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鼓浪屿正式获中国政府推荐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鼓浪屿作为城镇型的遗产地,其承载世界遗产价值的城市遗产的日常保护与管理、历史建筑的保护与修缮、遗产环境的维护、遗产蕴含的历史文化的阐释及展示等工作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首先从自然基底、建成环境以及非物质层面与社区场所精神简要分析承载"鼓浪屿"国际历史社区突出普遍价值的价值载体。随后以历史性城镇景观(HUL)保护方法的视角,分别论述如何动员从"自上而下"的遗产地保护管理规划层面,以及"自下而上"的公众参与层面的力量,共同对价值载体进行全面、可持续保护的方法。希望通过历史性城镇景观的保护方法在鼓浪屿的实践,继续探讨这种方法运用在更普遍的历史城镇遗产保护中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遗产阐释概念的不断发展、全球化遗产旅游的逐渐兴起以及数字技术和媒体通信的进步,为遗产地总体规划、技术手段、遗产管理等方面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和复杂性,也对遗产地的阐释与展示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利用科学出版物数据库检索关于遗产阐释和可持续发展的文献,进行定量和定性数据分析(文本挖掘、主题扩展、内容分析),了解与遗产阐释计划实施相关领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确定遗产阐释在可持续旅游领域的有效性,明确在遗产地可持续旅游发展规划中导游和创造性在遗产阐释中的作用,以此提出遗产阐释性规划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我国世界遗产地的旅游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志明  张铁生 《人文地理》2009,24(6):111-115
"遗产旅游"作为一种世界观现象已经成为人类求取与外部世界高度和谐的有效形式之一,成为高质量回归自然、回归历史的必然性的社会生活组成部分。文章综述了我国世界遗产地旅游研究的现状,提出在以后的研究中应加强我国世界遗产地的旅游发展理论、旅游价值分析与开发模式、旅游发展中的利益相关者、旅游营销、利用信息技术保护遗产资源、旅游研究的定量系统动力学模型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鼓浪屿遗产地监测范围包括申报遗产区、缓冲区,监测对象是由51组代表性历史建筑、主要历史道路,以及代表性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存等遗产要素所构成的完整体系。文章对鼓浪屿遗产地的保存现状和监测工作开展现状进行了评估,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鼓浪屿监测体系的构建,实现监测录入、预警触发、日常管理、研究分析四位一体的职能,最后论述了监测预警系统的信息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5.
白冬梅 《文博》2013,(2):48-51,77
在文化遗产事业的发展进程中,遗产地居民是和遗产旅游发展密切相关的利益主体,社区参与作为遗产及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有利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有利于遗产地以及遗产地社区自身发展。然而,现实中遗产地居民往往处于边缘地带,对遗产的保护、共享大多是由政府由上至下的推动。面对法律制度缺失,居民本身的参与意识薄弱,参与权的无法落实和过度旅游带来的遗产真实性的破坏等问题,必须加快法规制定和社区参与机制的建立,加强培训,提高居民参与能力,建立遗产地准入制度,规范企业行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遗产共知、共享。  相似文献   

6.
<正>"农业文化遗产"是指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的汉译概念。它是一个带有遗产价值的农业系统。这个系统具有"活态性、动态性、适应性、复合性、战略性、多功能性、可持续性、濒危性"等特征。濒危性是遗产保护的重要前提。一是遗产地濒危。农业文化遗产的物质部分是不可移动的,是有着特定空间范围的田园设施。如果这个遗产地遇到侵害或污染,它具有的  相似文献   

7.
宋奕 《东南文化》2012,(4):15-20
后现代思想家米歇尔.福柯创造性地将空间、知识与权力进行连接,创造了空间哲学与空间政治的结合。"文化遗产"素有"空间政治"面向,具有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将其概念和实践与福柯的空间理论相关联,能为解读和反思遗产概念的形成与实践过程中隐含的权力关系以及由此生发的诸如遗产地概念及对遗产本身的认定所呈现的空间化趋势,文化遗产的空间化对地理和政治疆域整合的作用,文化遗产相关产业给地方带来的发展机遇,生态博物馆等文化遗产的空间化实践中的异托邦影子,文化生态保护区能否将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带入一个整体、活态保护的新阶段等问题提供路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深入探讨了数字工作流程为遗产地应对日益严重的气候变化影响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及需要采取更多样化的方法来帮助确定适应气候变化的优先事项,将遗产保护视为可持续发展和减缓气候变化的驱动力。特别提出使用数字技术来记录易受气候变化现象影响的遗产地的必要性,这些遗产地由于缺乏世界范围的重视和传统遗产保护框架的认可而未被研究。  相似文献   

9.
校园文化遗产是学校历史文化的集中体现,加强对校园文化遗产的研究,有助于丰富校园文化底蕴,让文化遗产焕发时代活力。选取厦门大学思明校区内的群贤楼群、建南楼群、湖心岛、鲁迅广场四处代表性遗产点进行研究,使用语义分析法研究了校园文化遗产对游客的传播效果,并探究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为厦大校园遗产的文化内涵发掘与传播提供参考。研究发现,影响文化遗产点传播效果最关键的因素为参观者预先对遗产地的了解、校园遗产地环境舒适程度,以及校园遗产地宣传方式丰富程度。  相似文献   

10.
资讯     
正外刊选粹世界遗产与农业遗产比较及两者在发展旅游业方面的潜力与UNESCO的世界遗产相似的是,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的全球重要农业遗产系统所收录的遗产(以上简称"农业遗产")同样拥有吸引大批游客的潜力。在此语境下,相比世界遗产地,目前缺少关于农业遗产地通过旅游业助力乡村发展的综合性评估。文章重点比较了两者的定义、遴选标准、监测及两个系统评定的同一遗产地的官方说明,进而梳理出世界遗产和农业遗产通过旅游业助力乡村发展的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11.
书讯     
喧嚣的新村:遗产运动与村落政治龚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5月出版,16开,192页,定价28元。本书是一部有关遗产地村落的民族志,主要讲述坐落于福建省武夷山境内的新村在面临遗产保护运动时的境遇、反应,以及村落权力结构的变迁与重构。该书试图懈答以下三个问题:其一,全球性"遗产运动"进入中国的路径与影响问题;其二,遗产运动背景下国家与地方的互动关系:其三,遗产运动对乡村社会尤其是村落政治的影响问题,譬如地方文化的"消解"、重构或发明,地方社会对遗产运动所做出的回应等,进而探讨遗产保护、管理与发展等时代话题。  相似文献   

12.
李昭  刘雪洁 《风景名胜》2020,(3):0330-0332
本文以新疆喀拉峻世界自然遗产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为研究内容,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通过分析得出新疆喀拉峻世界自然遗产地居民对旅游开发的正面、负面、发展与保护方面的感知程度。要想提高居民的旅游参与度,必须建全遗产地居民参与旅游发展机制,进行以保护为前提的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提升当地居民对遗产的保护意识,促进遗产地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人地和谐。  相似文献   

13.
文化遗产旅游商业化的路径依赖理论模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徐红罡 《旅游科学》2005,19(3):74-78
文化遗产地的旅游发展部逃脱不了这样的一个发展模式:遗产被“发现”、被包装后推向市场,开始走入现代化的发展道路,起到了地区经济的带动效益,但最终又不免陷入“过度商业化”的困境。本文总结了遗产地旅游商业化的动态过程,通过旅游开发中。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的转化,对遗产资源开发的商业化作了理论阐述,提出文化遗产旅游商业化“路径”依赖的假说,并建立遗产地旅游商业化发展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4.
遗产认同:概念、内涵与研究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遗产产生、发展及其遗产本质属性特征的视角提出了遗产认同的概念,并从“遗产身份”和“遗产认同”两个角度解释了遗产认同的内涵,即前者强调遗产的客观属性,后者强调主体对遗产的认知。在此基础上,根据遗产与认同的四种交叉关系,作者提出了遗产认同相应的研究路径,即从时间视角的遗产化过程分析每个阶段的遗产认同;以尺度的视角从表征层面的空间身份和文化身份特征理解遗产认同;从非表征层面的遗产实践分析相关者如何通过具体行动表征和重构自己的身份认同。遗产认同概念的提出与研究不仅可能丰富新文化地理学的景观研究理论,也为遗产旅游地治理提供理论借鉴,未来还需对遗产认同与遗产保护利用关系做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文化景观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毅  郑军  吕睿 《东南文化》2011,(3):13-17
真实性与完整性是提名遗产地能否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重要条件,文化景观遗产作为"自然与人的共同作品",其真实性完整性呈现出与其它遗产不同的特点。研究相关国际论著成果及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对文化景观遗产的评估报告,分析《世界遗产名录》中各类文化景观特征各异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对文化景观保护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雅典宪章》作为第一份有关历史古迹保护的国际性文件,除对保护技术问题的探讨外,为后续在遗产领域“阐释”概念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从1957年美国学者弗里曼·蒂尔登首次提出阐释定义和原则开始,到2008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通过的《文化遗产阐释与展示宪章》,遗产阐释与展示的理论与实践不断得到发展,其内涵外延也随着遗产概念与保护理念的延伸而不断拓展。遗产的阐释与展示自诞生以来就有着明确的目的性,将教育功能置于其工作的核心位置,阐释与展示覆盖的范围、发展方向也随遗产概念和新兴关注方向的演化而调整。作为链接遗产地与公众之间的重要纽带,阐释与展示既离不开对遗产价值的提炼、挖掘与再认识;也离不开对遗产周边环境的理解、对目标群体的探析、对适当方式的选择等。可以说,阐释与展示在遗产保护管理中贯彻始终,不仅链接了遗产的过去,又帮助遗产搭建了通往未来的桥梁,在遗产保护管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TIPS关于可可西里遗产提名地传统利用者权利的承诺IUCN充分肯定和赞扬了中国政府在《青海可可西里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补充材料》中,作出的关于不会将可可西里遗产地内的传统游牧民向外强制搬迁或排除提名地传统利用者的在遗产地开展利用权利的承诺。即:非经本人愿意,遗产地内的传统游牧民仍有在遗产地生活生产  相似文献   

18.
英格兰遗产委员会是负责帮助人们保护、享受和弘扬英格兰壮观历史环境的非政府部门公共机构,由英国数字、文化、媒体和体育部主办,经费主要来自英国政府。英格兰遗产委员会最近十年中在哈德良长城罗马帝国边疆世界遗产地调查、发掘、监测和管理等方面取得了若干新认识和研究新成果,其中包括应用空中摄影、激光雷达和对博德瓦德罗马城堡周边地貌景观进行三维建模等创新技术记录和发现新遗址的成果,以及对博德瓦德罗马墓地开展抢救性发掘和对被侵蚀消失文物开展记录工作的最新成果。英格兰遗产委员会通过开展这些应用研究成果直接指导遗产地业主加强世界遗产保护。有针对性的研究也促进和改善对包括哈德良长城在内的遗产地的价值认知和保护。  相似文献   

19.
世界自然遗产是地球的宝贵资源,记录了地球的精华和演变进程,也为人类提供了历史、科学以及景观美学等多种价值。然而过多的开发和利用使自然遗产地的地貌和物种受到了严重的危机。文章通过对金佛山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的价值分析和判断,提出对其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策略和途径,以期对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地的保护与合理旅游性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随着近年来遗产话题逐渐从边缘走向中心,遗产旅游研究日益受到关注.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内遗产旅游研究相关文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的遗产旅游相关研究的主题与内容发现,目前的遗产旅游相关研究更多是遗产地的旅游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分析了遗产与遗产旅游的本质特征及其核心问题,结合当前国际学术界关于社会科学研究的本体论与认识论转向的背景,本文提出,遗产旅游的研究应围绕“什么是遗产”“谁的遗产”“怎样阐释”3个核心问题展开,并对相关的研究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