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孟子·离娄》载,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孺子歌所提“沧浪水”,著于书者有五:“一在于鲁之峄县;其四则皆在楚地。一见于武昌兴国州,一见于常德之龙阳县,即屈原遇渔父处也,一见于安陆之沔阳州,一见于襄阳之均州。”(注) 据《均州志》记载:“汉水发源处是在陕西、甘肃两省相交之幡冢山。它起初流域称为‘漾水’。东流到陕西省汉中府南郑县  相似文献   

2.
后秦“岭北”考吴宏歧十六国姚氏后秦时期,“岭北”一词屡见于史册,《晋书·姚兴载记》、《赫连勃勃载记》皆六见,《姚苌载记》三见,《姚泓载记》二见,而《乞伏乾归载记》亦一见,说明其地位的非常重要。“岭北”是何等级别的政区?其具体范围如何?辖有那些州郡?清...  相似文献   

3.
平地松林的变迁与西拉木伦河上游的沙漠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一平地松林的分布范围平地松林又称作松漠,最早见于北魏时代。《魏书》称:“库莫奚之先,东部宇文之别种也。初为慕容元真所破,遗落者窜匿于松漠之间。”又称:“契丹国,在库莫奚东,异种同类,俱窜松漠之间。”“松漠”之“漠”,不是指沙漠。“漠”有繁茂的意思,见《广韵》。“漠”又有寂寞的意思,见《文选》  相似文献   

4.
高阿申 《收藏家》2014,(2):39-47
鹿在古人心目中,是一种瑞兽,有祥瑞之兆。《宋书·符瑞志》载:“鹿为纯善禄兽,王者孝则白鹿见,王者明,惠及下,亦见。”由此可联想到,聪明活泼的群鹿,不只讨人喜爱,还极具品位。因而有人认为“古代鹿纹只出现于皇家之中”。  相似文献   

5.
无锡太湖之滨鼋头渚公园内,有一“憩亭”。亭内古碑一通,碑高182厘米,宽84厘米。碑文是落款为“仲山王问”的一首作于嘉靖戊申、书于隆庆丁卯的古体诗《湖山歌》,故称之为《湖山歌碑》(见附图)。  相似文献   

6.
在周恩来总理辞世前六天,即1976年1月2日,弥留之际的周总理于中午醒来,用含混而微弱的声音说:“找Wu……Wu……Wu……”究竟是“Wu”什么,人们顺着“Wu”的发音推测,以为周总理是要见一位姓“吴”的,而且在周总理身边工作过的人中,确实就有姓“吴”的,如担任周总理值班室主任的吴庆彤。  相似文献   

7.
“则”是古汉语中一个常用的虚词,然关于其词性、始见时间、具体用法等都还存在着下同程度的分歧。过去或认为连词“则”甲骨文中已见,但今天多数人已不同意这一看法。作为连词“则”应始见于两周金文中,其在两周金文中的用法代表了它早期的应用情况,对汉语史研究具有参考价值。两周金文中的虚词“则”均当视为承接连词,具体则有出现干具有顺承语义关系的语句中帮助表示时间上的承接、出现于假设复句中帮助表示事理上的承接、出现于具有对比关系的复句中帮助表示对待关系三种不同用法。  相似文献   

8.
传世有一种乾隆通宝背“安南”钱,史书不载,诸谱未录。此钱遗世也确属少见,笔者搜罗古钱近20载,于去岁始获二品。生坑硬锈,钱文楷书,顺读,背文右安左南,阔缘。有“生”隆与“正”隆两式,前者(见图1)径24.4mm、穿5mm、重2.93g。后者(见图2)径24.4mm、穿5mm、重2.75g,两品缘阔均4mm。  相似文献   

9.
《山茶》2009,(10):48-51
傣族人自称为“傣”,世代繁衍生息于云南的南部和西南部.以德宏和西双版纳最为集中。从族源上追溯.傣族与缅甸的掸族、老挝的佬族和泰国的泰族属同源民族,均为古代越人族属。西汉时期,傣族先民以“滇越”之名见载于史籍,而后又有”金齿”、“黑齿”、“银齿”、“茫蛮”、”白衣”、“绣脚”、“绣面”、”摆夷“等别称。  相似文献   

10.
北宋宰相蒋之奇的《目录》中,有一段简洁的记录:“宝圣石佛院在嘉兴县东南,唐至德二年于寺基掘石佛四躯,至今见存,天圣中赐名宝圣,人但呼‘石佛寺’。”  相似文献   

11.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为了突出商妇弹奏琵琶的不同凡响,特描写了她弹奏当时的两支名曲——“霓裳”与“六幺”. “霓裳”即“霓裳羽衣曲”,相传为唐玄宗所作.关于此曲的来历,说法颇为玄妙.有说:“叶法善尝引上游于月宫,因聆其天乐,上自晓音律,默记其曲而归传之,遂为霓裳羽衣曲.”有说:“帝与术士罗公远游月宫,见仙女数百,皆素练...  相似文献   

12.
卓刀泉的传说 “卓刀泉的传说”流传于洪山一带。 相传东汉末年.蜀国大将关羽驻兵于武昌伏虎山麓一带。时值大旱,关羽数万大军饮水成问题。长江龙王青龙五王子和桂子山山神桂花仙子为解燃眉之急,对关羽所用大刀施法,使大刀青光闪烁。关羽见此,知有神灵相助,便将青龙偃月刀斫地于此,顿时“水涌成泉”,因“斫”“卓”同音.后来人们便把此泉取名为“卓刀泉”。  相似文献   

13.
观音菩萨,在中亚地区出土的5—6世纪《法华经》梵文残片中作Avalokitasvara(“见声者”),而在时间晚於此的梵文写本中作Avalokitesvara。通过对这一菩萨名汉译词的考察,我们发现其经历了从“阐音”、“见音声”、“光世音”、“观世音”、“观音”等古汉译至“观世自在”、“观自在”等新汉译的变化。但是,Avalokitasvara的语义不甚明了。在犍陀罗语中,“svara”有“声,音”和“念”两种意思,因此,Avalokitasvara在犍陀罗语.中可以理解为“见念者”。但随着svara“念”的意思日渐模糊,後人很可能就按照梵文svara的字面意思把Avalokitasvara解释为“见声者”。漠译《法华经·普门品》韵文部分即把Avalokitasvara这一菩萨名理解为前者,而散文部分则又理解成后者。  相似文献   

14.
“婴戏图”薄胎艺术大瓷碗○小燕北京燕莎友谊商城的五楼售货大厅里,有处专卖薄胎瓷的柜台,在精品荟萃的薄胎瓷中,一直径44公分的“婴戏图”薄胎大碗格外引人注目,见之者无不惊叹、流连。此碗产于江西景德镇。我国的瓷器,是由陶器发展而来,萌于汉代,形成于唐代,...  相似文献   

15.
常宝玉 《新疆钱币》2001,(4):43-43,F003
笔者在1999年于玛纳斯从一维民手中购得一串红钱(约百枚),其中有一枚乾隆钱甚为奇异。其钱如图(见封三)所示,重4.12g.面文“乾隆通宝”“乾”字长扁“日”,“乾隆”二字大而宽,“通宝”二字小而长。背文,穿左满文“阿克苏”,穿右5点维文“阿克苏”,穿上有一“阿”字,奇就奇在穿下是一“大”字,“大”字左撇连缘,右捺连缘,左撇右捺,“大”气十足。  相似文献   

16.
肖桂芹 《东南文化》2003,(10):28-35
紫砂器的起源.历来有多种说法。传说,宜必紫砂泥最早是由一个异僧先发现的.随后他便沿利边走边喊:“卖宝贵去”,见村里的人不理睬,又嘁:“不买贵.那买富怎样?”村人见奇.就跟着他走,而走到一个山洞.果然发现有五色斑斓的泥土,很适宜制陶.从而发现了紫砂泥。可惜的是,这个传说没有年代.我们不知道它是发现于什么时候。  相似文献   

17.
襄樊市博物馆所收藏的襄阳山湾铜器中,有一件有铭的铜鼎。关于鼎的形制、铭文,王少泉同志已撰文作了详细的介绍。此鼎盖、器皆有铭文二行六字,据王文所释,盖铭为:“邓尹侯之洉(池皿)”,器铭为“邓尹侯之”。杨权喜同志则释盖铭末二字为“浴(池皿)”,器铭末二字为“(鼎可)?(化鼎)”?.从所发表的铭文摹本看,盖铭中的“(池皿)”字当隶定为“(沱皿)”,其上一字释“浴”于字形无据;释:“洉”,形虽相近,亦不可通,此字应释为“沰”,为从水石声之字。春秋战国文字中,“石”或写作后,见《先秦货币文编》及《古玺文编》卷九;或写作,见《说文》“磬”字古文所从,  相似文献   

18.
王刚 《南方文物》2022,(2):73-84
在海昏画像中没有老子的出现,但是,刘贺时代应该已经有了老子图像。至少是为此后的“孔子见老子图”的细化和丰富,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素材和养分。画像中老子的缺失,是一种主动选择的结果。对于刘贺而言,主要的不是知不知、有没有老子图像的问题,而是采不采纳的问题。问题的根源在于,海昏画像与“孔子见老子图”属于两种图像系统。前者为“圣像”系统,是大传统的产物,并与儒籍中的孔子形象相契合;而后者属于小传统中的“神像”系统。那里面的老子以神仙身份凌驾于“圣”之上。这样的“老子”,显然是被大传统所排斥的。海昏画像中没有老子,实为大传统及儒学立场的必然。  相似文献   

19.
袁进 《岭南文史》2005,(4):16-17
“沧海桑田”在中国是一个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成语神话故事,用此形容事过境迁及环境巨变。这个神话故事最早见于晋代葛洪编撰的《神仙传一麻姑》(《神仙传一王远》也有类似描述)。书中有两位神仙王远和麻姑的对话,其中神仙“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浅,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麻姑说她自上次见到王远以来,已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经过漫长的岁月,这则神话故事衍变成了人们常用的成语,也简称“沧桑”。  相似文献   

20.
论李白的思想文化性格许总诗人李白,在盛唐时给人的印象就带有“仙风道骨”般的神奇感,其于《大鹏赋序》中云:“余苦于江陵见天台司马子微,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又在《对酒忆贺监二首序》中云:“太子宾客贺公,于长安紫极宫一见余,呼余为谪仙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