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洪哲 《风景名胜》2014,(11):106-114
“中台湾”包含台湾中西部,是文青的不二选择。如果想感受浓厚的人文气息,那就去东海大学;如果想欣赏得天独厚的大自然美景,那就去高美湿地;如果想做一个地地道道的吃货,那就去逢甲夜市;如果想做一回称职的文艺青年,那就去鹿港小镇;如果想与小动物们有一次亲密接触,那就去清境农场。  相似文献   

2.
轻踮脚尖     
这是一件真实的事。上午第四节是英语课。杜老师坐在讲台旁边和我们一起做英语阅读训练。我们班水房里的水龙头是坏的,一直没修好,时常会漏水。"滴答,滴答……"又漏水了。一开始只是隐隐约约地听到水声,并未太在意。但后来水声渐渐变响,坐在后排的我却听得很清晰。我萌生了关水龙头的念头。抬头向四周望了望,似乎没什么人注意,杜老师也坐在讲台边,大家对水房的声音也许都没有察觉。去还是不去呢?算了吧,反正也没人听见。"关  相似文献   

3.
毛蕊 《旅游纵览》2011,(12):14-15
<正>去台湾时还没有开放自由行,邀请单位给我报了豪华团,住宿是五花以上级别的酒店。考虑我睡眠不好,又每晚多付300台币安排我一个人住。钱花到位了,注定台湾之旅很享受。看的景、吃的饭等等这里不提,主要说说泡温泉的印象。在台湾的7个晚上,幸运地入住了3家温泉酒店,每一晚都别出新意,尽显特色,使我比较全面地了解到台湾的温泉文化。按导游的说法就是,当局指示,尽可能让大陆贵宾朋友、亲戚,体会台湾同胞的生活水准和热情好客。导游说,你们到台湾一定要做的两件事,一个是尝台湾的美食,一个就是去泡温泉——台湾人也叫"泡汤"。在台湾,泡汤是一种生活方式,也  相似文献   

4.
我不知道父亲为何事犯愁。但我记得那时候,他在贵医的两个好朋友周会举和欧阳辉,有事无事经常来我家劝说父亲想开点,说现在证明人都去了美国和台湾,只有等台湾解放后,证明人能回来,父亲的问题总会搞清楚。  相似文献   

5.
台湾探亲     
难去的台湾去台湾探亲,可以说难上加难,为办理入台的手续,前后耗费了四个多月的时间。虽为中国的领土,比去欧洲、美国的申请时间还长,手续还复杂。台湾当局为了限制大陆同胞去台湾,蓄意设置了种种审核手续,还要大陆司法部门的公证处出具公证。为协助台湾的庶母为我办理入境手续,我在美国大学任教的大妹妹,专程到了台湾,好不容易才办好入境。从北京去台湾要绕道香港,我事先与在香港教书的小妹妹打了电话,请她趁星期休息陪同我一同去台湾。从香港到台湾,只要一个多小时,正当我思绪翻腾之际,空中小姐告诉旅客,飞机在下降。我从…  相似文献   

6.
“我一分钱都不要,但我要赔礼道歉。我台湾不去,美国不去。这房子是我儿子的,不是我的,我革命一辈子,什么都没有了。”刘光嘉的声音刺耳,倒也证实了:有钱没钱,有功没功,强拆面前都无尊严  相似文献   

7.
琳子  李曼 《世界》2008,(8):22-27
“你去台湾了吗?”“你打算去台湾吗?” 这是本季旅行者们最IN的问候。 大陆旅游业人士台湾踩点,两岸直航,大陆游客不用绕行第三地直接赴台观光……这一切都在这个仲夏得以实现。宝岛终于离我们如此之近,旅行潮人们,赶紧做好功课,第一时间冲向台湾吧!  相似文献   

8.
新书微讯     
正《归去来兮:那些去往台湾的文化名家》内容简介作者以数次探访台湾名人遗迹的见闻为基础,结合人物生平相关资料,展现30位1949年前后去了台湾的民国名人在台湾的生活轨迹。这些人包括政治家、外交家、文学家、教育家、学者、画家等。从遗迹切入,以小见大,让读者真切感受到这些民国大家们的生平掠影和去台湾之后的苦辣酸甜。作者立意从小地方大文化的角  相似文献   

9.
蔣金式(號弱六)的杜詩之論,是楊倫《杜詩鏡銓》重要的參考。通過文獻稽核、梳理,釐清蔣氏之生平、著述,以及他對楊倫杜詩學術研究上的影響,可知其批注以朱鶴齡《杜工部詩集輯注》爲底本,其研究性情、詩法並重,尤其注重結合自我人生閲歷和感悟去深化詩歌文本研究,此特色在楊倫《杜詩鏡銓》中得到延續。  相似文献   

10.
李晨 《风景名胜》2012,(5):36-55,14
我之前一直在想一个问题,随着台湾自由行针对更多城市开放,越来越多的大陆旅行者们,在宝岛上四处穿梭时,会选择怎样的交通工具?如果只是在台北市区游览,搭乘台北"捷运"(地铁)无疑最为便捷。但如果旅行的目的地不只是台北,计划去往南部的台中、台南,以及东部的宜兰、花莲等地,就不得不考虑交通工具的问题而我的推荐是:坐火车台湾有最先进的铁道交通网络,搭乘火车可以到达台湾本岛的任何县市。在台湾坐火车,不会有拥  相似文献   

11.
正总觉得和台湾很有缘,第一次去台湾的时候在台湾大学的表演系,偶然见到了这张海报,蒋勋的《少年台湾》。我很喜欢台湾,大概源自于一些话剧,当年算了下时间,觉得没有机会去看这场戏。没想到在第二年的上海有《少年台湾》的公演。毫不吝啬地买了票,没有失望。台北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地方,街头巷尾的生活气息与文艺的氛围是我喜欢这里的理由,总有人跟我说台湾没有内地的好山好水,但是台湾毕竟是  相似文献   

12.
小开  范永恒 《世界》2008,(7):30-32
采访的前天夜里,左小青刚从台湾回到北京,身上的阳光及海水的气息似乎还未散去。“兰屿是全台湾最美的地方。我回来后一直告诉身边的朋友一定要去兰屿看看。兰屿是一个让人无所事事的地方,观光客很少,能完全让我放轻松.什么也不做才是真正的度假。旅行的时候,我喜欢过过当地人的生活,比如穿着背心、拖鞋和短裤到兰屿的小村庄最市井的小店喝咖啡吃早餐。”  相似文献   

13.
《文史博览》2009,(10):71-71
2009年第9期“特稿”和“口述”栏目的几篇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为我们解答了一个心存疑惑而又悬而未决的难题:即国共两党高层领导如何对待台湾?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是国共两党的共识。毛泽东与蒋介石兵戎相见,对峙几十年。为了祖国领土完整,毛泽东表示:台湾只要在中国人手中,承认是中国的一部分,就可以暂时不去解放台湾,甚至还答应把庐山送给蒋介石,共产党人的胸襟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4.
台湾原味     
<正>如果看腻了旅游论坛上无数的日月潭、垦丁和台北,何不换个方式玩台湾,从南投到台中再到彰化,抛开所有『攻略』,跟着本地人的脚步,去往他们最喜欢的地方,去感受最土生土长的台湾风情。草屯台湾工艺研发中心  相似文献   

15.
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在南京解放前夕去了台湾。他去台后的境况如何?《去台后的于右任先生》一文讲述了老先生在台湾孤寂清苦的晚年生活和他渴望回归故土的企盼。  相似文献   

16.
"台湾意识"本是台湾民众认同乡土的"地方意识"。日据时期,"台湾意识"蜕变成"国族认同",其本质上仍是"中国意识",如不少台湾的知识分子借助台湾史著述表达了对"故国"的追思。"二二八"事件后,围绕是否认同"中国意识",台湾内外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台湾意识"与台湾史叙述。"解严"前后,政治的变动促使"台湾意识"出现异化,导致战后岛内"去殖民化""去省籍化"的台湾史研究路径被抛弃。部分台湾史学者企图使台湾史研究脱离中国史脉络,重新建构以"台湾人"为主体的"台独史观",使之成为推动"台独运动"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7.
从2008年7月4日台湾对大陆游客开放到现在,台湾这片36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一下子走进了人们的视线。这时,你会发现,这个小岛的一切都像一个老朋友般熟悉,去喝最正宗的珍珠奶茶,去吃"食字路口"里的众多美食,去看阿里山的姑娘,日月潭的山水,外婆的澎湖湾,还有台北的晚九朝五,西门町的明星签唱……就不由得兴奋。在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选择去台湾游玩,也是一次不错的旅行。  相似文献   

18.
《丝绸之路》2011,(21):76-77
由新疆老年人体育协会主办的“乘着火车去台湾——红十月骑游台湾”活动近日发车。  相似文献   

19.
《百年潮》1999,(4)
这次去台北,主要是去查档案。可是在台湾,既没有政府颁布的档案法,也没有作为公共事业的档案馆。唯一的一家所谓“档案馆”,竟是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自己创办的。那是由于当初从大陆撤退时过于匆忙,有些档案,如北京政府的部分外交档案之类,运抵台湾后无人照管,中  相似文献   

20.
一个别样的台湾 随着“两岸二通”以及自由行的日渐放开,身边经常有一些朋友或者同事去台湾旅游。他们中一些人,回来后会多少有些抱怨:台湾并没有想像中的那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