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汉县三星堆遗址,是目前四川省境内发现的时代较早、面积最大,文化内涵最丰富的遗址。遗址内两个祭祀坑出土了众多的青铜器、玉石器、象牙、海贝等文物,为研究古蜀人的历史、冶金技术、宗教和社会性质等提供了丰富的不可多得的珍贵实物资料。在两个祭祀坑中发现了很多青铜人面像,但“纵目”的青铜人面像仅见于二号祭祀坑。在发掘简报中,原作者称为A型人面像,其特点是眼睛向外突出。这类造型神奇的青铜人面像,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不少同志对它作了一些研究考释,基本上都将它和古蜀人传说中的“纵目”称王的蚕丝联系起来。本文也拟对这类“纵目”的青铜人面像的性质谈一些自己的见解,以求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2.
1986年7月,四川广汉三星堆考古有了重大发现。这就是后来的三星堆一、二号埋藏坑,两坑均出土了大量青铜器物,时间断定为距今3100年到3200年间。其中出土的青铜人面塑像及青铜祭祀面具均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人面“目纵”。与其他地方的出土青铜器有极大的不同,引起了学术界广泛的争论。其争论的焦点是这些青铜器所代表的三星堆文化的主人到底是什么人?为什么会有“纵目”的共同特征?“纵目人”的遗族是否存在?这个问题至今没有明确的认识和答案。本文通过对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白马乡及周边的白马人的生理及文化上的“纵目”特征进行调查及研究。以此破解三星堆“纵目”之秘。  相似文献   

3.
1986年夏秋之际,西蜀考古获得突破性的重大收获。在成都平原的广汉三星堆遗址发现了古蜀王国的两个大型祭祀坑,出土各类珍贵文物达千余件。精绝珍宝的发现,引起海内外人士的极大关注,特别是两个祭祀坑里出土的各类青铜人物造型,如高大的青铜立人像,纵目人面像、头戴黄金面罩的青铜人头像等。给人以神秘而又惊奇的感觉和极大的艺术享受。为此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争先恐后的要求三星堆文物到各自的国家和地区去展览,以目睹世界这一大奇观。  相似文献   

4.
1986年夏秋之际,西蜀考古获得突破性的重大收获。在成都平原的广汉三星堆遗址发现了古蜀王国的两个大型祭祀坑,出土各类珍贵物达千余件。精绝珍宝的发现,引起海内外人干的极大关注,特别是两个祭祀坑里出土的各类青铜人物造型,如高大的青铜立人像,纵目人面像、头戴黄金面罩的青铜人头像等,给人以神秘而又惊奇的感觉和极大的艺术享受。为此,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争先恐后的要求三星堆物到各自的国家和地区去展览,以目睹世界这一大奇观。  相似文献   

5.
三星堆纵目式青铜面具的人类学意义王纪潮1986年广汉三星堆二号坑出土的商代青铜面具中有三件面具(A型)的眼睛呈圆柱状突出眼眶,特别引人注意①。联系到《华阳国志·蜀志》中“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一段文字,学者们把它称做“纵目式面具”,认为它代表古蜀...  相似文献   

6.
曾艳 《文物春秋》2023,(6):64-69
四川省芦山县博物馆1974年征集到一件西汉时期的御兽青铜人像,现藏雅安市博物馆。有学者根据其铜人纵目特征认为其为杜宇氏蜀部族后裔斯榆人为其先祖蚕丛所造之像。根据相关文献记载及考古图像资料,可重新判定该造像的御兽铜人为巫觋,所御四兽为翼虎,其主题是中国古代艺术品中常见的“巫师御虎蹻”。通过对比江苏盱眙和湖南永州鹞子岭出土的两件汉代青铜博山炉,基本可以确认该御兽青铜人像原来为青铜博山炉的柄座部分。  相似文献   

7.
1986年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商代祭祀坑中发现了一批青铜人像。其中三尊造型奇特的“纵目”青铜人面像(MⅠ、MⅡ、MⅢ)尤为突出。三尊青铜人面像的特点有三。(一)形制较大,并非戴在真人脸上类似“摊戏”的面具。其中MⅠ耳宽138.2厘米,像高67厘米。MⅡ、MⅢ比MⅠ略小一些。(二)MⅠ、  相似文献   

8.
以“三星堆文化”命名的距今3000年前的早蜀文化,因其异型人、鸟、兽、鱼的独特发现和其神秘的艺术魅力,引起世人的震惊,被誉为比世界闻名的秦兵马俑更加不同凡响。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两座祭祀坑内出土的黄金制的权杖、面罩、金鱼、金璋、金树叶及虎形饰、圆形饰;青铜制的方座大型立人像、跪坐人像、人头俑、纵目人面具、兽面具、大型青铜树、爬龙柱型器、虎型器、凤鸟、蛇形饰,以及大批象牙、玉器和海贝等文化遗物,独具特色,举世罕见,在四川多为首次发现。这些遗物由于许多从未经见,或从未著录,加上古蜀历史文献的神奇和茫昧,因而…  相似文献   

9.
不少学者认为青铜礼器在殷墟二期达到了鼎盛时期,自此走向了衰落。本文认为殷墟晚期青铜礼器没有衰落,而是发生了重大变革,青铜礼器向着两个方向继续发展:一个是向着明器方向发展,另一个是沿着实用器方向发展。实用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两种不同风格:一是沿着传统的样式继续前行,此风格在铸造技术上没有多大进步,甚至还有衰退趋势;另一种风格是在传统基础上大力创新,此风格的青铜礼器造型奇特,纹饰夸张,使人耳目一新,在铸造技术上有较大提高。明器化和传统样式的青铜礼器多出土于墓葬中,而创新风格的青铜礼器多见于国内外传世铜器以及孝民屯部分陶范所对应的青铜礼器,后者真正代表了殷墟晚期灿烂辉煌的青铜文化。殷墟晚期青铜礼器向着实用器与明器两个发展方向发展的内在原因应是人们思想意识形态的变化。殷墟晚期,殷人开始对上帝及鬼神有所怀疑,宗教观念发生了变化,这也是人类思想观念的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10.
有风自南来     
<正>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构造出亚洲南部奇伟的地理形貌;南方古代交通要道开拓出其庞大的文化格局。莽莽乎山水壮阔,绵绵乎文脉深远!亚洲南部的文化场域内,因组构成分的异质多元而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文化景观。四川三星堆奇绝壮观的青铜像引发了更多关于古蜀国蚕丛纵目、鱼凫化仙的遐想;云南石寨山文化中形制各异、内涵丰富的青铜扣饰叙说着古滇国的神秘和悠远;印  相似文献   

11.
青铜■是西周时期新出现的青铜器类,根据自名器对西周晚期典型青铜■进行形制分析后,认为青铜■是起源于西周早中期的同型陶器,西周中期就已经出现青铜■,西周晚期发展出了周原式和东夷式两类青铜■。春秋时期,青铜■的名称发生了变化,汉淮地区将青铜折肩罍也统称为■。青铜■的起源、发展是相对独立的,应与青铜罍无关。  相似文献   

12.
对34件吴国青铜容器样品进行了金相观察和成分分析,发现器物均为铸造成型,材质多为铅锡青铜,含砷的青铜也有一定数量。铅含量普遍偏高和含砷青铜的存在是吴国青铜容器的两大合金特点。这一工作为了解两周时期吴地的青铜铸造业,尤其是容器的合金技术,提供了新的数据。同时也为了解吴地与中原及其它地域在青铜技术方面等的传播交流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3.
另类青铜     
1986年夏天,三星堆两个大型祭祀坑出土了大量的各类珍贵文物,包括青铜器735件,金器61件,玉器486件,象牙67根,象牙珠120颗,海贝4600枚。其中尤为重要的是与众不同的青铜器的出土,包括青铜树、青铜全身像、青铜人面像等,显现出完全不同于代表中原文化的安阳殷商青铜文化的特质。根据1980年5月四川省考古队对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发掘,发现了从龙山时代  相似文献   

14.
中国青铜铳炮总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铳炮有铜、铁两类。青铜铳炮的发展经历了两个大阶段:第一阶段,从元代至明正德时期,这是中国传统铳炮的发生、发展期,其时青铜铳炮占据主流;第二阶段,从明嘉靖时期至清末,主要是仿造欧洲传来的铳炮,其时由于铁制铳炮的发展,青铜铳炮渐趋衰落,最终被淘汰。文章综论了各个时期中国青铜铳炮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三星堆出土青铜人面神像之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两个古代蜀国祭祀坑自1986年夏发现以来,便以其高度发达的、风格独特的青铜文明引起了世界注目。在大量的青铜出土物中最具特色的是数十件青铜人像,包括人面像、人头像、人立像、人跪坐像等等,而这些青铜人像中最奇特并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件巨大的人兽形像合一的人面神像。本文拟就该像的性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田羽 《黑龙江史志》2013,(17):52-53
新疆因为出土的文物较少,专业人才也相对缺乏,故而关于新疆青铜文化的研究常常被忽视,那么新疆的青铜文化究竟有何特点?他仅仅是对中或北方青铜系的模仿吗?新疆作为中亚青铜文化和北方青铜文化的碰撞地带,我相信不会只是这么简单的模仿。本文拟通过对新疆出土的动物纹青铜牌饰进行分析和研究,总结出其特点和造成特点的原因。从而管窥新疆青铜文化的全貌,全文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对新疆出土动物纹青铜牌示的介绍、特点的总结与分析。  相似文献   

17.
青铜时代与青铜文明概念管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早期文明是青铜文明,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随着中国文明起源研究的深入,诸多学者对于中国青铜时代和青铜文化的追溯研究格外重视。然而对青铜时代和青铜文明的概念和标志等的界定稍有些含混,不利于我们对中国文明起源的认识。本文试图就这两个概念做一些粗浅的理论性概括。  相似文献   

18.
正假日是我畅游书海的好时机。翻开《青铜葵花》,才读几页,就已经爱不释手了!《青铜葵花》顾名思义,文章的主人公一位是青铜,一位是葵花。青铜是个大麦地的男孩,因患了一场病后,变成了哑巴。而葵花呢,原来是生活在城市的孩子,她随爸爸来到干校,最后爸爸不幸溺水身亡,几经周折,葵花成了青铜家领养的孩子,成了青铜的妹妹!从此,他们同甘共苦,永不分离,是友情,更是浓浓的亲情。青铜家原本是大麦地最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北方青铜短剑的分期及形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我国北方和东北地区的古代青铜文化中,有两种比较引人注目的文化遗存,这就是以T字形柄曲刃式青铜短剑为代表的和以匕首式青铜短剑为代表的两组不同的遗物群。这两个系统的青铜短剑,在国内外尚没有统一的命名。前者在国内一般称为双侧曲刃式铜剑,近年也有人称之为东北系铜剑;后者在日本称为"绥远式青铜短剑",认为是"绥远式"青铜器群中的一种。也有称后者为"远东塞斯安"、"中国斯开泰式"、"鄂尔多斯式"、"中国西伯利亚式"铜剑的。  相似文献   

20.
王子午鼎的繁缛与铸客鼎的简约──论楚国青铜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嬗变邵学海王子午鼎与铸客鼎是楚国青铜艺术发展的两个标志,从王于午鼎的繁得到铸客鼎的简约,反映了楚国青铜艺术风格的形成与膻变过程.在艺术的发展上,它就象一个钟摆,从一个样式向另相对样式运动.王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