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百年潮》1999,(7)
从1958年的共同舰队事件,到1959年双方在北京的争吵,再到1960年苏联撤退专家、停止援助、撕毁合同,中苏关系已经走到了破裂的边缘。但是,无论是毛泽东,还是中共其他领导人,都未必想到要就此根本破裂两党关系。联想到当时的所谓“三年自然灾害”,中国经济处于空前严重的困难局面,毛泽东又“退居二线”,正在一线负责的中央领导人甚至未必会像毛泽东那样非得和赫鲁晓夫争个输赢不可。这也就  相似文献   

2.
1960年10月~11月在莫斯科举行的各国共产党、工人党代表会议,是在中苏关系日益恶化的情况下召开的。特别是赫鲁晓夫在1960年6月布加勒斯特会议上发动了对中国共产党的突然袭击,随后又在一个月内撤走了全部在华工作的苏联专家,单方面撕毁了中苏两国政府签订的几百个协议和合同,中断了援建项目,把两党在意识形态的分歧扩大到国家关系上,使中苏关系处于破裂的边缘。  相似文献   

3.
正1957年11月2日,毛泽东应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的邀请,率中国党政代表团访问苏联,参加十月革命40周年庆祝活动,并出席64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毛泽东亲任代表团团长,宋庆龄任副团长。11月18日,毛泽东在莫斯科发表了即席讲话。在国际冷战史专家沈志华主编的《中苏关系史纲》一书中专门有一章节是谈毛泽东当日讲话内容的,标题是《毛泽东即席发言语惊四座》。该书引用了当时的苏共领导人赫鲁晓夫事后的回忆:  相似文献   

4.
阎明复 《百年潮》2009,(5):11-16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前期,在中苏关系由分歧走向破裂的过程中,中共中央特别是毛泽东对当时的苏共领导人赫鲁晓夫作过一些评论,而且随着双方分歧的加剧,对赫鲁晓夫的评论也逐步升级,从不是一个好的马克思主义者上升到半修正主义以至修正主义.这些评论对中苏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百年潮》1999,(11)
国共两党从1936年开始秘密接触,1937年谈判合作,一直到整个抗战期间,实际上都在断断续续地进行着谈判。1945年战争结束之后,双方的谈判更是达到最高规格,蒋介石和毛泽东都亲自出马,美国杜鲁门总统也派来前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充任特使居间调处。国、共、美三方组成全套班子,整整搞了差不多一年时间,弄到1946年底还是以破裂告终。两党从1946年夏实际上就已经拉开架式大打起来,只打了一年,双方的力量对比就已经十分接近了;打到1948年,人民解放军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优  相似文献   

6.
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1949至1965年,毛泽东在对苏外交中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原则。中苏关系从同盟走向破裂,主要是由于毛泽东对独立自主原则的坚持,与苏联控制中国之心的矛盾不断激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国发展核武器的问题在中苏关系的演进中,特别是在中苏关系破裂中的作用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作者根据陆续出版和解密的中国和苏联方面的相关文献档案,对中国发展核武器的基本战略考虑、中国核武器的发展与中苏关系演进的互动关系、苏联政策的变化的动因以及此种变化对中苏关系破裂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认为中国核武器的发展与中苏关系的破裂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中国发展核武器在当时背景下,只能争取苏联的援助,苏联向中国提供发展核武器的技术,有其特殊历史背景.1958年下半年后,随着两国在意识形态、对时代和国际形势以及核武器的态度等问题产生重大分歧,这些事件直接或间接促使苏联停止援助中国发展核武器.这成为中苏关系破裂的重要标志,也成为日后中苏论战的一个重要论题.  相似文献   

8.
中苏关系破裂是当代中国史研究中不可忽略的重要问题。从西方视角特别是《中国季刊》所刊发的文章可以看出,西方学者大多立足于国家利益发展来看待中苏关系问题。因此,他们认为个人因素作用可以忽略不计;意识形态论战只是中苏关系破裂的表象,核心问题是中苏国家利益冲突,其中政治和军事因素是中苏关系破裂的主要原因。西方学者对中苏关系的分析既有一定的客观性,也有一定的片面性,如没有分析共同利益对中苏关系的聚合作用,分析视角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冷战时期西方国家对中苏关系发展走向的期待等。  相似文献   

9.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苏两党矛盾激化。但在1964年时因赫鲁晓夫下台,中共认为有了令两党两国关系出现转机的可能,为此周恩来率领中国党政代表团前往莫斯科。然而这次访苏是一次地道的踏雷之行,其结果是彻底终结了两党的关系,并成了中苏两国高层领导最后一次的集体会面,导致中苏关系笼罩在战争阴影之下25年之久。《1964年莫斯科中苏两党会谈的破裂》一文披露了经过。  相似文献   

10.
《历史研究》2007,(6):82-109
新近披露的档案文献和当事人回忆史料表明,召开1957年莫斯科会议以及在会议上发表共同宣言的主张,都是首先由中共提出来的。在此过程中,毛泽东发挥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莫斯科会议标志着中苏之间的同盟关系达到了顶峰,《莫斯科宣言》则是中苏两党紧密配合的经典之作。同时,这次会议也反映和暴露了中苏之间的分歧,特别是苏共在社会主义阵营传统的领导地位受到挑战,因而使其成为中苏关系发展的历史转折点。  相似文献   

11.
一直以来,苏联撤走援华专家被认为是中苏关系破裂的原因,从此以后中苏关系开始恶化。但是,中苏关系破裂远远早于1960年的苏联撤走专家一事。中苏分歧从最初两党意识形态之争扩展到了两国国家利益冲突的层面,两党分歧逐渐公开化,两国关系迅速恶化,这直接导致日后两国关系的完全破裂。  相似文献   

12.
试析中苏关系破裂的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珍愚 《安徽史学》2004,(3):101-103
中苏关系破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中苏在意识形态领域发生分歧;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联大力推行大国沙文主义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利益;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对马克思主义理解出现偏差并日趋"左"倾.中苏关系的这一段曲折历史为世界各国正确处理国际事务提供了前车之鉴,国际关系只有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拥有和平有序的世界.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了对付来自北方的苏联坦克,中国曾耗费无数人力、物力,在华北、内蒙等广袤的平原地带,修筑了众多的人造山。中苏交恶,毛泽东要求积极备战从20世纪60年代初起,随着中苏关系的破裂、恶化,中苏边境出现了紧张局势。  相似文献   

14.
评论抗战时期中苏关系的是与非,必须实事求是,尊重历史。不作具体历史分析。全盘否定这一时期苏联对华政策,或过高评价国民党政府所谓维护国家主权的行为。都不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分析具体的历史问题。不应套用一般原则.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抗战期间中苏关系恶化的根本原因,在于这种关系缺乏稳定的基础,而这又主要是由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是亲英美集团,改善中苏关系出于被迫。国家主权问题并没有对中苏关系发生决定性影响,这不是因为主权本身不重要。而是蒋介石并没有把它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在蒋介石看来。中苏关系中更重要的无疑是苏联援助、苏联出兵,并且苏联不要支持中共。当这些无法满足时.且由于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英、美介入成为中国的盟国。中苏关系对蒋介石就失去了应有价值,关系恶化也就是早晚的事情。  相似文献   

15.
1965年2月11日上午,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会见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苏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对外联络部部长安德罗波夫(之后此人担任苏联克格勃主席)一行,这是毛泽东自赫鲁晓夫1959年10月访问中国以来,与苏联领导人的第一次会晤,也是最后一次。此后,中苏关系越来越紧张,毛泽东再也没有会见过苏共领导。  相似文献   

16.
《百年潮》1999,(2)
毛泽东一生中只出过两次国,一次是去莫斯科,另一次还是去莫斯科。第一次去莫斯科的经历,他终生难忘。他自己就讲过不下四五次,但每次讲的内容又都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7.
父亲李立三冤死之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苏关系破裂,“国际家庭”被怀疑里通外国 我的父亲李立三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重新当选为中央委员,经多方交涉于1946年1月终于从苏联回国,满腔热情地投入工作。母亲李莎也于同年10月来华定居,全家团聚,过了十几年相对平静的生活。母亲来华后一直从事俄语教学,努力工作,热心为中国献力。她的作风、她的品质,党中央很多人都了解。1949年毛泽东在香山会见她时,还握手称她为“好同志”。母亲长时间保留苏联国籍,当时也没有人提出异议。但是,50年代末,中苏两党从友好到对立,又从对立到破裂,不仅彻底改变了国际局势,也严重影响了许多人的命运。我们这样的“国际家庭”自然首当其冲。  相似文献   

18.
徐秉君 《百年潮》2014,(11):51-58
正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开展了一系列积极的外交活动。其中,最重要的成果就是通过刘少奇、毛泽东、周恩来先后访问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赢得了苏联对新中国的大量援助。但是,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开始,由于中苏两党严重的分歧,再加上后来苏联单方面撕毁协定,突然撤走援华的全部专家,从而导致中苏关系破裂并一度走向对立。直至20世纪80年代末,中苏关系恢复正常化,中苏两国才再度开展军事技术合作。  相似文献   

19.
孟起 《炎黄春秋》2003,(7):28-33
1960年,我从北京第四中学高中毕业后。经过层层选拔考上出国留学预备生,到北京外国语学院学习一年俄语,然后去苏联列宁格勒门捷列夫化工学院攻读放射化学专业,一切均由国家安排妥当。在当时,不可能有私人出国,唯一的留学就是由国家保送去苏联或东欧几个国家,学习的专业亦由国家决定。就在我刚刚进入北京外国语学院深造时,中苏关系彻底破裂,苏联拒绝中国留学生学习高科技专业,而只允许学习打猎、养蜂、园艺等专业,父亲建议我转去清华大学继续学习。在清华园里,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麻省理工学院的西方建筑,也不是水木清华的楼台水榭,而是清华…  相似文献   

20.
阎明复 《百年潮》2010,(2):13-18
中苏关系在恶化中出现缓和迹象 从1958年起,中苏之间发生了一系列导致关系恶化的事件。1958年7月,赫鲁晓夫通过苏联驻华大使尤金向毛泽东提出建立“共同舰队”的建议,引起毛泽东、中共中央的坚决抵制。毛泽东指出,赫鲁晓夫“旧病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