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邓之诚(1887—1960)的青年时代是在云南度过的,原籍江苏江宁,生于四川成都。他与李根源为同学,二人都毕业于云南两级师范学堂。云南两级师范学堂是清末边疆省份开办较早的高等学校之一,其中走出过众多杰出人才。邓之诚从该校"选科"毕业后,就未闻再进过任何学校(按,该校前身为云南高等学堂,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二月创办。后改两级师范学堂,学堂分为"优级师范选科",学制3年,等同大专;"初级师范简易科",学制1-2年,等同中专。参见《云南优级师范选  相似文献   

2.
2000年5月5日,中国留美第一人容闳的肖像进入耶鲁大学名人堂,和毕业于该校的政界名人布什、克林顿等一起接受学生瞻仰。容闳于1847年留学美国,学成回国后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我的母亲黄玉英,生于清末。1902年,她与梁焕珍一起,毕业于广州西关的夏葛女医学校,是该校的首届毕业生。当时首届毕业的仅有3人。该校是美国基督教长老会1899年在西关创办,初名广东女医学校。  相似文献   

4.
从秀才到大都督陈炯明(1878-1933年)是大家熟悉的近代历史人物,其原籍为广东惠州府海丰县人,前清秀才。清末,清政府在广州开办了一所法政学堂,陈炯明从家乡赴广州应考,被该校录取。当时该校监督(校长)夏同和,是位开明  相似文献   

5.
清末的留日女学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清末的留日女学生谢长法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规模宏大的留日热潮,与前两次留学潮不同的是,这一次有相当部分女子负复东渡。这样,女子留日成为清末留日热潮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就清末留日女学生作一归纳,以为留日研究整理资料。一、...  相似文献   

6.
张钫(1886—1966),字伯英,号友石山人,河南新安人。他在青年时期就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同盟会。清末从陆军部速成学堂炮兵科毕业后,任陕西新军的炮兵排长,成为辛亥革命时期陕西新军起义的策动者这一。起义后,任陕西起义军东路都督,克潼关人豫西,打击清军,立有战功。民国成立后,任陕西陆军第二师师长。  相似文献   

7.
《文献》2017,(2)
<正>2016年8月出版定价120000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精装16开东亚同文书院是近代日本为培养"中国通"而开办的高等学校,该校从清末至1945年,每年派学生到中国各地进行调查,以调查报告书作为毕业论文,分别向日本外务省和军方呈送,前后持续40余年,总计派出4000余名日本学生分成近700个小组,足迹遍布中国各地,进行了卷地毯式的调查,形成调查报告千余份。本次出版,以国家图书馆所藏的调查手稿为底本,系首次对外公  相似文献   

8.
胡嘉 《巴蜀史志》2002,(4):43-44
刘湘字甫澄(1890-1938),四川大邑县安仁镇人。清朝光绪十六年生。其父刘刚务农兼搞贩运。1896年刘湘初在家读私塾。后入安仁镇光相寺县立高等小学读书。1906年,考入成都弁目队,毕业于四川陆军速成学堂。不久又入四川陆军讲武堂学习。清末,在四川新军中任排长。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  相似文献   

9.
黄埔军校于1924年6月16日在广洲黄埔长洲岛正式开学。自1925年3月至1947年3月共开办了十二所分校,毕业学员生约17万余人,其中女生1100余人。以下按各分校成立的时间简介其历史发展。一潮州分校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潮州分校是黄埔军校开办的第一所分校,创办于1925年3月,是为给随同第一次东征的军校第2期学生补习课程而开设的。1925年5月23日分校即停办。同年11  相似文献   

10.
黄文弼传略     
黄文弼,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是为开辟我国考古事业奋斗终身的杰出斗士和学者.(湖北)汉川人.生于1893年4月23日.于1966年12月18日受"四人帮"迫害逝世,卒年73岁.黄文弼幼而颖悟.清末民初就读于汉阳府中学堂,弱冠负籍京师,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翌年入该校研究所国学门工作,专研历史及考古学.历任北京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北平女子师范大学教授、西北联合大学教授、西北大学历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留日医学生报刊为中心,对清末民初留日医学生传播西医活动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努力复原留日医学生"学医"和"传医"活动的真实面貌,进而管窥留日医学生及其创办的报刊在中国近代西医传播史上的重要地位。清末民初,大批爱国志士心怀医学救国之梦,东渡日本学习现代医学,标志着国人被动接受西医的终结。赴日医学生组织学会,创办报刊,致力于德日派西医体系的传播。德日派西医在中国现代医学史上虽然没有英美派西医的影响力大,但是也为中国医学的近现代转型做出重大贡献。赴日留学生报刊对开启民智,振奋民族精神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1904年秋天,19岁的熊成基离开故乡扬州,进入安徽练军武备学堂学习,后又考入南京炮兵速成学堂,毕业后,被任命为安庆新军炮营队官。 熊成基求学期间,结识了不少革命志士,决心推翻腐朽的清王朝。1908年秋天,清政府组织新军在太湖举行秋操,安庆城内空虚,熊成基等人决定策动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利用秋操的有利时机,发动起义。他们当即推举熊成基为起义军总司令。10月26日,起义  相似文献   

13.
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然而,进人近代特别是民国时期以后,中医的发展遇到了西医这个强劲的对手,为了生存和发展中医学,中医界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一 1904年,杜炜孙在绍兴开办医学讲习社,1910年,丁福保在上海开办绍兴医学讲习社,袁桂生在镇江创办镇江自新医学堂,蔡小香、了福保在上海创办中国医学会附设讲习所,这些是中国最早开办的中医学校。 1917年,丁甘仁、丁济万在上海创办上海中医专门学校,聘请中医名家曹颖甫、丁福保。陆渊雷等执教,由于办学有方,该校不仅培养了许多中医人才,而且为举办中医学…  相似文献   

14.
何伟先生是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他生于1926年,1944年参加八路军,1946年入党,1951年考人中国人民大学,1956年研究生毕业后一直任教该校,1991年离休,2012年10月9日逝世。他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浴血奋战,为的是打败侵略者和推翻专制独裁统治,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的新中国。  相似文献   

15.
王大珩,江苏省吴县人,1915年出生,中共党员,光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现代国防光学技术及光学工程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领导开拓与发展了靶场光学测试技术、激光技术及太阳地面模拟等国防光学技术领域。为我国现代国防技术及光学工程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父亲是留日的高材生,他出生在日本,学业出众,学生时代,他始终牢记父亲的一句话:“走科技之路,没有过时之时。”1915年2月26日,日本东京,在一所普通住房里诞生了男婴。男婴的父亲王应伟是毕业于东京物理学校的高材生,在校长的举荐下,进入日本中央气象站深造和…  相似文献   

16.
清末民初保卫铁路利权的思潮蓬勃发展。受此影响,清末史官恽毓鼎对铁路形成了三点思想认识:(1)注重探索铁路的多样性功能,包括国防、赈灾和发展商业等;(2)提倡由中国人自行筹款修建铁路;(3)主张官督商办模式下的多方面协作。此三种思想代表了当时一般士大夫对铁路的认识、认知水平,极大的影响了中国铁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日前,有新闻报道提到我国不少学校推出雷人校规,有一所学校甚至在食堂实施"男女分区就餐"。该校校长说,此举既可避免学生打闹、聊天,还可避免男女生互相喂饭,"因为个别同学利用这块监管不到位,有搞对象的"。看罢这条新闻,不由得想起我60年前读书时在食堂吃饭的往事。我读书的学校,是川东一所工农速成中学(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把文化水平较低的工农干部培养成国家经济建设的人才而开办的正规教育学  相似文献   

18.
科举制度本质上是一种管理选拔考试制度。清末科举制的废除使士大夫阶级被颠覆,士农工商的传统社会结构随之解体。士大夫没有了,读书人依然存在,但没有科举制的牵引他们与为官为绅失去了必然的联系,被逐出了政治权力的中心,也找不到相应的社会定位。随科举制革废带来的国家体制内读书人(知识分子)地位和作用的变化对清末民初的中国社会乃至后世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从1896年至1937年,中国留日学生总数大约达到11万人,而在各类学校毕业的却只有1.1万人。同时,在留日历史上,留日学生曾多次决议集体回国。为什么世界上接受中国留学生最多的国家日本,不能培养中国留日学生对日本国家的亲善感情呢?可以认为在这个时期,民族纠纷、政治冲突是中国留日学生和日本发生矛盾冲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程东 《纵横》2008,(12):36-37
一父亲程明陞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理工学院电气科电机制造系,留日期间,父亲一边抓紧时间认真学习,一边深入日本社会,结识了不少致力于中日友好、反对日本军国主义发动战争的左翼人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