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到侗族地区,如果只看看鼓楼或风雨桥,或再看看为游客而进行的歌舞表演,恐怕还只能算是“走马观花”。实际上。侗寨中有很多乡间的民俗活动才是“原汁愿味”,而与侗寨鼓楼、侗乡风雨桥一起被称为侗族文化“三大宝”而闻名遐迩的侗族大歌,更是当今世界上十分罕见的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的原生态民间合唱音乐……  相似文献   

2.
海子 《旅游》2002,(1):19-21
侗族历史悠久.文化古朴灿烂.民族风情浓郁.侗族的寨子,别具一格.与众不同,散布在依出傍水的秀丽山区。大多数的侗寨修在河溪两旁,跨水而居。因此.凡侗族人聚居地区,有河必有桥,桥梁全都修在树前寨后的变通要道上,因桥上建有廊和亭,既可行人,又可避风雨,故称风雨桥.风雨桥极富民族特色,是侗族特有的建筑之一。  相似文献   

3.
王雯娟 《风景名胜》2016,(1):152-154
所谓"惊艳",起初养在深闺人不识,一朝出现在世人面前,便更令人叹为观止.在湖南西南边陲,紧邻凤凰占城,有一座更为神秘的小城——通道,它除了拥有第一眼令人惊艳的奇山秀水,其中别具风情的侗古寨,更令人久久回味、魂牵梦萦. 侗寨:时光在此慢下脚步 从踏进芋头侗寨起,我无时无刻不被这里世外桃源一般的景象所吸引着. 听寨主介绍,这座侗寨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是始建年代较早的侗族村寨之一.整个古寨自东向西因山就势、沿河而建,而侗族传统建筑的风雨桥、寨门、鼓楼、古井等,都很难得地完好保存了下来,来此一日,体验的则是千年的那份古朴与宁谧.  相似文献   

4.
易禹琳  吴景军 《旅游》2010,(1):56-59
芋头古寨囊括了鼓楼、风雨桥、门楼、古井、萨岁坛、吊脚木楼居室、古驿道等侗族建筑中的所有门类。各类建筑因山就势、因地制宜,自然风光与人工创造浑然一体,体现出侗族人民“天人合一”的观念,全面反映了侗族的民族史、建筑史和民俗史,是一座侗族文化的“实物博物馆”。  相似文献   

5.
刘泽宇 《风景名胜》2020,(2):0016-0016
侗族传统文化符号融入到景观空间设计当中,需以侗族文化的内在形成规律和外在表现形式为依据,凝练其特征、找寻其精髓,并以传承和传播侗族文化为主旨,进行现代景观空间设计的创新。侗族有着其独特的聚落形态,形成了以风雨桥、鼓楼、凉亭为代表的侗族建筑文化特征。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侗族传统文化形态虽然发生改变,但侗族传统建筑景观空间中所蕴含的侗族文化背景并没有改变。文章以侗族文化发展的脉络入手,并以侗族传统建筑景观所内蕴的文化背景为依托,提出将侗族传统景观文化符号融入到景观空间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侗族在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主要分布于贵州、湖南、广西三省(区)毗邻地区,在建筑、饮食、节日喜庆、宗教信仰、社会组织等各个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在建筑方面,除了造型奇特、功能完善的风雨桥,干栏式木结构的侗楼外,在每个侗寨,都有一至两座多檐像尖塔一样的建筑,这就是侗族的鼓楼。本文试作侗族鼓楼文化的研究,还望各位专家、学者加以指正。  相似文献   

7.
侗族是祖国大家庭中的一员,总人口250多万。主要分布在黔、湘、桂三省(区)边界结合部。多声部的侗族大歌举世闻名;独特的侗寨鼓楼、风雨桥建筑驰名中外。此外,还有独具风味的侗族食品——油茶、腌鱼、腌肉、烧鱼、白蘸肉、槽血肉、牛(羊)瘪、侗果等。现将侗族十种风味食品及制作方法,分别介绍如下: 油茶侗乡油茶,不仅香味扑鼻,而且能增进食欲,深受侗族人民的喜爱。它已成为侗族人民用来款待客人的佳品。  相似文献   

8.
正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贵州黎平地坪侗寨的风雨桥,2004年曾遭遇洪水冲毁,当地侗族群众有的舍身跃入洪水中打捞,有的沿着河岸追赶,有的提着电简彻夜搜寻,硬是从洪水中"捞"回大部分桥的构件,并将其复建起来。当年媒体将故事阐述为"向世人展现出当地侗族群众视文物为生命的精神风貌"。对于地坪人,风雨桥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巨大的荣誉,反映其具有非常高的价值。但是,侗族群众的英勇举动,仅仅是因为他们觉得风雨桥是宝贵的国  相似文献   

9.
正起源春秋的侗族大歌,其和声的完美协调,格调的柔和委婉,旋律的典雅优美,深受各族人民喜爱。侗族大歌不仅延续着一个民族的天籁之音,更承载着弥足珍贵的人类文化。原生态唱法的民族瑰宝从那年贵州小黄十姐妹的侗族大歌参加多彩贵州歌唱大赛获得原生态唱法"金黔奖",就让我开始向往大歌萦绕的山水,开始神思侗寨的鼓楼和风雨桥。  相似文献   

10.
王雯娟 《风景名胜》2016,(12):20-21
寒意转深,冬月渐近,湘西南边陲的芋头古侗寨,此时已经飘起了浓浓的年味,特色的侗族新年“吃冬节”已经来临.作为保存最完好的侗寨,独特的文化传统,美丽的侗锦、古朴的鼓楼、热情的多嘎多耶、虔诚的祭萨、热闹的合拢宴……无不吸引着外地人赶来,加入到侗民们欢快的节日中来. 冬节是侗族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农历十月三十至冬月初九,称为“侗年”,俗称“吃冬”.  相似文献   

11.
目前,湘、桂、黔三省正在联合将其代表性的侗族村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侗寨申遗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一个历时已久,但生命力仍然旺盛的活态遗产——与时俱进、生生不息.与普通的遗址、古建筑等文化遗产有所不同,它不会特别注重侗寨建筑的年代久远、建筑规模的大气磅礴、建筑形式的丰富多样等,而是更注重侗寨元素反映的独特文明和文化形态,是侗族人在长期历史进程中独立创造、逐步完善且延续至今仍保持强大生命力的活态遗产.  相似文献   

12.
《世界遗产》2016,(4):134-135
正崇山峻岭中繁衍生息被湘南群山峻岭所环抱的芋头侗寨,隶属于自古被称为"南楚极地""百越襟喉"的通道县,险峻的地理位置及多民族共生区域,营造出独特的生活环境和习俗。除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首批中国景观村落外,芋头寨还是"侗族村寨"之一,2012年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年后备名单》。  相似文献   

13.
当你跨入南侗地区的从江、黎平两县地界,你会感到宛如走进了一个童话般的世界。在那里,撞入你眼帘的是一个个依山傍水,风光旖旎,恬静古朴,民情纯笃的侗寨,星落棋布地撤落在都柳江畔。恰似串串明珠在和煦的阳光下熠熠生辉。一座座高耸挺拔的鼓楼,亭亭玉立于鳞次栉比的干栏式侗族民居建筑群中,建筑群如众星拱月簇拥着这侗寨的标志。它象征着团结,预示着吉祥。村头寨尾,河畔溪房,横卧着造型别致,装饰华丽,工艺精湛的花桥(风雨桥)。还有那与鼓楼对峙而立的侗  相似文献   

14.
侗寨鼓楼     
鼓楼,是侗族的特有建筑,是侗族人民聪明智慧的艺术结晶,是侗族的也是我国建筑艺术中一颗独具特色的璀璨明珠,它鲜明地、典型地昭示着侗族的文化和文明。鼓楼,它又是侗寨的标志,人们只要看到村寨中有鼓楼,就知道这里是侗寨。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黎平、榕江、从江,湖南省的通道,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江、龙胜等地侗族聚居的村寨里,一座座造  相似文献   

15.
凡到过通道侗族自治县皇都侗文化村的人,一定忘不了那独具匠心,体现侗族文化特色的风雨桥、鼓楼和侗寨吊脚楼,也忘不了那古朴纯真的侗歌、侗戏,更有那充当一次"新郎"做过一回侗家"拉嫂"(侗语女婿)的新奇。如果你愿意,好客的侗家人会留你下来吃一餐别具风味的侗乡"合拢宴"。说起合拢宴,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从前,有个寨子唱侗戏,一对兄弟相约前往,不巧,大河涨水冲走了浮桥,兄弟俩正为过不去而犯愁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通道县芋头侗寨为研究区域,在识别鼓楼、风雨桥、寨门、萨坛、布局形态、图腾标志、环境因子等9个景观基因的基础上,从环境要素感知和文化心理认同的角度进行问卷及访谈调查。结果发现:1萨坛感知度最高,图腾感知度最低;2萨坛、鼓楼认同度较高,整体形态、图腾和参考环境认同度较低;3位置感知度最高,体积感知度最差;4情感认同度较高,功能认同度最低;5男性感知和认同明显高于女性;6文化程度对感知影响较大,对认同影响不明显;7居住时长对感知和认同有正向影响;8离村寨距离对感知与认同度由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7.
黔东南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缩影,是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蕴含丰富的民族文化。黔东南同时是最具少数民族特色的地区之一。侗族由来已久,民族文化独具一格,在经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已经逐渐被淡化,传承和发扬侗族文化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对黔东南背景下的侗族文化进行深入的解析,同时也将会从建筑、语言、服饰特点、歌谣以及节日来揭示黔东南侗族文化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8.
侗族的建筑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侗族是一个勤劳勇敢而又富有智慧的民族,分布在黔、桂、湘、鄂等省(区)毗连相邻地带。长期以来,侗族人民与汉族及其他兄弟民族一道共同劳动、共同生活,为缔造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和文化,作出了卓越贡献。生活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侗族共有八十多万人,主要分布于黎平、榕江、从江、锦屏、天柱、三穗等县。侗族人多是聚族而居,一姓一寨或几姓同寨。大的侗寨有五、六百户,小的侗寨有一、二十家。侗寨多座落在依山傍水的田坝上,其住宅宽大,鼓楼壮观,寨边树木茂盛,再加上花桥流水的点缀陪衬,使侗乡呈现出一派秀丽雅致的景象。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近些年一系列重要的考古发现,本文从宏观与微观两方面对北方地区龙山时代的聚落形态及其反映的社会变化进行了集中的分析,讨论的重点包括包头大青山南麓阿善文化聚落群、凉城县岱海周围老虎山文化聚落群和陕北神木石峁城址及周边的聚落。指出北方地区在龙山时代经历了与中原不同的发展轨迹、代表着不同的社会演变模式。  相似文献   

20.
聚落考古初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聚落考古是以聚落为单位进行的考古学研究,目的是探讨聚落社会结构、聚落社会之间的关系与聚落社会的时空变异,以及聚落社会同自然环境的关系。聚落考古不仅要做好聚落个案研究,而且要研究同一文化、同一时期的聚落群,并以此为基础探索同一文化不同时期、不同文化同一时期和不同文化不同时期的聚落变异,从中求证社会群体的演变,观察历史社会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