬国12岁那年,他随原蒋介石的二夫人姚冶诚由上海来到苏州,转入东吴大学附中初一年级上学;高中毕业后又升入东吴大学,先是读物理系,又加修政治、经  相似文献   

8.
恩师琐忆     
正我于1979年由黄冈县(今为黄冈市黄州区)考入沙湖之滨的武汉师范学院(今为湖北大学)中文系,1983年毕业留校,一直到2007年正式调到北京大学中文系,在武汉学习、工作了近30个年头,因此武汉是我的第二故乡。《武汉文史资料》向我约稿,该写的人和事太多了,我特别想写写恩师、曾经担任过武汉市政协委员的刘宋川先生。他是我本科阶段古代汉语课的任课老师,毕业时是他竭力推荐我留湖北大学中  相似文献   

9.
人们习惯把1966年至1970年毕业的大学生称为“老五届”。“老五届”大学生有两个致命弱点,一是大多数人参加了“红卫兵运动”,或多或少受到一些牵扯,随着岁月的流逝,未免产生一种“不知心恨谁”的惆闷;一是除了66届之外,其余几届都没有修完应修的大学课程,业务上“先天不足”。  相似文献   

10.
我整整十年没有回家乡了,今年泼水节,我特地从千里之外赶回家乡瑞丽江畔,当天晚上,就急匆匆地去看望我的大哥。暮色迷矇中,我在幽暗的林间小路上走着。猛然间,身后有个声音喝道:“让路!”我回头一看,只见一个高个子宰隆(傣语:大哥)颤颤悠悠地扛着一大綑青竹走来。等他走近,我不由得叫起来:“嗬哟,大哥!”这正是我要去找的大哥。“兄弟,什么时候回来?”他喜欢地笑着。“刚刚到。你砍竹子做哪样?”  相似文献   

11.
刘太行是刘伯承元帅的长子,1939年出生于炮火连天的太行山抗日前线。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的他,一直在部队工作。从士兵到将军,刘太行一步一个脚印地走着自己的人生之路。与他熟识的同志们评价道:太行与他的父亲刘帅一样,是个异常善良、厚道的人。他对己严,对人宽,勤学善思,刻苦钻研;他在工作上用高标准要求自己,在生活上向普通人看齐。从军几十年来,他兢兢业业,团结同志,专讲奉献,有一分热,发一分光。2003年夏日的一天,笔者与杨志衡(时任北京空军指挥学院军官)一起,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空军指挥学院里见到了刘太行。太行大哥曾任空军…  相似文献   

12.
王怀德 《百年潮》2010,(5):53-56
彭德怀的文字功底是令人倾服的。彭德怀少年时期上学时间虽很短,但他在几十年的戎马生涯中,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读书,钻研学问。他给人们的印象是一个武将,然而他在文字上也颇有功夫。我曾在他身边工作,对他起草、审阅文稿,总是严密思考,精心细抠,字斟句酌,有很深印象。  相似文献   

13.
我的父亲叫强俄巴.仁增多吉,他是1913年达赖喇嘛十三世派到英国伦敦上学的留学生,一共派了4个贵族子弟,他是其中之一。他在英国的诺菲利大学学电力专业,回来以后,于1936年在多底沟口建了一个小水电站。父亲对子女的教育非常重视。我的第一个英文老师就是父亲,虽然他工作很忙,但坚持教我学英语,后来我师从西藏著名学者擦珠活佛学习藏语文,并请汉文老师教汉文,我父亲也都很支持。  相似文献   

14.
<正>詹天佑是中国首位铁路工程师,负责修建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之称。詹天佑(1861—1919),号眷诚,字达朝,广东南海人,原籍安徽婺源(今属江西省)。他自幼酷爱学习,1872年,考取了第一批幼童赴美留学班,在美国中学读书的时候,发愤学习自然科学。1878年,17岁的詹天佑考入美国耶鲁大学,学习土木工程和铁路专业,毕业成绩优异,1881年回国。  相似文献   

15.
追忆父亲     
刘爱琴 《神州》2008,(12):58-59
1949年7月,快到放暑假的时候,我们已经在苏联呆了10年。我从专科技术学校毕业后我于是继续上学,还是回国参加工作有些犹豫。按苏联的规定,是要分配工作的。毕业前夕,我写了一个申请,要求不要分配我工作,毕业以后回  相似文献   

16.
冯璐 《环球人物》2021,(8):52-53
他毕业于山东大学医学系,曾多次去山村义务教英文,回国后筹划在贫困地区建“一带一路”医院来自巴基斯坦的沙巴兹·阿里博士身材高大,笑容憨厚,乍一看有几分山东大汉的儒雅范儿。他在山东学习生活了14年,是山东大学医学院毕业的外科学博士。为联络中巴两国医学机构的合作事宜,他前几年常奔波于中巴两地,去年博士毕业回到祖国后,他依然通过社交媒体与母校保持联系,还与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一起开发中巴“健康走廊”项目。  相似文献   

17.
任明耀 《古今谈》2000,(2):18-22
京剧艺术历来以它特有的艺术魅力倾倒观众。京剧流派纷呈,各种流派都拥有一批京剧迷。麒派艺术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麒迷的人数特别多。早在30年代,有一位麟迷叫杨畔,他在一篇文章中谈到,他一家人均是麒迷:大哥只要有谁说麒派一个不是,他就会跟谁辩论直至闹成口角。  相似文献   

18.
曾扩情处事粗中有细 在黄埔毕业的同学中,一提起扩(读:况)大哥,没有人不认识他。这一方面因他在黄埔第一期同学中是年龄较大的一个,又名列“蓝衣社”十三太保之首;另一方面是他为人和蔼,乐于助人,只是有点马马虎虎,许多人都认为他是“大而化之”。 许多人说曾扩情“大而化之”,是说他遇事不肯动脑筋或幼稚可  相似文献   

19.
父亲的足迹     
我的老家在河北农村。父亲小时候家里很穷,弟兄四人中,他最小,学习也最好。因为上学晚,他在18岁时才考上镇里的初中,每天上学要走十来里路。1956年冬,父亲刚在初中上了不到半年学,公社开始征兵。村干部找上门做工作,说参军是政治任务,父亲就跟村上100多人一起去做了体检。到放寒假的时候,体检结果下来了,4个人合格,父亲也在名单里。爷爷奶奶不舍得让他去,  相似文献   

20.
《中华遗产》2013,(9):158-159
在现代,孩子大约到了六、七岁的时候,就进入学校开始学习,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共有十六年的时间在学校度过,漫漫的求学路上既有欢乐也有苦涩。相比之下,在古代,学生上学却又是另一番情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