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将《敦煌诗集残卷辑考》所收的《禅门秘要诀》与敦煌图版、《景德传灯录》、《大正藏》、《石仓历代诗选》等文献进行校勘,并对钟书林先生《〈禅门秘要诀〉校补》一文中的部分意见有所辨正。  相似文献   

2.
本文所介绍的诗歌是那些久已失传、赖敦煌遗书的发现重见天日的唐代文人诗作。这些诗为唐诗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新材料。故自敦煌宝藏现世以来,这些诗歌激发着广大学人的研究热情。在众多研究中,增补《全唐诗》、考证诗歌作者是学术界的焦点所在。王重民先生的《补全唐诗》、《〈补全唐诗〉拾遗》,陈尚君先生的《全唐诗续拾》以及黄永武、项楚、徐俊等先生对佚诗作者的考辨是这些成果的代表之作。本文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些佚诗的情况及价值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敦煌文学《儿郎伟》整理、校勘成果颇丰。运用押韵、训诂等方法对敦煌文书中《儿郎伟》类作品进行释读校勘,可以校正相关文书中的阙文及模糊不清之处。文章以黄征先生《敦煌愿文集》为底本,从原卷核对、字形辨认、词语训释、平仄押韵等方法出发,对所有《儿郎伟》的阙录识读、俗字辨认、卷号定名等方面进行校补,以期得到更为准确的《儿郎伟》诗歌供学界研究利用。  相似文献   

4.
《白雀歌》是历史上西汉金山国文学的代表作之一。王重民先生在发表于1935年12月出版的《北平图书馆馆刊》九卷六期上的《金山国坠事零拾》一文中,据本为一卷而被撕裂为二的P·2594和P·2864卷背,首次校录了这篇名作。王重民先生的这篇文章,在他含冤去世之后,又被收入他的由中华书局于1984年4月出版的《敦煌遗书论文集》。然而,王重民先生的录文,一方面,刊于《北平图书馆馆刊》者与收于《敦煌遗书论文集》者,互有出入;另一方面,前后两次刊发的录文,与所据原卷相较,校勘均有未妥之处。特别突出的是,所据原卷上《白雀歌》尾部的“乙丑年二月”等几行杂写。如同李正宇《谈<白雀歌>尾部杂写与金山国建国年月》(《敦煌研究》1987年第3  相似文献   

5.
近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敦煌五台山文献校录研究》是兰州大学历史系杜斗城副教授继《敦煌本<佛说十王经>校录研究》后的又一新作。其书的主要特点是: 一、校录了敦煌遗书中的有关五台山文献,为佛教圣地山西五台山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同时,也扩大了敦煌学研究的领域。二、对敦煌遗书中的《五台山赞》进行了分类,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方便。同时,又对《五台山赞》和《五台山曲子》的创作年代提出了与著名敦煌学家任二北先生的不同观点。  相似文献   

6.
敦煌遗书内保存的诗歌作品,按其时代,约可分为两个时期:其一,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包括见于《诗经》、《文选》、《玉台新咏》等诗歌残卷,由于这类诗歌作品为数较少,且已成为传世之作,姑不在论述之列。其二,隋唐五代时期,主要包括唐代诗人专集(如《王梵志诗集》、《高适诗集》、《自居易诗集》等唐人抄卷),唐代诗文选集,唐人选唐诗等,此外还有流传于敦煌地区的僧俗人士的诗歌残卷,以及某些即情应世、针砭时弊、感慨悲怀、讥刺嘲讽的敦煌民间诗歌。根据粗略的统计,其总数可达三千首左右,统名之“敦煌诗歌”。这是一批极其珍贵的文学遗产,只要经过全面认真的搜辑整理,既可补《全唐诗》之不足,又可为研究唐代及其敦煌文化作出宝贵贡献。敦煌诗歌按其特点,略可区分为:敦煌诗人之作,释氏佛徒之作,敦煌民间诗歌,  相似文献   

7.
余琼 《古籍研究》2002,(3):59-62
刘英辑校的古代梦书专集《中国古代的梦书》已在1990年由中华书局出版,该书所辑除《唐宋类书所见梦书佚类编》及《(占梦书)残卷》(辑自《说郛》卷109))二种外,自余五种为敦煌遗书中的梦书残卷。诚如该书辑校说明所称,“敦煌献所存梦书,全系抄本,有些字迹十分潦草,  相似文献   

8.
黄征、吴伟先生合著的《敦煌愿文集》用力甚勤,集数年之心血和功力,弥补了敦煌愿文研究的空白,给研究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本文在吸收黄、吴二位先生成果的基础上,对《敦煌愿文集》中的《儿郎伟》进行部分校补。  相似文献   

9.
<正>逯钦立先生辑校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原定名《先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诗》)已于1983年9月由中华书局出版,并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的重视。先生辑校此集可谓殚尽毕生心血,自辑校之始至出  相似文献   

10.
校勘古籍向来强调版本对校,这有正确的一面,但是版本校有许多校勘问题却解决不了。如《全唐诗》《全宋词》虽经名家辑录校理,可仍然保留了许多不知是非的异文和难以校补的缺字。如果要解决这类难题,我们就不得不从新的角度考虑新的方法。我在撰写《校勘学》(安徽教育出版社1990年9月版)和编写《中国典故大词典》(即将由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出版)时发现,《全唐诗》《全宋词》中许多异文缺字涉及到典故,因此我从典故的角度对上二书进行了异文是非的判断和缺字的校补,私意也的确解决了不少问题。这里选择其中数则,以祈方家指教。  相似文献   

11.
南宋高似孙《史略》六卷,中土久佚而流入东瀛之书,清末黎庶昌、杨守敬出使日本,始访得宋刊原本,影校刻入《古逸丛书》。《史略》广引他书,校勘价值极高。卷四《刘勰论史》,节录《文心雕龙·史传》篇,而文字颇有异同;杨守敬取与今本《文心雕龙》互校,得十七条(见《史略校勘割记》,王重民辑,载《图书馆学季刊》1928年2卷4期),日本友人石田肇先生复取日本内阁文库所藏宋本、《古逸丛书》本与广田浩晓新译汉文大系本《文心雕龙》比勘,复得十五条(见《高似孙〈史略〉研究》,载日本《群马大学教育学部纪要》,人文社会科学编,1985年第35卷)。  相似文献   

12.
向达等六先生校录的《敦煌变文集》出版后,徐震堮、蒋礼鸿、郭在贻、项楚诸先生续加??成就斐然。虽未尽者已非当初,但仍需同道努力。近年,袁宾、刘凯呜等先生间有补校,笔者亦妄为涂鸦,唯识者教之。《敦煌变文集》中载《阿弥陀经讲经文》四篇,即P.2931、S.6551、P.2955、P.2122等。P.2931系王重民先生校录,余三篇均为王庆菽先生校录。下凡引《敦煌变文集》原文仅标页码;为方便排印计,凡无异议之原校录文引用时不再出原俗字别体,并一律改为现行规范汉字;诸位先生的校勘引用时简称“某校”,出处见文末附注。  相似文献   

13.
将现存于敦煌遗书中的《六十甲子纳音》一种及同类文献两种进行整理,在公布释文的同时,略作说明及校理,以便于学界利用.  相似文献   

14.
沈秋之  张涌泉 《文献》2023,(1):57-75
敦煌写卷中的裱补纸是古代文书修复的真实反映,也是敦煌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为考察中心,对四组社会经济文献裱补纸进行缀合,纠正了前人校录部分写卷时的疏误,同时从文献性质、抄写年代、文书定名等方面对各组文书加以研究。这些缀合工作对提高敦煌文献整理研究的质量大有助益,也进一步证明藏经洞与道真及其团队收集古坏经文修补佛典的活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任继愈 《文献》1999,(4):4-7
1900年敦煌藏经洞被发现,公诸于世.国家为了制止珍贵文物继续流失,把余下的敦煌遗书交给京师图书馆(即今中国国家图书馆)保管收藏.1922年,陈垣先生主持整理《敦煌劫余录》;1929年,胡鸣盛、许国霖先生对这些敦煌遗书继续整理、编目,作了大量工作.国家图书馆的这批敦煌遗书,部分曾以缩微胶卷的形式公布,但缩微胶卷有不少不足之处;部分从未公布,不为人们所知.今天全部公之于众,给世界文献宝库增添新内容,意义非同寻常.  相似文献   

16.
天津艺术博物馆藏107号敦煌本《文选注》首经罗国威先生校勘、整理,其后刘明、赵家栋二先生亦多有勘正,已日趋完备;但其在字形辨认、字词考辨等方面尚有可商之处,故此提出,以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7.
伯三六一八《秋吟一本》,经启功先生校录后收入《敦煌变文集》卷六,其语言带有六朝骈俪遗风,是一篇很不多见的奇文.蒋礼鸿先生认为这是“僧人向贵族乞讨衣服的文章”从全文内容看,这个说法是可信的、敦煌遗书中另有三卷,内容与此相类似.“此文盖僧人于秋时行乞冬衣寒装而吟唱之文.可惜敦煌抄本原件残裂,存有不少的阙漏字,使得一些文句无法卒读.笔者不揣浅陋,依据原卷照片、上下文意及其他资料,试对其中阙文进行意补,并对原失校、误校、误点之处再事校正.谬误当多,敬请读者指教.  相似文献   

18.
敦煌曲词发现以来,我国学者对它的蒐集、校录、注释和研究,作了许多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一九五○年一月出版的王重民饺辑的《敦煌曲子词集》,是关于这方面敦煌资料的第一本集子。它的出版拓展了文学史研究的领域。随后任二北于一九五四年十一月出版的《敦煌曲初探》和一九五五年五月出版的《敦煌曲饺录》(简称《校录》),更全面的校录了这方面的资料,更深入地研究了这方面的作品,使敦煌词曲的整理研究工作前进了一大步。然而,关于敦煌词曲的考释和研究工作,在过去既得成果  相似文献   

19.
王梵志诗音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梵志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白话诗人。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五言白话诗.为我们留下了极其珍贵的财富。只是因为这些作品分散在篇幅浩繁的敦煌写卷里,被人们发现并逐渐引起重视,才是近几年来的事。张锡厚先生辑集出版了《王梵志诗校辑》,创集腋成裘之功,并进行了力所能及的校释工作。但因为是初创,其间校勘、诠释方面的疏误在所难免。笔者就将近年来在这方面的一些读书所得罗列于此。以尽些许补充之意。(1)《王梵志诗校辑》卷一3页《身如圈里羊》:“脱衣赤体立,则役不如羊。”校  相似文献   

20.
2008年9月,国家图书馆入藏了启功先生收藏的敦煌学资料二百一十八种,一千五百馀叶.其中有王重民、王庆菽等编<敦煌变文集>过程中往来书信24通,十九通为王重民先生致启功信函,四通为王庆菽致启功信,一通为王重民致王庆菽信.内容包括校稿的"传观传校"过程、校勘中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式、<敦煌变文集>交稿日期等众多信息,充分显示整理、校勘<敦煌变文集>的过程,具有较高的文献、文物价值.兹予以整理公布,与学界共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