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鹤梁题刻见诸记录的共183则而非通常所说的174则。白鹤梁水文题刻的石鱼标识不早于唐,题刻可以划分为唐、两宋、元明清、近现代四个阶段。唐广德题刻是广德二年非广德元年,已消失的"称斗"石刻为唐大顺元年镌刻,大量南宋早期题刻反映了中原人士流入四川地区的历史背景。长江上游的历史最低水位是清嘉庆元年而非绍兴十年。白鹤梁题刻是人类创造精神的体现,是一种文明和传统的见证。  相似文献   

2.
一 1973年,在泉州石井一座唐墓出土了一块墓碑,碑长54厘米,宽41,5厘米,厚4,5厘米,顶部用篆体横书“唐许氏故陈夫人墓志”,正义为楷体竖排,字迹清晰可辨。根据墓志记载,墓主人姓陈,系给事郎、泉州府参军许元茼的夫人,逝世于唐大中十一年(857年)。其高祖为长乐县令,秩满后迁居福唐(今幅清市);其曾祖名陈僖,喜欢结交豪杰,故“门有敢死之士”,为“闽中豪族”。  相似文献   

3.
四川摩岩造像柳本尊化道“十炼图”由来及年代探索陈明光柳本尊,史籍失载。据大足宝顶山石窟小佛湾立南宋绍兴十年释祖觉撰《唐柳本尊传》碑①和已查明的“十炼图”造像题刻记载:柳本尊名居直,唐大中九年(855年)出生嘉州(今乐山)龙游县,卒于后晋天福七年。本尊...  相似文献   

4.
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涪陵白鹤梁题刻,被称为“世界第一古代水站”。其上有自唐以来各个时期具有科学、历史价值的名人题刻、石鱼,是最早的水标志和珍贵的水资料。该题刻常年没于水中,遇水特枯,石鱼现出则兆农业丰收。三峡枢纽工程开工后,国家物局已决定在白鹤梁建水下博物馆,以便加强保护和继续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5.
在滁州市琅琊山玉皇殿东100米的一块天然崖石上,镌刻着一首北宋蒋之奇的游山诗。摩崖题刻的面积左右纵长54厘米,上下宽40厘米,其上现存竖书楷体文字7行,自右而左排列。其中标题2行,诗文5行。文后似仍有字,唯因磨(氵阝历)严重,难以辨认,或为诗刻之时的纪年。在近年出版的《琅琊山石刻选》中,选录了这段诗刻,当时标题为“蒋之奇题刻”。今为研究方便,全文标点抄录如下: 琅邪东峰 尚书金部员外郎蒋之奇 (扌四示)揖莺德碑,僧房绝顶边。 窗外□绿野,林近日升天。 鸟道云长逝,篱丹牟园。 长夫□弥践,金玉有遗篇。 这段诗刻,在以往的金石著作中可能没有  相似文献   

6.
现存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的唐代《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被世人称为"三绝碑"。自唐元和四年(809年)刻立后,就有人在该碑的碑阳、碑阴空隙处及碑侧进行题刻,现存唐、宋、明、清代15则题刻。这些题刻已成"三绝碑"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丰富了"三绝碑"的历史研究、文物价值;记录了历代对诸葛亮的缅怀和敬仰,以及对唐碑的爱护,承载着人们对太平盛世的向往,对清官贤相的尊崇和期待。  相似文献   

7.
赵冬曦墓志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年,荥阳刘河乡任湾村农民在村西头,建砖瓦窑时,发现赵冬曦墓志一合,石质黄灰,有黄花斑点。墓志量正方形,边长91厘米,保存较好,仅志盖两对角稍残。志盖顶呈正方形平顶,高宽各57、厚13.5厘米。顶面镌刻阴文“唐故国子祭酒赵君圹”九个篆字,(图一)。由顶至四边呈斜坡形,宽20厘米,上面线雕缠枝牡丹一周,志盖边沿厚4厘米。下部墓志厚15厘米,四侧面均线雕草叶纹。墓志面镌刻阴文唐代隶书志文,凡28行,满行30字(图二)。记载了死者的生平家世及为官政绩。该墓志无撰  相似文献   

8.
八二年十二月,桐庐县七里陇猪头山出土了一批“五铢”铁钱,其形制分大小两种、小者直径1.9厘米(见图);大者2.1厘米。其幕皆有四出。铁钱出土时,锈蚀严重,字迹模糊,经去锈处理后,交浙江省博物馆收藏。据历史文献记载,早在东汉时,公孙述就在四川境内铸造“五铢”铁钱;南朝萧梁普通四年(公元五二三年)也曾铸“五铢”铁  相似文献   

9.
一九五六年夏天,固始县陈集公社大黄大队仓坊小队社员杨景春在麦地生产时拾得一颗铜质方印。印边长2.6厘米,正方形,厚0.8厘米。背面有弧形印钮。印钮长2厘米,高1厘米,厚0.5厘米。正面印文篆字阳刻“云巢”二字(附照片和印文)。据有关史料记载:“云巢”即曾三异,南宋临江人,字无疑,淳熙中乡贡,少有诗名,尤尊经学,屡从朱熹问辨。端平中授承  相似文献   

10.
梁天监题刻原在川东云阳县城南岸长江之滨的濒水石崖上面,在天监题刻后面1米的范围内之有广政、元祐、嘉定等年号的石刻题记。题刻的位置正对江心龙脊石,须在江水枯涸时才能显露。古时长江河床较低,枯水季节可从天监题刻处至龙脊石游览。 此处题刻古代金石书籍著录甚少,叶昌炽《语石》中仅有“江南则中有海内梁碑,惟夔巫峡中有天监题名一通”一语。但未详指所在地点,也未记录具体内容。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购碑篇中仅列其目。《宝南篇》里也只说“云阳鄱阳王益州军府题记”、“浑雅绝俗,尤为难得”。对这一题刻的详尽  相似文献   

11.
<正> 1984年,迁西县瓦房庄乡金龙口村刘长兴在挖地时,出土铜印一方,现简介如下: 此铜印高3.81厘米,略呈正方形,钮上面刻一“上”字。钮高2.5厘米,钮宽0.9厘米;印面长5.4厘米,宽5.3厘米。钮两边阴刻楷书“太平兴国五年七月铸”九字。(图1)印正面篆书“雄勇第十二副指挥使记”共十字。(图2)。 据《宋史兵一禁军上》记载:“雄勇旧号  相似文献   

12.
1975年春,新野县沙堰公社霞雾溪大队古城村南,出土一方《大唐故吏部常选柳府君墓志铭并序》(见图)。墓志呈正方形,边长60厘米,厚16厘米。志文楷书,共29行,满行29字,共约700字。忠盖阴刻“唐故柳府君墓志铭”。墓志末勒撰文年月,依志文可知,约为唐贞元八年(公元792二年)十一月。志文抄录如下:大唐故吏部常选柳府君墓志铭并序唐宝应初七月四日,吏部常选柳  相似文献   

13.
陕西蒲城尧山灵应祠唐宋题刻调查杨政,秦建明,李喜萍灵应祠,又名灵应夫人祠。位于陕西蒲城县北15公里之尧山。祠庙座落于浮阳村北之山谷中,谷内古柏苍郁,怪石嶙峋,泉流清澈,风景秀丽,古来即为蒲城县境名胜。据文献记载,灵应祠始建于唐,历宋金元明清至今已有1...  相似文献   

14.
清乾隆四十九年十月(公元1784年)刊成的《直隶邠州志》记载:“开元寺,在城内西南隅,唐贞观中建,今废,惟塔尚存。”彬县的开元寺,具体是什么时候建的?规模和建筑情况怎么样?在资料与图片均无的情况下,一直是个谜。一九八一年夏季,在彬县塔南二百余米处的紫微山下,发现了四块残碑,其中最大的一块高85、宽90、厚27厘米,把三个小块对合在一起,约有原碑文的三分之二。有龟座,已残为两半。这块碑石是唐代宗李豫“大  相似文献   

15.
一、“别部司马”印(图一),铜质,正方形。边长2.4、厚0.9厘米。有孔桥形钮,钮高1厘米。1978年围场县北道乡出土。《后汉书·百官志》中记载:“其不置校  相似文献   

16.
白鹤梁水文题刻记录了长江自唐广德元年以来1200余年的历史水文数据,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时间最早、延续时间最长、石刻数量最多的枯水水文题刻。受三峡水利工程的影响,它即将淹没江底,文物部门与专家对其保护问题进行了论证研究。  相似文献   

17.
唐大盈库与琼林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唐“大盈库”与“琼林库”都属皇家私库,在文献记载中虽有提及,但仍有一些基本的问题不甚明了,本文将文献记载与考古资料相结合,就一些相关的问题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唐初著名政治家魏徵生于何处,历来史书记载不一,《旧唐书·魏徵本传》说他“生于周大象庚子,名徵,字玄成,巨鹿曲城(今河北巨鹿)人”。《新唐书·魏徵传》说他是“魏州曲城人”。近现代人编著的史书分歧意见更大,张(木为)辑《唐文选集》称魏徵“巨鹿人”,《名人大辞典》称魏徵“曲城人”,而《辞海》“魏徵”条却载:“魏徵,唐初政治家。字玄成,馆陶(今属河北)人。”武汉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选注的《新选唐诗三百首》又称魏徵是“巨鹿下曲阳人”,其根据是《北史·魏长贤传》有“魏长贤为巨鹿下曲阳人”的记载,魏长贤系魏徵之父,其父生于此,其子的籍贯亦当是此了。无论近现代人的意见怎样分歧,最有说服力的当然应该是古代  相似文献   

19.
碑刻、摩崖     
《文博》1997,(3)
陕西的碑刻及摩崖题刻在中国占有重要地位,清代集金石著录大成的《金石萃编》中,收录的陕西金石就占全国的半数以上.据记载,陕西最早的石刻文字有上古‘阳虚岩壁二十八字”、传为夏代禹王所刻的“嶓冢摩崖”和秦“石鼓文”、“诅楚文”,今除“嶓冢摩崖”尚残存于原地、“石鼓文”藏北京故宫外,其余二品已失佚.在全省现存的逾万通(方)碑刻和摩崖中,汉代至元代的有160余处、300余通(方)(不包括墓志和绝大部分墓碑),内容包括记事、颂功、石经等类.以处计,关中地区占三分之二以上.肇建于北宋的西安碑林,  相似文献   

20.
中日两国的交往,早在汉晋时期就见诸记载了.至隋时,日本开始由政府组织小规模的遣隋使来中国考察访问,沟通关系,引进中国的文化.唐时,更进一步大规模地派遣。据《新唐书》和日本史籍的记载,自唐太宗贞观四年(630年)到唐昭宗乾宁元年(894年)的二百六十四年间,日本共派十九次遣唐使。每次除遣唐使节外,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侣,常达五、六百人。他们归国后,把大唐先进文化带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土地制度和税制方面,日本模仿唐代“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实行“班田授受法”和“租庸调”.所谓“班田授受法”,即计口分田,男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