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的年龄和身体已是有早上无晚上的风烛残年了。汉卿(编者注:张学良字汉卿)自由无望,我要遵照汉卿临别时的嘱咐。将西安事变的几项实情说明,向历史负责。我也要说说我和汉卿的一生,以及我们两人分离时的相议、相约、相许。  相似文献   

2.
西安事变囚禁度日屈辱泪难干西安事变发生了。汉卿看到日本已步步入侵,国家面临危亡,但中国仍在内战。为了制止内战,汉卿抱着牺牲自己的决心,发动了这场改变国家局势的兵谏,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终于促成了停止内战、全国一致抗日的局面,达到了他衷心的愿望。汉卿为了完成这任务,保护蒋先生安全地离开西安,陪同蒋先生去了南京,也从此失去了自由。当时我身在英国,在这关系汉卿一生  相似文献   

3.
1936年12月,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发生后,当时在华西方人士对此保持了高度的关注,并在报刊、论著中对西安事变有大量书写,为观察此次事变提供了独特的“他者”视角。他们对西安事变过程进行了评论,分析了西安事变起因、各界反应及其造成的影响;还对西安事变与国共关系的影响进行了探讨,肯定了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努力。因他们的身份和立场各异,也出现了事中观察、事后认知等不同的书写视角。史沫特莱、斯诺等坚定支持张学良的行动,还有一些西方人士则将事变称为“叛乱”,支持同情蒋介石,部分西方报刊则是秉承中立立场对事变进行报道。他们对西安事变的观察和书写,从不同方面向国外介绍了西安事变的情况,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外国政府对西安事变的认知。  相似文献   

4.
杨瀚 《纵横》1999,(10)
震惊中外、改变了中国近代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西安事变已经过去了60多年。发动这次事变的主角之一,我的祖父杨虎城被蒋介石杀害整整50年了。而事变的另一位主角,张学良将军,6月初刚刚在美国夏威夷度过了98岁诞辰。  相似文献   

5.
西安事变的起承转合既关联高层也牵涉基层,县长作为关联各方的重要节点,作用当不容低估。事变之前,陕甘地区县长的人事更迭已凸显着西北政局的变化。事变期间,不仅县政措施及时跟进,县长们的作为亦可圈可点。他们一方面发表通电拥护张、杨八项主张,另一方面竭力营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舆论氛围,更有一些县长全程参与,为西安事变的发展演变提供充分便利的条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多数县长虽延续着"官随人转"的政治逻辑,但民国时期特殊的政治生态环境,也使得县长的思想倾向发生变化。地理上与中共接壤的国民党县长,在西安事变与中共统一战线的激荡和影响之下,转而加入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出人意料之处或许就在于此。  相似文献   

6.
《神州》2007,(12)
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有连锁关系:从"九一八"事变到华北危机,从华北危机到"一二·九"运动,从"一二·九"运动到西安事变,从西安事变到卢沟桥一声炮响、伟大的八年抗战,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在这一连串有连锁关系的历史事件中,"一二·九"运动和西安事变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纵横》2012,(3):37-39
编者按:1981年12月13日,张学良原卫队第一营上校营长王玉瓒出席全国政协西安事变组召集的“确定华清池‘捉蒋’人员和‘二二事件’座谈会”。会上,他与张学良原卫队第二营中校营长孙铭九进行面对面的辩论,部分西安事变的亲历者、知情者以及西安事变史学者也均有出席。本期,我刊特别从王玉瓒整理的座谈会记录中,节选了部分辩论的内容,将这段历史更为直观地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8.
早在西安事变之前,中共代表刘鼎,协助张学良以团结抗日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东北军,加强东北军与红军、十七路军的联系。并帮助张学良筹划军事,培养干部,创办刊物,又和张学良一起去延安,参加了与周恩来的会谈。为红军和东北军的合作做出了重大贡献。张学良寻找中共代表张学良是1935年9月从武汉行营主任调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的,他把全部东北军调来西北。当时他的态度如何呢?60年后他在答日本记者问时说:“我根本不愿意剿共。因为蒋先生对我很好,他要我挑一件事情做,我挑了。但实实在在地说,我对内战、剿共是不愿意的。”同时,蒋…  相似文献   

9.
孙果达 《纵横》2010,(4):28-32
在西安事变的研究中,几乎无人注意张学良的私人飞行员。可以说在西安事变前后,每当有重要事件发生时,往往就会出现张学良当时最新型的波音247型飞机,这是西安事变的一大特点。飞机的使用不仅加强了西安与保安之间的联系,更改变了事变中重要人物活动的时空概念,从而使得他们的行踪更为快捷隐蔽,也就使得西安事变更为扑朔迷离。  相似文献   

10.
1936年12月12日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伴随这一事变的和平解决,张学良联共逼蒋抗日的宗旨得以实现,从而拉开了中国全面抗战的序幕,并对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什么西安事变会发生?为什么张学良会在这一事变中扮演主要人物?为什么这一事变能够得以和平解决?这决非偶然性的因素所致,而是一种历史的必然。马克思主义认为:“一种社会活动,一系列社会过程,愈是越出人的自觉的控制,愈是越出他们支配的范围,愈是显得受纯粹的偶然性的摆布,它固有的内在规律是以自然的必然性在这偶然性中为自己开阔道路”。按照事物  相似文献   

11.
孙果达 《纵横》2010,(6):44-48
西安事变前夕,有三位外国记者出现在西安:斯诺、斯诺夫人与史沫特莱。但在事变发生时,三人中却只剩下有共产国际背景的史沫特莱还在西安,似乎碰巧遇上了事变,从而成为当时唯一在西安向世界报道事变的外国新闻记者。从西安事变作为秘密战线一大杰作的角度来看,史沫特莱在关键时刻出现在关键岗位,应该不是偶然的。  相似文献   

12.
1936年西安事变前后,东北军、17路军及各抗日救亡团体先后在西安创办了许多救亡报刊.这些报刊积极宣传张学良、杨虎城的救国主张和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广泛报道西安及各地动向,及时指导民众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从而在推动西安事变的爆发及和平解决直至善后处理方面都发挥了重大作用,也为后人研究西安事变积累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13.
宋黎 《纵横》1996,(12)
深受张学良将军信赖的东北大学学生领袖——宋黎,在西安事变60周年后的今天,通过《西安事变前一些重要历史事件的回忆》,首次披露了张学良与东北学生领袖之间的密切交往,从一个角度揭示西安事变发生的内幕。  相似文献   

14.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逼迫杨虎城将军出国考察,杨将军要我和杨明轩(1891年生,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1926年入党。后在西安从事教育工作,西安事变爆发后,支持张学良、杨虎城的爱  相似文献   

15.
正1936年12月12日凌晨,骊山脚下的枪声,拉开了西安事变的帷幕。今天,历史已经无可争辩地证明了打响西安事变第一枪者是东北军总部卫队第一营营长王玉瓒。张学良将军有两个卫队营,即卫队一营和卫队二营。我父亲王玉瓒当时是卫队一营上校营长。事变前,奉命在临潼华清池头道门负责蒋介石的警卫工作。受张学良将军指派,率兵参与了华清池"捉蒋"这一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史鉴 《文史春秋》2014,(1):36-41
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从1936年12月12日发动,一直延续到次年的"七七事变"。其中一些鲜为人知、让人遗憾的秘密内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深深地掩藏在厚重的历史帷幕后面,随着时间的沧桑洗礼,历史的封尘被渐渐拂去,真相才慢慢浮出水面。本文披露的,即是西安事变后在"二四事件"中被诱杀的中共密使高福源"神秘失踪"的内幕隐情……  相似文献   

17.
1936年12月12日凌晨,骊山脚下的枪声,拉开了西安事变的帷幕。今天,历史已经无可争辩地证明了打响西安事变第一枪者是东北军总部卫队第一营营长王玉瓒。张学良将军有两个卫队营,即卫队一营和卫队二营。我父亲王玉瓒当时是卫队一营上校营长。事变前,奉命在临潼华清池头道门负责蒋介石的警卫工作。受张学良将军指派,率兵参与了华清池“捉蒋”这一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千古功臣、民族英雄张学良将军屡屡被一些人"轻薄",并冠上卖国贼、汉奸的骂名,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尽管将军生前一再声称"毁誉由人",不置一词。但笔者认为在西安事变八十周年即将到来之际,作为研究那段历史的人士,无法接受"污名化"张学良将军的言论,有还原历史真相、为将军正名辩解的责任和义务。毋庸否认,"九一八"事变之夜不抵抗是  相似文献   

19.
《百年潮》1997,(1)
西安事变整整过去60年了,但是有关事变的许多情况仍旧是迷雾一团。6年前,作为西安事变谋主的张学良,在被迫与世隔绝了50余年后终于获得了自由,于是,所有的人都希望张学良能够就西安事变说点儿什么。然而,张学良自由后就西安事变所讲到的情况,甚至还不如他40年前不自由时给蒋介石写的《西安事变忏悔录》中讲的多。不过,只要稍微留意一点,就会发觉,张学良最不想讲的,就是涉及到中国共产党的问题。要搞清楚西安事变,不搞清楚中共在其中的作用,恐怕是不可能的。西安事变所以会发生,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中共中央及其红军主力来到了西北,并与张学良和东北军建立了秘密关系。新的史料证明,早在西安  相似文献   

20.
爱国主义历来是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七十多年前的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正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重要体现。爱国主义是西安事变发动的根本原因,爱国主义也是西安事变获得了和平解决的伟大旗帜,张、杨的义举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作出了贡献。我们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促进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和复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