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起影星阮玲玉,人们便马上会想起“人言可畏”这4个字。因为鲁迅先生当年曾写过一篇著名的杂文《论人言可畏》,指出“‘人言可畏’是电影明星阮玲玉自杀之后,发见于她的遗书中的话。”几十年过去了,随着对阮玲玉的深入研究,却发现这封遗书是假的!而真正的遗书中并没有“人言可  相似文献   

2.
温家宝在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结束后的记者招待会上引用了王安石的名言“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媒体上一片叫好声,我却感受到一种隐隐的不安与悲凉。从商鞅到光绪,中国历代变法领导者的命运都是悲剧性的,天变(自然灾害)、祖宗(僵化的意识形态)和人言(对改革的抨击分别来自左、右阵营),恰恰反映出当前政治体制改革的闲境。  相似文献   

3.
在《红楼梦》中,探春也是个性格十分复杂的人物。她既是带刺的“玫瑰”,又是艳丽动人的“杏花”;她志向高远,非常看重仕途经济,渴望出人头地,但却从不劝宝玉读书应举,立身扬名;她对贾环母子“鲜恩寡情”,但黛玉临死时,只有她一直守护在黛玉床前;她既是洁身自好的正派淑女,又有“忘了根本’识拣高枝儿飞”的意图;她既是封建主义的卫道者,又有叛逆者的倾向。她有宝钗的醇厚,却不像宝钗那么娇情;有黛玉的真挚,却没有她的狭窄;有凤姐的锋芒,却没有她的残忍;有湘云的豪爽,却没有她的天真。她有敏锐的目光,清醒的头脑,独特…  相似文献   

4.
1935年,25岁的当红女明星阮玲玉用毒药和一句“人言可畏”告别人世,27年后,她的美国同行、36岁的玛丽莲·梦露也莫名自杀(亦有政治谋杀论)。梦露生前曾说:“他们觉得冈为你出名了,他们就有权走上来对你说任何话,什么话都有,他们认为这不会伤害你的感情,就好像他们是在和你的衣服说话…样。”  相似文献   

5.
小女子驾到     
宋涛 《世界》2013,(5):162-163
她是被网友热门讨论的真情女球迷,也是狂热的旅游爱好者;她是地道的北京女孩儿,也是一台精灵般小车的车主;不是“毛线姐”,她是张小可。这—次,她给旅行做广告……  相似文献   

6.
陈少敏,这位被人誉为“杰出女性”的人,在“文革”结束后的20年内,不断见诸报端;近十年内,已有三本关于她的传记出版,最少有两部以她为主人公的电视剧问世。陈少敏之所以为舆论关注,并引起一些学者研究的浓厚兴趣,不仅因为她有“痛打日本浪人”、“扮‘贤妻’护徐老赴湘”、“飞马比武退群匪”、“夜袭鬼子巡逻车”等传奇经历,也不仅因为她是主持过一个地区全面工作的少有的女领导干部和为维护工人阶级的主人翁权益呕心沥血的一名工会领袖,更为重要的是,她作为一名中共中央委员,在“文革”中坚持真理,不畏强暴,与“四人帮”及…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分析王安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三不足"的变法思想,说明了人事和天事各有其自身的运行、变化、发展的规律,异常的自然现象并不可怕;要因时制法,法要随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人言有好有坏,对待的态度也有两种,一是采纳,二是置之不理。  相似文献   

8.
说“粘对”     
《古代汉语》诸多读本的“诗律”部分,唯“粘对”一词的定义纷法各异。这得从王力先生的“粘对”说说起。解放前一段时期以来,我国研究诗律学成绩最大的当推王力先生。但王力先生对“粘对”说的理解前后有别,概言之,表现在下列几种_L。见诸《汉语诗体学》(卫%5年上海教育出版社)第一章第六节。第十节;出句州系从头,对匈必须是平头;出句如东平头,对句必须是厌头。这叫做“对”。上一联的对句如系平头,下一联的出句必须是平头;上一联的对句如系厌头,下一联的th句必须也是厌头。这114做“粘”(“粘”有。广义,有狭义。广义的…  相似文献   

9.
她并没有特别的学习语言的天赋,但她十三岁就成为全国雅思冠军;她不是天才,但却创造了奇迹。她就是钟琬婷,一个看似普通实则不寻常的女孩。我们惊诧于她取得的骄人成绩,也更想探知这成功背后的奥秘,她的成长之路是怎样的?父母又是如何做她的“成功导游”的?请看: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上博《孔子诗论》、马王堆帛书《五行》以及其他各种早期资料中关于《关雎》的讨论,本文阐明,在战国晚期和秦汉时期对这一文本的理解与《毛传》和西汉《三家诗》中的诠释相当不同。这种早期的诠释将《关雎》与传统上被认作“淫诗”的一些文本——尤其是《郑风·将仲子》和《陈风·月出》——联系起来。此外,本文提议就《国风》整体而言,《毛传》不仅仅是对一部已存在的公认的《诗》的原始文本的诠释,还同时通过其选字、训诂注释和《小序》的整体效果,决定文本的字词与意义。换句话说,我们不能在摒弃《小序》的同时还继续接受《毛传》的训诂注释;我们也不能依靠《毛诗》和《毛传》来决定在《孔子诗论》一类文本中讨论的《国风》的字词与意义。  相似文献   

11.
包玲娣很乐观地说她命好,似乎冥冥之中总有人在帮她。我虽然是不信命的,但真要反驳她的说法,又感觉不那么容易。因为她这大半生似乎确实比较“顺”,有时她根本没有刻意追求什么,但却得到了。不过我认为,她的“顺”是由以下几重因素造成的:一是她确实有似乎是“撞大运”的时候;二是虽然她没有刻意去追求什么,但她自16岁下放以来,在工作和学习上从未曾懈怠过,应验了“机遇总是被有准备抓住”这句话。当机遇降临时,需要她具备什么,她还就是具备了什么。  相似文献   

12.
    
<正>【真题重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寿镜吾先生知识渊博,但他对“怪哉”这虫是怎么回事儿却不予回答;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其实,我们的身边也有这样的人,他(她)的身上也有一些看似矛盾的表现。他(她)或许是你的家人,或许是你的师长,或许是你的同学……请你选择一个对象,抓住他(她)的特点,写出他(她)丰富的个性,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500字。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个人真实信息。  相似文献   

13.
顾准二三事     
1971年初春至1972年夏,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前身哲学社会科学学部的大队人马是在河南明港的一座军营里度过的。现在回过头来揣磨那样做的目的,我想一则是为了统一办学习班,清查“五·一六”分子;二则也实在是为了便于管理。其时,我所在的文学所和经济所合在一个食堂吃饭,因为年轻力不薄,更因为在整人和被整的格斗场上都派不上用场,我就在炊事班充任了“火头军”。社会科学院,素称知识精英荟萃之地,用当时的话说,叫“藏龙卧虎,牛鬼蛇神”,“庙小妖风大,池浅工八多”。经济所拥有全国经济学界的名流,更有从第一线撤下来的巨公闻人…  相似文献   

14.
海中奇缘     
这是一则感人肺腑的真人真事。阿卜杜拉与穆罕默德是阿拉伯游牧民族贝多因人,他们一位是有学习障碍的渔夫,另一位是聋哑人,两名残障者在埃及西奈海岸跟一只叫马琳的母海豚成了莫逆。甚至专家也喷喷称奇;因为这只海豚从末被禁闭起来,能自由地在辽阔红海中悠游,但它却跟他们形影不离,长相左右。阿卜杜拉说:“它深爱我。当我走开时,它……”他在脸颊上滑动手指,做出泪流满面的动作。如果是海豚离去,他可能也会流泪不止吧!这只热心的海豚还能招财进宝,远近来的观光客付两美元就可跟鸟琳同在海里翻滚。一年多前,阿卜杜拉跟另一名渔…  相似文献   

15.
“日常生活”与历史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有人说传统史学就是一部帝王的家谱,这当然是激愤之言,但也还是说明了传统史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无论是“希腊的崇高,罗马的壮观”,还是“力拔山兮气盖世”,在史学中占统治地位的如果不是帝王将相,起码也是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而升斗小民的喜怒哀乐、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则鲜有“问津”。偶有记述,亦因“王欲知间巷风俗”,不过,这种专记琐细之事虽也是为“资治”之用,却并不能享配“正史”的殊荣,只能被“不入流”地称为“稗史”。稗,卑微也。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个笨孩子,您对(我)这么好,我都不知道怎么说感激。张妈妈。您说我的病能治好吗?假如我的生命就在这停住了,我也无憾了, 因为让我碰到了张妈妈这样的人……”念到这儿,张颖突然哽咽了。“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她想到自己生命快要结束了,本来应该是一种很畏惧的心态。可是,现在她却觉得今生无憾了。我就是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相似文献   

17.
兰谱是“金兰小谱”或“金兰谱”的简称,也叫“金兰簿”。“金兰”语出《易·系辞》“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也就是民间所谓的“心如金,气如兰”,即心如金子一般纯真、坚固,彼此品性投合,似兰花一样馨香。……  相似文献   

18.
佚名 《文史月刊》2011,(11):37-37
张爱玲未必想到她生前寂寞,身后却如此热闹。在上海的多条旅游线路中,有一条“张爱玲路线”。这条路线通往她曾经的住所,供张迷们凭吊。曾经她可以拒绝别人进入她的门,但是现在,她拒绝不掉了。  相似文献   

19.
论世外仙姝林黛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黛玉与众多女儿俱相似《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人们是太熟习了,也太难于理解了。这是一位“世外仙姝”、“阆苑仙葩”。大概因为她带着“仙气”,是个“神仙也似”的人物罢,评论家很难把握得准她的性情。人们往往只知她爱哭,不知她也爱笑。于是乎,有一千个以上的“林黛玉”,越剧的,京剧的,电影的,电视的,民间年画的,文人国画的,等等,都象都不象,又是又不是。  相似文献   

20.
《文史天地》2002,(2):30-31
至殷晚期,在青铜器物上铸刻文字的风气已经萌始,厉王时期的“小克鼎”,幽王时期的“宗妇鼎”竟然划格布字,即使无格的,字也安顿得很整齐。可见这是用心经营意匠的。甲骨的“错落有致”,是事出无奈,并非着意为之。研究书法与研究其他学问一样,对那些新出现的细节,切莫粗心放过,因为它可能就是新风格的先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