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6年6月,在吉林省蛟河县新农乡兴农村洋犁地北岗,村民宫严柱趟地时发现一把铜剑,捐献给吉林市博物馆。此剑柄部为一对相向而立的鸟,故名“对头双鸟首”剑,以与“回头双鸟首”(即通称“触角式柄”)剑相区别。截至目前,这种形制的剑还是首次发现,很有研究价值,特简报如下。此剑的基本形制是:剑身两侧刃呈弧曲状,叶尾弧收。两叶中间起脊,脊贯前锋,后连短茎。锋部断面呈菱形,中间脊断面呈圆柱状(近六棱形),两叶扁薄,刃口锐利。短茎  相似文献   

2.
南京六合县程桥东周时期的墓葬,出土了一把青铜剑,其剑身满饰菱形纹饰、剑首为同心圆、剑格部铸夔龙纹并镶嵌绿松石,出土时分为六截,锈蚀严重。为了保护修复此剑,并观察剑上菱形纹的形成工艺,故将保护分为:剑纹饰、锈层的分析,残块的粘结与修补和表面仿旧三个步骤。通过此剑的保护更加证明了金属膏剂涂层工艺就是东周吴越青铜兵器表面菱形纹饰的形成方法,同时又发现了在剑首的背面有一圈麦束形的纹饰,该纹饰的成形工艺将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1994年6月,会理县公安局将办案中查获的一批瓷器和青铜器,向县文物管理所作了移交。这些青铜器具有较强的区域民族文化特征,对于研究西南民族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一、器形简述这批青铜器共8件,大多有不同程度的残损,现分述如下:1.兽形曲柄云雷纹短剑:剑身中部两侧刃略内收,上饰云雷纹等组成的蕉叶状纹带,剑身中部起脊;身与柄交接处铸一蛇首,形成剑格,蛇首面目狰狞,触须从口中长长伸出,延至剑身约三分之一处;柄部饰有八条环状纹带,形似动物,剑柄略向后下方弯曲,呈马头形到首。该剑完好无损,刃部十分…  相似文献   

4.
在今绍兴市城区及绍兴县境内发现及现绍兴市文管处收藏的青铜剑(为叙述方便,以下简称绍兴青铜剑)大约有20余柄,大部分属零星发现和在当地的征集品,其中有16件保存的较为完整,3件锷部略有损坏,2件只存剑身,还有2件剑身也只有一半.这些剑在形式上并不相同,为表达和论述上的方便,下面将这些青铜剑依据剑格、剑茎的区别分为三型十式.一型,仅一件(标本178).剑通长40.4、剑身宽3.2厘米,剑身较细长,起棱脊,无格,柱形茎,茎实心,茎两侧距剑首0.3厘米处有两个对称的半圆形小突钮,剑首呈喇叭状.(图1)  相似文献   

5.
朱永刚 《文物春秋》2000,(1):6-10,32
邰集屯镇属锦西市连山区,南距市区45公里。1993年上半年,吉林大学考古学系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位于邰集屯西北的小荒地古城进行了勘测、调查(图一)。在工作中获悉小荒地村两民宅院内各出土了一柄青铜短剑,随即对其中的1件做了观察与实测。此剑为曲刃短茎式青铜剑,剑身已折为三段,尖稍残,但整体仍保存完好。从形制上看,剑身前部血槽偏下,至剑尖有一段横剖面为菱形的剑锋。节尖位于剑身约二分之一处,节尖角较大。剑身后部叶刃弧曲,剑尾略折收。  相似文献   

6.
安远县镇岗乡罗山村村民谢享助于1995年1月份在该村背大石墩下柑桔园地挖土时,在离地表0.8米深处时挖出一把青铜斧,随后又挖出一把断为三截的青铜残剑,一把锈蚀严重的青铜残刀和一件陶罐。1995年3月22日谢享助托他的胞兄谢享清把这几件文物献给县博物馆。现将其简介如下:青铜斧:长方形聚,束腰,刃部宽大,聚口至刃两侧边正中有一条凸起落线。聚口长3.1、宽2厘米,束腰最狭处宽28厘米,斧总长6.6厘米。青铜剑:剑身和剑把两部已残缺,椭圆形实茎,茎上仅存一道凸箍,为凹形斜宽从厚格式,剑身中起脊,横断面呈菱形。现剑身残长4、茎…  相似文献   

7.
四川仪陇新县城北4公里处的嘉陵江中上游航电枢纽工程工地附近,堆积着很多从嘉陵江底舀出来的的沙石。2006年,有几部运输车将这些沙石运去填方时,该县新政镇东北一大队放牛的老人袁开金在4月14日从这些沙石中发现了一柄铜剑。该村党支部书记得知这是出土文物后,马上向县文物管理所报告,使这件文物及时回收到文物管理所保藏。此剑和巴式柳叶形铜剑相似。无茎,叶长30厘米,通长39.2厘米,最宽处基部4.5厘米,重500克。双刃,两刃口线交锋处呈弧形,脊背不缓,剑身横切成面呈菱形,脊向两刃部微弧形内收(图一)。剑身基部一面阴刻虎纹,另一面刻心手纹。…  相似文献   

8.
玉柄铁剑     
时代:西周晚期.出土时间1990年出土地点:河南省三门峡上村岭沈国墓地M221尺寸:长约33厘米剑身为铁质,铁质剑身与铜芯相接,铜芯部嵌入玉茎内。剑首及茎身接合部均镶以绿松石片。出土时已折为两段,剑身外包一层丝织品,并被装在用皮革精心制作的剑鞘内。此剑出土后,引起发掘者的高度重视,经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史教研室初步鉴定,认为是人工冶铁制品。这是我国目前经科学鉴定的最早的人工冶铁实物。(封三)我国金属铸造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尤其是古代冶炼钢铁的工艺水平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考古资料证实,…  相似文献   

9.
最近,我们在高县废品收购站拣选到一柄“巴式剑”。此剑呈柳叶形,剑身宽薄,扁茎,无格,有脊。近茎处之脊两侧,各铸有四道斜线,茎上宽下窄,上部边沿有锉磨的痕迹,首部与中部一侧各有一圆穿。剑表为绿色粉状锈所复盖,剑锋至剑身上部约12厘米长的一段内,有呈暗红色的附着物。刃部有若干小缺口,茎中部断开。全长50.2厘米,茎长16.2厘米,剑身最宽处4厘米。  相似文献   

10.
1988年5月,沙市钢管厂基建工程中发现青铜剑一把,陶长颈壶一件。青铜剑呈绿色,有格有首,实心圆茎,有两道圆箍。剑身中脊隆起,两刃锋利.剑长45.4、宽3.6、脊厚1厘米。陶长颈壶为灰色,颈口部分原已残,底内凹,饰弦纹,根椐反映与这两件器  相似文献   

11.
1984年12月,在文物普查过程中,我们先后在吴县北桥乡和枫桥乡征集到青铜剑各一把。现分别介绍如下: 剑一:喇叭形剑首,施有弦纹数道;茎呈圆柱状,半空,茎上有两道凸箍;宽格,格与箍面上施有变体“涡纹”,剑身较短,脊直居中。通长28.4,身长22.1,宽3.3厘米。该剑是社员吴德宝1980年在苏城  相似文献   

12.
略论人面纹扁茎铜短剑钟少异本文所谓人面纹扁茎铜短剑,是指先秦时期一种独特的铜剑。它的剑身呈柳叶形,剑身基部普遍装饰一正视的人面纹,或圆脸无发,或长脸有发;扁茎,茎上有穿孔,茎的下部较宽,且两面均做出四槽。这种青铜短剑.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两件传世品,一...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 最近在辽宁-朝鲜半岛西北部特别是辽宁地区发现一种铜剑类型,它既不属于剑身带有凹陷和节部的典型细型铜剑,也不属于那种以剑身中带有一脊突为特征、且剑身的上半部和下半部呈弧曲状的典型琵琶形铜剑类型,这种剑在喀左县老爷庙①、辽阳县亮甲山②、载宁郡孤山里③都有出土.发现这种铜剑的地区,同时还广泛分布着数量较多的琵琶形铜剑,由于这种铜剑的形态与琵琶形铜剑及细型铜剑有着密切的先后演变关系,因而对于这些地区考古学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代丽鹃 《文物》2011,(4):84-91
玉剑具指剑上的玉质附件[1],包括两种形式:一是首、茎、格连成一体的玉剑柄,金属剑茎插入柄内,例如河南淅川下寺M10出土的玉柄铁剑;二是完备的一套由四部分组成,即装在剑茎末端的首,剑茎与剑身之间的镡(格),以及剑鞘表面贯带佩剑的璏,鞘末  相似文献   

15.
1997年2月,凤翔县博物馆征集一柄玉首青铜剑,出土地点不详,约在县城东南20公里的彪角至虢王一带。 剑脊呈直线,从斜而宽,双锷平直,甚锐利,格较厚,正面作倒凹字,截面为菱形。圆茎,茎上有两道突起箍。剑首青玉质,正面呈束腰梯形,截面梭形,首上端有圆孔,与茎衔接。剑通长43.3,宽4.2,茎长7厘米,玉首高5厘米。该剑保存完好,局部光亮。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根据湖北省赤壁市博物馆展览需要,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为其修复了一批青铜器,今从其中选出三件较具代表性的器物,简要介绍其修复过程及工艺,同时粗浅谈谈关于青铜器修复的理念与体会。1.铜剑长610厘米,重量620克,年代东周,楚剑。出土时残存剑身和柄两段,刃部受腐蚀参差不齐;柄扁圆形有两箍,缺剑格和剑首(图版一)。该剑身黑亮光滑,俗称"黑漆古",材质含锡量较高,易碎,不能用机械法除锈,可将器物  相似文献   

17.
1985年秋,蓟县翠屏山乡西山北头村民挖菜窖时,在距地表140厘米的土层中,发现1件青铜短剑。据发现者讲,短剑出土时完好,后从剑格处折断,剑身丢失,现只存剑柄,残长8厘米。柄首扁圆形,中间饰镂空图案似双角倒卷,角下有斜格交叉,镂空处原来似有镶嵌,现已脱落。剑茎扁圆、中空,上镂3行共18个长方孔(见图)。  相似文献   

18.
1975年以来,宜昌地区配合农村水利建设,相继在当阳赵家湖的金家山、曹家岗、杨家大山、枝江姚家港等地发掘了三百多座中小型楚墓。这里仅就出土的青铜剑,予以介绍如下: 截至1989年为止,当阳楚墓共出土铜剑70余件,赵家湖墓区共出士64件,枝江楚墓出土铜剑10余件。根据这些铜剑的首、茎、格、剑身等可分为春秋剑和战国剑。  相似文献   

19.
一九八五年一月,我馆派人前往冶炼厂拣选青铜器,得戈、剑、斧、权、镜诸器。现择其中几件介绍如下: 青铜戈 1件。援本略上翘,脊稍隆起,断面呈菱形。前锋为三角形。长胡三穿。长方形直内,一穿。通长26.3、援长18.2、内长7.9、内宽2.8厘米(图一:1)。这类戈在中原地区的春秋中晚期墓葬中多有发现。 铜剑 1件。断面呈菱形,茎首呈椭圆形,茎中部内收,两端较粗。茎上除缠缑状螺旋纹尚清晰外,其它纹饰模糊不清。剑格为三叉式。通长30.3、刃长20.2、茎长5.9厘米(图一:2)它与云南楚雄万家坝古墓群出土的Ⅰ型Ⅰ式剑相同,时代大约为春秋中晚期。  相似文献   

20.
柳叶形剑是古代巴蜀地区流行的一种很具地方特征的青铜短剑。其主要特征是剑身似柳叶,扁茎无格,剑身基部斜收与茎接,茎上一般有两穿,剑身有中脊,脊侧或有血槽或平斜无血槽。在巴蜀文化研究中,这种青铜短剑是最引人注目的器物之一。笔者对这种剑的渊源谈一点看法,企望对巴蜀考古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